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黃維兵團被圍後,陳毅急忙給粟裕打電話:你先別說話,我問個問題

2024-04-25歷史

1948年11月22日,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全殲黃百韜兵團,勝利完成了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目標。由於在阻擊作戰之中,華野部隊給予了邱清泉、李彌兵團以沈重的打擊,導致這兩個國民黨兵團遲遲不肯推進,而11月23日,黃維兵團對位於南坪集的中野陣地發動了猛烈進攻,這就導致黃維兵團的位置十分突出,從而出現了轉瞬即逝的殲敵良機。

與粟裕密切配合的中原野戰軍發現這一情況之後,以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為首的中野指戰員在23日晚發電報給粟裕和中央軍委,認為「殲滅黃維兵團時機甚好,請粟裕調遣至少4個縱隊參加對黃維兵團的殲滅戰。」

圖:淮海戰役示意圖

收到中野的電報之後,粟裕表示認可,立刻決定除了原來借調給中野野戰軍的11縱之外,另外抽調3個縱隊配合中原野戰軍,參加對黃維兵團的包圍和殲滅戰;除此之外,為了切斷黃維兵團與其他國民黨部隊的聯系,粟裕派遣另外3個縱隊外加江淮軍區的兩個旅,阻擊李彌、劉峙兵團向西、向北進犯;剩下8個縱隊的兵力則全力用來牽制和阻擊邱清泉、李彌和孫元良兵團,阻止他們由南向西增援黃維兵團。

雖然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唱主角戲的是中原野戰軍,但粟裕的華野肩上的擔子卻很重。除了要分兵幫助中原野戰軍殲滅黃維兵團之外,粟裕還擔負著阻擊南北兩線敵軍40多萬人向黃維兵團的增援運動,時間和任務上不可謂不緊急。

蔣介石策劃「南北對進」,粟裕料事如神

黃百韜第7兵團被殲滅的訊息傳到南京,南京、徐州地區頓時慌了神,蔣介石於11月23日急忙電令劉峙、杜聿明前往南京商量對策。最終,他們采用了南京國防部擬定了的最新作戰方案:「徐州方面以主力部隊向符離集進攻,與此同時,第6、第12兵團向宿縣推進,尋求‘南北對進’,從而一舉打破共軍包圍圈,打通徐蚌地區的交通要道。」

圖:蔣介石與杜聿明

殊不知,粟裕「料事如神」,他早就對國民黨軍隊接下來的動作盡在掌握。等到劉峙和杜聿明到達徐州,命令邱清泉、孫元良兵團立刻進軍戰略要地符離集。然而,粟裕在徐州以南早就擺好了7個縱隊的兵力,經過3天激戰之後,邱、孫兩兵團只前進了10到15公裏。蔣介石得知前線戰報之後暴怒不已,一天幾次打電話過去催促,讓杜聿明和黃維、李延年等人「克日會師符離集」,可由於華野部隊的頑強阻擊,邱、孫兩兵團到了第三天之後就再也未能前進一步了。

圖:影視劇中,淮海戰役繳械投降的國民黨士兵

此時,南線國民黨軍隊部隊的情況更加不妙,11月25日,蔣介石剛剛派顧祝同前往蚌埠督戰,當天黃維兵團便被中野7個縱隊包圍在雙堆集地區動彈不得;李延年和劉汝明剛剛到達任橋地區,就遭到了華野4個縱隊的頑強阻擊;更讓兩人感到不妙的是,此時粟裕又派華野13縱配合江淮軍區兩個旅,在靈璧全殲李延年的238師,直接威脅到了兩兵團的側後地區。為了避免被包圍,兩人當即放棄了原先計劃,指揮部隊立刻撤回。在中野和華野的密切配合之下,蔣介石企圖「南北對進」的計劃宣告失敗了。

杜聿明欲唱「空城計」,可粟裕不是「司馬懿」

在中野忙於圍殲黃維兵團之時,粟裕最關心的卻是徐州杜聿明的動向,從戰場形式上來看,一旦黃維兵團被殲滅,杜聿明集團只有兩個選擇:其一,固守徐州,其二,從徐州突圍。粟裕認為,杜聿明放棄徐州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此時蔣介石後方已經沒有機動兵力可以增援徐州了。杜聿明突圍對我軍並非不利,因為徐州城防堅固,讓他離開徐州這個「烏龜殼」再進行圍殲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圖:前排右起:杜聿明

