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沙盤上的戰爭:近代日本是如何依靠地圖給民眾洗腦的?

2024-06-02歷史

所謂「宣傳戰」,泛指圍繞某一問題出現的敵對雙方的宣傳攻勢, 主要目標主要有三點。

首先,宣傳本方的正義、強大與必勝;其次,反擊敵方的輿論宣傳,突出敵方的非正義、弱小與必敗;第三,爭取第三方的中立或者支持自己。

晚清時局圖

值得一提的是, 進入20世紀以後, 哪怕是用於傳達客觀資訊的地圖,都成為了不少國家發動「宣傳戰」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這些國家當中 ,就包含著我們的近鄰日本(拓展閱讀 :為了肢解中國,近代日本的學者們,都動了哪些「小心思」? )。

那麽問題來了, 近代日本人是如何使用地圖大搞「宣傳戰」的? 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接下來跟大家簡單聊聊。

1)日俄戰爭時期的「地圖宣傳戰」

甲午戰爭爆發後,一種旨在描繪戰爭場面的「戰爭繪」, 迅速在日本市面上流傳開來。

因其圖文並茂,適時逼真的特性,使得「老幼婦女無別,一讀則恍如目睹實戰」, 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搶購熱潮。

發行這種「戰爭繪」的目的,無外乎就是宣傳日軍的強大以及發動戰爭的正義性,因此 無一例外都是描繪日軍如何英勇擊敗清軍的畫面。

盡管所繪內容在某些程度上大體屬實, 但刻意醜化清軍形象以鼓舞日本民眾的小心思,可謂昭然若揭了(拓展閱讀 :戰爭浮世繪中的清軍官兵,氣質到底有多差勁? )。

取勝的日軍軍官與被俘的清軍

1)沙俄的「東北野望」

【馬關條約】簽訂後,同樣覬覦東北的沙俄再也坐不住了。 於是,他們馬上拉上德國與法國,共同導演了一出「三國幹涉還遼」的戲碼。

其結果就是,清朝以3000萬兩庫平銀的代價「贖回」了遼東半島的所有權。

對此,當時在旅順遊歷、尚且年輕的「知名大V」德富蘇峰( 拓展閱讀: 近代日本大V的民國觀:政治失敗、喜好空談、善於賄賂、生育力強)一度氣憤地表示:

當時我踏破遼東半島的一些地區後回到旅順的時候,就傳來了歸還遼東半島的訊息。雖然氣憤無比,但也毫無辦法。那時,只是捧了一把旅順港外的沙礫,用手絹包起來。至今還好好地保存著,我說這是我們僅剩的一點遼東的版圖。

「三國幹涉還遼」主題浮世繪

談判結束後 ,以「拯救者」自居的沙俄開始向清政府謀取報答。 1896年5月,兩國簽訂【中俄密約】,不久又簽訂【建造經理東省鐵路合約】。

經過談判,這條鐵路被正式命名為「大清東省鐵路」,簡稱「東清鐵路」或「中東鐵路」。

1898年8月,中東鐵路正式動工。 這條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分東、西和南部三線,由六處同時開始相向施工。

資料顯示,從滿洲裏到綏芬河的「北部幹線」,從寬城子到旅順的「南滿支線」以及其他支線,均采用俄制1524公釐軌距,幹支線相連,恰如「T」字形, 全長約2500多公裏,幾乎貫穿了在整個東北地區。

在鐵路開工的同時,沙俄還強迫清政府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與【東省鐵路續訂合約】。 至此,大連港及其水域均成為了沙俄的囊中之物。

中東鐵路示意圖

2)日俄戰爭的爆發

面對咄咄逼人的沙俄,實力有限的日本不得不主動退讓。 基於提升競爭力的考量,日本開始尋求與沙俄的「死對頭」英國達成更為緊密的外交關系。

早在 1894年7月,英日兩國就簽訂了【日英通商航海條約】。 對此,時任英國外相約翰·沃德豪斯一度向日本代表高興地表示,「此約之性質,對日本來說,遠勝於打敗清帝國之大軍」。

