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三大慢病相互關聯,專家呼籲及早關註「糖心腎」共病管理

2024-03-14健康

3月14日是世界腎臟日。

作為慢性腎臟病大國,中國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高達10.8%,患病人數達1.2億。尤其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和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慢性腎臟病發病率還將呈逐年上升之勢,且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三大慢病相伴相依情況也越發常見,患者共病的疾病負擔持續加重。

近日,在一場「世界腎臟日」科普活動中,多位專家提到,及早提高患者「糖心腎」聯防聯控的認知,並持續加強患者長期規範治療的意識是保護腎臟健康的關鍵之一。

「糖心腎」三大慢病往往相互關聯,患者面臨共病風險

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1/3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30%-50%的腎功能衰竭是由糖尿病引起。且有超過1/3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約80%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事件,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共病風險給患者生存率和生活品質帶來嚴重威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腎內科主任程虹教授表示,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慢病防治的重視,以及醫療水平的不斷改善,我們國家慢性腎臟病的整體防治水平相較於十幾年前已有大幅提高。但我們又面臨著新的挑戰,比如在中國終末期腎病透析的患者中,由糖尿病、高血壓導致的腎病逐漸位居前列,做好「糖心腎」共病管理成為了當下的新考驗。「因此,對於高血壓腎病及糖尿病腎病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腎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篩查,特別是要加強基層慢性腎臟病的早期篩查,越早幹預,越早獲益。」

「一般糖尿病患病5到10年以上,基本上都會出現以微血管病變為特點的腎臟損傷,尤其是近十年來,我們國家2型糖尿病發病率越來越高,並且糖尿病腎病已超過腎小球腎炎,成為引發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廣教授介紹,由於糖尿病是長期慢性的全身代謝性疾病,患者經常合並血脂代謝紊亂、高血壓、肥胖等多種因素,若血糖長時間沒有得到控制,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因此,糖尿病的早篩早診早治非常重要,只有早期發現糖尿病,才有可能更早關註到糖尿病的腎臟病變,這對於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一步發展意義重大。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程姝娟教授指出,在我們國家,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由高血壓導致的腎損害在臨床上也越來越普遍,而致使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高血壓和慢性腎臟病關聯密切,高血壓龐大的患病人數自然會帶來更高的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二是高血壓患者及早並長期管理血壓的意識不強,日積月累致使了腎臟靶器官損傷的發生;三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高鹽高鈉飲食不僅進一步加快了高血壓的發生風險,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因此,高血壓腎病防治一定要從源頭抓起,在努力提高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的同時,加強對高血壓患者靶器官損傷的篩查,透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檢測等,及時發現腎臟的早期損害,從而盡早開始幹預。」程姝娟說。

專家:要做到早篩查和全面綜合管理

專家表示,雖然慢性腎臟病當前無法實作治愈,但透過早期幹預、長期規範治療和全面管理,患者也能夠實作高品質的長生存。隨著創新治療手段的面世和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為患者延緩腎功能損害進展,減少心腎事件提供了更多可能。

「其實在早期的時候,大多數疾病都有較好的預後效果,一旦到中晚期,治療難度將大大增加。比如我們常說的‘大心小腎’就是這個道理,隨著心衰和慢性腎臟病病情的加重,心臟會越來越大,而腎臟會越來越萎縮,但兩大臟器的受損卻成正比。」程虹表示,在遵循慢性腎臟病治療原則的前提下,還要重視降糖治療、降脂治療,並控制血壓達標、貧血和血鉀達標等,例如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紅蛋白(Hb)值應長期做到≥11g/dL,但不超過 13g/dL,同時將高鉀血癥作為慢病長期管理,血清鉀濃度應穩定控制在3.5-5.0mmol/L。

在談及糖尿病腎病的治療目標時,王廣表示,糖尿病腎病的患者往往還合並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因素,所以強調心、糖、腎多種因素的聯防聯控,不僅有利於多種危險因素的共同管理和控制,也有利於更好地達到「糖心腎」聯防聯控的治療目標。臨床上,糖尿病的治療目標是糖化血紅蛋白達到7.0%,而對於糖尿病合並慢性腎臟病或合並心衰的患者,建議優先選擇有「糖心腎」全面獲益的藥物,以此延緩慢性腎臟病的發生和心血管的死亡風險。

程姝娟強調,除了「糖心腎」需聯防聯控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三高也要做到共同管理,因為這三大疾病之間也相互關聯,早期管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危險因素,加強共病的協同篩查和用藥管理,有助於實作心腎保護。與只管理一項或兩項危險因素相比,三高共管、綜合達標能更好地預防心血管事件,使患者全面獲益,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更能減少重復管理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降低社會的醫療負擔,收獲更好的健康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