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宋太宗趙匡義為何改名為「趙光義」,後來又改名為「趙炅」?

2024-02-28歷史

宋太宗趙炅,宋朝第二位皇帝,後周檢校司徒趙弘殷(後追封宋宣祖)與杜氏(昭憲太後)第三子,宋太祖趙匡胤之弟。本名「匡義」,宋朝開國後因避其兄趙匡胤名諱而改名「光義」,即位後又改名「炅」。

趙炅在後周時蔭補入仕,官至殿前祗候、供奉官都知。宋朝開國後,拜殿前都虞候。961年七月以後長期出任開封尹。

973年,受封晉王,位居宰相之上。

宋太宗趙炅

976年十月,趙匡胤突然駕崩,趙炅匆忙登位。他即位後,繼續推進其兄未竟的統一事業,迫使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和吳越王錢俶於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隨後乘勝攻遼,試圖奪取燕雲地區,卻兵敗高梁河,自己也中箭受傷,倉皇逃走。

986年再度發兵北伐,亦被遼擊敗,從此對遼采取守勢。此外,他對定難軍(黨項)、靜海軍(交趾)等唐末以來割據的邊疆藩鎮的用兵亦未能成功。他奉行守內虛外政策,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建崇文院,編纂【太平禦覽】等書,並大規模擴大科舉取士,加強「重文」風氣。他采取治國馭將方針,明顯地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並最終構成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內容。

997年,趙炅駕崩,謚號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永熙陵。

早年經歷

趙炅本名匡義,是宋宣祖趙弘殷和昭憲太後杜氏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宋太祖趙匡胤之弟。後晉939年11月20日出生於開封府浚儀縣崇德北坊護聖營官舍。據說,杜氏夢見神仙捧著太陽授予她,從而有娠懷孕,直到趙炅出生的當天夜晚,紅光升騰似火,街巷充滿異香。趙炅從小聰穎,與別的孩子遊戲,都畏服他。他尤其得到杜氏的鐘愛。

昭憲太後杜氏

954年,趙匡胤在後周將帥中露頭角,趙炅亦補為右班殿直,不久遷供奉官。至958年,改殿前祗候、供奉官都知,成為下級軍校。據記載,趙炅在這段時間頗為好學,嗜好讀書。趙弘殷征淮南時,曾特地搜尋古書送給趙炅,因此他得以培養深厚的文化素養。

960年正月初三日,周恭帝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北上抵禦契丹,翌日發生陳橋兵變,回師開封,自立為帝,建立宋朝。

出任京尹

宋朝開國後,趙炅就被拜為殿前都虞候,領睦州防禦使,並由「匡義」改名「光義」。960年五月,趙匡胤出征在潞州起兵的李筠,趙炅被任命為大內都檢點,留守開封。八月,趙炅領泰寧軍節度使。十月,趙匡胤南征在揚州起兵的李重進,趙炅任大內都部署,留守開封。 透過完成兩次留守京城的任務,趙炅進一步獲得兄長的信任,取得一定的兵權。 與此同時,杜太後要求趙炅外出時必與「趙書記」(趙普)同行,以鍛煉其處理事務的能力。

961年六月,杜太後去世。七月,趙匡胤委任趙炅為開封尹、同平章事。此後趙炅就一直擔任開封尹之職(俗稱「判南衙」),直到繼位。在此期間,他仗著兄長的信任,舉止高調,排場盛大,被開封人驚嘆「好一條軟繡天街」 ;又廣泛結交各路豪傑才士,努力培植自己的勢力,從而形成一股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

趙匡胤

自宋朝開國起,趙炅就覬覦皇位,而他必須跨越的障礙則是中書令趙普。為此,趙炅與趙普開始了明爭暗鬥。

963年二月,趙匡胤突然要任用符彥卿(周世宗和趙炅的嶽父)掌管禁軍,被趙普極力阻止,符彥卿很可能是由趙炅推薦,所以有人認為此事是趙普與趙炅的第一次鬥爭。

965年,趙匡胤對趙普說自己有意重用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馮瓚,第二年趙普就查出馮瓚曾向趙炅行賄金帶及其他珍玩等物,使馮瓚被下獄治罪。就在馮瓚出事那年,趙炅將自己幕府中的左補闕、開封府推官宋琪趕走,讓趙匡胤派他出知隴州,而宋琪正是趙普的同鄉兼好友,故被認為是趙炅對趙普的報復。此外,趙普在殺姚恕、貶石熙載、阻止竇儀執政等事件亦扮演重要角色,而這三人都是趙炅的幕僚或親信。

