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緬懷九一八:少帥跑了,軍隊跑了,但黑土地的中國人沒有低下頭顱

2024-07-27歷史

1931年9月18日的那個黎明,寂靜被震耳欲聾的炮火聲所撕裂。日軍的猙獰面孔出現在沈陽城下,他們無情地向這座城市開炮轟擊,東三省陷入一片火海。此時的張作霖早已被河本大作一夥人暗殺身亡,張學良雖被捕卻在黨人的幫助下僥幸逃脫。但他們的軍閥勢力在這一役中不復存在,土崩瓦解。

一. 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軍閥覆滅

長期混戰讓東北成了一片烈火熊熊的廢墟,黑土地上布滿民眾的鮮血。壯年男丁被日軍抓去當勤務兵,婦孺則惶惶不可終日。日軍鐵蹄狂踐著東三省,將這片熟悉的家園變作一片陌生地。沈陽街頭,曾經矗立的軍閥府邸已成斷壁殘垣,斑駁的墻皮見證著當年的硝煙;牡丹江畔,工廠廠房被夷為平地,機器裝置被搶掠一空。

面對鐵蹄的無情踐踏,東北軍閥們束手無策。張作霖被殺後,其弟張作相及兒子張學良原本想靠剩余的軍隊力量堅持抗擊。可是因為內部勢力消耗嚴重,再加上日軍野蠻無理的進攻,這支看上去很強大的軍閥勢力最終不戰而敗。有人轉投日偽順從,有人逃往關外躲避殺身之禍,閥主們惶惶不可終日。

令人痛心的是,在這場浩劫中,曾經威武雄壯的東北軍隊也遭受了全軍覆沒的命運。數以萬計的熱血軍人陣亡沙場,東北大地滿目瘡痍。原先矗立在沈陽街頭的那尊銅馬雕像被炮火夷為平地,如同東北軍閥兵力的覆滅一般,寂然無聲。亡魂在漆黑夜空中哀嚎,看著母親河山被外族蹂躪,無力回天。

歷史的巨大傷痛讓人嘆息。可是在絕望的黑暗中,總有希望之光指引著前路。九一八事變過後,中國大地雖然一片狼藉,但熱血青年和愛國誌士們仍在黑土地上肅然而戰。他們以熱血捍衛著家國,以生命鋪墊民族復興的大路。正是因為有了這批可歌可泣的先烈們的不懈努力,中華民族才得以熬過那個動蕩歲月,最終重拾起尊嚴和力量...

二. 中共地下抗日組織遭嚴重破壞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大地陷入了黑暗的深淵,但共產黨人萬分堅韌的革命意誌卻是光芒萬丈的火種。在鐵蹄狂踐下的滿洲大地上,共產黨員們仍然秘密活動,組織民眾抗擊侵略者。可是由於叛徒出賣和奸細捷報頻傳,地下黨組織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

1932年9月,沈陽城中原本低調有序的地下黨員集會被叛徒告密,整個黨的奉天特委就此被全部搗毀。憲兵隊一銳氣撲上來,十余名地下黨員無一幸免,盡數被捕入獄。他們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卻個個神情坦然,絲毫不為所動。面對敵人的挑釁與威脅,這些地下黨員們永遠繃緊著一口氣,咬牙默默承受著折磨,堅貞不屈。

其中最讓人動容的,便是一位名叫楊先鐸的年輕黨員。盡管身受重傷,他仍不屈不撓,對追隨共產主義事業視死如歸。受盡折磨,這位勇猛的革命者最終壯烈犧牲,生命永垂不朽。他臨終前所說的"打了我們這些人,就真以為共產黨就完了嗎"的豪語,宛若當頭棒喝,讓日偽分子無地自容。

除了奉天特委,中共在其他城市的黨組織也在這一時期遭受了沈重打擊。如在哈爾濱,當時的省委書記陳曉明等六人不幸被捕,機關被瓦解。長春、吉林、安東等處也是損失慘重。僅僅幾個月間,中共在東北的抗日地下力量就全面癱瘓,曾經的根據地化為一片黑暗。

