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解放大西南時,國軍一上將想起義,為何被劉伯承一口拒絕?

2024-02-04歷史

1949年,我軍三大野戰軍已經渡過長江,正在解放大西南的戰火中,重慶衛戍總司令楊森突然提出要起義投奔共產黨,但遭到劉伯承的斷然拒絕。這個訊息一時間令西南國軍震驚。楊森為何突然表示要起義?又為何劉伯承不給他這個機會?

一、平江慘案中的楊森

要了解劉伯承為何拒絕楊森起義,必須先提起20年前的「平江慘案」。

1929年3月,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軍長的楊森奉蔣介石之命,率領2萬余人的部隊配合對中國共產黨蘇區進行「圍剿」。3月12日淩晨,楊森部進攻我紅四軍駐紮的江西平江縣城,與紅軍展開激戰。紅四軍奮力抵抗,城內外反復爭奪,楊森的部隊無法占領紅軍據點。

楊森看到攻城部隊傷亡慘重,暴跳如雷,於是下令部下對城內老弱婦孺進行脫韁的槍殺和燒殺搶掠,三天內在平江縣城內屠殺了近萬名無辜百姓。

這個殘忍的大屠殺震驚中外,被稱為「平江慘案」。它充分暴露了楊森是什麽貨色——一個毫無人性的屠夫。正是這個慘案,在中國共產黨心中種下了對楊森的仇恨,導致後來劉伯承斷然拒絕他的起義請求。

二、反復無常的楊森

平江慘案只是楊森作為一個典型軍閥的罪惡的冰山一角。回顧他的生平,可以看到楊森是一個政治立場反復無常的人。

他初期加入同盟會,後來又投靠了軍閥熊克武。北伐戰爭時,他先與蔣介石合作,獲得了軍長職位;後來又背叛蔣介石,率部征討武漢國民政府。抗戰時期,他表面上效忠國民政府,實則還受軍閥吳佩孚指揮。

1935年的兩江作戰中,他拒不出兵,導致國軍大敗。可見,楊森完全沒有政治信仰,只為自己的權力利益考慮,是一個典型的投機軍閥。

這樣一個政治立場搖擺不定的人,中國共產黨自然也不會信任他的「起義」誠意。劉伯承擔心楊森是在試探,或者是想借機保存實力,所以斷然拒絕了他的提議。

三、沈溺聲色的楊森

除了政治立場反復,楊森還是一個典型的好色之徒。他納妾無數,公開承認的妻妾就有12個之多,確知的子女至少43個。這些妻妾大多是他利用權勢強占而來。

比如,第七個妾室曾桂枝,不過14歲就被他以「收養」為名強行納為妾;第十一個妾室胡潔玉還正在念高中,就被楊森利用權勢強占;最後一個妾室張靈鳳更是被他在75歲時以「招聘秘書」為借口騙到身邊,還在76歲時生下了一男一女。

一個政治家的私生活,往往反映一個時代的風氣。楊森這種大肆納妾、濫用權力的行為,充分暴露了舊社會的腐朽本質。中國共產黨要建立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中國,自然不能容忍這樣的人留在體制內。

四、逃亡台灣的楊森

解放戰爭進入尾聲,楊森明顯感到大勢已去,中國共產黨接管重慶指日可待。於是他離棄重慶,連夜帶著家眷逃往成都。1950年又坐著國民黨最後一班飛機逃亡台灣,成為數萬國軍余孽中最高級的一位。

他在台灣仍然過著腐爛奢靡的生活,75歲時還強占了一個17歲少女為妾。這充分顯示他毫無悔改之心,中國共產黨斷然不能容忍這樣腐朽不堪的人進入體制內。

綜上所述,平江慘案激起中國共產黨對楊森的仇恨,他反復無常的政治立場和腐朽的私生活,都使中國共產黨無法相信他的「起義」誠意。在解放戰爭勝利在望之時,中國共產黨斷然拒絕這個軍閥殘余勢力進入。劉伯承的決定完全正確。

楊森最終還是逃亡海外,在1977年於台灣病逝。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他代表的舊中國一去不復返。讓我們不忘歷史,以史為鑒,建設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