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德女兒朱敏:為了生存裝啞兩年,終身不原諒成為叛徒的母親

2024-01-04歷史

朱德女兒朱敏:為了生存裝啞兩年,終身不原諒成為叛徒的母親

1941年,朱敏、李敏、王繼飛(王一飛的兒子)、羅西北(羅亦農的兒子)一同啟程前往蘇聯,旅途中的主要目標是學習,並計劃在學成歸國後為祖國建設做出貢獻。

這一切原本美好的計劃被德國法西斯突如其來的入侵所打破。

在蘇聯的集中營裏,朱敏為了求生選擇了裝啞,這一決定在那個特殊的環境中保護了她,但也導致她差點失去語言能力。

她牢記著父親的教誨,在戰爭結束後,堅持在蘇聯學習,以知識武裝自己,學成後回國為祖國服務。

心中卻始終插著一根刺,自從得知母親背叛了組織,她再也無法原諒母親。對親生母親的不原諒,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極為艱難的選擇,這種痛苦的感覺一直困擾著她,直至晚年,她依然表達出對母親的不原諒。

在蘇聯,她經歷了怎樣的遭遇,以至於只能選擇裝啞來保全性命呢?

而母親為何要背叛組織,仍然是一個謎。

時隔14年,父女再次相聚。

朱敏於4月降生,朱德親切地給她起了個乳名「四旬」。當時,朱德年屆40,對這個女兒充滿珍愛。按理說,朱敏應該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是她的父母卻漸行漸遠。

就連朱敏的降生也未能挽回他們之間日益岌岌可危的關系。

朱敏的母親名叫賀治華。首次見到朱德是在上海,後來在德國哥廷根城的奧古斯特大學學習時,他們一同深入社會科學的研究,共同的經歷牢牢將他們緊密相連。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關系逐漸疏遠,共同語言幾近消失。賀治華的一些行為讓朱德感到困惑,甚至產生了反對之情。

1926年,根據組織的安排,朱德和賀治華前往蘇聯。盡管相處變得有些尷尬,朱德仍盡全力履行自己的責任,將賀治華安排在郊外的農莊。

在那年4月,朱敏降生,她的眼睛與朱德極為相似,這讓朱德對這個女兒充滿喜愛,認為她是上天賜予自己的珍貴禮物。

朱德一直珍藏著一張照片,拍攝地點是莫斯科郊外的農莊。照片中,小朱敏坐在青草地上,如同一幅年畫娃娃,令人憐愛。朱德一直保存著這張照片,後來朱敏看到時發現照片已經泛黃,可見朱德經常回顧這段珍貴的回憶。

就在朱敏出生的那一年,朱德接到組織的通知,成為回國參與北伐戰爭的人選之一。他懷著珍貴的機會,渴望將自己的學識付諸實踐。

於是,朱德獨自回國。他原以為賀治華作為孩子的母親會善待孩子,因此放心離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朱德剛離開一年,賀治華就與他徹底分道揚鑣。她對照顧孩子不感興趣,將朱敏送回國內,由姨母和外婆負責照顧。之後,她再也沒有過多關心這個孩子。

在成都,朱敏的名字被改為賀飛飛。她對自己的父母一無所知,也從未見過他們,但她相信他們肯定不是故意拋棄她的。她多次向外婆詢問父母的下落,但外婆似乎對這個問題感到很敏感,每次問起都會含糊其辭。

隨著年齡的增長,朱敏對父母的思念變得更加深厚。一次,她再次詢問外婆關於父母的資訊,這一次,外婆竟然回答了她。

她被外婆帶到成都的街頭,指著一幅畫像說:「飛飛,看,那就是你的爸爸。」

朱敏看過去,嚇了一跳。畫像上寫著「懸賞緝拿」,畫中是朱德和毛澤東,而外婆指的是朱德。

朱敏默默地記住了父親的樣子,等到他來接她時,她就能輕松認出他,同時也知道父親所從事的是為國為民的偉大事業,這讓她為有這樣的父親感到自豪。

朱德多年來沒有聯系女兒,是因為害怕自己的身份可能給女兒帶來危險。而賀治華卻恰好相反,她已經完全迷失了自我。

送走朱敏後,她陷入了對革命青年霍家新的愛河,兩人最終結為連理。

賀治華早年曾加入黨組織,但後來漸行漸遠,沈湎於上海的社交圈,迷失在紙醉金迷之中。為了獲取3000美金,她毫不猶豫地出賣了羅亦農,當時的羅亦農從事工作,被捕後命運堪憂,最終在敵人的折磨下離世。

