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沈周傳】:平淡的一生,晚年封神

2024-04-06歷史

【明史·沈周傳】

沈周,字啟南,長洲人。祖澄,永樂間舉人材,不就。所居曰西莊,日置酒款賓,人擬之顧仲瑛。伯父貞吉,父恒吉,並抗隱。構有竹居,兄弟讀書其中。工詩善畫,臧獲亦解文墨。邑人陳孟賢者,陳五經繼之子也。周少從之遊,得其指授。年十一,遊南都,作百韻詩,上巡撫侍郎崔恭。面試【鳳凰台賦】,援筆立就,恭大嗟異。及長,書無所不覽。文摹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遊,字仿黃庭堅,並為世所愛重。尤工於畫,評者謂為明世第一。

郡守欲薦周賢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決意隱遁。所居有水竹亭館之勝,圖書鼎彜充牣錯列,四方名士過從無虛日,風流文彩,照映一時。奉親至孝。父歿,或勸之仕,對曰:「若不知母氏以我為命耶?奈何離膝下。」居恒厭入城市,於郭外接行窩,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跡惟恐不深,先後巡撫王恕、彭禮鹹禮敬之,欲留幕下,並以母老辭。

有郡守征畫工繪屋壁。裏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攝。或勸周謁貴遊以免,周曰:「往役,義也,謁貴遊,不更辱乎!」卒供役而還。已而守入覲,銓曹問曰:「沈先生無恙乎?」守不知所對,漫應曰:「無恙。」見內閣,李東陽曰:「沈先生有牘乎?」守益愕,復漫應曰:「有而未至。」守出,倉皇謁侍郎吳寬,問「沈先生何人?」寬備言其狀。詢左右,乃畫壁生也。比還,謁周舍,再拜引咎,索飯,飯之而去。周以母故,終身不遠遊。母年九十九而終,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遊於詩書畫的一生

沈周,字啟南,長洲人。祖澄,永樂間舉人材,不就。所居曰西莊,日置酒款賓,人擬之顧仲瑛。伯父貞吉,父恒吉,並抗隱。構有竹居,兄弟讀書其中。工詩善畫,臧獲亦解文墨。邑人陳孟賢者,陳五經繼之子也。周少從之遊,得其指授。年十一,遊南都,作百韻詩,上巡撫侍郎崔恭。面試【鳳凰台賦】,援筆立就,恭大嗟異。及長,書無所不覽。文摹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遊,字仿黃庭堅,並為世所愛重。尤工於畫,評者謂為明世第一。

沈周,字啟南,是長洲人(蘇州)。他的祖父沈澄,在永樂年間被舉薦為人才,但他沒有去上任。他居住的地方叫西莊,每天置辦酒席款待賓客,人們把他比作顧仲瑛。他的伯父沈貞吉,父親沈恒吉,都很有名望且隱居不仕。他們建造了有竹居,兄弟幾人就在那裏讀書。他們擅長寫詩作畫,連家中的仆人也懂得一些詩文書畫。同縣的陳孟賢,是陳五經陳繼的兒子。沈周年輕時跟隨他學習,得到了他的指點。十一歲時,沈周到南都遊玩,寫了一首百韻詩,呈給巡撫侍郎崔恭。崔恭當面讓他寫【鳳凰台賦】,他提起筆就寫成了,崔恭大為贊嘆稱異。等到他長大成人,書沒有不讀的。他的文章摹仿左丘明,詩仿效白居易、蘇軾、陸遊,字仿效黃庭堅,並且都受到世人的珍愛重視。他尤其擅長於繪畫,評論的人稱他是明代第一。

沈周,字啟南,長洲人。

名,字,在我們的傳統家庭裏,有著家族長輩對長遠的寄托。周,一生周全,詩經周南之「周」。啟南,啟有開啟之意,南,南方之意。順接「周南」。其名字就涵蓋了周南。代表了溫柔敦厚的禮樂之風,是詩經十五國風之首。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

詩書傳家的人起名,是非常講究的,有對孩子一生的寄托在。

有意思的是,沈周成為南方吳門畫派的第一人,也帶了一門之畫風。長洲,蘇州的古稱和別稱。這裏涉及到蘇州這個城市的歷史變遷。如今,沈周也是蘇州文化領域的一面旗幟。而沈周之一生,也是溫柔敦厚,因為禮樂、詩書畫,故能堅定而遊刃有余,故其做到了免於「正墻面而立」。

祖澄,永樂間舉人材,不就。所居曰西莊,日置酒款賓,人擬之顧仲瑛。

他的祖父沈澄,永樂的時候以「人才」被舉薦,但是呢他以身體有疾病為由拒絕了,就隱居在長洲的西莊。他的祖父也是很厲害的,以詩聞名當世。還善於作畫,書法。沈澄的父親沈良琛也是詩書畫很厲害,與元四家之一的吳興王蒙交好。王蒙的外祖父是趙孟頫,外祖母是管道升,舅父是趙雍,表弟是趙彥徵。

