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夏鬥寅:湖北唯一出圈的本土小軍閥,撿一箱鈔票起家

2024-01-23歷史

01

先來看一個問題:民國時期,湖北有出名的本土大軍閥嗎?

數來數去,好像沒有。

湖北是辛亥首義之地,民國初年,鄂軍規模達8鎮之多,黎元洪以副總統兼湖北都督,坐鎮武漢,威望和影響力很大,幾乎成為袁世凱的北洋派與孫中山的同盟會之外的第三股力量。

雖然如此,但很難把黎元洪歸於軍閥,他沒有屬於自己的軍隊。

二次革命期間,北洋軍趁機進占湖北,黎元洪隨即被袁世凱弄到中央做了吉祥物,規模龐大的鄂軍被裁撤到僅剩1個師——石星川鄂軍第一師。

石星川響應護法運動失敗後,鄂軍僅剩劉佐龍1旅了。

繼黎元洪之後,湖北長期處於北洋軍閥強勢控制之下,歷任湖北督軍都是清一色的北洋軍人——段祺瑞、段芝貴、王占元、蕭耀南、陳嘉謨。除蕭耀南之外,其他人都不是湖北人。

即使是蕭耀南,也不能被歸於湖北本土軍閥,他是吳佩孚的小弟,是直系統治湖北的工具人,沒多大的自主權。沒有自主權,算什麽軍閥?

到了南京國民政府時代,起初,湖北是唐生智的地盤,桂系在桂唐戰爭中擊敗唐生智,湖北成了桂系的地盤,桂系湖北籍將領胡宗鐸大肆提拔鄂籍軍官,整合湖北其他小勢力,想搞出一個「新鄂系」,自成獨立局面。

然不久,蔣介石在蔣桂戰爭擊敗桂系,胡宗鐸等人下野,湖北又成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地盤。

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地盤,意味著湖北已失去軍閥成長的土壤,此後湖北一直處於南京國民政府強勢統治之下。難怪當時有湖北人哀嘆:「鄂人可從此亡省矣。」

湖北沒有出本土軍閥,主要原因在於地理位置太過特殊——居全國之中,京漢鐵路與長江交匯,九省通衢,不論南北戰爭,還是東西征討,都繞不過湖北,這裏沒有搞割據的條件。

還有一點屬於個人的主觀感覺:湖北屬於散裝省份,內部文化差異很大,凝聚力較差,湖北人單打獨鬥還行,湊在一起就內訌。

其實,湖北並非沒有軍事人才,吳祿貞、藍天蔚、孔庚、方本仁、蔣作賓、何成濬、徐源泉、夏鬥寅,以及上面提到的黎元洪、蕭耀南、胡宗鐸等,皆一時豪傑,然這些人分屬各方勢力,始終沒有成長出一個強有力的統攝人物。

夾縫裏雖然長不出大樹,但可以長一些灌木。湖北沒有一線本土軍閥,但三四線小軍閥還是有的,其中最有名的是夏鬥寅。

這篇講一講夏鬥寅的傳奇一生。

02

1885年,夏鬥寅出生於湖北麻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夏鬥寅出生後不久,父親就死了,他的母親梅氏是個不一般的女人,她沒有再嫁,她把全部精力用在培養兒子身上,白天上山撿松枝點燈,晚上幫人織麻紡線,農忙之余,給鄉鄰縫補漿洗,納鞋搓衣,掙一點辛苦錢,供夏鬥寅讀書。

夏鬥寅13歲那年,母親梅氏因積勞成疾病逝,他被迫輟學,跟著祖父母生活,種田,養豬。

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生活,不是夏鬥寅想要的。

1900年,夏鬥寅背井離鄉考入武昌一所學校,半工半讀。一個15歲的孩子孤身去省城闖蕩,史書上寥寥幾筆,背後不知有多少辛酸和滄桑。

當時,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湖北編練新軍,新軍的招兵標準比較高,夏鬥寅讀過書,體格魁梧,臂力過人,能文能武,而且他性格豪爽,愛結交朋友,這樣的人才不參加新軍簡直是浪費。

畢業後,夏鬥寅很順利地進入了湖北新軍第八鎮第三十標擔任司書。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貧苦農民家庭的孩子,幾乎只有一條跳出農村的路子——當兵。在去一趟縣城都能回來吹幾天牛逼的年代,當兵能走出農村,增長閱歷,結交人脈,遇到機會,從而扭轉命運。

夏鬥寅的命運開始逆轉,在新軍中,他秘密加入了革命組織「共進會」,還升職為隊官。

1911年武昌首義,夏鬥寅率隊參加攻打湖廣總督衙門,吃大清的飯砸了大清的鍋。

然而,革命成功並沒有改變夏鬥寅的命運,1913年夏鬥寅所在的部隊被裁編,他因此退休,利用退伍金,他先後做過木炭、茶館等生意,但這些創業都以失敗告終。

年近三十,被迫下崗,慘淡經營,創業失敗,天地之大,何處是出路?

