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武則天父親武士彟的發財史如同AB劇,哪個劇情更貼近史實

2023-12-23歷史

武則天父親武士彟的發財史如同AB劇,哪個劇情更貼近史實

王封臣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哥兒四個,最初都沒太大出息。或許家境殷實,武氏又是地方小土豪,到他們這一代,既然溫飽不成問題,既然以庶族而往上走那麽困難,「躺平」倒也是這些富N代經常選擇的道路。所以,老大武士稜、老三士逸在家務農為本,老二士讓入伍做了一名小兵。

但,千萬別以為人家務農當兵是沒文化的表現。其實,武家哥兒四個應該都是受過比較好的教育的,是有文化的。您看史書中記載的他們之後的表現:

「(武士稜)性恭順,勤於稼穡……官至司農少卿……常居苑中,委以農囿之事……」「(武士逸)武德初,為齊王府戶曹,賜爵安陸縣公。從齊王鎮並州,為劉武周所獲,於賊中密令人詣京師陳武周可圖之計。及武周平,甚見慰勉,累授益州行台左丞。數陳時政得失,高祖每嘉納之。」[1]

雖然,有人認為很有可能武士稜、武士逸的晉升與武士彟後來受到唐高祖的賞識有關系。但,我們從二人做的事來看。武士稜做到了司農少卿,是從四品上的高官了,而且這個職務負責接收地方稅收、經營京畿屯田等。從他「常居苑中,委以農囿之事」來看,怎麽也是首都農業局局長這個職務了;武士稜更不得了了,是齊王府的僚屬,被劉武周抓住了,還能偷偷給唐朝送獻滅劉武周之計呢。所以,要說他們沒有文化,是不可能的。

武士彟像

而老小武士彟從小便表現得很突出,他「生而聖知,幼而聰達」、「常有大節、罕營小方,誌立功名,而不求茍得,心重氣俠,而動循常憲。」他的這種優秀受到了父親武華的贊賞並對其給予了很大的希望,他對兒子們說過:

「吾家累仁千祀,積德重葉,余慶所及,宜在子孫。今觀汝曹,悉王佐才也。然草創經綸之際,聖賢馳鶩之秋,騰嘯而馭風雲,叱咤而成功業,其在士彟耳!」[2]

雖然,這些贊譽之詞是出現在武則天主持為父親而立的【攀龍台碑】上的,難免有誇大的譽美之詞。但,武士彟「家富於財,頗好交結」[3]是不爭的事實。

家裏那麽多錢哪來的呢?除了祖上遺留下來的之外,更多是武士彟自己賺的,這樣他才方便為其好交而支配。他的第一桶金來自做林苗業:「微時,與邑人許文寶,以鬻材為事。常聚材木數萬莖,一旦化為叢林森茂,因致大富。」武士彟並非一心鉆進錢眼兒的銅臭商賈,他一邊做生意,一邊仍然堅持讀書,並立下較大的誌向。「士彟與文寶讀書林下,自稱為厚材,文寶自稱枯木。私言必當大貴!」 [4]

縱觀歷史,凡是仗義疏財者,一定容易成事,起碼容易出名。所以很快,他在並州聲名鵲起,便被隋文帝知道了,於是「屢加辟召」。但是不知為何,武士彟沒去。當然,【攀龍台碑】上說,是一個會算命的朋友叔孫賀認為他「終居人上」,建議他「勿為事先」。而武士彟也知道「隋統將終」,「乃稱疾不應」。這裏頗有一些神秘色彩,或可認為是武則天為其父親描的金。但,應該能反映出當時武士彟的名聲已經被朝廷發現了的這個事實。

開皇十七年(597),漢王楊諒出任並州總管,聽說了武士彟的聲名,於是「迺親率官僚,造門致禮,深加敦諭,逼令進發。」再不出仕就有點太給臉不要臉了,所以,武士彟這才被漢王舉薦到了京城仁壽宮,等候隋文帝的接見。

事不湊巧,正遇上隋文帝生病無瑕搭理他,讓他先暫時待在內史省「以須後命」。按照武士彟好交結的性格和商人做事的風格,這個時間不能浪費了。於是,他就在京城拜謁結交了不少達官顯貴、頂流朝臣。大部份人對武士彟還是非常友好的,但最終他也碰到了非常不友好的一位。誰?尚書右仆射楊素。他對人說:「吾觀武氏風骨,實有英雄之度,今太平無事,安用此人?不如除之。」

楊素像

楊素為什麽膩歪武士彟以至要除掉他呢?【攀龍台碑】上雖然說:「楊素負才,恥已不若,雖外示接引,而內懷猜忌。」[5]但僅僅是嫉妒武士彟的才華,就要殺掉他。這個理由有些牽強。肯定,武士彟在什麽地方得罪了楊素。也或者,楊素本就跟楊廣交好,一心要扶持楊廣未來即位稱帝。他很可能把武士彟當成了漢王楊諒的人,而想著及早除掉一個政敵。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或可推論出一個真實的歷史:做為隋文帝甚寵愛的兒子——漢王楊諒早就開始覬覦皇位了。他出任並州總管時,便有了侍機謀反之心。於是,一到並州,他便「大發工役,繕治器械。貯納於並州,招傭亡命,左右私人,殆將數萬。」[6]而武士彟在並州是個大商人,家中有錢,自然是楊諒拉攏的物件。這才「迺親率官僚,造門致禮,深加敦諭,逼令進發。」甚至這時很可能武士彟也成為了楊諒「繕治器械」的承包商了。楊諒見武士彟很有能力,就把他推薦到朝廷為官,也想著用他在朝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楊諒的用心被老奸巨猾的楊素識破,那能留著武士彟嗎?肯定要在搖籃中將其扼殺。

