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金門戰役失利後,蕭峰先後四次作檢討,粟裕四次幫他開脫

2024-04-07歷史

1949年10月的金門戰役,是粟裕的軍事生涯中少有的一次敗仗。

其實,這次失利的主要責任並不在粟裕身上,但是,他仍然把責任攬了過來,保護部下,體現了他的高風亮節。

這次戰役的主力,是三野第10兵團第28軍,兵團司令是葉飛,軍長是朱紹清,但因為身體不好,由副軍長蕭峰負責指揮。

當時,粟裕不在前線,當他看到作戰計劃後,曾明確給前線發電報,要求他們做到「三不打」,包括: 如果金門守軍有援軍,不能打;如果沒有足夠的船只,不能打;如果沒有足夠的船工,也不能打。

但是,三野之前的戰鬥順風順水,所向披靡,也讓葉飛自信心爆棚,認為一個小小的金門,完全不在話下,就沒有聽粟裕的意見,按照原計劃下達了作戰命令。

結果,粟裕擔心的這三個問題,全都變成了現實,第一批登上金門的9000多人,被敵軍團團包圍,全軍覆沒!

戰後,三野司令部怒道: 「此次損失為解放戰爭以來最大者,其主要原因是因為輕敵和急躁所致!」

這次失利,第28軍副軍長蕭峰是最直接的責任人,因此,在戰後總結會上,他主動作檢討說: 「我對黨、對福建人民犯了極大的罪,請求兵團黨委和三野前委給我嚴厲的處分!」

但是,粟裕卻把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向中央軍委發電報,請求處分。

這還只是第一次,到了1950年5月,三野召開會議時,又說起了這次金門戰役,蕭峰也再次作了檢討。

但是,粟裕安慰他說: 「我們早就說過,金門戰役的失利不能怪葉飛,也不能怪你蕭峰,主要是三野前委因為背上了上海、南京的包袱,以為福建金門、浙江長江列島問題,兵團可以自己解決,前委就沒有人管。主要責任在前委,特別是我這個主管作戰的人,對下面不能去追究責任,要吸取這次教訓,提高再戰金門的信心。」

1961年,蕭峰去北京看病,見到了老首長粟裕,兩人聊起了以前的事,也不可避免地又提到了金門戰役。

蕭峰仍然對那次失利耿耿於懷,說: 「我錯誤地執行了脫離實際的命令,負有很大的責任。」

但是,粟裕再一次為他開脫,說: 「責任不在你蕭峰,主要是在三野前委。你提出三個條件下打金門,我做了復電,大意是在大陸上多做些準備,延長點時間沒關系。我還命令江蘇和山東軍區,讓他們各抽調1500名船工支援你們,可是我沒有深入檢查。」

這是粟裕第三次攬責,那麽,有沒有第四次呢?有的。

1979年1月,蕭峰到北京辦事,又去看望了粟裕,說起了自己這些年來的遭遇,有很多人借金門失利來批判他,第28軍的將士們也擡不起頭來。

聽到這些,粟裕非常生氣,再次聲明: 「我早就說過了,金門失利的主要責任是三野前委,特別是我,不能說是葉飛,更談不上是你蕭峰!」

而且,粟裕對28軍將士們的遭遇也很同情,說: 「28軍是一支能攻善守的好部隊,在金門戰役中英勇善戰,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寧死不屈,打出了軍威,人民軍隊的英雄史冊上,應該有他們毫不遜色的英名!」

這就是粟裕的可貴之處,雖然這次失利和他沒有直接的關系,但他卻四次幫部下說話,把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為部下開脫,確實是一位非常難得的好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