面對敵人的絞殺,中共沒有半點退縮。相反,越挫越勇的革命者們立刻從頭振作,努力在東北重建黨的地下抗日組織。省委隨後不得不頻繁更換機關所在地,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艱難度日,同時不斷派遣工作隊伍深入各地重建根據地。

正是由於中共地下黨的英勇無畏和不懈努力,抗日運動的火種才得以在東北大地上星星點點地保留下來,成為後來抗日武裝力量孕育的根基。那些失去自由、甚至犧牲了生命的先烈們,用鮮血和汗水澆築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的鋼鐵長城,成為中國人民的驕傲。

三. 東北各地燃起民眾自發抗日浪潮

在軍閥集團的覆滅和中共地下組織遭重創的黑暗時期,東北大地上卻騰起了一股自發的民眾抗日浪潮。這是一股來自人民內心最根深蒂固的愛國熱忱,是對日偽政權野蠻統治的憤怒反抗。

第一批沖鋒陷陣的,是一些自發組織起來的農民武裝。比如在寬甸一帶,就有一支叫做"海龍工農義勇軍"的隊伍,由年僅20余歲的王仁齋所率領。他們身手了得,經常出沒於山林小道,伺機襲擊日偽據點。有一次,這支隊伍更是憑著猛烈的武力攻勢,直逼日軍所在的太平哨據點。雙方在村落間展開了一場硝煙彌漫的激戰,王仁齋手下的勇士們如餓狼般窮兇極惡,將日軍工事付之一炬。

除了農民武裝,一些地方性的自衛武裝也應運而生。比如在桓仁縣一帶,就有一股自稱"紅槍會"的民兵組織,平素行伍整肅有序。他們大多是些長於武藝的壯年,白天在田間地頭勞作,夜裏就聚集在一起鉆研武功。只見當地一些農戶家中,常常掛有幾桿搶槍和一些制式軍刀,這正是他們的家夥武器。一有風吹草動,這夥人馬就會拿起家夥沖殺去襲擾日偽,狠命地咬住敵人的喉嚨不松口。

在盤錦一帶,則有一股極為兇猛的"大刀會"武裝活躍。他們多是生於當地的江湖好手,久經鍛煉身手了得。打鬥間他們揮舞著兩三尺長的柳鋼重刀,那架勢好不威風凜凜。據說有一次,大刀會的頭領馬仲英帶著數十人直撲日偽據點,手起刀落間竟砍下十余人頭顱,足見這幫漢子有多狠辣英勇。

東北廣大農村地區,無處不在都有這樣的民眾武裝在活躍。他們有的冒充地主家丁混入日偽隊伍行伍中刺探軍情,有的則在山野村鎮中制造突襲行動。大大小小的戰鬥無時無刻不在上演,雖然每一次都付出慘重代價,卻也給日偽以沈重打擊。憑著對故土的熱愛和剽悍的武藝,這些民眾英勇無比,用血肉之軀同日偽展開了殊死搏鬥。正是他們的英勇頑抗,燃起了東北抗日的第一把熊熊烈火。

四. 新四軍挺身而出,重振抗日旗幟

民間武裝的頑強抗爭燃起了東北大地上的一線希望之火,而八路軍的到來則是投下熊熊燎原之勢的烈焰。1936年,在毛澤東、朱德等人的直接領導下,八路軍主力先頭部隊抄近路渡過黃河,轉戰東北腹地。他們所到之處,總能迅速激發起廣大民眾的反抗熱情,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對抗日偽政權。

