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周總理的骨灰拋撒地點,為何30年不公開,鄧穎超一句話曾說出原委

2024-01-29歷史

1976年1月,一架秘密的飛機從北京上空起飛,飛向南方。機上的所有人都面色沈重,眉頭緊鎖,緊緊抱著懷中的骨灰盒。

周總理因病逝世不久,他們要按照他的臨終遺願,將他的骨灰撒到江海中,讓他能繼續註視著祖國的發展。然而,這架飛機的目的地和周總理骨灰的撒放地點,只有鄧穎超等幾位重要的中央領導人知道。

這個秘密,鄧穎超一直守了30年,直到臨終前才告訴世人。當人們知道鄧穎超的苦衷後,不禁感慨:「鄧穎超女士想得周到!」

那麽周總理的骨灰到底在哪裏呢?鄧穎超為什麽要保守這個秘密長達30年之久呢?

周總理在1972年北京西花廳辦公室裏,連續工作了整整一天,卻依然保持著專註的態度,他平靜地說:「我不能休息,誰來接替我的工作呢?」

即使秘書不斷勸說,他仍沒有放下檔的意思。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周總理和毛主席始終致力於無休止的工作,面對西方國家的封鎖,他們從未退縮。

周總理更是多次代表中國出訪國外,積極推動新中國的外交事業。萬隆會議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讓中國逐漸進入全世界的視線。

在日內瓦會議上,周總理據理力爭,為中國應得的權益寸步不讓,展現了中國強硬的一面。周總理的無私奉獻和堅毅精神,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在1972年初,美國總統尼克森的到來為困局中的中國帶來了轉機,但就在5月的一次體檢中,工作人員發現周總理尿液中的癌細胞。

盡管醫生建議住院治療,但因國事繁忙,周總理並未抽身。他選擇最保守的治療方式,但由於工作忙碌,經常錯過吃藥時間。

由於未能按時接受治療,加上過度勞累,周總理的病情逐漸加重。有時候從外面回來,就直接暈倒,好在秘書及時發現並扶他到辦公室。

隨著中美兩國關系的推進,周總理的工作永無止境。他醒來後,第一件事不是去看醫生,而是立刻回到辦公室,埋頭於檔堆中。

周總理以身作則,為黨獻身。他深知黨內局勢復雜,毛主席身體原因外出休養,政務幾乎全由他一人承擔。為了盡快恢復黨內的秩序,他幾乎廢寢忘食,不顧自己的身體。

他曾經順應毛主席的工作習慣,白天休息晚上工作。但局勢變化後,他的作息變得極為不規律,經常忙得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他的這種忘我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們每個人,他的付出和奉獻,使我們對黨的事業充滿了信心。

周總理在位的26年中,每年的工作日程安排都被他記得清清楚楚。他的工作繁忙到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甚至連和鄧穎超相聚的時間都很有限。

由於工作時間的不同,他們經常幾天都說不上一句話,只能透過紙條來表達對對方的關心。1974年,由於病情不斷加重,毛主席對周總理的身體特別關切,下令要求他入院觀察治療。

在醫院中,周總理也閑不下來,他的病房中總是堆滿了厚厚的檔,前去探望的人,一進病房,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一摞摞的檔,根本看不到周總理的身影。

周總理不顧病痛,堅決要去長沙向毛主席匯報工作,盡管工作人員強烈反對,但他毫不留余地堅持自己的決定。

在緊急情況下,305醫院不得不迅速組建了一支醫療小組,陪同周總理搭乘專機飛往長沙。這次飛行是周總理的最後一次長沙之行,也是對新中國未來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次出行。

盡管飛行過程中有些顛簸,但幸運的是,並未發生任何意外情況,周總理的情況相對穩定。抵達長沙後,盡管毛主席身體狀況不佳,但他仍然第一時間接見了這位來自遠方的老朋友。

他們兩人在那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夜晚徹夜長談,共同為新中國的未來指明了方向。就在周總理參加宴席為毛主席慶祝生日的那幾天,恰好是毛主席的生日。

盡管剛剛動過手術,但周總理依然親自組織了這場宴席,為毛主席的生日慶典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盡管在長沙的停留時間短暫,對於周總理來說,這卻是一個特殊而重要的時刻。1975年年初,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雖然原本這場會議應該由其他黨中央領導主持,但周總理始終堅持親自掌管。

