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2年,彭德懷朱德致中共中央絕密信公開,揭開左權犧牲真相

2024-04-27歷史

左權犧牲在了抗日戰場上,那時的他年僅37歲。

在左權犧牲之後,中共中央收到了彭德懷和朱德發來的絕密電報,最終揭開了左權犧牲的真實經過。

左權究竟為何犧牲?在他身上又有哪些傳奇經歷呢?

左權的抗戰神跡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紅軍被改編為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副參謀長就是由左權擔任。

上任之後,左權就一直跟隨著總司令朱德以及副總司令彭德懷轉戰華北,建立抗日根據地,第日軍展開遊擊戰。

可以說,抗戰時期的左權就是朱德和彭德懷的得力幹將,很多重大的戰役都是他們組織起來的。

1938年初,根據戰場形勢的發展,八路軍總部又準備轉移到晉東南,不料途中遭遇了大量日軍的阻撓。

當時,八路軍總部只有2個警衛連的力量,而敵人卻有4萬之眾,想要安全轉移恐怕是難上加難。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左權站了出來,他帶領著一部份部隊留了下來,承擔起了掩護群眾轉移和總部轉移的重任。

左權帶領著戰士們與日軍展開了多次交鋒,最終擊退了日軍,為總部的轉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和機會。

兩個月後,不死心的日軍再次向八路軍總部發起進攻,這次的兵力有3萬人,兵分九路。

左權根據敵人的兵力部署,提出了運動戰的構思,在朱德和彭德懷的支持下,左權參與到了長樂村山谷伏擊戰中。

戰鬥持續了一整夜,最終我軍大獲全勝,消滅了2000多名日軍,最終粉碎了日軍進犯晉東南的計劃。

1938年底,晉東南地區建立了八路軍前線總部,左權擔任了參謀長一職,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分別是朱德和彭德懷。

華北抗日根據地的壯大讓日軍很是「眼紅」,日軍不甘心失敗,提出了「囚籠政策」,概括起來就是「以鐵路為主,以公路為鏈,以碉堡為鎖」。

左權再次審時度勢,提出了「交通戰」的應對措施:

「交通戰已是以華北對敵鬥爭的重要形勢之一,為戰略上不可忽視的問題。」

針對日軍的「囚籠政策」,左權策劃並參與領導了著名的「百團大戰」,這次大規模戰役以正太鐵路為重心,破壞了日軍的交通路線,有效反擊了日軍的「掃蕩」。

在百團大戰進行過程中,左權的工作量是極為繁重的,有時候兩天兩夜都不敢休息,白天在指揮室裏研究敵情,晚上點著蠟燭通宵思考戰略部署,有一回,左權實在太困了,工作過程中不知不覺就睡著了,手裏的蠟燭倒在了地圖上,火焰一直燒到了他的手上。

左權被灼熱感疼醒,趕緊把火撲滅,轉頭用水沖了一下臉,繼續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百團大戰前後加起來共有1824次大大小小的戰鬥,此戰造成2萬多名日軍傷亡,繳獲了大量的武器以及彈藥,中央評價道:

「給日寇以沈重的打擊,給全國人民以無窮的希望。」

左權犧牲真相

在抗戰過程中,八路軍總部機關轉移較為頻繁,1942年5月24日,在一個漆黑的夜裏,總部又一次實行了轉移。

但是,此時的八路軍總部規模已經發展壯大,同時還要照顧到百姓的生命安危,後勤部隊趕到壓力倍增,轉移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

因為人數眾多,山路泥濘,部隊的行進速度受到了極大影響,到了第二天天亮時,大家只走了20多裏地。

天亮後,大部隊來到了南艾鋪、窯門口、偏城地區,誰也不知道,危險正在悄悄降臨。

經過一夜的跋涉,戰士們體力急劇下降,其中的一小支部隊在南艾鋪地區的一個山溝溝裏生火做起了飯。

然而,生火做飯產生的煙霧引起了日軍的註意,正當飯煮得差不多時,天空中傳來了日軍戰機的轟鳴聲,擡頭一看,不遠處的天上飛來了幾架日軍的紅頭飛機。

指揮員一聲令下,大家以最快的速度進行隱蔽,就在這時,山嶺上又傳來了日軍的槍聲,隨後又有大量日軍朝著十字嶺山沖了過來。

情況已經非常清晰了,總部八路軍遭到了日軍的埋伏,彭德懷、羅瑞卿以及左權等人立即聚在一起商議突圍方案:

