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王近山剛入朝便折一個師,彭德懷大發雷霆:你可是劉伯承帶出的兵

2024-01-04歷史

救兵

1951年1月25日,李奇微開始了他的 「霹靂作戰」 。聯合國軍集中了5個軍16個師共23萬人,以及全部的炮兵、坦克和空軍力量,分東西兩線向剛剛進入休整期的誌願軍發起全面的反擊。

美軍反攻的訊息令彭德懷十分驚訝,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慶幸的是,誌願軍在第三次戰役取得勝利之後,及時在三八線上停了下來,沒有繼續南追,維持了戰線的穩固。

當時的彭德懷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在蘇聯、北韓兩方代表大喊著打過大田、釜山,一鼓作氣把美軍趕下海的催促中,彭德懷卻堅持認為誌願軍必須立即停止追擊,進入休整。這位誌願軍主帥保持了非常敏銳和清醒的判斷力,美軍雖然潰敗,但實力猶存,誌願軍如果盲目拉長戰線,只會重蹈仁川登陸的覆轍。

而事實證明,美軍的反攻比彭德懷預想得更快,並且聯合國軍的進攻發生在誌願軍最不適合作戰的時候。此時的誌願軍剛剛經歷三次戰役,兵力嚴重減員,士兵疲勞,後勤供應十分緊張。就兵力而言,敵我雙方的幾乎相等,這也就意味在裝備上處於劣勢的誌願軍處境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整個第四次戰役,誌願軍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頑強進行堅守防禦、戰役反擊和運動防禦作戰,為後續增援兵團的集結爭取了最為寶貴的時間。3月18日,誌願軍第3兵團緊急入朝參戰,這支被寄予厚望的生力軍火線馳援戰場,也給前線的誌願軍打入了一針強心劑。

大意

3兵團所轄的12軍和15軍是二野的老部隊,60軍則是徐向前一手帶出來的鐵軍,戰鬥力都非常強悍。而統率這幾支功勛部隊的,正是有「常勝將軍」和「二野朱可夫」之稱的王近山。

陳賡因病未能到職,王近山臨危受命,統率3兵團入朝。早在進軍大西南時,王近山就嚷嚷著有一天要和美軍交手,教訓這個最大的帝國主義。這次3兵團作為第二梯隊參戰,趕上朝戰的末班車,也是讓一直憋著想打仗的王近山興奮得摩拳擦掌,決心打出幾個漂亮仗,贏個開門紅。

但是命運又偏偏和王近山開了個天大的玩笑,3兵團在北韓的第一仗,就栽了一個大跟頭。4月22日,為了防止聯合國軍的反攻和兩棲登陸,彭德懷下令第五次戰役提前發動,誌願軍兵分三路,以 「中間突破,兩翼包抄」 的戰術對美軍發起全面進攻,並決定由3兵團擔任中路突破的任務。

王近山打仗不拘一格,擅打狠仗,能啃硬骨頭。劉伯承就曾經評價這位老部下是 「一人投命,足懼萬夫。狹路相逢勇者勝,打仗有股瘋勁!」 首戰美軍,王近山也是高舉起進攻的大旗。他把60軍179師和181師分別調撥12軍和15軍,寄希望於這兩把加強的尖刀能夠抓住戰機,一擊制敵。

但王近山的這番布陣卻又存在著極大的風險。60軍179師前身是「光榮的臨汾旅」,181師前身更是赫赫有名的「皮旅」,而180師則是地方武裝組建而成的華北軍區24旅。調走兩支主力師,把60軍的戰鬥任務全交給戰鬥力最弱的180師,這是非常重攻輕守的排兵布陣,也為後來的失利埋下了隱患。

5月16日,180師強渡北漢江後遭遇美軍陸戰一師,雙方短兵相接,大打對攻戰,一線陣地幾天之內反復易手。但也正是在這戰況最為膠著的時候,誌願軍司令部鑒於北韓戰場整體的敵情變化和後勤補給困難等因素,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

王近山接到撤退指令後,命令60軍擔任為3兵團斷後的任務,掩護其他幾個軍轉移。而60軍軍長韋傑轉頭又把這個命令下達給了180師,讓其在漢江以北構築阻擊陣地。但王近山怎麽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份層層傳達的命令,將180師置入了絕境。

此時的180師剛經歷大戰,傷員較多,嚴重遲緩了部隊的行軍速度。更為嚴重的是,左右友鄰部隊早已全線後撤,致使180師孤軍滯後,兩翼沒有任何策應友軍。在這種形勢下,用這樣一支疲兵、孤軍去打斷後,是非常不明智的決定。

王近山按照在國內打仗時的習慣,直接轉發誌司的命令,卻並未詳細了解180師具體情況,也未具體部署各軍轉移的順序和方法,犯下了輕敵和大意的失誤。而在3兵團指揮部轉移的過程中,又關閉了電台,這就導致當180師和60軍意識到危險時,根本聯系不上王近山,只能從大局考慮,讓180師繼續孤懸敵後,執行任務。

與此同時,180師當面之敵美7師、美24師、韓6師也發現180師兩翼空虛,迅速從3兵團和19兵團的空隙穿過,控制北漢江渡口,三面合圍180師。絕境中的180師以寡敵眾,血戰數場,最後只能被迫選擇分散突圍。

經此一戰,180師傷亡7000余人,損失巨大。彭德懷聞訊更是大發雷霆,嚴厲訓斥王近山: 「你們不是劉伯承帶出來的部隊嗎?劉伯承是最講戰術的,你怎麽能瞎打蠻幹?」 這樣的大敗仗在我軍歷史上都是罕見的,王近山自己也是窩了一肚子的火,當下跟彭老總立下軍令狀: 3兵團一定會打出一個漂亮仗來證明自己。

雪恥

知恥而後勇,才是真英雄,王近山碰了釘子,他就誓要再啃下幾塊硬骨頭。1952年秋冬,在方圓不到4公裏的上甘嶺上,一次石破天驚的戰役,讓美國和全世界都真正領教了「王瘋子」厲害。

在上甘嶺戰役之初,美軍主將範弗裏特大吹大擂,豪言自己將發動一次巨大的攻勢,將一舉扭轉戰局,並吹噓他可以用2個營5天內就占領他所需要占領的任何土地。然而令美軍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聯合國軍為了爭奪誌願軍兩個連的陣地,竟先後投入了6萬人多人的兵力,耗費40多天,卻慘遭失敗。

在美軍飛機大炮每日數百次的轟炸攻勢下,3兵團15軍和12軍寸土不讓,死咬在陣地上。王近山更是擲下嚴令 「部隊輪番上,邊補邊打,邊打邊補。」 12軍軍長曾紹山就對王近山說 「你瘋勁又上來了,這一仗越打越大了。」 王近山則回應道 「這就是一場決戰。」

上甘嶺戰役雙方投入兵力高達10萬,鏖戰43天,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沖鋒,戰鬥激烈程度前所罕見。美軍對上甘嶺陣地傾瀉炮彈190余萬發,炸彈5000余枚,炮火密度已經超過二戰最高水平。

打了一輩子進攻的王近山,在自己軍教生涯的最後一場大戰中,打出了誌願軍軍史上最為精彩的一場防禦戰。王近山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為3兵團的贏得了正名,更打出了誌願軍的赫赫軍威,讓全世界真正認識到這到底是一支無法被戰勝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