這時候,夏鬥寅先前積攢的人脈開始發揮作用。

同鄉張森告訴夏鬥寅,湖北人孔庚任山西大同鎮守使兼師長、張篤倫任鎮守使所屬營長。在張森的推薦下,夏鬥寅遠赴山西大同,在張篤倫麾下當排長,很快升任機槍連連長。

山西督軍閻錫山為統一山西,擠走了孔庚,張篤倫也待不住了,帶著夏鬥寅回到湖北,投奔鄂軍第一師師長石星川。張篤倫任師參謀長,夏鬥寅任第一旅第二梯團掌旗官。

1917年,孫中山在廣東掀起護法運動,獲得了部份革命勢力的響應,陜西、湖南、湖北、河南等多省出現了靖國軍、護法軍。

在何成濬的策動下,石星川響應護法運動,任湖北靖國軍第一軍總司令,在荊州宣布獨立。夏鬥寅被任命為新兵訓練總監。

湖北督軍王占元派兵前往鎮壓,石星川戰敗,潰兵如潮,夏鬥寅騎著一匹馬狂奔而逃,途中他在水田裏發現一個大皮箱,撿起來一看,竟然是一箱鈔票。

有錢就有兵。夏鬥寅豎起團旗,聲稱奉命收容部隊,有槍者發五元,無槍者發一元,很快就召集了兩千多人。夏鬥寅帶著這支隊伍前往湖南,與其他鄂軍殘部會合。

在湖南,湘鄂防務督辦兼援鄂軍總司令李書城,將所有鄂軍殘部編為2個梯團,張篤倫為第一梯團團長,夏鬥寅為第二梯團團長。兩梯團稱為鄂軍團,駐紮在湘鄂邊界。

至此,夏鬥寅終於有了自己的人馬。

夏鬥寅

03

從1917年到1920年,湖南是北洋勢力與南方勢力戰爭的主戰場,雄兵名將雲集,夏鬥寅只有一個梯團,縮在湘鄂邊夾縫裏,朝不保夕。

為壯大勢力,夏鬥寅利用人脈關系,打通了保定軍官學校的圈子,從裏面招募了很多湖北籍軍人,如萬耀煌、張森、葉蓬、劉繩武等,這些人在北洋軍中郁郁不得誌,陸續投奔夏鬥寅。

夏鬥寅招兵買馬,嚴抓訓練,在這批正規軍校生的調教下,他的軍隊戰鬥力有了很大提升。

1920年5月,直系和皖系矛盾激化,吳佩孚率領直軍從衡陽北撤,皖系的張敬堯(湖南督軍)孤木難支,被南軍圍毆驅逐,夏鬥寅也加入進來痛打落水狗,率部進駐長沙,後擔任長沙城防司令。

此時,湖南老大幾經變動,手握重兵的趙恒惕最終奪得龍頭棍,夏鬥寅暫時依附趙恒惕。

趙恒惕(劇照)

1921年,湖北人的憤怒值拉滿了——北洋系的湖北督軍王占元是山東人,他把湖北重要崗位都換上了山東人,湖北幾乎成了山東人的天下。

湖北籍軍人蔣作賓、孔庚以及湖北政商名流,來到長沙,請求趙恒惕率領湘軍趕走王占元,幫助湖北人實作「鄂人治鄂」,許諾事成後湖北每年向湘軍提供軍費。

趙恒惕同意了,他將夏鬥寅所部改編為湖北自治軍混成旅,隨湘軍一起殺向湖北。因為是打回老家,夏鬥寅所部奮勇當先,一口氣到了距離武漢30裏的紙坊。

王占元頂不住,被迫下野。

此時,一直在王占元背後坐山觀虎鬥的吳佩孚和蕭耀南,率領生力軍猛然殺出,湘軍全線潰敗,夏鬥寅跟著敗軍退入湖南。

湘鄂戰爭後,趙恒惕劃瀏陽等三個縣為夏鬥寅所部防區,每月給他2萬元軍費,湖北督軍蕭耀南為防止夏鬥寅搞事,答應給予他湖北第二混成旅的編制以及每月5萬元軍費,條件是不許他回湖北。江西督軍方本仁是湖北人,想拉攏夏鬥寅,每月也給他5萬元,這樣,夏鬥寅每月便有了12萬元軍費。