你看這個傳承路數,這叫家學淵源,這才叫詩書傳家。沈周能做到吳門宗師,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他的平平淡淡的一生才能活得如此地不平凡。 那麽,我們要想,沈周為什麽能成為這樣的一個不平凡的沈周,他在成功經歷中,有沒有可復制的部份呢?按理說,我們現在擁有的詩書畫資源不知道是沈周的多少倍了,以及網路上各種很厲害的老師的視訊,也是一輩子都學不完的,我們能不能重走沈周的成功經驗?這個問題,隱含在我們這篇文章的脈絡裏,我們不僅僅是把【沈周傳】解讀一番,而是在解讀的過程中, 去學習這個奇人,「臨淵羨魚不如歸而結網」。

不就 」,很幹脆。這就是這個家族人的特點。到了沈周這裏,也是「不就」,一生沒有正式做官,做一個世間的邊緣人, 過著陶淵明似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半隱逸生活。

從他祖父的時候,就開始在西莊居住。多年後,沈周為吳寬畫了一幅【東莊圖冊】,兩個莊子交相輝映。

顧仲瑛輕財好客,豪宕自喜,為人風流文雅,才情妙麗。他三十歲時開始折節讀書,並致力於購買古書、名畫、彜鼎等珍貴文物,收藏甚豐。他在茜涇西建造了別業,名為「 玉山佳處」,也稱「玉山草堂」 。此處不僅是他的居住之所,更是 他與文人雅士們賦詩作畫、優遊其間的場所。 他四方結交文學之士,為江南地區的文化繁榮做出了貢獻。顧仲瑛還組織了著名的「 玉山雅集 」,這是一個集結了眾多文人墨客的文學盛會,所以沈澄也效法先賢,在西莊建草堂,做雅集,成為文人雅士的打卡地。而沈澄很可能就是在這裏,與王蒙認識。

伯父貞吉,父恒吉,並抗隱。構有竹居,兄弟讀書其中。工詩善畫,臧獲亦解文墨。

「父恒吉」指的是沈周的父親名叫沈恒吉。這裏的「父」是對父親的稱呼。最後,「並抗隱」是對他們兩人行為或生活態度的描述。「並」表示兩人都是如此,「抗」可以理解為堅持或對抗,「隱」則通常指的是隱居不仕,即不參與政事,過一種隱逸的生活。因此,「並抗隱」表示沈周的伯父和父親都堅持選擇隱居的生活方式,不參與官場或政事,追求一種更為清靜、自在的生活。

這個家族,不做官,成為一種類似家規的存在。 元朝這個朝代很特別,因為整個社會形勢的變化,很多的漢家文人選擇了不做官,選擇隱逸與市井之間。沈家就是這個傳統的延續。

這倆兄弟啊,建造個有竹居,就這這兒讀書、作畫、寫詩,以及管理家族事務。家族應該有田產,有一些產業,沒有大的變化,絕不愁吃不愁穿的。他們這一家人是活得明白。歷史上,像這樣活得通透、瀟灑的家族真的不多。

極端的有龐居士一家人,修道,要命,這學不來。

詩書畫都很強,又能結交這個圈子的人,所以沈周在小的時候,家庭氛圍,以及父輩的朋友,對他的心靈滋養很重要。他就是熏著墨氣、詩書畫氣象長大的。家裏的仆人都懂得書畫。你說這個環境啊!

邑人陳孟賢者,陳五經繼之子也。周少從之遊,得其指授。

同縣的陳孟賢,是陳五經陳繼的兒子。沈周年輕時跟隨他學習,得到了他的指點。小孩子的啟蒙,還是要正兒八經地找一個蒙師。 自己父輩再厲害,夾著親情,很難開蒙。古人就有易子而教,就是這個緣故。 不然,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很可能導致孩子討厭,進而遠離詩書畫。現在很多教授家庭,孩子不愛讀書,不愛學習的有很多,就是教授們自己教得太多,導致孩子厭煩了。

說到陳孟賢,就是陳寬。陳寬,字孟賢,號醒庵,祖籍廬山南康府人,其曾祖天倪先生陳征遷居江蘇長洲。 而沈周在41歲的時候,就給老師陳寬畫了一幅傳世經典畫作【廬山高圖】。 為老師慶賀七十大壽。

陳寬的父親是陳繼,祖父是陳汝言,而陳汝言是吳門畫派的先導者。號秋水,擅長畫山水、人物,宗法趙孟頫、董源、巨然。所以, 我們看到沈周既有家學傳承,也傳承了陳寬這一脈。