用發展的眼光看,這份條約的簽訂,不僅讓日本能 夠以獨立國家的身份 登上國際政治舞台,也充分給予了其 全面進攻中國的底氣(拓展閱讀 :為了占領與奴化台灣,近代日本都動了哪些小心思? )。

浮世繪中的日本議會

【辛醜條約】簽訂後, 沙俄一度妄圖將東北、內外蒙古以及新疆等地盡數收入囊中。如此貪得無厭的行徑,激起了各國的強烈不滿。

1902年1月,日英簽訂【日英同盟條約】, 雙方關系有了進一步提升。 同年4月, 在英﹑美﹑日等國的出面幹涉下,沙俄不得不 與清政府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 答應從東北全部撤軍。

不過話說回來, 截至次年4月,沙俄不僅沒有遵守承諾, 還提出了所謂的「七項撤軍新條件」,並加緊修築西伯利亞鐵路。

【交收東三省條約】封面

沙俄的一系列操作,不僅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不滿,日俄矛盾亦日益加劇。 從1903年8月開始,兩國展開了緊張的談判。

其中,日本一度以「滿韓交換」作為談判條件,要求沙俄承認北韓是日本的勢力範圍並撤出東北;作為交換,自己可以承認沙俄在東北的築路特權,承認鐵路附近為其勢力範圍。

可即便如此, 沙俄不僅拒不接受日本開出的條件, 甚至認為日本「根本不具備與自己討論東北問題的資格」。

實際上,他們連日本在北韓的特權也不願承認,「除非日本答應俄國艦隊可以在北韓海峽自由航行。」

位於旅順口的沙俄關東總督府

日本人終於意識到,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沙俄,在西伯利亞鐵路通車前發動戰爭恐怕是最後的機會。在英國等國的暗中支持下, 他們決定孤註一擲,奪取沙俄在東北「一家獨大」的地位。

1904年2月8日, 日本人故技重施,向沙俄不宣而戰,突然襲擊了停泊在旅順和仁川港口的沙俄艦隊, 日俄戰爭爆發了。

在陸戰方面,俄軍從1905年1月旅順要塞陷落後就節節敗退,最終在8月10日的奉天會戰中被全面擊潰,付出了傷亡6.7萬人,被俘2.2萬人的慘重代價;在海戰方面,雙方於5月在對馬海峽展開終極決戰,波羅的海艦隊被盡數殲滅。

日俄戰爭主題浮世繪之「203高地爭奪戰」

在美國的斡旋之下, 日俄兩國在1905年9月簽訂了【樸茨茅斯和約】。 作為戰敗一方的沙俄,將遼東半島的租借權全部轉讓給日本。

與此同時,從長春到沈陽的長達885公裏的南滿鐵路的兩側地帶,即「滿鐵附屬地」的治外法權,也被日本據為己有。

在後續的十年間, 日本陸續將「南滿地區」,即東北的南部以及內蒙古的部份地區,納入進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拓展閱讀: 近代東北編年史(1):明治日本,為什麽一直對東北虎視眈眈?)。

日本佬地圖中的「關東州」

3)「地圖宣傳戰」的開花

需要指出的是,進入20世紀以後,包括日本在內的很多國家都開始大量使用地圖報道戰況,其中部份國家還會使用帶有地圖元素的宣傳漫畫。

可以說,地圖不僅是軍事與生產工具,還成為了一種戰爭宣傳機器。

用於報道最新戰況的時事地圖,在充分闡述日俄兵力部署和攻防態勢的同時,也會在角落用圖表比較雙方的兵力。

日本東京黑川書店出版的日俄戰爭地圖 - raremaps

1904年,日本大阪瀨山書店出版的一幅日俄戰爭地圖 - geographicus

1904年日本大阪出版的日俄戰爭地圖 - geographicus

另外,一些地圖還附帶有廣告。 比如下面這幅出版於1905年的地圖當中,最上方就寫著「陸軍禦用,重燒麥包」。

1905年日本東洋制菓株式會社出版的日俄戰爭地圖 - geographicus

但不管怎麽說 ,時事地圖不可能帶有太過明顯的主觀傾向性。 因此,基於宣傳自己與打擊對手的雙重需要,日本也仿照歐美國家出版發行 一系列具有鮮明立場,旨在反映國際地緣格局的時局地圖。