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夏鬥寅開始購買軍火,補充兵員,同時繼續招募保定軍校背景的湖北同鄉為軍隊骨幹,創辦鄂軍軍官研究所,培養中下級軍官,加強軍隊訓練,所部擴充為3個團。

能同時從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老大手裏搞到錢,可見夏鬥寅閃轉騰挪的功夫之厲害。這也從側面證明,趙恒惕比較厚道,一直留著這支客軍,供吃供喝。

然寄人籬下,總歸不是長久之計。

為了找一條出路,1926年夏鬥寅和萬耀煌去了一趟革命策源地——廣州,決定為國民政府效力。所部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鄂軍第一師,師長夏鬥寅。

升任師長,意味著夏鬥寅躍升高級軍官行列。

二十六年,摸爬滾打,掙紮求存,冷暖自知。

回望來時路,一片荊棘泥濘,展望未來路,茫茫然不可知。

夏鬥寅(劇照)

04

1926年3月,湘軍將領唐生智驅逐趙恒惕,當上了湖南老大。

吳佩孚和趙恒惕是盟友,他支持趙恒惕的部下圍攻唐生智,唐生智頂不住,投靠了廣東國民政府,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

唐生智(劇照)

5月,廣東國民政府相繼派出了李宗仁第七軍,第四軍陳銘樞、張發奎2個師及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鋒隊,入湘援唐。北伐戰爭拉開帷幕!

唐生智是第八軍軍長兼北伐軍前敵總指揮,夏鬥寅的鄂軍第一師編入第八軍序列,歸唐生智節制。此後,夏鬥寅隨唐生智參加了長沙、嶽州、汀泗橋等戰役。

攻打武漢期間,夏鬥寅所部作為一支奇兵,一路穿插,他們沿著嘉魚、新灘口行軍,從武昌金口渡江,攻占了漢陽以西的蔡甸鎮,然後奔襲孝感,占領花園車站,切斷了吳佩孚殘部撤往河南的後路。

占領武漢後,唐生智第八軍的兩個師擴充為兩個軍,以何健和劉興為軍長,夏鬥寅的鄂軍第一師則改編為獨立第十四師。夏鬥寅自認為功勞不比這倆人小,卻沒撈到什麽實惠,對唐生智很不滿。

此後,夏鬥寅被調往鄂西的宜昌,防備川軍楊森所部入鄂——楊森有七萬多人,控制川東各縣,他腳踩兩只船,一面接受國民政府任命,一面和吳佩孚暗中往來。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事變,隨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對峙,寧漢正式分裂。

夏鬥寅(劇照)

為了搞垮武漢國民政府,蔣介石秘密派人前往宜昌,拉攏夏鬥寅和楊森,要求他們出兵攻占武漢。當時,武漢國民政府已啟動二次北伐,唐生智率領第四集團軍,正在河南與奉軍精銳作戰,武漢空虛。

兩人對武漢國民政府都沒有好感,接受了蔣介石的誘惑,決定幹一票。

根據計劃,夏鬥寅所部從宜昌順流而下,在嘉魚登陸,然後沿武長鐵路,經蒲圻、汀泗橋、鹹寧,直逼紙坊、武昌。楊森所部由萬縣東下,經宜昌、荊門、沙市,沿長江北岸東進,在嶽口、天門集結,由駐仙桃的劉佐龍配合,向漢川、蔡甸、漢陽壓迫進取。

5月17日,夏鬥寅的軍隊抵達紙坊,楊森的軍隊抵達仙桃。武漢國民政府危在旦夕!