趙普

973年八月,趙普因風頭太盛,得罪趙匡胤,因而罷相。隨著趙普的失勢,趙炅也獲得「準皇儲」的地位,不到一個月後就被封為「晉王」,位居宰相之上。而趙普罷相後,趙炅的親信盧多遜升參知政事,楚昭輔升樞密副使,他的勢力已經開始控制中樞。

接班登位

盡管趙炅在開寶後期位高權重,但他與趙匡胤的關系並非親密無間,是有矛盾、有裂痕的。開寶末年,趙匡胤得知趙炅強買青州女子(可能是後來的邵賢妃)之事,即下令嚴捕趙炅的親信安習,其中也包含警告趙炅之意。此外,晉王府一名宦官請求將木場大木用來制造器具,也引發了趙匡胤的震怒。

976年十月十九日的下雪之夜,趙匡胤突然召見趙炅,囑托後事,左右都聽不到,只是燭影下趙炅有時離席,如同謙遜退避之狀。隨後趙匡胤將柱斧朝地上劃,大聲對趙炅說:「好為之。」第二天淩晨,趙匡胤就在睡夢中駕崩於萬歲殿。宋皇後派宦官王繼恩出宮,召趙匡胤的四子貴州防禦使趙德芳入宮,王繼恩卻去開封府衙找趙炅,並與同時趕過來的左押衡程德玄讓趙炅入宮。趙炅大感震驚,說要與家人商議,到內室很久都不出來。王繼恩催促促道:「事久,將為它人有矣!」隨後趙炅就偕王繼恩等入宮。王繼恩讓趙炅留在直廬稍等,自己先進宮通報,程德玄則表示:「便應直前,何待之有!」堅持要趙炅直接進宮,於是趙炅進入寢殿。宋皇後只好承認現狀,叫他「官家」,並請他保住自己母子的性命。趙炅哭著說:「共保富貴,勿憂也!」

趙匡胤與宋皇後

二十一日,趙炅即皇帝位,並且不按翌年改元的慣例,宣布976年十二月為太平興國元年。 翌年二月初九日,改名為炅。

登極之際,趙炅宣布國家的大政方針將依照太祖時的軌域執行,同時表示自己是太祖所建立事業的正式繼承人,並把太祖的治國理政原則濃縮為「事為之防,曲為之制」八字,也是自己著意努力的方向,這對於穩定宋初的政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統一中原

趙匡胤去世時,中原尚未統一。除了稱臣於宋的南方吳越和泉漳地區外,還有割據太原、聯遼抗宋的北漢政權。趙炅即位後,順利完成了兄長遺留的統一中原的事業。

趙炅即位不久,就加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檢校太師。977年四月,陳洪進離開泉州,北上開封朝覲。八月,陳洪進在崇德殿覲見,趙炅禮遇優渥,賜錢千萬、白金萬兩、絹萬匹,卻不放他返回泉州、漳州。978年四月,陳洪進被迫上表獻所管漳、泉二州。稍早前的二月,吳越王錢俶亦來開封朝覲,趙炅寵遇極隆,卻也不放他回杭州。在聽說陳洪進納土後,錢俶也在五月步其後塵,納土歸宋,吳越國一軍、十三州、八十八縣也並入宋朝。南方由此得到統一。

接著,趙炅的目光轉向了北方的北漢。趙匡胤曾三征北漢,又遷徙北漢俘民、騷擾其農事,雖未能將北漢消滅,但已極大消耗了北漢的軍力、財力。趙炅即位伊始,就對弟弟齊王趙廷美說:「太原,我必取之。」