11月28日,毛主席和中央軍委來電:「黃維兵團解決之後,需提前估計徐州之敵有向兩淮或者武漢逃跑的可能性。」

根據毛主席的分析,粟裕進一步得出推測,認為徐州杜聿明部很有可能會在黃維兵團還沒有被殲滅之前迅速放棄徐州,並且認為杜聿明應該有3個逃跑方向:其一,是沿著隴海路南逃至連雲港,這一逃跑路線的優點是能夠迅速擺脫被我軍圍殲的危險,但要想湊齊運輸3個兵團人員的船只卻十分困難,一旦被我軍追上就會陷入「背海作戰」的絕境之中;其二,則是從東南方向突圍,經過蘇中地區,但這一帶水網密布,不利於大兵團機動,再加上蘇中是我軍老根據地,如果杜聿明從此地逃跑,勢必會遭到我地方部隊和民兵的包圍打擊;第三條路線是粟裕認為杜聿明最有可能逃跑的方向,那就是從津浦路繞過附近的山區南下,這一帶地形開闊,便於機動,這條逃跑路線距離黃維兵團很近,又能夠和李延年、邱清泉兵團遙相呼應,可謂是杜聿明的最佳選擇。

如果從戰場形勢上來看,一旦杜聿明集團與還未被殲滅的黃維兵團會合,那麽整個淮海戰場就會發生不利於我軍的變化,因此粟裕將這條路線視為威脅最大的一種可能,因此在兵力部署上,粟裕將華東野戰軍7個縱隊的力量放在了阻止敵軍向西南方逃竄的這條路線上。對此粟裕認為,采用這樣的部署,就算是杜聿明集團向連雲港或者蘇中地區逃竄,由於江南水網的阻礙,華東野戰軍也能夠很快追上。

圖: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炮兵正在嚴陣以待

而面對粟裕的這一部署,杜聿明等人還被蒙在鼓裏。11月28日,蔣介石密令劉峙和杜聿明前往南京秘密商議,經過商討之後,蔣介石命令杜聿明撤出徐州,率領兵團主力途徑徐州西南進軍至淮河以北的蒙城地區,然後依托淮河向北發動進攻,從而解黃維兵團的燃眉之急。30日晚,杜聿明返回徐州,決定以正面部隊對華野部隊發動佯攻,但實際上卻開始著手準備秘密撤出徐州城。

杜聿明對自己的這一手特別得意,他曾經對邱清泉、李彌等人說:「我預料這次撤退行動是特別成功的。按照昔日共軍作戰的規律來說,每經過一次大規模的激烈戰役,他們至少要經過兩個月以上的休整。我看共軍應該只有一小部份留在徐蚌地區,他們絕不可能在吃掉黃百韜兵團之後,還有持續作戰的能力。因此我們這次兵貴神速地撤退,就發生在他們大戰之後的間隙之中,我們以退為守,以達到解救黃維兵團的最終目的,」

據稱,11月28日這一天,正好是杜聿明老母70大壽生日,蔣介石特地在上海和徐州給杜聿明的老母祝壽。劉峙請杜聿明點一台戲,杜聿明用手一指,隨後兩人相視一笑:原來,杜聿明點的正是【空城計】,杜聿明以為粟裕是「司馬懿」,看到徐州的空城之後就會不戰自退。

圖:淮海戰役中被俘虜的杜聿明

但事實上,杜聿明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當杜聿明率領30萬大軍剛剛撤出徐州之後,攻入徐州的華野12縱指揮員就從徐州機場空無一人的情況判斷,杜聿明早已經放棄徐州。緊接著,杜聿明撤退的訊息如同雪片一般飛向華野指揮部,一切情報都證實,杜聿明正在向西南方面迅速撤退。

於是粟裕立刻上報中央軍委,聯系中野指戰員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等人,命令華野全體部隊全速追擊,除了預先部署在北部的7個縱隊之外,從南線抽調出來的3個縱隊和從山東過來的渤海縱隊,迅速采用了迂回截擊、多層尾隨、超越攔截等多種辦法,迅速將杜聿明的30萬國民黨軍隊攔截包圍在陳官莊地區。粟裕的總體思路是網開「三」面:杜聿明向西、向北、向東走我們都不管,但唯獨就是不能往南走,粟裕將自己的主力部隊集結在西南方向。