夏鬥寅(劇照)

武漢只有兩個團留守,經過緊急動員,武裝了1800名工人糾察隊,又將中央政治學校的學生組織起來,編成一個團,由第二十四師師長葉挺率領,趕往紙坊迎戰夏鬥寅。

同時,武漢國民政府急調唐生智所部回援,抵禦楊森、劉佐龍。

戰鬥的結果:夏鬥寅所部遭到迎頭痛擊,損失2000多人,退往安徽宿松、太湖。楊森也全線潰敗,退往鄂西、川東。

夏鬥寅派人向蔣介石報告了戰況,蔣介石派朱懷冰為安撫使,帶著慰勞品犒勞了夏部,並任命夏鬥寅為新編第十軍軍長,駐防安慶。

夏鬥寅政變期間,一路搗毀黨部、工會、農會等組織,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因此成了反革命的代表人物,與發動馬日事變的許克祥一道,被編入歷史課本,接受批判唾罵。

05

投靠蔣介石後,夏鬥寅再沒換過門庭,在此後的歷次戰爭中,他都站在蔣介石這一邊。

1927年9月,夏鬥寅所部加入了北伐軍序列,在何應欽的指揮下繼續北伐,陸續參加了攻占蚌埠、徐州、濟南的戰役,一路向北打到了天津小站。

在1929年的蔣桂戰爭和蔣唐戰爭中,夏鬥寅堅決助蔣,非常賣力,蔣介石也沒虧待他,升其為第十三軍軍長兼武漢警備司令。

中原大戰,夏鬥寅先是南下支援何健,幫助何健奪回了被反蔣聯軍占領的長沙,而後又被調往山東與晉軍作戰。戰後,夏鬥寅被調回湖北麻城駐紮,麻城是夏鬥寅的家鄉,也是鄂豫皖根據地的腹地——夏鬥寅開始和紅軍作戰了。

1931年夏,湖北發生罕見洪災,武漢成了一片澤國,湖北省主席何成濬飽受各方指責,被迫辭職,夏鬥寅升任湖北省主席。

有資料表明,何成濬下台與夏鬥寅在南京積極活動有關,不管如何,夏鬥寅成了一方諸侯,手握湖北軍政大權,迎來了人生最高光時刻。

新官上任三把火,夏鬥寅網羅社會賢達,邀請孔庚、李書城、晏勛甫等名士,擔任省政府的廳長和委員,佐理省政,還設立了「省政設計委員會」,準備大展拳腳。

然而,這些舉動犯了蔣介石的忌諱:一個雜牌軍將領,當上了省主席還不滿足,到處拉攏和收買人心,想幹什麽?

為防止夏鬥寅搞割據,蔣介石要求他前去「剿共」,夏鬥寅是省主席,不能輕易離開,那好,讓副手萬耀煌去吧,就這樣,夏鬥寅失去了對第十三軍的掌控。

失去軍權後,夏鬥寅就更容易被拿捏了。當時,主持「剿共」的楊永泰炙手可熱,對夏鬥寅百般刁難,夏鬥寅被迫辭職。

此後,夏鬥寅雖然頂著中央委員、武漢行營總參議的頭銜,但已無實權。

夏鬥寅為何什麽乖乖交權?中原大戰都完了,大軍閥悉數敗於蔣介石,小軍閥又能翻出什麽大浪?被解決只是時間問題。

交出權力,享受待遇,也算近代版杯酒釋兵權,各自安好。

後面的歷史,就沒什麽可講的了,按下快進鍵,交代一下大結局吧。

混跡軍界多年,夏鬥寅頗有資財,他在老家麻城購買了大量田產,在武昌、漢口、廬山等地都有豪華別墅,股票、存款、金銀細軟更是不在話下。他將這些財物都交給了二姨太王錦雲保管。

王錦雲是一個時髦的交際花,她認識了風度翩翩的朱家驊,朱家驊是留德博士,學者型官員,位高權重,前途無量。兩人很快搞在一起,不久,王錦雲帶著夏鬥寅的財產嫁給了朱家驊,夏鬥寅人財兩空。

朱家驊

夏鬥寅為此曾找過蔣介石,但蔣介石懶得管這些破事,三言兩語就把他打發了。

抗戰期間,夏鬥寅在成都南郊隱居,因薪資不足以養活全家,不得不開墾田地,種田養豬。

抗戰勝利後夏鬥寅回到武漢,他在湖北的那些別墅和田產,因舊部葉蓬(當了漢奸)盡力保護,完好無失真,夏鬥寅又成了富翁,過著低調悠閑的生活。期間,他態度逐漸發生變化,接濟、幫助過一些共產黨人,向共產黨釋放善意。

1949年5月,解放軍占領武漢,夏鬥寅害怕自己當年的血債被清算,又擔心自己向共產黨靠攏不見容於蔣介石,糾結良久後,他最終去了香港。

在香港,夏鬥寅過得很潦倒,以算命為業,勉強度日,直到1951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