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71年李德生任北京軍區司令後,被毛主席的問題難倒:要多看書

2023-12-30歷史

71年李德生任北京軍區司令後,被毛主席的問題難倒:要多看書

毛主席與李德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紐帶,尤其是在李德生將軍革命生涯的後半程,毛主席對他的影響愈發顯著。李德生將軍在談及毛主席時充滿感慨:「我從毛主席身上學到了許多,特別是他為人民服務的信仰深深感染了我。」

回顧李德生的革命經歷,可以看到毛主席對他的巨大影響,尤其是在將軍職業的後期。1968年10月,李德生正在安徽展開工作視察,接到了北京通知,要他參加擴大的八屆十二中全會。

按照通知,李德生交代完手頭工作後,於10月11日抵達北京,前往會議地點——前門飯店報到。對於李德生而言,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參加黨的最高層會議,內心充滿著榮耀和神聖感。這次全會由毛主席親自主持,從10月13日持續至31日,共有133人參加。李德生以一個省級負責人的身份列席參會。

在八屆十二中全會的開幕式上,周總理宣布了列席人員名單。當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時,毛主席中斷了周總理的發言:「哪位同誌是李德生啊?」周總理回應道:「李德生同誌是十二軍軍長!」於是,毛主席對李德生表示興趣:「李德生同誌,站起來,我想見見你。」

李德生迅速從座位上站起,向毛主席和周總理行了一個軍禮。與會者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不解為何毛主席對一個軍長表現出如此關註。毛主席向李德生詢問:「你是哪個地方的人?今年多大年紀了?」在得知李德生的回答後,毛主席點了點頭:「嗯,你的工作表現不錯,我聽說過你的名字。」

這個小插曲雖然在八屆十二中全會上發生,但對李德生後半生的革命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那時起,李德生開始參與黨中央高層會議,直接接觸中央領導同誌。1969年4月,作為安徽代表,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黨的九大之後,李德生不僅進入中央政治局,還躋身軍隊最高領導層。

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落幕後,李德生與安徽代表一同回到合肥。

初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李德生心系安徽繁忙的工作,未曾想兩月後便迎來了變革。

1969年7月底的一天,李德生正沈浸在一場緊張的會議中,秘書匆匆進來,通知他有周總理的緊急電話。走出會議室,李德生接起電話,周總理在那頭迅速開口:「德生同誌,中央決定調你到北京工作。交接好手頭工作後,立即前來赴任。」

這突如其來的決定讓李德生感到詫異,他急忙辯解:「總理,您了解我的情況,我在軍隊長期任職,經驗有限,更適合在地方工作。能否請中央再考慮一下,我還是願意留在安徽。」

周總理堅定回應:「這是中央的決定,德生同誌,請你不要推辭了。盡快到北京來,來之前給中央辦公廳打電話,安排接機。」

李德生放下電話,內心逐漸平靜。他深知作為軍人,必須毫無條件地執行上級指示。雖然已表達過意見,中央未采納,但此刻不容再有個人猶豫。面對困難,有黨、有群眾,總會克服的。

想通這一點後,李德生簡要處理工作,通知地方領導,於7月28日中午乘中央派遣的飛機抵達北京。

下飛機後,李德生入住招待所。不久後,中央辦公廳電話來電,周總理要在中南海會見他。李德生得知後點頭,下午準時抵達周總理辦公室。

周總理正在審閱檔,見到李德生後放下工作,站起握手,並請他坐下。

「德生同誌,毛主席、黨中央決定你到中央來工作。現在想聽聽你的意見,是想在國務院還是軍委工作呢?」周總理詢問李德生。

確認了工作安排後,周總理又關切地問:「家裏還有什麽人,多久能搬到北京?」這份關心令李德生備感感動,同時也理解周總理工作繁忙,不想耽誤時間。

李德生提出請求:「從安徽來得太倉促,事情沒交代清楚,工作需要布置,能請假幾天嗎?」

周總理答道:「給你一個月的假,回去處理好事務,完成後即可回來工作。」

在與周總理的會晤中,周總理展現出從容穩重的風度、平易近人的作風以及溫和親切的交談方式,給李德生留下深刻印象。他感受到,周總理不僅是全黨全軍尊崇的領導人,更是一位值得信任、可以毫無保留地交心的長者。李德生在聆聽了周總理的談話後,受益匪淺。

然而,中央工作和地方工作之間存在差異,回程途中,李德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為自己確立了一個原則:要多學多問,向毛主席和周總理學習!