後來賀治華的下落成為謎,有傳言說她被鋤奸隊抓住,有的說她被打死,還有說她因此被打瞎眼躲回鄉下的傳聞。

這些年來,她未履行母親的職責,也未關心過朱敏。

1940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得知朱敏的下落,將她悄悄帶回了延安。

時隔14年,她終於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父親。

在延安與父親相見

進城後,她迫不及待地尋找父親的身影。朱德早已站在外面的土墩上,這裏視野開闊,女兒一眼就能看到。

朱敏看到站在土墩上的中年男人,一下子確定那就是自己的爸爸。朱德也看到了女兒,跳下土墩,急速走向女兒。

朱敏徑直奔向朱德,邊跑邊呼喊:「爸爸,爸爸,你怎麽到現在才來接我啊?」說著就委屈地哭了起來。

朱德心生愧疚,緊緊擁抱著女兒,說:「乖女兒,爸爸怕給你帶來危險,所以一直沒有找你,你原諒爸爸好不好?」

朱敏一直哭泣,聞言點了頭,心中十幾年的思念在這一刻得到了彌補。

朱德帶著女兒進入窯洞,裏面坐著一個年輕漂亮的阿姨。一見朱敏來了,阿姨笑容滿面。

朱德急忙介紹:「這是你的媽媽,快叫媽媽。」

朱敏發現康克清就是她父親的妻子,便乖巧地叫了一聲「媽媽」。康克清聽後非常高興,立刻忙著準備晚餐。

在朱德隨身的包裏,朱敏發現了自己出生時的照片,拍攝於莫斯科的草地上,已經泛黃。朱德看著這張照片上的小孩,感慨萬分,這個曾經的嬰兒如今已經長大,眼眶濕潤,心中湧起一股溫馨的感覺。

在延安的第一天,朱敏難以入眠。她望著眼前的父親,看到他有些發卷的頭發、黑色的眉毛和臉上的胡茬。怎麽看都不像一個統領千軍萬馬的將軍,更像是一個普通的農民。

這位戰場上威風凜凜的軍人在女兒面前變得平凡,為女兒堆雪人,講述自己的經歷,彌補了十幾年來的缺憾。

在延安,她結識了許多人,包括毛主席的女兒李敏、李訥,她與她們相處得非常愉快。

幾個月後的一天,朱德遞給朱敏一本書,原來是一本介紹蘇聯國際兒童院情況的小冊子。朱敏看著父親,心生疑惑,不知為何要讓她閱讀這本書。

朱德笑著問:「長大後想做什麽呢?」

「當八路軍,跟爸爸一樣!」

朱德為女兒的誌向感到驕傲,但接著問:「戰爭結束後呢?」

朱敏搖搖頭,不知道。朱德解釋:「戰後需要有文化知識的人才來建設祖國,爸爸希望你能學習知識,為祖國做貢獻。」

「爸爸,我聽你的。」

朱德告訴女兒她將去蘇聯學習,還會和毛主席的女兒李敏一起。他叮囑她在20歲之前不要談戀愛。

朱敏笑著點頭,窯洞裏一時安靜。她聽到父親沈重的呼吸聲,知道這是長征後遺留下的支氣管炎。她感到一陣心酸,趕緊幫助父親拍背,像個小大人一樣關切地囑咐他要好好照顧自己。

離開的那天,朱德親自和康克清、毛主席一同送走了孩子們。朱敏看著飛機下的人慢慢變成小黑點,心裏湧起一陣沈重,仿佛失去了最珍貴的人。她竟然產生了一種惆悵和恐懼的情緒。

就這樣,懷著父親的期望,她來到了蘇聯,這個她出生的地方。

在集中營的歲月裏

朱德為女兒取了一個化名——「赤英」,寓意著成為一位紅色英雄。

朱敏從小身體就不好,到了集中營更加嚴重。她因不適應當地環境,加上一直存在的支氣管炎和哮喘,導致咳嗽不止。為了讓她得到更好的照顧,兒童院的人將她送到了蘇聯南方的一個少先隊夏令營。