「總部直屬隊和北方局向北突圍到太行二分區,野政到太行六分區。」

命令下達後,彭德懷振臂高呼:「馬上按指定方向突圍!」隨後,他帶領著戰士們朝著西北山口的方向進發。

羅瑞卿(野戰政治部主任)帶領著戰士們向東南方向突圍,楊立三(總後勤部長)則率部向北突圍。

其中,左權所承擔的任務是最為艱巨的,他主動要求留下掩護,攬下了總直機關、北方局機關及北方局黨校突圍的重任。

左權是識大局的人,在突圍之前,特意找到王政柱(作戰科科長)和警衛連連長等人,叮囑他們一定要保護彭德懷安全突圍,因為彭德懷的安全直接關系到總部的命運和根據地的建設。

警衛連也沒讓左權失望,經過一番苦戰,彭德懷得以安全突圍,另外一邊,羅瑞卿、楊立三在突圍過程中雖然遭到了日軍的不斷阻撓,損失了不少兵力,但最後的結局是好的,也都成功突圍。

反觀左權這邊就沒有那麽順利了,因為左權所帶領的機關單位和兵力較多,難免會引起日軍的註意,成為日軍重點打擊的物件。

事實也正是如此,日軍派出了大量兵力對左權一方實施堵截,另外還有飛機實行偵查和轟炸。

不過,也不能小瞧了左權的指揮能力,在左權的帶領下,後衛部隊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戰鬥到當天下午4點,總部直屬機關的絕大多數成員都成功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此時,左權也是完全有機會跟隨直屬機關的人員安全撤出的,但他沒有選擇這樣做,因為他不會拋下剩余人員不管。

左權在山坡上指揮著剩余人員撤離,這時候,日軍的大炮已經瞄準了十字嶺,飛機上也已經釘選了該地。

面對著日軍的無情轟炸,左權帶領著大家只能先行退讓,大家邊打邊退,最後撤離到了山埡口,這裏距離山頂僅有10多米。

翻過山埡口,前面就是安全區域,可就是這10多米的距離,左權終究還是沒能跨過去。

突然,幾顆炮彈在左權的身旁炸響,前兩枚炮彈因為大家反應及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第三枚炮彈的彈片擊中了左權的頭部。

「彈片從前額眉心打進去,額頭一滴血都沒流,露出了白森森的東西,不知是骨頭還是腦漿。我和戰友拖著左權向前走,才走了十幾米,左權的身子一下軟了下來,就這樣犧牲了。」

這是陳利財(左權的警衛員)描述的當時的情況。

左權犧牲那年僅有37歲,犧牲的訊息傳到中央時,毛主席、朱德和周恩來等人得知後無比悲痛,周恩來懷著悲憤的心情寫下了這樣一番話:

「慨自抗戰軍興,高級將領犧牲於前線者,前有郝夢齡、王銘章諸將軍,後有張自忠、唐淮 源諸將軍,今左權將軍以十八集團軍副參謀長之地位,於敵後支撐抗戰,將近五年,終至以身殉國,斯真不愧躋於高級將領之列,且是為高級幕僚爭光。」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7日的夜裏,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成功突圍後,在小南山村集合了起來,按照慣例,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先點名。

彭德懷站在打麥場上,手裏拿著名冊,一個戰士一個戰士地點,周圍的人員聽到後也會立即給予回應,但從始至終,彭德懷都沒有念「浦安修」(彭德懷夫人)的名字。

並不是彭德懷忘記了,而是因為他覺得突圍過程中,總部和北方局的大部份都被沖散了,妻子身體本來就不好,很可能已經犧牲了。

幸運的是,浦安修活了下來,後來見到彭德懷時,兩人都是不敢置信的,浦安修身體沒什麽大礙,就是因為路途遙遠,腳上磨出了水皰。

彭德懷在為妻子感到慶幸,他驕傲地說道:

「八路軍副總司令的老婆,死活都不會落到鬼子手裏啊!」

左權的犧牲距離如今已經過去了80多年了,但歷史不會忘記他為革命和抗戰所做出的貢獻,中華兒女也永遠懷念這位人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