比如下面 這幅【滑稽歐亞外交地圖】, 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滑稽歐亞外交地圖】

圖中的落款顯示, 這幅「時局圖」發行於明治三十七(1904)三月。

該圖使用了日英雙語,下方使用日語對當時的國際形勢進行了簡要概述,上方使用英語予以轉譯說明,左下角印有「大日本帝國萬歲!!!」的字樣。

【滑稽歐亞外交地圖】的落款

在圖中 ,沙俄 是一個邪惡的章魚,用觸手控制著下方的土耳其、波斯、波蘭以及凱瑞米亞等地區。

【滑稽歐亞外交地圖】中的沙俄

中國 是一個留著辮子的,正在痛苦呻吟的病人。他的左手,也就是東北地區被章魚的觸手緊緊勾住,一直延伸到旅順口。眾所周知,當時旅順口號稱「遠東第一要塞」。

沙俄的另一只觸手 伸向了西藏, 一個僧人痛的張大嘴巴,一手緊緊抓住清朝的腿。該圖不僅刻意忽略了覬覦西藏已久的英國人,還將之視為一個獨立地區,迎合了英國人試圖把西藏分裂出去的陰謀。

【滑稽歐亞外交地圖】中的中國

日本 是一個腰掛配件、腳踩火炮,一手拿著太陽旗、一手拿著手槍的士兵,似乎正準備向控制著東北的沙俄「觸手」開火。

被日本控制的北韓, 倒是穿著比較體面,似乎是在鼓掌,這大概蘊含著「日本讓北韓走向富強」的內涵。

【滑稽歐亞外交地圖】中的日本與北韓

再看另一幅與之類似,發行於該年五月的 【滑稽諷刺歐亞形勢圖】。

【滑稽諷刺歐亞形勢圖】

在這幅「時局圖」中, 沙俄被描繪成一個巨大的樹妖。 盡管他的樹根伸向了歐亞大陸的各個角落,但是因為在它的周圍有一群舉著日本國旗或軍旗的國家,正在使用刀子瘋狂的切割它的樹根,因此樹妖痛得淚流滿面。

【滑稽諷刺歐亞形勢圖】中的沙俄

日本 是一個腳下踩著蜻蜓,拿著斧子的士兵。需要指出的是,因為「蜻蜓」在日本的文化體系中有著勇敢的寓意,因此被許多武士紋在了盔甲或武器上面。

另外,原本盤在北韓和中國東北的樹根已經被砍斷。尤其是 倒立的北韓, 一手舉著日本軍旗,似乎正在掉落,頗有「北韓正從沙俄的控制中脫離」的寓意。

【滑稽諷刺歐亞形勢圖】中的日本和北韓

中國是一個面相猥瑣、表情滑稽的清朝官員。 他一邊吐著舌頭一邊鼓掌,似乎是在為日俄兩虎相爭感到「幸災樂禍」。只不過諷刺的是,對於這場發生在中國東北境內的戰爭,無能的清政府居然選擇了中立。

與前面的【滑稽歐亞外交地圖】一樣,西藏也被畫成了一個單獨的形象。由此可見,日本分裂中國圖謀已經被擺在了台面。

【滑稽諷刺歐亞形勢圖】中的中國

最後看看西歐各國的情況。簡單地說, 英國是日本的堅定盟友,法國和德國似乎是沙俄幕後的支持者。

所以,圖中的英國拿著日本軍旗,法國抄著雙手並緊盯著保險箱;德國的態度更為曖昧,他的一只手拿著沙俄海軍的白底藍色斜十字旗,另一只手拿著日本國旗;至於其他的大多數國家,似乎更加樂見於日本取得最終的勝利。