這裏沒有提到的一個重要人物——杜瓊。杜瓊師法董源,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脈絡。中國畫特別註重傳承。且按下不表,以後可以就這一點再詳細展開。

年十一,遊南都,作百韻詩,上巡撫侍郎崔恭。面試【鳳凰台賦】,援筆立就,恭大嗟異。

十一歲能作詩,背誦、默寫都很厲害。 天資很重要,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和實際的境遇,為沈周以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裏有一些細節。

正統四年(1439年),長洲知縣故意在糧租上為難任職糧長的沈恒(沈周之父),沈周上書辯白。知縣不再為難沈恒,於是時人推崇沈周,其父也將更多事情交與沈周處理。正統六年(1441年),沈周代父聽宣於南京,以百韻詩上呈戶部主事崔恭。崔恭得詩驚異,疑非其所作,於是當面要求沈周短時間內作首【鳳凰台歌】,沈周提筆迅速寫成,詞才煥發。崔恭大加贊賞,比之王勃,並同意沈周要求,免去其父糧長之役。

後也還是因為這個糧長,家道也因此敗落。

及長,書無所不覽。文摹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遊,字仿黃庭堅,並為世所愛重。尤工於畫,評者謂為明世第一。

成人後,看了超級多的書。

文摹左氏 」指的是沈周的文章模仿左丘明。左丘明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以其所著的【左傳】聞名於世。【左傳】以其詳實的史事記載和生動的文筆,被譽為史傳文學的典範。

詩擬白居易、蘇軾、陸遊 」指的是沈周的詩歌風格模仿白居易、蘇軾和陸遊。這三位詩人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他們的詩歌風格各異,但都以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優美而著稱。

最後,「 字仿黃庭堅 」指的是沈周的書法模仿黃庭堅。黃庭堅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風格獨特,長槍大戟,左右開張,如船槳,以行草見長,筆畫蒼勁有力,氣韻生動。

這三個淵源,在沈周的詩書畫裏都可以觀之。

沈周的學習,以臨摹為主,臨摹不局限於書法,國畫也是,文章也是,詩歌也是,這也為我們開啟了一個思路。 先入帖、入畫、入文、入詩,再出帖、出畫、出文、出詩,成自家之風,沈周的詩書畫文之學問,當是此進路。

他的書法,還沒有脫出黃庭堅風格,他的詩歌,有著白居易的淺白,也未有超越。他的文章,反而有了一種雋永、清新、見道之韻,在左傳之外,旁開一路,我甚是喜歡他的【夜坐記】(沈周 【夜坐記】:澄人心神,發其誌意)、【記雪月之觀】(沈周【記雪月之觀】:神與物融,人觀兩奇)、【聽蕉記】(吳門沈周【聽蕉記】:雨中聽蕉,坐忘守中),也是這三篇文章,讓我更喜歡沈周了。

而他的畫,確實開出吳門一路,繼之其學生文征明,影響了後世幾百年。

抗隱的歲月

郡守欲薦周賢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決意隱遁。所居有水竹亭館之勝,圖書鼎彜充牣錯列,四方名士過從無虛日,風流文彩,照映一時。奉親至孝。父歿,或勸之仕,對曰:「若不知母氏以我為命耶?奈何離膝下。」居恒厭入城市,於郭外接行窩,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跡惟恐不深,先後巡撫王恕、彭禮鹹禮敬之,欲留幕下,並以母老辭。

郡守想推薦沈周做賢良,沈周占【易經】,得到【遁】卦的九五爻,於是決心隱居。他所住的地方有水竹亭館的勝景,圖書和青銅器充實地陳列著,四面八方的名士來這裏探訪,沒有空過一天,文采風流,照耀一時。他侍奉雙親極盡孝道。父親死後,有人勸他去做官,他回答說:「你不知道我母親是把我當作命根子嗎?我怎麽能離開她呢?」他平常討厭進入城市,在城外建造了別業,有事就去那裏。晚年,他深怕別人知道自己的蹤跡,先後擔任巡撫的王恕、彭禮都很敬重他,想把他留在幕府中,他都以母親年老為理由而拒絕了。

郡守欲薦周賢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決意隱遁。

我們知道,這一家的家規是不做官的。郡守都推薦來了,怎麽拒絕?又不能得罪郡守,怎麽辦呢?你看,沈周讀書多就有好處。假裝占蔔占出個遁卦,天命如此啊,我是不能拒絕的,只能「 決意隱遁 」。你看文人的拒絕方式就這樣,搞得你沒法反駁,古人信這個。