979年正月,趙炅就親征北漢之事詢問樞密使曹彬,曹彬贊成,趙炅遂決意親征。宰相薛居正認為北漢疲敝,無需親征,且舉出後周征北漢失利之事,指出北漢有遼作為外援,堅壁不戰,親征未必奏效。但趙炅說:「今者事同而勢異,彼弱而我強。昔先帝破此敵,徙其人而空其地者,正為今日事也。朕計決矣,卿等勿復言。」趙炅以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北路都招討使,先以兵圍攻汾、沁、嵐諸州,然後合兵圍攻太原,崔彥進、李漢瓊、曹翰、劉遇四將分別攻打東、南、西、北面。二月,趙炅禦駕親征。前後所遣軍馬,超過十萬以上。三月,郭進在石嶺關南擊潰來援救北漢的數萬遼軍,於是北漢援絕;接著,又抓獲了帶著蠟書向遼告急的北漢使者,並拉到太原城下展示,城中為之士氣大跌。

自春天到夏天,宋軍日夜攻打,矢石如雨,晝夜不息,太原城中已難以支持。四月,趙炅到太原城下督戰,他「躬擐甲胄,蒙犯矢石,指揮戎旅」,左右侍從進諫他不要冒險,他說:「將士爭效命於鋒鏑之下,朕豈忍坐觀!」宋軍將士聽說後,士氣更加振奮,爭先冒死攻城。五月初一,太原羊馬城陷落。

五月三日,北漢馬步軍都指揮使郭萬超投降。五日,趙炅至太原城南,督諸將急攻,「士奮怒,爭乘城,不可遏」。趙炅擔心憤怒的宋軍破城後展開屠殺,便下令暫停進攻,親自起草詔書,要求北漢國主劉繼元從速出降。當夜,劉繼元遣客省使李勛奉表請降,趙炅得表大喜,派通事舍人薛文寶持詔書入城撫渝。六日清晨,劉繼元率其官穿素服紗帽待罪於城台之下,趙炅下令釋放,命其登台,予以勞問。於是河東一軍、十州、四十一縣並入宋朝,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至此完全結束。自晚唐以來,太原長期作為抗拒開封政權的堡壘而存在,故趙炅下令毀太原舊城。

開邊失利

平定了中原的割據政權後,趙炅轉而經營邊疆,試圖達到唐後期疆域的水準。其中最重要的地區是被遼朝占領的幽雲地區,此外還有西北的定難軍(黨項)、南方的靜海軍(交趾)等割據勢力,不過他對邊疆的經略基本都以失敗告終。

979年五月,宋軍平定北漢以後,趙炅欲挾戰勝之威,直搗幽州,一舉奪取幽雲地區。當時,宋軍攻圍太原累月,軍士疲乏,大多數將領不贊成即刻北伐,只有殿前都虞候崔翰贊成,獨自上奏說:「此一事不容再舉,乘此破竹之勢,取之甚易,時不可失也。」趙炅聽信其言,遂令樞密使曹彬負責調動軍隊。

五月二十二日,趙炅一行離開太原。二十九日,趙炅一行到達鎮州(今河北正定),稍事休整,十三日正式發動北征,督軍離開鎮州北上。二十日,趙炅督率宋軍進至岐溝關,遼朝東易州刺史劉禹(一作劉宇)降宋,宋軍前鋒軍傅潛等人與遼北院大王奚底、統軍使蕭討古交戰於沙河地方,取得勝利。二十一日,趙炅率兵進至涿州,判官劉原德(一作劉厚德)投降。二十三日黎明,趙炅就到達幽州城南,駐紮寶光寺,並親自率兵擊退城北屯駐的萬余遼軍,進圍幽州。二十五日,趙炅指揮諸將攻城。在遼守臣韓德讓、耶律學古的守禦下,宋軍攻城失利。

隨後耶律休哥所率的五院部援軍趕來,於七月六日在幽州西北的高梁河與宋軍交鋒,趙炅親赴前線督戰。戰至黃昏,遼軍耶律沙部敗退,宋軍剛松一口氣,遼將耶律休哥與耶律斜軫各率所部就從左右翼鉗形夾擊,宋軍急忙調動圍城部隊迎戰,幽州解圍。宋軍在遼軍的猛攻之下,陣腳大亂。 七日黎明,趙炅大腿中兩箭,只身逃離戰場。宋軍失去指揮,群龍無首,四散潰逃,遼軍追殺三十余裏,斬首萬余級,獲兵仗、器甲、符印、糧饋、貨幣無數。 趙炅的行在服禦寶器、隨從宮嬪都落入遼軍手中。八日,趙炅逃至涿州,讓高瓊在禦營作為自己的替身 ,他本人因腿傷而不能騎馬,換乘驢車,向南狂奔。追擊的遼將耶律休哥也在激戰中三處受傷,以致無法騎馬,只能乘輕車追擊宋軍,一直追到涿州,也未能俘虜趙炅,遂收兵返回幽州。