【滑稽諷刺歐亞形勢圖】中的歐洲

另外,日本還在同年發行了【日露戰爭列國義同情】。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字介紹的落款處,不僅出現了「大日本帝國萬歲」, 還多了一句「東亞最強列國」。

在圖中,頭上寫著「戰敗」二字沙皇尼克拉斯二世雙手合十,與他的將領們一起痛哭流涕;在沙俄的東部,出現了一個手執寫有「革命黨」字樣標語的人。

可即便如此, 沙俄的「腳」依然伸進了東北、蒙古和新疆境內。

日本的形象幾乎與【滑稽歐亞外交地圖】如出一轍,中國的形象變得更為猥瑣。

【日露戰爭列國義同情】全圖

值得一提的是, 在甲午戰爭結束後,「中日兩國同文同種」的說法一度在中日兩國流行開來。

比如在1898年,學者宮崎安藤就曾在【日清英語學堂記】中指出,「日清兩國,同文同種,同處於亞洲,輔車相依,自古兄弟之國」。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日本學者之所以鼓吹「同文同種」,大多只是一種針對被殖民地人慣用的話語策略而已。

實際上, 當時的日本各界普遍都瞧不起中國(拓展閱讀 :一文概述:為什麽福澤諭吉要堅持「脫亞入歐」? )。

日語版【脫亞論】部份

因此在這些宣傳畫中, 中國的形象幾乎都是醜惡、軟弱、猥瑣的。 就以這幅【滑稽萬國形勢新地圖】為例:

沙俄是一只伸著爪子的雙頭鷹,美國是老虎,日本是一只鳥,印度是一個瘦弱的獅子,中國直接變成了一頭蜷縮的大肥豬。

【滑稽萬國形勢新地圖】

2)偽滿時期的「地圖宣傳戰」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迅速占領東北全境。

1932年,在關東軍的扶持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即位」,建立了「滿洲國」。至此,東北徹底淪為了日本的又一個殖民地。

基於鞏固統治的需要,他們先後精心炮製出了所謂「五族協和」、「王道樂土」等殖民理念,旨在愚弄和蠱惑東北各族人民,服從其殖民統治( 拓展閱讀: 1931-1945:日本是如何奴役和殘害東北人的?)。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即便是最普通的地圖,都能「無死角」地傳遞出「為戰爭服務」的內涵。

「滿洲國」宣傳畫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 日本出版了一幅名為【時局解說中國漫畫鳥瞰圖】的宣傳地圖

基於方便宣傳的需要,這幅地圖刻意放大了北韓半島與中國北方的比例。另外,地圖右下角印有醒目的「征服」字樣,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該圖大肆利用國內已經發生的中日沖突事件,故意歪曲事實,重點渲染中國人對日本人的仇恨以及日本人受到的傷害,為自己發動戰爭尋找借口( 拓展閱讀: 一文概述:辛亥革命後,內藤湖南都發表了哪些辱華暴論?)。

【時局解說中國漫畫鳥瞰圖】

一戰爆發後,日本以維護「日英同盟」為由,全面加速了侵華行程。 1915年1月,日本向北洋政府提出了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訊息傳出後,舉國上下一片嘩然。 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學校的3000多名學生集中在天安門前遊行示威,全國各界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與罷工罷課運動,這就是 著名的「五四運動」。

7日,日方代表將最後通牒呈遞致外交總長陸徵祥,要求北洋政府 「於9日下午6時以前答復,否則將執行必要之手段。」

經過反復討價還價,雙方於5月25日簽訂了「二十一條」的修正案【中日民四條約】。

值得「慶幸」的是,在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與歐美列強的幹涉下, 【民四條約】從未真正落實。 鑒於此,圖中才會出現 「5月7日國恥紀念日」的字樣。

「5月7日國恥紀念日」

下圖左邊記錄的正是濟南慘案。 1928年5月,北伐軍進入濟南後,與當地日軍發生沖突。後者以保護僑民為由,對中國軍民展開了瘋狂報復。資料顯示,在濟南慘案中 死傷的中國軍民合計多達1.6萬人 之多。