得到周總理的批準後,李德生請假回到安徽,將全省的要務都仔細交代了一遍。他要求省委的同誌們堅持為人民服務的信仰,認真推進工作,如有問題要及時向組織反饋。

完成了對安徽工作的過渡後,李德生回到北京,開始參與中央工作,也就是展開了邊學習邊工作的實踐。沒過多久,李德生調入中央工作,毛主席就接見了他。有一天,李德生收到通知,說毛主席要見他。在周總理的陪同下,李德生走進了毛主席的辦公室,周總理開口介紹:「主席,德生同誌來了。」

毛主席看到周總理和李德生後示意兩人坐下。然而,此刻李德生內心頗為緊張,因為他並不知道毛主席找他談論什麽。毛主席顯然察覺到了李德生的緊張,於是詢問:「德生同誌,你已經53歲了,是不是也該考慮戴花鏡了?」

這句話讓李德生略感意外,他沒想到毛主席會以這個問題開場。不過,李德生很快鎮定下來,回答說:「在看檔和書的時候,我確實需要戴花鏡。」

毛主席接著說:「你是南京軍區的十二軍將領,但我了解你不是透過南京軍區了解的,而是透過其他同誌的介紹。他們都對你評價不錯。」

在交談後,毛主席發現李德生很實在,但知識面相對有限,於是問道:「你平時喜歡讀什麽書?」

「主席,我文化水平有限,主要是涉獵一些軍事理論的書籍。」

毛主席點頭表示理解:「作為經驗豐富的軍事將領,現在參與中央工作,僅僅讀軍事書籍是不夠的,還應該多涉獵歷史、文學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

李德生聽到這番話,頷首附和。與此同時,周總理向毛主席詳細介紹了李德生同誌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安排。李德生抓住機會表示自己的肩上擔子太重,希望能夠減輕一些職務,然而毛主席卻鼓勵他:「不用擔心,你盡管放手去做。」

毛主席的用意顯然是希望透過給予李德生更多責任,鍛煉他,為將來交給他更為重要的任務做好準備。在與毛主席的交談中,李德生也向毛主席表達了自己對在中央更好工作的困惑。

毛主席的看法是,鑒於你過去長時間從事軍事工作,來到新的崗位,首要任務是認真學習,這樣才能使自己眼界開闊,思路清晰。

接下來的日子裏,由於在中央工作的原因,李德生多次向毛主席匯報工作,傾聽毛主席的指導。對於李德生而言,這無疑大大提高了他的工作能力。

李德生最終成為北京軍區司令前文提到李德生曾擔心自己在北京的工作能力,但毛主席對他的肯定讓塔克辛心百倍,讓他勇敢面對。事實證明,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後,李德生盡職盡責,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

1971年,李德生被任命為北京軍區司令員。由於北京軍區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毛主席多次會見李德生,對他提出了指導。就在李德生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不久後,毛主席找他談話,透過這次對話,李德生認識到自己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在這次與毛主席的交談中,毛主席問了一個問題:「你知道為什麽北京叫燕京嗎?北京最早的居民點在哪裏?」

李德生對這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夠,無法回答。

毛主席告訴他:「要多讀書,我給你推薦一本【讀史方輿紀要】。作為北京軍區司令,了解北京和華北的歷史、地理知識對工作至關重要。」

事後,李德生領悟到毛主席的深意。【讀史方輿紀要】是一部關於軍事地理的重要著作,對於研究中國軍事史和歷史地理至關重要。李德生讀完這本書後深感毛主席的指導之重要,對他在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工作有極大幫助。

當時中蘇關系緊張,如何防禦外敵入侵,加強北方國防建設,保衛首都安全,是毛主席和黨中央極為關註的問題。

毛主席多次與李德生交談,強調要加強華北地區的部隊建設,並提出一些讓李德生思考的問題。比如,如果敵人在華北進行空降,我們應該怎麽應對?如果有空襲,城市居民如何疏散?

這些指示讓李德生深刻認識到,北京軍區的戰備工作至關重要,關系到整個國家,特別是首都的安危。

在李德生上任後,他與北京軍區黨委的同誌一起,透過聽取報告、調查研究、組織落實,高度關註戰備和部隊訓練工作。當李德生乘飛機考察地形時,周總理親自詢問,派出力量確保空中和地面的安全。這不僅讓李德生感受到黨中央的關心,也讓他充分認識到北京軍區的戰略地位有多麽重要。

在擔任北京軍區司令的期間,李德生一直兢兢業業,堅決貫徹毛主席的指示,圓滿完成了組織交給他的任務。對於李德生的工作能力,毛主席、周總理、朱總等人都一致給予了肯定。

多年的工作中,得益於毛主席的指導,李德生對毛主席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離世。當時,李德生正在沈陽工作,無法親臨毛主席最後時刻,錯失再次傾聽毛主席教導的機會。得知毛主席逝世的訊息後,李德生迅速趕赴北京,並成為毛主席治喪委員會的成員之一。

李德生從沈陽趕至北京後,踏入靈堂,目睹毛主席的遺容。一時之間,他的內心湧動著百感交集的情緒,悲戚之情油然而生,眼淚如雨般灑落。他回憶起與毛主席相處的點點滴滴,感慨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