八路軍來到了遼西,迅速會同當地遊擊武裝,在地方武裝的大本營白城地區重新組建了將士充足、驍勇善戰的新四軍。這支新軍由林彪、謝子長擔任軍長,其下還分設了多個分兵團軍,皆為西路軍的精銳之師。短短數月,他們便迅速開辟出了綿延數十裏的綏芬河、扶余、伊通根據地,成為東北地區抗日的堅強堡壘。新四軍一到,就立即在當地建立黨政軍管理機構,整頓民團,武裝人民。他們親切團結群眾,視廣大農民兄弟如同自己的骨肉。在他們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農民自發加入抗日武裝,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民兵組織,共同抵禦日偽軍隊的進攻。從此,抗日戰火在東北大地上蔓延開來,戰況節節勝利。

新四軍大大小小進行了二百余次戰鬥,其中最著名要數"百團大戰"。據史料記載,1937年8月,駐紮長春日軍第二師團以五千多人的兵力進攻扶余北部地區。新四軍李有源分兵團立即派出六個團八千余人奮勇迎戰,雙方在北坡村一帶展開了殊死搏鬥。八路軍將士們舍生忘死,那淩厲的進攻氣勢令日軍陣腳大亂。雙方在這片不足兩公裏的區域激戰數日,砝碼終於向著中國軍隊的方向傾斜,日軍大敗而逃。這場慘烈的"百團大戰"鮮血染紅了大地,喚醒了東北廣大民眾的民族意識,使日軍對新四軍肅然起敬。

隨後新四軍不斷加強遊擊戰,進行每一次出其不意的襲擾。據統計,僅一年時間新四軍就奪取了八十余座城鎮,全殲敵人一萬余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這是一支硬骨頭般的鋼鐵大軍,為打垮日本帝國主義鋪平了道路。而他們每一次遠征歸來,總是換來當地人民沿途夾道歡騰的熱烈迎接。偉大的勝利由此正漸次歸於中國人民。

五. 東北抗戰最終取得勝利

隨著抗日力量的不斷壯大,整個東北大地上的抗日戰火越燒越旺。新四軍在林彪、謝子長等人的英明指揮下,施展出了無數絕妙的遊擊戰術,使日偽軍隊節節敗退。各地區的民眾武裝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與八路軍彪形虎踞,共同構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長城。

1941年,新四軍在抗戰中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結出了累累碩果。他們不但攻克了松江河流域、盧溝橋、烏拉斡爾夾道、吉林市等日軍重要據點,更是放手出擊將戰火燒向長春等重鎮。九月,林彪下令八路軍各路主力集中長春城下,發動總攻勢。十余萬大軍如洶湧澎湃的海潮,狂吼著朝長春城陣地擁卷而去。新編第四軍團沙誌遠等人的猛攻頑強無比,令日軍陣腳大亂。九路軍的譚震林、徐海東也聯手迅猛反撲,直搗日軍虎穴。林彪親自統帥大軍,銳師所向披靡,一批批新編軍團接踵而至展開瘋狂的突襲。在這輪番狂轟濫炸下,長春城內硝煙四起,日軍指揮部裏一片狼藉。

最終,歷時數月的長春戰役以八路軍彪炳戰功而告終。其間我軍將士付出了極其慘重的犧牲,但終於攻破了日軍在東北的主要堡壘。此役雙方傷亡數萬人,戰場上橫陳著成千上萬具日偽軍人的屍體。可是,這場宏大決戰最終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民眾武裝不斷為八路軍軍火運輸、偵查等提供了大量支援。正因如此,我軍才能在東北絕境中變生機,最後取得了輝煌勝利。

在新四軍和群眾抗日武裝的英勇頑抗下,日軍在東北地區節節告敗。雖然他們起初以驕橫淩人的姿態鎮壓了中共地下黨組織,但是抗戰的硝煙卻終於使外來侵略者低頭。作為曾經中國第一大省的東北地區,最終在中華之子手中化幹戈為玉帛。廣闊的土地重新回歸祖國的懷抱,黑土地上重現了勤勞樸實的東北人兒的歡歌笑語。熱血能征服一切,這正是東北抗戰的永恒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