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高拱和張居正曾經並肩作戰,為何後來張居正卻要趕高拱下台?

2024-07-24歷史

隆慶皇帝死後,張居正立刻聯合馮保驅逐了高拱,獨攬大權。張居正趕高拱下台,其實並不突兀。在隆慶皇帝死前,他們就已經發生了幾次沖突。

他們之前的沖突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高拱對徐階報復的比較狠,張居正心生不滿。而張居正暗中幫助徐階,也引發了高拱的不滿。二是高拱和張居正都是喜歡專權的人,彼此難免發生權力爭奪的沖突。

在高拱和張居正進入內閣之前,兩個人的關系相當不錯。他們在政治上有許多相似的見解,性格也一樣銳意進取。所以兩個人都把對方當做難得的知己,相約要一起改變這死氣沈沈的朝堂。

所以,當徐階成功把高拱趕走後,張居正非常不滿,還曾經當眾懟徐階:「我要是再多說一句話,很快就要變成第二個高拱了。」

徐階走後,張居正在內閣過了一段說一不二的日子。可是後來趙貞吉進了內閣,張居正的日子就沒那麽舒服了。

趙貞吉資歷比他深,年紀比他大,性格比李春芳等人要硬氣不少,所以總拿張居正當小輩看。張居正本來就和高拱關系好,現在有了對手,就想拉高拱回來,擠走趙貞吉。

高拱回來後,很快就趕走了趙貞吉。但是趕走趙貞吉後,高拱在內閣就無敵了。大權在握的高拱,開始報復舊日的仇敵。而高拱最仇視的人,莫過於當初逼他告病還鄉的徐階了。

高拱剛回來的時候,根基未穩,怕受到太多的反對,就做出一副毫不記恨徐階的樣子。高拱主動向其他人表示:我怎麽會記恨徐閣老呢?雖然我們後來指示言官,互相攻擊。可那都是小事嘛,徐閣老之前畢竟對我有恩。

可等到高拱在內閣站穩了腳跟,立刻就變了臉色。高拱不會立刻找一個自己的人去收拾徐階,他打算派一個「中立人士」去,這樣誰也挑不出毛病來。

這個中立人士,就是海瑞。

許多人一聽高拱把海瑞派了過去,就知道,徐閣老這一關不好過。

海瑞不僅是朝廷裏著名的孤僻,還是著名的公正。更重要的是,海瑞不僅和高拱沒什麽私交,甚至還欠著徐階的人情。要是海瑞查出了徐階什麽問題,誰也不能挑他高拱的理。

就這樣,徐階的苦難開始了。不僅被收繳了許多財產,連兩個兒子也被抓去戍邊。

徐階當初安心告老還鄉,是因為他培養的學生張居正在內閣。徐階知道,張居正會庇護他和他的家族。所以,現在有了困難,徐階肯定找張居正幫忙。

張居正也很發愁,一方面,他實在不忍心自己的恩師一把年紀被逼成這樣;一方面,高拱非常固執,他實在勸不動。

張居正只好到處寫信求情,盡量幫著徐階轉圜。但現在高拱權勢最盛,高拱不松口,張居正的努力也收效甚微。

這一天,高拱和張居正在內閣裏辦公,高拱突然叫到:「這也太不公平了吧!」張居正神經一緊,不知道高拱要說啥。卻聽到高拱繼續說:「憑什麽你有那麽多兒子,我卻一個都沒有。」

高拱在兒女緣分上,確實比較倒黴。別說兒子了,連女兒都沒養活。高拱前後有四個女兒,至少有三個是養到十四五歲就病死了。

高拱給前兩個女兒起名的時候,還起的是高啟宗、高啟禎這種正經名字。等到小女兒的時候,連名字都不敢起了,只按照族裏的排行,叫五姐兒。

高拱在小女兒的墓誌裏還寫「予方議蔔居大梁,冀他日與兒朝夕」因為把小女兒許配給了大梁姓孟的人家,所以高拱想以後搬到大梁去住,好能常常看到女兒。結果幾個女兒還沒出嫁就病死了。

相比高拱,張居正兒女緣就比較旺,他有六個兒子一個女兒,自己就能湊出一部葫蘆娃。

張居正松了一口氣,開玩笑安慰高拱:「兒子多也不好,孩子多吃的多。」

高拱沒順著張居正的笑話笑起來,他話鋒一轉,問:「所以你就收了徐家三萬兩金子養娃嗎?」

張居正這才明白,原來高拱這是要質問他呢。張居正立刻保證,絕對沒有這回事。見高拱不信,張居正還發了一個毒誓:「我要收了徐家的錢,我那七個孩子,他們就同一天死去。」

看到張居正發毒誓,高拱感覺不能再往前施展了,才故意打哈哈:「哎呀太嶽你這是幹嘛,我開個玩笑,你別生氣。」

這件事算是過去了,但是張居正知道,自己和高拱之間的矛盾沒那麽容易彌合。

徐階家的事暫時算過去了,高拱開始琢磨,內閣是不是該添點人了?

