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上將鄧華:在北韓戰場上銳不可當,成為聯合國軍的「夢魘」

2023-12-28歷史

關於韓戰,彭德懷這個名字一定是如雷貫耳、家喻戶曉。但在彭老總取得那麽多輝煌勝利的背後是有著許多人默默地付出的,其中鄧華上將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唯一參與抗美援朝戰爭全過程的首長,他究竟有什麽才能令彭老總都曾經後悔沒有聽從他的意見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聯合國軍的「夢魘」——鄧華上將的作戰指揮才能。

鄧華,1910年出生於湖南郴州的一個書香門第,因為自小接觸到新思想,因而很早就開始投身救亡圖存的活動中。在抗日戰爭中,他參加過中國軍隊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叫囂所取得的首次勝利的平型關大捷。在解放戰爭中,他指揮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全殲國民黨暫編第177師,爾後又奪得了彰武、新立屯、阜新、新邱與蒙特內哥羅五地,在參加圍殲廖耀湘兵團的戰鬥中,還生擒了國民黨軍第49軍軍長鄭庭笈等高級將領。1949年鄧華指揮兩個縱隊攻克國民黨軍在天津的防守,並配合友軍生擒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等。就在他剛接到命令要領兵入朝作戰之前的那段日子,他還在指揮著第15兵團正在做著解放海南島的軍事鬥爭。

因而在韓戰之前,鄧華其實已經是一個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立下赫赫戰功的名將了。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在美國的操控、蘇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聯合國透過了美國的提議,組織了一支由16個國家軍隊組成的「聯合國軍」插手北韓內戰,尤其是在仁川成功登陸以後,北韓戰場的局勢更是急轉直下,北韓面臨被美軍占領的危險。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還一度將戰火燒至中朝邊境鴨綠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隨時做好抗美援朝的準備。

經過商議,組建東北邊防軍的計劃提上了章程。有38軍、39軍、40軍以及42軍組成的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的步兵、炮兵、工兵集結於東北遼寧、吉林一帶,一旦北韓戰場的局勢發生什麽脫軌的變動,立即入朝作戰。解決了參加部隊的問題,可是由誰來擔任這個13兵團的領導,這個問題讓大家產生了不小的爭議,舉薦了不少人,但是毛主席都覺得不合適。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林彪提了個建議,整體而言,鄧華是一個穩定可靠又有頭腦的人,要是派他去13兵團,那就再好不過了。結果得到不少人的附和,其中就有羅榮恒,他說,鄧華實戰經驗豐富,又善於總結,再加上剛剛指揮過解放海南島的戰鬥,入朝作戰他是最佳人選。毛主席頓時如夢驚醒,一拍桌子,鄧華不僅驍勇善戰,而且有勇有謀,又有對付新式軍隊的經驗,派他領導13兵團入朝作戰再合適不過。於是鄧華就成為了第一批被確定指揮軍隊入朝參戰的將領之一。

鄧華回京之後,還沒來得及休息,就視察了他要指揮的軍隊第13兵團,並且向他們做了戰爭動員,要他們隨時準備戰鬥。除了動員以外,他的這次視察還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指揮體系的問題,他發現他熟悉的十五兵團的指揮體系運用在十三兵團裏可能有些失靈。這問題就嚴重了,要是一個將軍不能將自己的命令順利貫徹下去,就算他再怎麽英明神武也是不可能取得戰鬥的勝利的。於是鄧華就大膽向黨中央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請求13兵團機關幹部與15兵團幹部全體對調。

本著一切為戰鬥服務的精神,中央軍委不僅很快滿足了他這個要求,又將鄧華熟悉的左右手第十五兵團政委與副司令員一起調入十三兵團,以配合鄧華的指揮。

一切準備就緒,為了達到軍事的最佳效果,我軍決定秘密入朝,可是要怎樣才能既進入北韓又不被美軍發現呢?這時候,鄧華又提出了一個建議,部隊可以在兩到三個小時內透過拆裝浮動橋渡過鴨綠江,晝伏夜行。在鄧華的安排下,我軍終於做好了入朝參戰之前的所有準備。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之後,一路高歌猛進的北韓人民軍被攔腰切斷,陷入了南韓軍與聯合軍的包圍,隨後戰線從三八線以南向三八線以北推進,北韓連自己的首都平壤都丟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央軍委下達命令:「在13兵團機關的基礎上組建誌願軍司令部,彭德懷擔任誌願軍總司令,鄧華擔任第一副司令,洪學智擔任第二副司令,誌願軍兵分三路向北韓出發。」