九日,趙炅逃至易州金台驛,得知宋軍全軍潰逃,派殿前都虞候崔翰去收容逃兵,自己則繼續南逃。十一日,趙炅逃到定州,聞知遼軍北還,才有喘息之機。十三日,趙炅離開定州,一路南下,於七月二十八日抵達開封。 這次北伐幽州,遂以宋軍慘敗而告結束。後來趙炅反思道:「朕往歲既克並、汾,觀兵薊北,方年少氣銳……往則奮銳居先,還乃勒兵殿後,靜而思之,亦可為戒。」

耶律休哥

其後一年中,遼軍屢次南下,在滿城、雁門關、雄州(瓦橋關)等地與宋軍開戰,互有勝負。趙炅在瓦橋關之後欲再次親征幽州,在文臣李昉、扈蒙的勸阻下從大名府班師。 此後,趙炅一面抵禦遼軍南下,一面聯絡韃靼、定安、女真、高麗等國家或部族,一起圍堵遼朝。 其後,趙炅從知雄州賀令圖等人那裏得到遼朝主少國疑、內部不穩的情報,便決定再組織一次北伐。他無視文臣們的反對,單獨與自己親信所在的樞密院秘密商議北伐大計,甚至一日召見六次,卻不讓中書門下參與。他吸取高粱河之戰孤軍深入導致兵敗的教訓,采取聲東擊西之計,計劃先讓曹彬在山前戰線虛晃一槍,吸引遼軍,從而讓潘美、田重進趁虛奪取山後地區,接著與曹彬會師幽州。

986年三月,宋軍第二次北伐打響,史稱雍熙北伐。起初進展順利,西路潘美很快占領山後的寰、朔、應、雲四州,中路田重進從飛狐口攻占蔚州,東路曹彬亦從雄、霸州進攻山前,占領岐溝關、新城、固安,進而奪取涿州。然而遼軍增援部隊很快趕來,曹彬糧食不繼,在十余天後撤離涿州,至雄州補給。趙炅起初就對曹彬進軍太快不滿,在聽說他撤軍後又痛斥其「失策之甚」,急忙遣使命曹彬不要再前進,而是沿白溝河向其麾下的米信軍靠攏,養兵蓄銳,為西路軍張勢,等西路軍完全攻占山後,然後與田重進軍會後,會師幽州,與遼軍決戰。

但是,曹彬部下諸將已聽說中、西路軍連克州縣,屢戰獲勝,認為東路軍乃北征主力,握有重兵而不能有所攻取,是恥辱,於是紛紛要求出戰。曹彬無力約束,只好依從諸將意見,攜帶足夠五十天的糧草,與米信軍會合,北渡白溝河,再度往攻涿州,到達涿州發現糧餉不夠,再次退兵。

五月三日,撤退的宋軍在岐溝關遭遇追擊他們的蕭太後和耶律休哥所率的遼軍主力,慘敗而歸。趙炅聞敗報,急命田重進、潘美兩路也撤軍。西路撤軍時,護送百姓的楊業所部宋軍在陳家谷口遭遇耶律斜軫所部遼軍,楊業戰死。雍熙北伐遂以失敗收場。趙炅及賀令圖等仍不放棄北伐試圖,部署新一輪對遼攻勢,遼軍先行向宋軍發動攻擊,於十二月大破宋軍於瀛洲君子館,劉廷讓所部數萬人被殲,賀令圖、楊重進等將領被俘。此後,宋對遼由攻勢轉入守勢。

