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空軍超勇,海軍摸魚,陸軍弱雞,阿根廷究竟如何輸掉馬島戰爭的

2024-04-09歷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

馬島戰爭,阿根廷海陸空三軍齊上陣,戰況卻讓人哭笑不得。

在南大西洋上有一些群島,它們有兩個名字。對於那裏的原住民和英國人來說,它們是福克蘭群島。

但對於距離它們最近的海洋鄰國阿根廷及其人民來說,它們是馬爾維納斯群島,即馬島。

關於如何稱呼這些島嶼一直是英國和阿根廷兩個國家間的爭議,並且這個爭議持續了數百年,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1982年4月,這場爭論演變成了一場沖突,奪去了將近一千人的生命。

那麽,這場戰爭是如何發生的?戰況又如何呢?

福克蘭群島即馬島,由於坐落在荒涼的南大西洋上,它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戰略位置用於休整。

歷史上,英國人於1690年首次抵達,但直到18世紀末才有人居住,當時它們曾先後被法國、英國和西班牙占領過。

英國幾年後離開,將島嶼留給了西班牙。當西班牙殖民地在19世紀初解體時,阿根廷取而代之,但直到1833年英國海軍陸戰隊重新回來,重新確立了英國的統治。

阿根廷則繼續聲稱對這片土地有主權,但直到1980年,該島與南喬治島和南桑威奇群島一起,作為依附而得到管理。

自二戰結束以來,包括英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一直在進行去殖民化。1965年,聯合國透過了第2065號決議,承認主權爭端,並要求英國和阿根廷找到和平解決方案。

這是英國政府寧可放任,也不願面對的問題。

阿根廷認為,這些島嶼是阿根廷土地的一部份,同時指出,英國距離該島有7000英裏,已經不再擁有該島的統治權。

阿根廷的訴求很明顯,英國的存在是一個帝國的遺物,在現代世界中沒有立足之地。

但是該島的居民對提議的去殖民化行程並不感興趣,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他們是英國公民的後裔,視自己為英國人。

其次,無論阿根廷距離有多近,無論他們多麽依賴阿根廷提供的供應和溝通。當時的阿根廷並不是一個吸引人的選擇。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阿根廷一直由一個稱為軍政府的專政政府領導。政局非常不穩定,人民生活難以持續。

英國也許曾經是一個帝國大國,但現在是一個民主國家。另一方面,阿根廷擺脫了歐洲帝國的統治,但現在是一個存在真正問題的軍事獨裁政權。

因此,在所有這些問題面前,有一件事情可能為阿根廷軍政府提供了解決方案,那就是把人們的註意力集中在歷史上的不公正上。

20世紀70年代,英國和阿根廷政府繼續就該島進行談判,無論島民是否喜歡。

英國自己也面臨著經濟危機,並希望擺脫支持島嶼的成本。盡管島民和英國政府之間存在一些不信任,但島民在英國政府的遊說力量很強,確保他們的意願從未被擺在一邊。

但是談判毫無進展,英國政府幾乎沒有其他選擇。

英國在談判期間發出的訊號,最終會促使阿根廷入侵福克蘭群島。英國政府的立場隨著1979年瑪格麗特·柴契爾當選而變得更加強硬。

另一個明顯的象征,來自福克蘭群島自身的防禦,或者說缺乏防禦。這裏僅有40名皇家海軍陸戰隊守衛,而且防務削減,將使情況變得更糟。

對於阿根廷來說,英國對福克蘭群島的承諾似乎在減弱。阿根廷此前在該島建立了軍事基地,但是英國人怕激怒阿根廷人,所以不作回應。

1982年,阿根廷還在該島舉起了自己的旗幟,英國很惱怒,派出驅逐艦拿下阿根廷國旗,但是驅逐艦的行動馬上被叫停了。

對於英國來說,對所有這些危機的反應都是相稱的,但對於阿根廷人來說,這些危機看起來充其量只是象征性的。

所有這一切指向了一個明顯的結論,即阿根廷如果入侵福克蘭群島的話,將不會遭到英國的反擊。

1982年4月1日,總督雷克斯·杭特被告知阿根廷將入侵該島,他幾乎沒有時間組織防禦。

那麽,為了奪取該島的統治權,阿根廷在軍事上都做了哪些準備呢?