不過話說回來,該圖在敘述濟南慘案時,不僅對我無辜枉死的幾千上萬軍民視而不見, 還故意畫上了一個被刀砍倒在地的日本婦女。

下圖右邊記錄了 1931年10月在青島爆發的日本國粹會員與當地民眾的沖突事件。 資料顯示,該事件導致數十名當地民眾被砍傷。

【時局解說中國漫畫鳥瞰圖】中的山東

眾所周知, 日本在占領東北後,就開始加緊掠奪這裏糧食、礦產、林業等資源。 因此,我們可以在清晰地看到不同地區的資源分布情況。

盡管「先發制人」的關東軍,用了不足半年的時間就占領了東北全境( 拓展閱讀: 蘇聯紅軍中的東方面孔:什麽是東北抗聯「教導旅」?)。

但是,東北人民從未選擇屈服。因此 ,黑龍江境內的抗日活動乃至馬占山將軍所部撤往蘇聯的事件, 在圖中均有所展示。

另外,在該圖的正上方,畫著一個手端著刺刀,俯瞰東北局勢的蘇軍士兵。可以猜測, 裏面有著較為深刻的「防共」內涵。

【時局解說中國漫畫鳥瞰圖】中的黑龍江

進入19世紀60年代以後,北韓各地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為了生存,大批北韓貧民偷渡到了東北境內。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水稻種植技術( 拓展閱讀: 一文概述:「東北大米」是如何煉成的?)。

1931年4月,在長春萬寶山村稻田公司擔任經理的郝永德,在租得了當地民戶蕭翰林、張鴻賓等人的500坰荒地後,迅速將之非法轉租給了北韓農民李升薰等人。

在得到日本駐長春領事田代重德的授權後,這些北韓農民決定將500晌旱田改造為水田,並計劃引進50余華裏之外的伊通河水灌溉。

作為對比,諸如截流壘壩、引水挖溝等行為,給本地農戶造成了極大危害。 7月,萬寶山事件爆發 拓展閱讀: 近代東北編年史(4):東北全面淪陷前的暗黑之夜)。

充當北韓農民「保護人」的日本警察

需要指出的是, 萬寶山事件發生後, 日本人炮製了大量所謂「中國人欺壓北韓人」的文章,並在北韓的各大報紙上刊登發表。

因此,下圖左半部份在介紹萬寶山事件時,刻意畫上了 一個「正在被中國人用棍棒毆打的北韓人」。

不出所料,很多不明真相的北韓民眾紛紛走上街頭,大肆進行排華暴動,直到7月8日暴動才逐漸平息。因此, 在下圖的右半部份,出現了「北韓人毆打華人」的場景。

【時局解說中國漫畫鳥瞰圖】中的萬寶山事件

下圖左上角所體現的, 正是發生於1931年6月的「中村事件」。 學界普遍認為, 「中村事件」與「萬寶山事件」是「九一八事變」的導火索。

簡單地說,接受參謀本部調遣的中村震太郎大尉與旅華商人井杉延太郎等人喬裝成從事土地、農業考察的農學會會員,在興安嶺索倫一帶展開了武裝偵查。

6月25日,一行人被駐紮在紮賚特王府南鄂公廟的興安屯墾軍第三團官兵們發現並逮捕。在人證物證俱在的大前提下, 團長關玉衡當機立斷,第一時間將一行人等秘密處死, 並將相關罪證送往駐北京的張學良處。

下圖核心部份所體現的, 正是柳條湖事件。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各界 將「九一八事變」的「鍋」 甩給了東北軍。 比如在該圖中,畫著一個正在引爆炸彈的東北軍士兵 (拓展閱讀 :一文概述:「滿洲國」的教科書,是如何歪曲中國歷史的? )。