除了收復幽燕的計劃破產以外,趙炅對交趾、定難的經略也陸續失敗。991年,趙炅對侍臣表示:「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 993年,他又對宰相呂蒙正說:「治國在乎修德爾,四夷當置之度外。」 由此可見宋朝停止武力開疆拓土,全面轉向守內虛外。 而宋朝內部矛盾最尖銳的地區是四川,993年爆發了王小波、李順起義,趙炅派心腹宦官王繼恩領兵鎮壓,到995年才完全平息。

傳子而崩

趙炅在即位初期,為安撫人心,對弟弟趙廷美與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采取了一系列優待措施。任命弟弟趙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以示沿用趙匡胤時「皇弟尹開封」之舊制;又以趙德昭為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以趙德芳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並讓趙廷美、趙德昭並位在宰相上。

979年高梁河之戰時,中箭逃走的趙炅一度與大部隊失散,諸軍打算推戴從征的趙德昭為主,但不久又與趙炅取得聯系,遂作罷。班師後不久,趙德昭就自殺了,史書記載趙炅聽說趙德昭自殺時的反應是「驚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癡兒何至此邪!’」兩年後,趙德芳也突然英年早逝。後人認為可能是趙炅在經歷高梁河之戰後對深感趙德昭的威脅,威逼趙德昭自殺,然後惺惺作態,而趙德芳也很可能是趙炅害死的。

982年,在宰相趙普的支持下,趙炅借口趙廷美圖謀不軌,貶為西京(洛陽)留守,接著降趙廷美為涪陵縣公,流放房州,兩年後,趙廷美死在那裏。對趙炅的皇位構成威脅的三人至此被全部清除。

趙炅有九個兒子。在即位之初,他雖然晉封趙廷美、趙德昭、趙德芳三人,但未給自己的兒子封王,更未立儲。

等982年五月趙廷美被安置房州後,趙炅就在七月封長子趙德崇(後改名元佐)為衛王、檢校太傅,次子趙德明(後改名元佑、元僖)為廣平郡王、檢校太保,皆拜同平章事。這還僅僅是使相,並無幹政之權。其後,趙炅又命衛王和廣平郡王輪日往中書視事,讓他們參政。不過趙元佐在趙廷美被貶房州時「獨申救之」,兩年後趙廷美的死訊傳來時,他得了心疾,作發狂之狀,不能奉朝請,從此失愛於趙炅,被排除出皇位繼承序列,985年九月,趙元佐因縱火焚宮而被廢為庶人,流放均州,不久召回,幽禁南宮。

986年十月,趙炅以陳王(後改封許王)趙元僖為開封尹,兼侍中,大有成為皇儲之勢。然而,趙炅雖鐘愛趙元僖,卻始終拒絕正式建儲,為此處置了請求立趙元僖為皇太子的宋沆及被疑為幕後主使的宰相呂蒙正等,改任呂端為相。992年十一月,趙元僖暴死,趙炅一度非常傷心,很長一段時間不願提及立儲之事。直到994年九月,身體每況愈下的趙炅才征詢寇準對於儲君的意見,寇準不願回答,趙炅便提出立第三子襄王趙元侃,寇準贊成,於是任命趙元侃為開封尹,改稱壽王。

995年八月十八日,趙炅正式宣布立趙元侃為皇太子,改名趙恒。自唐中葉以來,就很少立皇太子,五代十國時的中原王朝也沒立過太子,因此趙炅立太子被視為一大盛事,趙恒被立為太子後參拜太廟回宮途中,開封民眾歡呼雀躍,甚至有人稱他為「少年天子」。趙炅從李皇後那裏聽說這事,覺得「百姓但知有太子,而不知有朕」「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為此遷怒於寇準,但經過寇準的一番解釋,他才消氣。

趙炅在高梁河之戰中大腿中了兩箭,「歲歲必發」,禦醫無能為力,他就到處尋醫問藥,甚至相信侯莫陳利用、潘閬等江湖郎中及僧茂貞、道士王得一等,但箭傷終究未能痊愈。997年正月二日,趙炅病情加劇,無法上朝,只得改在便殿決事。二十三日,皇太子、諸王、文武群臣因趙炅病重,都到佛寺修齋祈福。三月二十八日,趙炅病危,已不能視朝。三月二十九日,趙炅駕崩於萬歲殿,終年五十九歲。群臣上謚號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廟號太宗。十月十八日,葬於永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