這事被武士彟發覺,他「深不自安」。正這時,隋文帝駕崩。武士彟趕緊稱病離開朝廷。他認為現在滿朝文武都在忙著文帝喪事、新君登基,誰顧得了自己?但,楊素仍然沒有忘記他,想要構陷治罪。幸虧武士彟得到了這些日子交下的那些高官的暗中幫助,這才得以幸免。隋煬帝登基之後,漢王楊諒果然造反了。當然,最終被楊素領兵鎮壓。武士彟深知其中厲害,於是他「既脫網羅,深自隱匿……龍蟠鳳戢者久之」,來了個潛龍勿用、以待天時。

以上我們所描述的是武士彟發財史的 A劇本 ,也基本是【攀龍台碑】講述的武士彟的人生軌跡。

但是,近世有些學者卻認為武士彟是一個投機商人,他的發跡完全是他投機鉆營而來的。以結果而後推,便會得出另一個順序的B劇本:

既然武士彟是因為賣木頭而發的家,那麽為什麽我們看當時什麽地方需要木頭?哎,有了!隋煬帝即位之後,馬上就在大業元年(605)大興土木,營建東都洛陽。為什麽營建東都?在後文我們還會詳細地介紹。總之,這是隋煬帝即位後的第一件重大工程,楊廣命尚書令楊素和納言楊達(武則天的外祖父)兩位宰相分別擔任此項重大工程的正、副使。

好了!故事邏輯通了!

身在並州文水的武士彟是一個精明的生意人。但他不滿足自己卑微的商人身份,也想投機官場,由富而貴。他看到隋煬帝營建東都,必然需要大量的木材,立刻發現了投機門路。於是,武士彟就跟合夥人許文寶一起,先種樹,樹長大了,變「以鬻材為事」,販賣到東都。正巧,他的父親武華當時或之前為東都洛陽郡丞,總之在洛陽是有很多人脈關系的,幫著兒子疏通關系。於是,武士彟來到洛陽結交了很多權貴。很有可能在這個時候,武士彟結交了楊達,也得到了楊達的青睞。這樣,也為後來武士彟娶了楊達的女兒打下了基礎。

隋東都模型圖

透過結交、疏通關系,武士彟和可能成為了營建東都的木材供應商,因此「家富於‘材’」!註意!為了使故事邏輯更合理,他們認為史書上的「家富於財」很可能是「家富於材」的訛誤。

但,由於武士彟出色的商才,大把大把的收入,招致楊素的妒忌,於是這才想除掉武士彟。

武士彟同樣因為自己結交的官員人脈網得以脫身,從此「深自隱匿」。

AB倆劇本的結局是一樣的,但中間的道路有很大差別,而凸現出來的武士彟也有較大差異。A劇本中的武士彟更加勵誌一些,透過自己努力,名聲斐然,被漢王舉薦,到長安謀官未遂,蟄伏待機。而B劇本中的武士彟則更帶著投機商的色彩,處處算計鉆營。最後頗有一點機關算盡太聰明,差點壞了卿卿性命,看完這段歷史,都想說句「該」的感覺。

人們常說一句話:「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確實每個人都可以根據現存的歷史資料和自己的思維模式去推演出一個自己認為的「歷史真相」;說不對,是因為所有的「推演」必須是「合理的推演」,一但出現硬傷,這種推演便不能被采信。畢竟歷史資料是有限的,誰也無法完全復原當時的歷史。只要你的「推演」有據可循,無懈可擊,便可以被認作「一說」而存在。這也是歷史學存在的一個重要意義。

我個人對B劇本不大認同,因為它基本都是一個觀點定下後的倒推。他首先要推翻【攀龍台碑】的記述,人家記得很清楚,武士彟到了長安,在那裏得罪的楊素。你非要說武士彟到了洛陽,在那裏得罪的楊素,沒有證據啊,或者說證據就是你所認為的武士彟成為了營建東都的木材供應商,但這一點同樣沒有依據,起碼兩唐書、【攀龍台碑】、【太原事記】等資料上都沒有記載。那麽,現在,我們到底是更相信有資料可依的A劇本呢,還是更相信史學家的假說B劇本呢?

反正,我個人認為武士彟的發財史大機率就是按A劇本發展的。至於說武士彟經商有沒有投機行為?投機對於一個商人來說,太正常不過了。不必帶著諷刺味道地去給武士彟貼標簽,只因為他是武則天的父親嗎?

話說回來,甭管AB劇本哪個是武士彟的真實歷史,但他們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歷史那就是武士彟確實得罪了楊素,楊素也確實想要加害武士彟。等到武則天登基之後,曾禁錮楊素及其兄弟子孫,說他們是逆臣家的子弟,不允許他們擔任京官和侍衛。或許,真實原因在此。

[1] (後晉)劉昫【舊唐書】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2] 此段上述援引(唐)李嶠【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帝碑】

[3] (後晉)劉昫【舊唐書】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4]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三十七一【武士彟】引【太原事跡】

[5] 以上兩段皆援引(唐)李嶠【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帝碑】

[6] (唐)魏徵主編【隋書】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 文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