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7年,主席遭胡宗南大軍包圍,已做最壞打算,關鍵時刻天降奇兵

2024-02-05歷史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華各族人民都殷切盼望著和平時代的到來,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對派,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於1946年6月發動了內戰。

解放軍將士在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的指揮下,很快就取得第一階段對敵作戰的勝利。但蔣匪集團為了贏得戰爭,蔣介石親自指示下屬部署了進攻陜北中國共產黨中央根據地的戰役。

1947年8月初,二十多萬國民黨大軍包圍了黨中央根據地,毛主席深陷包圍圈,情況十分危急。

但在千鈞一發之際,一支神秘部隊的到來,拯救了毛主席,挽救了中國革命。那麽這支部隊是誰帶領的呢?

主動撤離延安,毛主席的神機妙算

國民黨反對派發動內戰後,毛主席坐鎮陜北,指揮全國各地的解放軍作戰。經過三個多月的戰鬥,華北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等都取得了赫赫戰果。1947年「五一勞動節」後,毛主席和周恩來商議在陜甘寧邊區舉行慶祝大會,以鼓舞在前方奮戰的解放軍戰士和解放區人民。

在大會上,周恩來總理代表黨中央,向與會民眾控訴了近幾年來,國民黨反對派種種倒行逆施的罪行,並介紹了我軍近幾個月的戰果。周總理慷慨激昂的講話,不僅感染了在場的民眾,還經過無線廣播傳送到了解放軍作戰前線,我軍將士們也深受鼓舞。但他也指出,我們也需要時刻提防蔣匪進攻我們邊區根據地。

沒想到的是,遠在南京的蔣介石也聽到了周總理的講話,他認為這些言語簡直就是黨國的恥辱,更是一種赤裸裸的挑釁。他當天就撥通了前線胡宗南的電話,要求胡宗南立下軍令狀,攻占陜北延安。

客觀來說,在當時的國民黨內,胡宗南算是一位頗有謀略的將領。他早在同年3月就開始指揮所部慢慢向陜甘寧解放區運動,試圖一步步吞噬中共的根據地,並占領延安。面對敵強我弱的不利態勢,毛主席認為一味「死守」將會給我軍造成巨大損害,不如主動轉移,暫時放棄延安,從而盤活我軍在整個陜北的作戰態勢,為全殲敵人贏得主動性。

相比毛主席的運籌帷幄,主動撤退,胡宗南天真地認為我軍在陜北開始走下坡路,他甚至對其部將揚言要三日內拿下延安,並摧毀中共中央。為了機動應對胡宗南部的攻勢,毛主席打亂我軍在陜甘寧地區的建制,並劃分為作戰意圖明確的中央、左路和右路三大兵團。

1947年7月,盡管毛主席主動率軍民撤出了延安,但胡宗南部還是費了好大力氣才占領延安。但令蔣介石、胡宗南沒想到的是,他們占領的竟然是一座空城。毛主席、朱德、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不僅毫發未損,反而不久陜北廣播電台就發出了中國共產黨要慶祝作戰勝利大會的訊息。

更令他們苦惱的是,黨中央雖然撤出了延安,但在陜北解放軍士兵很快就成立了昆侖縱隊,不時給胡宗南部進行遊擊作戰。占領延安後,胡宗南一直在日夜盼望著蔣介石的嘉獎令,但卻等來了蔣的電文批評,在電報中,蔣介石直言胡宗南是個怨種,得到了一座沒有任何價值的空城。

但畢竟胡宗南是他的嫡系部將,如果把他拿下,國民黨內部的其他派系就會趁機奪權,不利於自己的統治。就這樣,蔣介石強壓心中怒火,給胡宗南增派了三個師的兵力,並要求他在一個月內再次發動攻勢,勢必要活捉毛澤東。為此,胡宗南和他的智囊們日夜謀劃,最終制定了一個「斬首」行動。

斬首行動

而最早洞察到這場危機是彭德懷將軍,當時他剛率領西北野戰軍橫掃在甘肅和青海盤踞的馬家軍。一天夜裏,彭總在部隊通訊營視察時,突然發現駐地和前委電台失聯了,彭總嘗試了多次和前委聯系,但沒有收到任何訊號。

聯想到他最近聽內線的情報人員講,胡宗南所部將發動對黨中央的新攻勢,而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身邊兵力非常少,彭總非常焦急,他當即召集師以上幹部開會。

在會上,彭總表示,我們不能坐等訊息,眼下我們最好派一支精銳部隊去解救黨中央和毛主席。而派誰去最合適呢?一下子讓他陷入了深思,沒想到這時,王震將軍主動請纓,願率領一個旅支援黨中央。

其實西北野戰軍所部突然和前委電台失去了聯系,還要從胡宗南制定「斬首」作戰計劃說去。攻占延安後,胡宗南一直在密切關註著毛主席的動向。1947年8月初,劉戡透過線人探得毛澤東可能在王家灣附近活動。立功心切的他並沒有把這個訊息立馬報告給胡宗南,反而是立即指揮部隊進攻王家灣。