這場會議也成為了周總理生前最後一次親自主持的正式會議。對於平時的周總理來說,撰寫5000字的政府工作報告易如反掌。

然而,當時的他已經是筋疲力盡,無法長時間站立。當他走上主席台時,他的腿已經開始顫抖,因此他只能念出開頭和結尾,中間部份由播音員代替。

最後,他特別強調了政府工作報告的主要內容,為這次會議做了全面的總結。

自那以後,周總理漸漸淡出了公眾視野,大多數人對他的病情知之甚少,甚至誤以為他只是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其他。

只有他的一些老朋友和家人知道他所經歷的煎熬。鄧小平、李先念等人都曾多次前往醫院探望他,但其中探望他次數最多的是葉劍英元帥。

葉劍英元帥與周總理的友情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他對周總理的病情一直十分關心。葉劍英經常帶著自己做的食物到醫院探望周總理,為他換換口味。

一次周總理表示想吃魚,葉劍英就狂熱地熱愛上了釣魚。

他每天帶著魚竿,守在魚塘邊,一釣到大魚,就馬上送到醫院,請工作人員為周總理做。那時周總理的飯量明顯減少,大部份飯菜還是由工作人員分給他吃,但葉劍英仍樂此不疲。

當周總理得知周總理已經準備了其他人員接待時,他立即同意了維爾德的請求,並將會議安排在了9月7日。維爾德是周總理在這世上的最後一個外國客人。

當天下午一點,他們在中國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了北京中南海305醫院。當時,周總理在耿飈等人的陪同下已經在那裏等候多時。

為了表達對客人的尊重,周總理在整場會面中一直強忍著痛苦,他的臉上掛著一如既往的笑容,眼角的皺紋讓他看起來更加慈祥。

與以往的存取不同,這次周總理明顯話少了許多,大多數時間都是羅馬尼亞代表在發言,但出於對這位老友的尊重,周總理仍然一一對羅馬尼亞方的領導人表示親切的問候。

周總理與羅馬尼亞代表的會面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雖然只有半小時,但羅馬尼亞代表並未意識到總理病情的嚴重。

這次會面耗盡了總理的所有精力,自此之後,他一直臥床不起,身體似乎已達極限。1976年1月,周總理躺在病床上,幾乎已經失去意識。

中央領導考慮到他的休息,每次過來也只是匆匆看一眼。無論是為他治病的醫生,還是做飯的廚師,他們都盡量避免打擾主席。

盡管305醫院的醫生竭盡全力,但癌癥最終還是贏得了這場戰役。

1月8日,周總理的生命跡象突然出現變化,心跳從100多下驟降至70多下,並持續降低。這個突發情況讓醫生們驚慌失措,他們立即進行搶救,但所有的方案都未能發揮作用,周總理的生命跡象逐漸消失。

這些醫生們難掩心中的悲痛,坐在病房中失聲痛哭。醫院工作人員立即通知了周總理的妻子鄧穎超,滿頭白發的她立刻趕到醫院,臉上掛滿淚水,顯得比平時更加憔悴。

在看完了周總理的最後一眼後,鄧穎超立即趕到了中南海,履行周總理生前最後一個請求。

原本中央對周總理的遺願有所保留,畢竟他為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草率處理未免有些不公。然而,在鄧穎超的勸說下,中央最終還是同意了這個遺願。

原本,鄧穎超打算親自去完成這個任務,但考慮到他的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也不允許他承擔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於是他將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曾跟隨周總理多年的張樹迎和高振普等人。

為了不辜負周總理的期望,張樹迎和高振普等人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但遺憾的是,時值冬季,北方大多數冰河都已經結冰,無法滿足任務需求。

因此,他們只能尋找其他的合適地點。經過反復研究和實地考察,他們最終確定了四個地方,分別是北京上空、北京的密雲水庫、天津海河入海口和山東濱州的黃河入海口。

這四個地方都具備一定的科研價值,而且地理位置獨特,有助於更好地完成任務。張樹迎和高振普等人將全力以赴,為周總理的遺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月15日深夜,張樹迎不聲不響地攜帶周總理的骨灰盒登上飛機,成功完成了此次莊重的任務。然而,任務完成後,鄧穎超卻遲遲未透露拋灑骨灰的地點,她堅守這個秘密,長達30年。

直到臨終前,她才終於解開了這個謎團。原來,周總理生前曾說,他不希望人們為了他而引起混亂,進行大規模的悼念或祭拜。

她擔心一旦透露,可能會違背周總理的心願,引來人們的祭拜。當人們知道周總理和鄧穎超的深深憂慮後,都不禁淚流滿面。

無論何時,總理都是人民的總理,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後,他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上。周總理的思想和精神將永遠銘刻在後世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