所居有水竹亭館之勝,圖書鼎彜充牣錯列,四方名士過從無虛日,風流文彩,照映一時。

你看延續他父輩的傳統。只是到了沈周這一代,家底更豐厚了。這樣的家底,官府肯定是覬覦的。

守住這個家業, 我對於這個「癡人沈周」,還是不大放心的 。後來就是在糧長任上,天災原因收不上來糧食,要自家補貼上去,家底掏空不說,還有牢獄之災,幸得朋友搭救,才得免。就此,沈家生活變得艱難了。或許也就是這種艱難,讓沈周的生命體驗更為深刻,進而才在晚年封神。

奉親至孝。父歿,或勸之仕,對曰:「若不知母氏以我為命耶?奈何離膝下。」

他侍奉雙親極盡孝道。父親死後,有人勸他去做官,他回答說:「你不知道我母親是把我當作命根子嗎?我怎麽能離開她呢?」 我們絕不懷疑沈周的孝心,但是呢這份孝心不用對外人言,他不需要。 很多人,對外顯示出自己的孝心,那是有目的的,可以被舉薦的,是自己以後為官的風評。 但是沈周不需要,他之所以這樣說,還是為自己的不出仕找理由。

居恒厭入城市,於郭外接行窩,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跡惟恐不深,先後巡撫王恕、彭禮鹹禮敬之,欲留幕下,並以母老辭。

他平常討厭進入城市,在城外建造了別業,有事就去那裏。晚年,他深怕別人知道自己的蹤跡,先後擔任巡撫的王恕、彭禮都很敬重他,想把他留在幕府中,他都以母親年老為理由而拒絕了。

我們能夠感受到沈周被社會主流的拉扯,這需要極大的定力。對他的父輩的描述是「 抗隱 」,我們就深知其含義了, 沈周何嘗不是抗隱呢!

我們能看到,這是明史對沈周的記錄,而史學記錄的主流,還是帝王將相、百官的故事,所以這一段,總想著把沈周向這個主流拉,結果拉不動。

真隱無形跡

有郡守征畫工繪屋壁。裏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攝。或勸周謁貴遊以免,周曰:「往役,義也,謁貴遊,不更辱乎!」卒供役而還。已而守入覲,銓曹問曰:「沈先生無恙乎?」守不知所對,漫應曰:「無恙。」見內閣,李東陽曰:「沈先生有牘乎?」守益愕,復漫應曰:「有而未至。」守出,倉皇謁侍郎吳寬,問「沈先生何人?」寬備言其狀。詢左右,乃畫壁生也。比還,謁周舍,再拜引咎,索飯,飯之而去。周以母故,終身不遠遊。母年九十九而終,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有郡守征召畫工繪制房屋墻壁的畫。同縣中嫉妒沈周的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畫工的名單中,於是沈周就被傳喚去了。有人勸沈周去拜見權貴來免除此禍,沈周說:「前往服役,是義理所在,去拜見權貴,不更恥辱嗎?」最終他服完役就回來了。不久郡守入京朝見皇帝,吏部問郡守:「沈先生還好嗎?」郡守不知道怎樣回答,就含糊地應了一聲:「好。」到了內閣,李東陽問:「沈先生有文書嗎?」郡守更加驚愕,又含糊地應了一聲:「有,但還沒有送到。」郡守出來,倉皇地去拜見侍郎吳寬,問:「沈先生是什麽人?」吳寬詳細地說了沈周的情況。郡守問左右的人,才知道沈周就是那個畫壁的畫工。等到他回到任所,去拜訪沈周的住所,拜了兩拜,引咎自責,向沈周要飯吃,沈周招待了郡守後,他就離開了。沈周因為母親的緣故,終身沒有遠遊。母親活到九十九歲去世,沈周也已經八十歲了。又過了三年,沈周在正德四年去世。

這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說的就是沈周隱得很深,實在是一個大隱隱於市的真隱者。有一個細節值得我們留意,那就是「 裏人疾周者 」。你過得好,身邊就可能有人嫉妒,憤恨,仇富。 沈周這樣的一個濫好人都會遭到這樣的待遇,你想想,人際關系是很復雜的。 所以隱居在市井的生活真的不容易,所以很多人選擇去深山老林,就沒有這麽多煩惱了,而這樣的隱者,往往被稱之為「小隱」,因為他們不關心人間,對人間無意義,不接地氣,只為一己之私,過自個兒逍遙的生活,有點兒像世間的寄生蟲,所立歷來被主流所厭惡。但是,過好自己,不給這個世道添堵,還能給這個世間提供一個有余的理想生活空間,不好嗎!

父母在,不遠遊。沈周真正做到了孝,而隱居不仕,沈周也做到了。詩書畫傳世,有不朽之言,沈周也做到了。我們稱其為完人,可也!

最後,以他給自己的評價結束這篇文章:

似不似,真不真,

紙上影,身外人。

死生一夢,天地一塵。

浮浮休休,吾懷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