但沒想到的是,毛主席和周總理也透過了情報得知,劉戡所部將進攻王家灣。當時在王家灣,中央領導人正在討論如何布置針對劉堪的作戰計劃。

毛主席認為,解放軍在陜北應該逆時針,自北向南,依梯次展開攻勢,最好沿渭水南下攻占西安等城市,這樣不僅能夠避開胡宗南主力部隊,還能構成一個潛在的包圍圈。

但任弼時認為,在陜北地區向南進行線形進攻,將會使我軍前後戰線拉的過長,更會暴露在敵軍的視野中,容易導致部隊被分割殲滅。

他建議部隊由西北去向進入山西地區。從毛主席的性格和軍事思想來看,他是一個樂觀派,指揮作戰愛走險棋,但多次奏效。任弼時認為面對國民黨軍隊的精銳,應該穩妥一點。

雖然當時兩人的意見有很大的出入,但本意都是為了取得作戰勝利,並減少部隊的損失。在兩人爭執的時候,許久沒說話的周總理說道:「主席和弼時,你們的作戰想法我都聽了,主席的計劃如果發揮效果,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戰勝敵人,但會有一定的冒險性;弼時的作戰計劃雖穩妥,但不易發揮出我軍的機動優勢。何不折中所取呢?」

周總理接著對敵我的態勢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我軍如果和劉戡部硬碰硬的話,會遭受極大損失。但從戰略全域來看,如果我軍自西北沿著渭河曲線進攻,將會依托地區有利的山地地形,不僅便於機動作戰,還會在老百姓的支持下,獲取所需的給養。但他建議要采取妥善、穩重的作戰方針。

周恩來的折中與調和,緩解了當時毛澤東和任弼時爭執的緊張氣氛。而兩人對於他的建議,都表示接納,最終三人經過商議,決定采取毛主席的作戰方略。但為了防止劉戡所部偷襲,保證先頭部隊的安全,毛主席和他們兩人商議,在部隊達到龍泉後,改變進攻路線。

1947年8月11日,劉戡親率二十九軍占領了天賜灣,並在此地設下伏兵,妄圖等毛主席率軍來到此地後,一舉將其殲滅。當時的情況和戰局,對我軍來說,十分不利,當時毛主席身邊僅有200人的警衛部隊,而且部隊還分割在山林和溝壑裏,協同作戰非常困難。而當時劉戡所部已經得信向前推進,並包圍了天賜灣。形勢對毛主席來說,非常不利。

千鈞之際,王震將軍顯神威

毛主席後來回憶說,當時他率領部隊,在群山溝壑之中,甚至能夠聽到敵人的馬蹄聲,危機時刻,毛主席神閑若定,他指揮眾人拔槍,拿出子彈,上好膛,等敵人靠近,就開始戰鬥。

對於毛主席、周總理和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人來說,在當時的危急情況下,選擇突圍可以說是唯一擺脫敵人包圍圈的方法,但突圍就意味著我軍可能要面臨大量的犧牲。但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

有毛主席在,我軍士兵們都沒有膽怯,眾將士紛紛做好攻擊的架式,只待敵人靠近,就會發動密集的攻擊,並掩護毛主席、周總理、任弼時三人撤退。按照毛主席的話講,當時他們已經做好了要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天無絕人之路,正當將士們準備突圍時,突然在溝壑裏響起了敵人的慘叫,毛主席斷定劉堪所部遭到了突襲,但會是誰呢?毛主席陷入了疑惑。

但很快,毛主席的臉上,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來人正是赫赫有名的戰將-王震。此刻,他正指揮將士們發動對敵人的攻擊。為了迅速消滅敵人,王震指揮軍隊指對敵人展開迂回進攻,敵人的陣型很快被我軍打亂,亂作一團,撤退聲、叫喊聲、投降聲很快就響徹溝壑。

惱羞成怒的劉戡當然不會甘心失敗,他憤怒地給前線部隊下命令,一股部隊繼續進攻毛澤東等人,另外一部要在短時間內沖擊王震的騎兵部隊,最好能切斷他們的聯系。這樣王震的騎兵部隊很快就遭到了敵人猛烈的進攻。

但由於敵人不知道隨後是否還有大規模我軍部隊趕來,他們攻擊了不一會功夫,王震所部很快就展開了反攻,並開始進行側向包圍。經過幾個小時的戰鬥,劉戡率部潛逃,我軍幾乎是全殲了敵人,而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也得以脫險。

隨後,毛主席等人又重新和彭德懷取得了聯系。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多次拉著王震的手親切地說到:「你王震,簡直就是我毛澤東的福星,有你在我安全得很咯。」王震將軍的奇襲,不僅拯救了毛主席等人,還挽救了中國革命的形勢。

王震將軍出生農民家庭,但自幼非常喜歡讀書,在1929年加入紅軍後,他並沒有因為軍務而放棄閱讀,反而更加刻苦,很快就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內的儒將,並很快被黨中央任命為湘贛軍區的司令員。

在抗日戰爭中,王震將軍作戰非常勇敢,他多次親臨作戰一線,甚至率隊沖鋒,深受士兵們的愛戴。抗戰中,他也一直擔任八路軍第359旅長,解放戰爭中,王震將軍更是敢打敢拼,多次取得對敵作戰的勝利。在建國後,被黨中央授予上將軍銜。

1993年3月12日,王震於廣州醫治無效病逝,終年85歲。這位為新中國的建立和中華民族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永遠地閉上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