德國法西斯的入侵改變了一切。在療養院的朱敏和其他20個孩子被當作囚徒關押,度過了兩年之久。

1943年,朱敏和其他5名14歲的女孩被押上一列通往德國集中營的火車。德軍對待他們如同對待牲畜,殘忍地驅趕著他們,把他們擠進火車,像堆放貨物一樣整齊排列,直到沒有一點縫隙為止。

在這個密閉的空間裏,朱敏幾乎喘不過氣來。不到一天的時間,車廂內已彌漫著難聞的氣味,有人呻吟,有人哭泣。

兩天後,朱敏開始發燒,但她不敢讓德軍發現,因為德軍對待生病者更為殘酷。

她堅持著,不知何時陷入了昏迷。突然間,她感到有人給她餵水。她費力地睜開眼睛,發現是一位蘇聯人。她警惕地看著他,他用手勢示意朱敏不要害怕,還說:「你一定要活下去,你的祖國還有你的爸媽,一定要活下去!」

朱敏用力地點點頭,為了父親,她也要努力活下去。

抵達集中營後,德軍開始搜查物品。朱德送給朱敏的派克金筆被德軍拿走,於是她想到還有一枚列寧紀念章。為了不再失去,她冒著生命危險將紀念章藏在舌頭下,幸好未被德軍發現。

在集中營的日子充滿了無盡的苦役和心靈的折磨。每天的食物都是發黴的黑麵包,做活時稍有不慎就會受到鞭打,除了這些身體的煎熬,還有更加殘酷的磨難。

幾乎每天,朱敏目睹德軍殘酷地屠殺猶太人,那些場面仿佛來自地獄的惡魔在沖擊著她幼小的心靈。

為了保護自己,她選擇長時間保持沈默。後來,人們都以為她是啞巴,於是索性選擇裝作啞巴。從此以後,朱敏一直保持沈默,不再說話。

在集中營中,朱敏患上了頸部淋巴結核,因無法治療而潰瘍成疾。潰瘍蔓延,膿血弄臟了她的衣領,形成了令人驚恐的畫面。

德軍觀察到朱敏的情況非常糟糕,於是將她帶到醫務室。德軍醫生看待她的態度如同看待小動物一般,毫不客氣地使用剪刀切割。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朱敏堅強地度過了這一刀的痛苦。

潰瘍的面積變得更大,她還發起了高燒。這次折磨給她留下了一個永遠無法消除的3厘米疤痕。

在外面放風的某一天,朱敏和兩個小姑娘一起玩耍,突然一個德國看守過來說要給她們照相。她們站在一起露出笑容,沒想到德國看守看到笑容後突然變臉,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她們。

事後,他們卻笑嘻嘻地把照片交給了她們。朱敏被嚇壞了,從那以後她再也不敢笑了。

1944年,蘇聯紅軍發動反攻,戰局發生逆轉。在集中營裏,朱敏和小夥伴們開始裝填子彈。她們聽說子彈不能受潮,於是故意往裏吐口水,一天下來口幹舌燥。然而,她們都感到前所未有的開心。

1945年,蘇聯紅軍終於攻占了集中營,朱敏和她的同伴們獲救了出來。

在蘇聯的時光裏,朱德一直給朱敏寫信,但後來發現信要麽被退回,要麽石沈大海。他以為女兒出事了,非常悲痛。如今收到女兒的訊息,他欣喜不已,馬上寫信給女兒,解釋了自己為何未能聯系她的原因,並請求女兒原諒。

朱敏並沒有責怪父親,而且在朱德面前很少提及她在集中營的日子,擔心父親傷心。

朱敏沒有立即回國,而是選擇繼續完成學業,這是父親對她的期望。因此,無論如何,她都要完成。

1953年,朱敏從列寧師範學院畢業後回國擔任教師。此後,她一直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俄文,從助教一直升至教研室主任,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

朱敏生下第一個孩子時,朱德已經70歲高齡。他抱著孩子,用放大鏡仔細端詳孩子的容貌,對孩子非常關心。晚年生活過得幸福。

1976年,朱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而朱敏仍然像一個普通人一樣,兢兢業業地守在崗位上,如同蠟燭一樣,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