高拱回到內閣的時候,內閣裏除了他和張居正,還有李春芳這個首輔、老好人陳以勤、以及精力充沛的趙貞吉。

高拱自然先收拾趙貞吉這個和他搶風頭的人。於是,在趙貞吉辭官之前,內閣整天就是雞飛狗跳的狀態。

李春芳的精神狀態,是出了名的穩定,海瑞罵「滿朝之士,皆婦人也。」的時候,李春芳就一點也不生氣,還說:「如果大家都是女人,那我就是個老太婆了。」情緒穩定的讓人羨慕。

張居正樂呵呵的看熱鬧,有時候看他倆火力不夠了,還不動聲色的拱兩句火。

唯獨陳以勤比較老實,經常想勸解一下他倆。陳以勤是嘉靖二十年的進士,和高拱是同一年考上的,倆人算同學;陳以勤還是四川人,和趙貞吉是老鄉。

這種微妙的身份,很快吸引了兩頭的火力。他一張嘴,趙貞吉就覺得他向著自己同學說話,高拱就覺得他向著自己老鄉說話。陳以勤一片好心,卻落得兩頭不是人。

一來二去,陳以勤覺得自己腦袋要炸了,幹脆主動辭職,撈個清凈。

陳以勤一走,高拱和趙貞吉更看對方不順眼了。高拱覺得趙貞吉把自己的同學趕走了,趙貞吉覺得高拱把自己老鄉趕走了。很快,高拱和趙貞吉的矛盾就上升到了驚動皇帝的地步,趙貞吉被迫主動辭職。

趙貞吉走後,內閣又補上一個人,這個人高拱和張居正都熟,他叫殷士譫,當年也是裕王府的講官,算是他倆的老同事。

除此之外,殷士譫還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是張居正的同學。

但是,高拱雖然和殷士譫一起工作過,倆人卻沒什麽交情。高拱更想把自己的人補進來,讓內閣圍著自己轉。

由於看殷士譫不順眼,高拱就想搞點小動作,把殷士譫擠出去。但是,殷士譫也是一個暴脾氣。

別人不高興,往往是引經據典的罵人,或者找自己的人去彈劾對方。可是,後來的事證明,這個殷士譫不是一般人。

高拱和殷士譫在內閣,再一次吵了起來。殷士譫氣呼呼的問:「你才攆走陳閣老和趙閣老,現在又想攆走我,你不就是想讓你的人入閣嗎?」

殷士譫說破了高拱的打算,他確實想拉一個自己人進來,但是被殷士譫這麽說破,很沒面子。其他人聽的也有點尷尬。

正當在場的人打算再和一次稀泥的時候,殷士譫揚著拳頭就向高拱沖來。內閣的眾人都目瞪口呆,還是張居正反應快,攔住了殷士譫的拳頭,免去了高拱「一拳之禍」。

總算是老同學還有點面子,殷士譫沒揍張居正,但還是沖張居正喊道:「你以為你和他關系好就能一直留下?等他把自己人都帶進來,你也離出閣不遠了。」

張居正攔下了殷士譫,這會兒大夥也反應過來了,都上去打圓場,把他倆分開了。內閣的風波算是過去了,但是張居正的心裏還是留下了一個疑影。

高拱和他一樣,都是專權的人。自己和高拱的關系能維持多久?高拱會不會真的對自己下手?

這個時候,張居正雖然有了趕走高拱的念頭,卻無法行動。因為高拱是皇帝最親近的老師。只要皇帝還在,自己就很難和高拱抗衡。

不過,大概是命運都站在張居正那邊。就在他和高拱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脆弱的時候,隆慶皇帝死了。

皇帝駕崩,太子朱翊鈞即將繼承皇位。馮保之前就和高拱有點舊怨,隆慶皇帝駕崩後,高拱又對遺詔裏的「讓司禮監和內閣一起輔佐皇帝」提出質疑,馮保和高拱的矛盾更加激烈。

張居正悄悄和馮保達成了同盟。隆慶皇帝死的時候,高拱和張居正感嘆了一句:「十歲天子,如何治天下。」馮保把這句話稍稍修改了一下,然後說給李太後和小皇帝聽。

馮保把這句話的主語和動詞作了一點修改,改成了「十歲孩童,如何做天子。」

高拱的原話,是擔憂皇帝年幼,不能治理天下。但是經過馮保那麽一改,就變成質疑新君,有沒有資格做皇帝的話了。

因此,李太後和萬歷震怒,很快就下旨,讓高拱罷官還鄉,不許停留京師。高拱本來還打算對馮保下手,誰知竟被馮保搶了先。高拱聽到聖旨後,當即汗流浹背,幾乎不能起身,還是張居正把他扶出來的。

就這樣,高拱再一次狼狽的離開了京城。不過,上一次他離開京城的時候,皇帝心裏還記掛著他,他知道他還會回來。而這一次,他是被新皇帝趕走的,他知道他已經被皇帝和太後厭棄,日後生死還不可知,更別說回去了。

高拱走的相當狼狽,由於聖旨中說「不許停留」,所以朝廷的差役催促著他全家離開。而且他惹怒了皇帝和太後,他還不能使用官員本來可以使用的驛站。這無疑讓他的行程更加困難。

處於對失敗者的憐憫,張居正還特別好心的向皇帝和太後請求,允許高拱使用驛站。皇帝和太後給了張居正這個面子,同意了這個請求。

不過,高拱可不領張居正的情。他覺得張居正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還吐槽張居正「又做師婆又做鬼」。

張居正要聯合馮保,趕高拱下台,是因為他和高拱都是專權獨斷的人。他們雖然會因為見解上相似而交好,但也註定因為爭奪權力而分道揚鑣。另外,高拱在徐階問題上做的太激進,又增加了他和張居正之間的矛盾。所以,當張居正得到了驅逐高拱的機會後,就毫不猶豫的對高拱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