2

馬島戰爭,阿根廷海陸空三軍齊上陣,但最終還是輸給了英國。

1981年6月,英國國防大臣約翰·諾特爵士向議會送出了一份國防審查報告。

他提議大幅削減皇家海軍,包括報廢南極巡邏艦「繼續號」和撤回包括兩艘航空母艦在內的主要艦艇。他認為遠端地區兩棲作戰的風險極低。

僅僅九個月後,阿根廷廢品商登上南喬治亞島。接著於4月2日入侵了福克蘭群島即馬島。這一行動幾乎讓英國人措手不及。

那麽,這場戰爭英國是如何反擊的?

阿根廷入侵之後,英國海軍參謀長相信,皇家海軍有能力奪回這些島嶼。

此前國防大臣諾特爵士的報告徹底被顛覆,到1982年底,海軍的優先事項完全改變了。

英國的主權領土被外國勢力入侵,這不能忍受。於是一支龐大的特遣部隊,將在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後出發。

1982年4月2日,當阿根廷海軍陸戰隊占領史坦利時,阿根廷首都中心出現了25萬人的人群,高呼著對此的支持。

4月5日,英國特遣部隊已經啟程。僅僅幾天的時間,就充分裝載和裝備了兩艘航空母艦「無敵號」和「赫爾墨斯號」及其護航艦艇。

它們領先其他艦艇向南駛去,以執行200英裏的禁航區。

英國有三個特遣部隊,包括44艘軍艦,22艘皇家補給艦,45艘商船。

英國的戰略是在兩棲登陸之前,取得空中和海上的控制權。這一戰略是由柴契爾緊急召集的戰時內閣制定的,並由皇家海軍領導了這場戰役。

盡管皇家海軍很有信心,但他們並沒有完全為這場戰爭做好準備。

相比之下,阿根廷的軍隊正準備行動。1982年之前,阿根廷從西德購買了潛艇和護衛艦,從法國購買了超級埃登飛機和魚叉飛彈。

有意思的是,還從英國購買了直升機、防空飛彈和驅逐艦,以及42架以色列制造的「匕首」戰鬥轟炸機。

這一時期,阿根廷四分之一的對外債務,用於購買武器和裝備。

在南喬治亞島,阿根廷的廢品商登陸後不久就被驅逐了。但是4月3日,阿根廷軍隊抵達並占領了南喬治亞島。

4月21日,英國部隊開始了「帕拉克特行動」,重新奪回了南喬治亞島,並在島上登陸。

幾天後,阿根廷潛艇「聖塔菲號」被發現,並被深水炸彈襲擊。

在海軍炮火的支援下,英國部隊迫使阿根廷部隊於4月26日投降。

到4月30日,福克蘭群島周圍的海上全面禁航區已經實施,半徑為200海裏。任何進入該區域的海船或飛機,都可能在沒有進一步警告的情況下遭到射擊。

5月1日,英國特遣部隊艦船進入禁航區。

貝爾格拉諾是阿根廷海軍的一艘主要水面作戰艦艇,但它起初是美國海軍的布魯庫林級輕型巡洋艦,曾參加過太平洋的二戰行動。

盡管它是一艘老舊的船,但它攜帶了大量火力,並由兩艘裝備了魚叉飛彈的驅逐艦護航。

阿根廷人首先發現了英國特遣部隊,在同一天,島嶼的南部,貝爾格拉諾被發現,並被炸彈擊中。

爆炸在其甲板上造成了20公尺長的裂縫,並損壞了船的電氣系統。艦長下令放棄船只。

總共有321名船員和兩名平民死亡。這是沖突期間,單一事件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貝爾格拉諾沈沒後,阿根廷海軍撤回了所有部隊,並暫時停戰。阿根廷的進攻重點轉移到了他們的空軍上。

5月4日,天氣已經好轉,海面異常平靜。特遣部隊正從東南方向接近群島。

3艘42型驅逐艦,在主力特遣部隊前面占據著防空陣地,為「赫爾墨斯」和「無敵」等較大艦艇提供保護。

他們受到兩架超級埃登飛機的接近,這兩架飛機正在尋找「赫爾墨斯」號,釋放了兩枚飛魚反艦飛彈。

由於「雪菲爾」號沒有收到襲擊的警告。火災和煙霧爆發了,艦長下令撤離船只。

在281名船員中,有20人死亡,26人受傷。貝爾格拉諾在四天後沈沒。

就像貝爾格拉諾的沈沒,讓阿根廷海軍留在了港口一樣,「雪菲爾」的沈沒,讓英國航母群停留在了馬島的東部。

英國特遣部隊於5月21日,開始在聖卡洛斯灣登陸他們的部隊。

阿根廷空軍對英國艦船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空襲。飛行員們被命令攻擊軍艦,而不是兩棲突擊艦和補給艦。