【時局解說中國漫畫鳥瞰圖】中的遼寧

與東北相比, 地圖對關內大部份的描述相對有限。 內容主要圍繞不同地區的資源分布、日軍的兵力部署以及使領館分布等情況進行展開的。

值得一提的是,裏面還出現了蔣介石的大頭照( 拓展閱讀: 國家前途危在旦夕,可蔣介石為何依然一再鼓吹「攘外必先安內」?)。

【時局解說中國漫畫鳥瞰圖】中的南方局勢

一言概之,這幅【時局解說中國漫畫鳥瞰圖】歸根結底就是在「闡述」一件事—— 所有日本人挑起的軍事行動,無一例外都是基於自衛的選擇 ,因為「中國人在柳條湖炸了鐵路,中國人殺死了日軍中尉中村,中國人在萬寶山殘害了北韓人」。

3)全面抗戰時期的「地圖宣傳戰」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面對來勢洶洶的如軍, 國民黨軍隊一路兵敗如山倒。 截至1938年10月下旬,廣州與武漢等地相繼失守。

再加上援助物資遭到封鎖,國際局勢曖昧不明,國統區的官僚和奸商狼狽為奸、大發國難財, 儼然一派亡國景象。

作為對比, 日本各界早已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甚至喊出了「帝國政府今後不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 的狂妄口號( 拓展閱讀: 不貪財、不好色的革命元老的汪精衛,為什麽會心甘情願當漢奸?)。

關於廬山抗戰聲明的媒體報道

在這種舉國狂熱的氛圍下, 一幅頂部標有「東日小學生新聞編」字樣的【一周年紀念中國事變漫畫地圖】正式出版發行。

縱觀全圖, 到處都是拿著步槍和軍刀的日本士兵,正在中國的土地上肆意橫行。 有的在追擊潰敗的國軍,有的正在歡呼勝利,似乎在說明日本的強大和中國軍隊的不堪一擊。

【一周年紀念中國事變漫畫地圖】

這裏的「中國事變」,正是盧溝橋事變。 圖中盧溝橋處標註有「12.7.7」,其中的「12「指代的無疑是昭和12年,即1937年。

由此可以推測, 這幅畫的發行時間至少應該在1938年7月中旬,即武漢會戰爆發初期。

下圖的右上方有一個戴墨鏡的漢奸,一手舉著五色旗,一手拿著「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牌子,這是在日本扶持下,於1937年12月在北京成立的傀儡政權。個人推測,畫中的漢奸人物 可能是「行政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

1940年3月,汪偽國民政府成立後,改組成「華北政務委員會」。

【一周年紀念中國事變漫畫地圖】中的北京

在上海, 一個面目猙獰的中國士兵,正在朝著一輛日本汽車開槍,這便是所謂的「大山事件」 即歷史上的「虹橋機場事件」。

簡單地說,面對兩個硬沖虹橋飛機場的日本兵,忍無可忍的守衛官兵最終將之擊斃。於是,日軍以此為借口發動了淞滬會戰。

【一周年紀念中國事變漫畫地圖】中的上海

在南京, 城樓上已經插上了太陽旗。兩個日軍軍官正騎在馬上,趾高氣揚地帶著一隊士兵從南京城裏列隊而出;一個記者正拿著相機,打算拍下這一幕。

至於日軍在南京城犯下的滔天罪行,作者完全將之忽略了( 拓展閱讀: 拾遺:日本、澳洲、俄羅斯、英國歷史教科書中的抗日戰爭)。

在圖片的左下角,一個戴著瓜皮帽的中國人正笑著舉起一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的牌子,這是日本人於1938年3月在南京扶持的另一個傀儡政權,下轄蘇、浙、皖三省的日占區和寧、滬兩個特別市。個人推測, 畫中的漢奸人物可能是「行政院長 」梁鴻誌。

