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明朝中後期藩王開支這麽大,為什麽不搞藩王?

2024-04-12歷史

嘉靖帝;啊……這,不是已經搞了嗎?怎麽還要搞?

明朝原來是這樣(白金升級版);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月,禦史林潤的奏折,再次震驚了朝野。

在這封奏折裏,林潤不但揭露了恩養藩王開支巨大,國家難堪重負的嚴峻現實,更指出先前朝廷的各色規矩,都是小打小鬧修補,如果要徹底解決問題,必須要出台一部根本法令,作為後世遵循的準則。即「以垂萬世不易之規」。

這封奏折著實有效,嘉靖皇帝也明白,有些事必須要抓緊辦了。

隨後經過多方討論,終於在兩年之後,由禮部尚書李春芳主持,出台了著名的【宗藩條例】。內容共六十七條,核心內容有二:一、嚴格限制藩王們的妻妾人數,娶老婆都要禮部稽核。藩王子弟賜爵,更要有資格審查。

二、對藩王的開支進行財政核算,削減大筆無用開支,更減少原定的固定薪資數額。

從那以後,藩王們從襲爵、賜田到日常開支,都有了嚴格的監管。揮霍無度的日子,不是那麽容易了。

在明朝中期,【宗藩條例】的作用也十分巨大。嘉靖身後的隆慶、萬歷年間,明王朝在藩王開支方面,也大大縮減,國庫也日益充實,後來的「隆萬中興」,確有這方面原因。

但這個著名的條例,還是難以治本。不但對於朝廷賜予藩王土地,沒有規定限制,關鍵的「定子女」這條,也是毫不提及。藩王後代的寄生蟲角色,依然絲毫未變。

而對於諸多藩王子弟來說,【宗藩條例】還帶來一個惡果:藩王後代們請爵、封賜,都要禮部拍板,而且隨著明朝財政日益拮據,禮部對此卡得也越發嚴。

得不到名分的藩王,既沒有國家養,更無法入民籍,自食其力的工作,別說幹不了,朝廷也不許幹,就此沒了活路。到了明朝崇禎年間,好些藩王因為得不到名分,又不許出去工作,竟然活活餓死。

人都有欺軟怕硬的本性,而明初朱元璋對於朱明宗室大體是參考西漢分封諸王,也就是分封諸王來維護朱明皇權。

由於明初明朝的首都是定都於南京,所以明朝藩王大多數還是分封於北方。

等到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發動靖難之役並且奪位成功後,對於朱明宗室的想法就變了,也就是一緊一松。

可是只要時間往前走,藩王以及背後支撐的力量越來越多,明武宗時期就發生藩王造反,但是被鎮壓了下去。

嘉靖想重動藩王,也只能對以後的朱家人動手對於之前的朱家人還是不能動,因為藩王背後牽扯的力量也是一大堆。

但如上所述,明朝中後期對於宗室還是采取了限制措施,對於已經盤根錯節的藩王你是真不能動,因為一拉就是一幫人跳出來。

而明朝中晚期官僚體制已經逐漸崩壞,或者說由於封建王朝特性存在,這個體制從建立一開始就進入保質期倒計時。

而明朝晚期,藩王的力量其實可能並沒有像一些人宣傳的那麽誇張,什麽藩王吃掉明朝財政一半雲雲。

一幫藩王吃掉明朝財政一半,那明朝根本活不到兩百多年。

明朝對於宗室限制,大體是從宗藩條例演變到宗藩要例,具體實施情況如何我是不清楚。

總的來說就是明朝中晚期對於宗室是有限制了,具體實施不太清楚。

但是以官僚的尿性,大概也是落不著好,能得罪的肯定是肆無忌憚,不能得罪那就唯唯諾諾。

不過封建王朝基本都有這毛病,沒一個能夠逃出的。

西漢有劉姓諸王掀起的七國之亂,西晉有司馬諸王掀起的八王之亂。

唐朝對於宗室的政策也是一變再變,從唐玄宗開始對於李家宗室也是嚴加防範。

結果就是宗室諸王跟宦官過從甚密,依靠宦官奪取皇位的皇帝也是不少。

清朝宗室問題沒那麽嚴重,但是清朝有旗人問題。

從明朝當時情況來說,藩王這時候能不能保自身都是問題,今天這波人打過來搶劫一波。

明天那一波人打過來搶劫一波,反復搶劫下也就那些實力雄厚的藩王還能抵抗一下。

至於土地問題,亂世血洗掉一批人後,就會多出許多無主土地。

朝廷這時候就具有較大分配權,有些朝代不是依靠戰爭取得政權,所以在分配土地上就看皇帝個人能耐,能耐強能壓得住的話,那麽分配土地就不是問題。

如果不是,那就比較難辦。

畢竟命令是你皇帝下的,但是執行不執行就完全看官吏們幹不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