圖:人民解放軍在雙堆集戰役之中攻克制高點——尖谷堆

除了關心杜聿明的動向之外,讓粟裕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雙堆集的戰況。雖然殲滅黃維兵團的主要任務由中原野戰軍承擔,但粟裕依然每天發電報關心黃維兵團被全殲的時間。戰役發起之前,劉伯承、鄧小平等人估計,大約用3天時間就能夠全殲黃維兵團,可粟裕根據碾莊戰役的經驗提出異議,認為黃維兵團被合圍之後,我軍勢必會轉入十分艱苦的陣地攻堅戰,而黃維兵團相比於黃百韜兵團來說武器裝備都更為精良,因此3天就消滅黃維兵團很顯然是不太現實的,要是被圍時間一長,黃維兵團和杜聿明兵團合兵一處,那麽此後的仗可就不好打了。

陳毅打電話詢問粟裕:你先別說話,你們打黃百韜用的什麽辦法?

12月1日,中野總前委和華野指揮部之間終於接通了電話。粟裕給中野總前委打電話,剛準備向陳毅問好,陳毅卻打斷了他客套的話語:「你先別說話,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們打黃百韜用的什麽辦法?」果然中野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之中也碰到了和碾莊戰役一樣的問題,由於部隊是從運動戰之中突然轉入陣地戰的,因此部隊一時之間還沒辦法適應,導致各縱隊傷亡都很大。

圖:粟裕將軍照(資料圖)

粟裕當即在電話之中回答說:「使用土工作業迫近啊!挖坑道,逼近敵人陣地,然後突然發起襲擊,短兵相接,分割殲滅。」隨後他向陳毅詳細介紹了華野在碾莊戰役之中圍殲黃百韜兵團的戰鬥方法,陳毅聽後頓時笑逐顏開:「好啊,這個方法好。」當時正在聽電話的還有鄧小平、劉伯承等同誌,陳毅轉身對大家說:「你們都聽到了吧?我覺得這是好辦法。」

這次通話之後,劉伯承、鄧小平等人立刻決定,迅速改變計劃,調整部署,「立刻調遣華野7縱、13縱(之前兩個縱隊為預備隊)加入圍攻作戰之中,其戰鬥方法依然采用碾莊戰鬥之經驗。」

圖:雙堆集戰役之中,使用土工作業迫近敵軍的解放軍戰士正在發起突襲

12月上旬,華野得到情報稱:位於武漢的國民黨宋希濂兵團正準備向蚌埠開進,杜聿明也向蔣介石建議,抽調幾個軍的兵力空降蚌埠,方便同李延年、劉汝明等人合力向北增援。此時,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正在三個戰場作戰,兵力感到明顯不足,無論杜聿明的建議是否能夠實作,就算是武漢的宋希濂兵團出動,位於南線的部隊也勢必壓力大增。

圖:年輕時的黃維

粟裕經過分析認為,應該首先集中兩個野戰軍的力量殲滅黃維兵團,因此12月10日,粟裕向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發出一份電報,請求「抽調一部份兵力,先解決黃維,然後再解決杜聿明、邱清泉和李彌兵團。」經過商議之後,粟裕決心再次從華野抽調3個縱隊和一部份炮兵加入到對黃維兵團的殲滅戰之中。出發之前,這次戰鬥所繳獲的武器彈藥,華野不要一槍一彈,全部交給中野使用。12月15日,黃維兵團全軍覆沒,解放軍第二階段作戰目標基本實作。

在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粟裕度過了他人生中最為緊張的時刻。要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黃維兵團被包圍,杜聿明集團還尚未被圍死的情況下,中央軍委曾經指示粟裕,讓他殲滅李延年兵團,中央軍委的命令讓粟裕感到左右為難。他擔心,一旦和李延年接上了火,那麽一旦雙堆集的戰鬥不能迅速結束,那麽北部部署的7個縱隊將難以完成包圍杜聿明兵團的任務,因此他日夜關註李延年兵團的變化,度過了最為緊張的7個晝夜。

圖:國民黨將軍李延年舊照

後來,李延年行動遲緩,解放軍一動,他就後退,最後也沒有打上,粟裕這才松了一口氣:「當時沒有打上啊,後來我們殲滅黃維兵團之後,杜聿明想要從陳官莊突圍,幸虧我們從南線抽調了3個縱隊的力量,加上北線7個縱隊和渤海縱隊共計11個縱隊的力量,才將杜聿明堵在了陳官莊,那個時候我們能夠使用的兵力已經達到極限了。」