【一周年紀念中國事變漫畫地圖】中的南京

在南昌上空, 日軍飛機正在追逐中國軍機。我們的飛機被紛紛擊落,有的飛機墜地,有的飛行員跳傘。

一架下方寫著「鏗村機」字樣日本飛機,機翼盡管被撞斷,但依然可以飛行。而且,飛行員還擺出勝利的手勢,看著撞擊他的中國戰機拖煙帶火,墜向地面。

在1937年底的南昌空戰中,鏗村駕駛的戰鬥機被撞斷了機翼,後來僥幸逃回保住了性命,在這裏被塑造成了一個戰鬥英雄;作為對比,我軍撞擊日機的飛行員,成為了一個頭冒冷汗、膽小怯弱的小醜人物。

【一周年紀念中國事變漫畫地圖】中的南昌

1938年1—5月間,中國軍隊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津浦、隴海鐵路地區,與南下的日軍展開了激烈角,這便是徐州會戰。

盡管我軍取得了台兒莊戰役的勝利,但是面對南北兩線源源不斷的日軍,這次勝利並未扭轉徐州戰場的局勢。

因此,圖中的日軍不斷使用坦克、大炮和機槍等武器,對著包圍圈中的中國軍人狂轟濫炸,似乎勝利已經唾手可得。

【一周年紀念中國事變漫畫地圖】中的徐州會戰

5月19日,日軍占領徐州; 6月6日,占領開封。 6月9日,蔣介石命令在花園口炸開黃河南岸大壩,史稱「黃河花園口決堤」。 圖片的下半部份,所反映的就是這段史實。

此舉雖然暫時阻擋了日軍南下,但是也造成了黃河下遊的大規模水災,80余萬人慘遭溺死,千百萬人流離失所,並形成連年災荒的黃泛區。

值得一提的是,圖中的在多個日本官兵正在救助被困在樹上與房頂上的孩童,還有人想試圖拉起大水中背著孩子的母親。顯然,這也是「輿論戰」的一部份。

【一周年紀念中國事變漫畫地圖】中的花園口決堤

在川渝境內,神似蔣介石和宋美齡的一對夫婦 正在向著重慶方向逃跑。其中,蔣介石的手臂綁著繃帶,帽子都被嚇飛了起來,旁邊還配有台詞:「快跑快跑!」。

與此同時,重慶正在遭遇著日軍飛機的狂轟亂炸,中國官兵與民眾們紛紛四散奔逃,有的士兵抱頭鼠竄,有的在抱頭痛哭。一個潰兵正在搶掠一位百姓,台詞是「把錢交出來」;一個軍官死死拉住一個逃兵,似乎在命令他返回防禦陣地。

【一周年紀念中國事變漫畫地圖】中的川渝地區

一言概之, 殘酷的殺戮被掩飾得恰到好處,頗有幾分黑色幽默的意味(拓展閱讀 :東瀛誌:櫻花與菊花,究竟誰更能代表日本?)。

被美化後的侵略戰爭,就這樣被灌輸給日本的下一代,培養出來的註定只能成為侵略戰爭中的炮灰。

4)尾聲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半葉,日本民間就「歷史問題」的爭論,出現了一些比較極端的認知。

比如有人認為,「發動太平洋戰爭可能是日本不對,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還有觀點認為,「大東亞戰爭的本質,是為了讓亞洲各民族取得獨立,最終將亞洲各國從歐美白種人的統治下解放出來」。

那麽問題來了,現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拓展閱讀: 日本人的奇葩認知:明明是侵略亞洲,咋就成了「解放戰爭」?)。

日本人勾勒出的「大東亞共榮圈」

最後想說的是,當知識淪為政治的附庸時,民眾的良知往往很容易被狹隘的民族擴張主義所吞噬;即便是學者們豐富的學識,也會演變為侵略者手中的利劍。

因此,歷史記憶不應該成為政客們手中被隨心所欲進行「重塑」的思想工具,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對歷史有所敬畏。

無論是「南京大屠殺」、「慰安婦」以及「劫掠東南亞」,還是廣島、長崎的核爆和東京大轟炸,都應視為亞洲諸國「共享」的戰爭記憶。

直面歷史,尋找真實歷史記憶的目的,不是為了銘記仇恨,而是為了堅守今天和未來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