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淮海戰役的總指揮是陳鄧,為何首功卻是粟裕?

2024-02-04歷史

1948年11月16日,鄧小平擔任淮海戰役總前委書記一職,成為整個戰役的總指揮人。然而,戰役勝利結束後,毛主席認為粟裕在淮海戰役中居首功,不少人直接說這場戰役是粟裕指揮的。原因是,粟裕在整個淮海戰役前後的表現實在太出彩了。

指揮的階段最多

整個淮海戰役,按照殲敵目標劃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打黃伯韜,第二階段打黃維,第三階段打杜聿明。

第一階段,於1948年11月6日打響,這個階段中,我軍出動的主要是粟裕的部隊。因為,原本中央建議是鄧小平胡陳毅指揮階段一,但是二人考慮到通訊條件差,就婉拒了。隨後,粟裕接過大任,最早向黃伯韜兵團發起進攻。到了11月16日,整個黃伯韜軍團快要被消滅的時候,由鄧小平擔任總書記的淮海戰役戰前總前委才成立,還沒等到發揮作用,第一階段就順利結束了。

在階段三打響之時,黨中央已經為下一步的渡江戰役提前做規劃,於是將戰前總前委中的劉伯承與陳毅調回中央商討,而作為戰前總前委總書記的鄧小平,則是選擇提前進行修整。故此,整個第三階段,實質是粟裕指揮的。

也就是說,淮海戰役三個階段,有兩個階段的指揮人是粟裕。

這一點,可以從當時中央軍委發的電報作印證。淮海戰役中,中央一共向中野、華野發出了74封電文,其中,29封發給粟裕指揮的華野,並且有4封專門發給粟裕本人,而鄧小平指揮的中野,收到的中央軍委的電文有25封,沒有一封專門發給鄧小平。

立下的功勞最大

即使在鄧小平胡粟裕都共同參與的第二階段,粟裕做出的貢獻,依然不輸鄧小平。這個階段,完美地詮釋了粟裕的指揮風格。

剛開始,殲滅黃維軍團是中野的任務,而粟裕要做的,是配合中野,阻擊南北側的敵人。

不過,當華野的戰士還沒有到達南邊的戰場時,國民黨兩步兵團,已經搶先靠近黃維兵團,一但他們到達黃維兵團所在地,就會對中野造成巨大的壓力。

慶幸,這個時候,兩個國民黨兵團突然收到上級撤退的命令,一退就是六天時間。

粟裕在這個空檔抓住了機會,帶著部隊趕到戰場,等這兩個軍團再回來時,迎接他們的是華野的5個縱隊。

隨後,杜聿明見大事不妙,便想以迂回戰術避開華野,和黃維部隊匯合。

為了安全,他放出假情報稱:要從兩淮方向撤退。臨近逃跑時,他又來了一手聲東擊西,炮轟徐州以東,讓我軍受到迷惑,以為他會從徐州東逃出。毛主席甚至都給出建議:就在徐州東面阻擊杜聿明。

這時,粟裕看穿了敵人的詭計,並且判斷出杜聿明真正的逃跑路線。他頂著壓力,把兵集中於津埔路兩側,果然遇到撤往此地的杜聿明。

然而,黃維、杜聿明不愧是名將,和我軍打得有來有回,結果遲遲定不下來。蔣介石看見黃

伯韜被滅,心疼了,趕緊電告西安、武漢的軍隊增援。

一旦援軍抵達,前期我軍的大量犧牲,可能都功虧一簣。

這時,粟裕全盤分析了戰況,發現如果先把黃維軍團消滅,華野和中野便能將杜聿明鎖死。且黃維兵團戰力明顯損耗了許多,與其將全部華野力量集中於攻打杜聿明,不如抽出部份力量,協助中野先將黃維兵團吃掉。

粟裕的分析極其正確,不過,那個時候,他手頭的部隊都有戰鬥任務,他已經沒有多出的士兵了。

這種情形下,粟裕表現出敢走險棋的特點,大膽抽出原本包圍杜聿明的三個縱隊,馳援中野,將黃維兵團打掉。

一手險棋走完,杜聿明部隊士氣大挫,我軍兩個野戰軍直接將杜聿明鎖住,並且釘選了淮海戰役的勝利。

此戰結束後,粟裕的戰神威名更加響徹了。毛主席都誇贊說:淮海戰役,粟裕首功。

你抓住戰機做紅花 我牽制敵人為綠葉

事實證明,淮海戰役,名義上的總指揮是鄧小平,而實際的總指揮是粟裕。

不過,他們二人的表現,不是誰強過誰,而是誰配合誰。

在華野攻打黃伯韜兵團期間,津浦路一線,一直敞開大口子,敵軍隨時都能從這個地方,增援黃伯韜部隊,假如沒有鄧小平指揮的中野,即時出現,把這個大口堵住,粟裕就不能定下心,安心對付黃伯韜。

後來,在攻打黃維軍團的大部份時間中,中野作為主攻,久久不見戰果,是因為重武器缺乏,雖然如此,還是頂住了壓力和敵人周旋了很長時間。如果沒有中野的努力,恐怕粟裕會面臨兩面受敵的處境。

再後來,鄧小平選擇修養調整,直接結束第三階段。那個時候,如果鄧小平想要爭功,完全可以繼續打下去,畢竟所剩的敵人力量不多,鄧小平再多打一段時間,就能拿到第三階段的功勞了。這是出於讓中野養精蓄銳的考量,是為了贏得全國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做的準備。

可見,粟裕成為淮海戰役首功,離不開兄弟部隊的原因。

事實上,每次戰役打響,我們的將領最關心的,並不是誰指揮、誰首功,而是怎麽打、怎樣配合,怎樣做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為了勝利,粟裕頂住壓力、堅持判斷,陳兵津浦線,堵住杜聿明去路;為了勝利,粟裕冒著風險、也要將自己的兵力調去協助中野。同樣,為了勝利,鄧小平指揮的中野明明缺少重武器,還是要和黃維兵團過招。

在這個過程中,鄧小平胡粟裕二人,誰看到戰機,誰有條件先抓住戰機,誰就先行動。而未能先抓住戰機的,就做好牽制工作。一個願做紅花,一個甘當綠葉,團結一致,最終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