杜聿明已成甕中之鱉,粟裕再獻良策解決百萬大軍吃飯問題

杜聿明被包圍在陳官莊地區之後,粟裕的心情頓時放松了下來,隨後他將華野指揮部遷到了位於安徽蕭縣和河南永城交界處的蔡凹村。此時,杜聿明集團的30萬大軍已經成了「甕中之鱉」,粟裕在包圍圈的各處至少擺了五道封鎖線,這次杜聿明集團是插翅也難逃了。

圖:蔡凹會議的粟裕、劉伯承、陳毅等人合影

12月12日,毛主席代表中央軍委致電中野和華野的主要領導人:「黃維兵團殲滅之後,請劉、鄧、陳、粟、譚五位同誌召開一次總前委會議,商議在邱李兵團殲滅之後的部隊休整計劃,隨同下一步渡江戰役計劃一起以總前委名義帶來中央。」事實上,從11月16日淮海戰役總前委成立以來,總前委的全體成員們還沒有開過一次會議,粟裕與劉、陳、鄧之前都是透過電報和電話進行聯系的。

12月17日,中共淮海戰役總前委第一次會議在位於蔡凹的華野指揮部召開。為了舉辦這次會議,粟裕預先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除了安排自己的參謀前往公路迎接劉鄧等人之外,還提前安排好了幾位老戰友的房子,派人去附近的符離集買來了兩筐燒雞準備宴請他們。

當天晚上,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等人來到了蔡凹出席會議。其中,粟裕和劉伯承已經有17年沒有見過面了,在土地革命時期,劉伯承是中央紅軍學校的政委和校長,而粟裕後來從紅四軍參謀長調任至學校擔任學員隊隊長。雖然相處的時光不長,但粟裕和劉伯承之間卻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劉伯承的到來,粟裕激動地握著劉伯承的手說道:「我說劉校長啊,我們已經有17年沒有見過面了!」

圖:淮海戰役總前委雕像(左起:粟裕、鄧小平、劉伯承)

粟裕這麽一說,劉伯承倒是想了起來。「啊,對,你那個時候不過20多歲,可現在都胡子拉碴了,哈哈。」

隨後陳毅打量著粟裕消瘦的身影。盡管兩人才分別半年,可陳毅卻發現粟裕身體越來越不好了,於是他急忙讓自己的隨行醫生給自己檢查身體。檢查之後,醫生難過地對粟裕說道:「粟司令,你看你這個樣子,太瘦了!」

粟裕微笑著搖搖頭:「等打完這一仗我們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總前委會議17日晚上召開,18日就形成了一致決議。會議之中,粟裕發現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由於我軍調動頻繁,再加上華東、華中、中原和冀魯豫四塊根據地之間沒有統一協調機制,這就導致中野、華野部隊連同地方支前民工134萬人的糧食供給和後期保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在這次總前委會議上,粟裕及時指出了這一問題。為了有效解決地方後勤保障協調統一的問題,粟裕認為必須由「統一支前起購在總前委的指示下全盤籌劃」,在後勤保障制度上實作五個「統一」:斤兩統一、糧票統一、糧食折合率統一、彈糧運輸能力統一、新區就地借糧政策統一。

圖:踴躍參加淮海戰役支前行動的民工和人民群眾

粟裕的建議得到了總前委的采納。中央軍委決定,由劉瑞龍、付秋濤於12月26日在徐州召開4個解放區的支前聯合會議,這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各個解放區的支前任務,有效解決了淮海戰場後勤補給方面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為戰後部隊休整和渡江戰役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粟裕有一句至理名言:「依靠人民群眾。」這句話絕不是一句空口白話,而是淮海戰役的戰略思想。據統計,在淮海戰役之中,參加支前保障的民工總計達到了543萬人,除此之外還有100多個地方民兵團負責保衛後方安全,幾乎相當於解放軍正規部隊的10倍左右。後來,粟裕曾經專門寫過一篇回憶人民群眾支援解放戰爭的文章,在文章之中,粟裕熱情稱贊道:「華東的解放,離不開山東民工的小推車和大連兵工廠所生產的炮彈。」

圖:淮海戰役中,人民群眾支援我軍彈藥、物品的架子車隊

淮海戰役,國民黨和共產黨正規部隊人數是80萬對60萬,很多外國軍事專家,如史達林、蒙哥馬利都對解放軍60萬人為什麽能打敗國民黨80萬人而感到困惑,但他們卻並不知道,我們的60萬身後還站著500多萬人民群眾自願組成的支前大軍,依靠人民戰爭這個強有力的法寶,粟裕指揮人民解放軍才能在淮海戰役之中居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