盡管登陸計劃順利進行,但這意味著戰艦和後勤艦受到了嚴重損壞。

據戰後統計,「無敵」號、「獵豹」號和「科芬特里」號都被擊沈。「艾爾戈諾特」號遭到嚴重損壞。

另有33架飛機擊中了4艘軍艦,但沒有一顆炸彈爆炸。炸彈大多擊中了裝甲,或者擊中了「無敵」號的起飛艙。

1982年6月14日,英阿雙方達成了停火協定。戰爭以英國取得勝利結束。

英國於4月25日奪回南喬治島,並於6月20日奪回了南三明治群島,英國政府正式宣布結束福克蘭群島沖突。

但這場沖突的後果遠未結束,特別是對那些參與戰鬥的人來說。畢竟這是英國皇家海軍自二戰以來最大的一場戰役。

那麽,戰後兩國又發生了哪些爭端呢?

3

馬島戰爭,阿根廷空軍超勇,海軍摸魚,陸軍弱雞,最終輸給了英國。

戰爭結束後,約有11300名阿根廷士兵成為戰俘。他們返回阿根廷後受到了冷淡的歡迎。因為他們是一支失敗的軍隊。

英國的經歷則完全不同。參與任務部隊的人回到家鄉時,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面對戰勝國和戰敗國不同的兩種待遇,又如何影響到了兩個國家以後的發展呢?

1982年10月,倫敦市舉行了勝利遊行,這是英國自二戰以來的第一次。

柴契爾在沖突之前的爭議性經濟政策,使她的政府在英國非常不受歡迎,但她對阿根廷的入侵作出了果斷回應,改變了她的政治命運。

她在英國公眾和新聞界中的聲望飆升,並使得他在1983年的大選中取得了勝利。

在阿根廷,事情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失去馬島是對阿根廷國家認同感的深刻體現。加爾鐵裏總統很快被迫辭職,軍政府被迫下台。阿根廷恢復了民主政府。

民主政府的恢復,幫助阿根廷改善了許多國際關系,但與英國的外交關系直到1990年才得以恢復。

這場沖突,迫使兩國改變了國防政策。阿根廷建立了新的軍事聯盟,但也不得不大幅削減軍隊。

柴契爾政府也一直在計劃削減英國的軍隊以平衡經濟。但在戰爭後,許多削減計劃被放棄,遺失的裝備急需替換和升級。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這場沖突表明,向其他國家出售高效能武器,可能會帶來危險的後果。

戰鬥造成了許多可怕的傷害。英國任務部隊的醫療設施裝置齊全,治療了沖突期間雙方的傷員。

在整個沖突期間,全世界的人們都渴望了解南大西洋發生的情況。但很少有資訊傳遞過來,有些資訊傳遞過來還引發了問題。

有一組記者獲準,隨英國特遣部隊行動,但他們在非常受限制的條件下工作。

軍政府拒絕國際記者進入馬島進行報道,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後勤問題。第二個就是媒體報道,可能會帶來泄露軍事機密的風險。

沖突的後果,在世界各地產生了影響。一些國家,如美國、智利和挪威,曾協助英國,提供外交和政治支持、存取阿森松島設施、軍事裝備或情報。

其他國家,如蘇聯、秘魯和以色列,曾協助阿根廷。

沖突的核心人物,也就是群島的居民們經歷了占領、物資短缺、空襲和轟炸。一些人被驅逐或被強行與家人分離。

沖突後,島民與英國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他們獲得了完全的英國公民身份,並獲得了重建的幫助。

即使這場戰爭阿根廷輸了,但他們仍然在繼續對這些島嶼提出主張。

因此,盡管沖突已經結束了四十年,但馬島問題仍然存在,並繼續影響著英國、阿根廷和島上居民的生活。

希望未來能有一個妥善解決的方案吧。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註 」,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