其實一開始,中國誌願軍總部決定先派兩個軍進入北韓,其他部隊等他們站穩腳跟之後再進發。可是鄧華卻覺得,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飛機、坦克以及大炮,我軍的兩個軍顯得寡不敵眾,還不如先將13軍團的四個軍和三個炮兵師渡過江去,以防聯合國軍在發現我先頭部隊之後喪心病狂,轟炸我鴨綠江大橋。10月22日,在鄧華的籌謀與準備之下,我軍25萬軍隊全部順利渡過鴨綠江。10月25日,我軍與聯合國發生遭遇戰,在我軍戰士勇打猛沖之下,聯合國軍被打得四散逃命,但是我軍也遭到不小的損失,彭老總因此對此次戰役表示嚴重的不滿。

這時候,鄧華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他告訴彭老總,目前不要為戰果不大而煩憂,因為我軍目前的一大優勢還沒有遺失——那就是美軍還沒有意識到中國軍隊已經大規模參與韓戰了,他們還以為只是少數的幾千中國軍隊而已。正好,可以乘機佯裝這幾千的中國軍隊已經潰敗,不得不向北撤退。這樣可以使得美軍繼續北進、追擊「殘存的中國軍隊」,等到他們鉆入了伏擊圈,完全可以好好收拾這些眼睛長得比天還高的美國大兵。

驕橫的麥克亞瑟果然中計,他的軍隊並沒吸取第一次冒進的教訓,繼續北進,結果鉆進了我軍為他們特意準備的陷阱,要不是美軍部隊機械化程度比較高,美國是要在這次戰役裏吃更多的虧的。戰後,彭老總對鄧華那可是贊不絕口。

1950年12月初,中國人民誌願軍及北韓人民軍又發起第三次戰役,將美軍從三八線以北趕回到三八線附近。

1951年1月,中國人民誌願軍及北韓人民軍發起第四次戰役,沈重地打擊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囂張氣焰。

經過四次重大戰役的勝利,我軍士氣空前高漲,很多人都紛紛請戰,要將美帝國主義徹底打敗,將士們的熱情也感染到了三軍總指揮的彭德懷,彭德懷於是很快就組織起第五次戰役來。但是當時唯一沒有被勝利沖昏腦袋的鄧華則提醒彭德懷,我軍雖然軍隊數量多了,裝備也強了一些,士氣更是高漲,但不要忘了我軍跟聯合國軍存在的差距有多大,是不能光靠人的精氣神就能夠彌補的,我軍跟美軍早晚還要大打出手,但不是這個時候。在摸不清李奇微的戰略戰術到底是什麽的情況下,我們盲目地發起第五次戰役無異於雞蛋碰石頭,我軍會吃大虧的。 即使要打,也應該將大規模的進攻與小兵團作戰穿插進行,而且規模不要太大,一次小規模的殲敵就可以,要循序漸進的進攻。

可惜「忠言逆耳」,包括彭德懷在內的大部份指揮員都沒有聽取鄧華的意見,於1951年4月22日打響了第五次戰役,一開始我軍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後來,聯合國軍發動反撲行動,導致中國人民誌願軍第60軍傷亡慘重。這場戰役也成為彭老總軍事生涯的一大遺憾,事後他也懊悔如果聽取了鄧華意見的話,就可以避免那樣不利的局面的出現。這也就是我們一開始所說提到的彭老總後悔沒有聽取鄧華意見的那次戰鬥。

只不過,鄧華不是不贊成展開第五次戰役,他只是不贊同在那種情況下開展第五次戰役,因為他後來代替彭老總出任中國人民誌願軍代理司令員兼政委的時候還是指揮了我軍幾次戰役的。

在第五次戰役失利之後,鄧華就建議彭德懷,「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先緩一緩,再打仗。剛打完仗,戰士們都很累,需要休整。我認為第六次戰役的計劃應該暫停。」他覺判斷聯合國軍一時半會兒也是打不起來的,所以他又建議「我相信第六場戰役也不打起來!不過,我們也應該做好抓準備工作,一旦打起來了也可以應對。」從那以後到後來的相當一段時間裏,我軍都是采取大規模備戰但不主動挑起戰役的戰略。

1952年,彭老總舊病復發,回國治病,鄧華暫時代理中國人民誌願軍總司令兼政委,後來中央又正式下達命令,讓他正式就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總司令兼政委。在鄧華的指揮下,誌願軍與聯合國軍展開殘酷而血腥的「上甘嶺戰役」。

聯合國軍也非常重視這場戰役,調集了6萬多的兵力,增設大炮300余門,坦克170多輛,還出動了3000多架次的飛機,對誌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裏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余萬發,炸彈5000余枚,但是我軍在鄧華同誌的指揮不僅守住了陣地,還給聯合國造成了重大的傷亡。經過這次戰役後,美軍仍舊不死心,企圖在清江川到漢川西海岸一帶登陸作戰,妄圖重演仁川登陸,但是在鄧華的指揮下,我軍在西線建立起一個由坑道組成的長達10萬公裏的防禦陣地,破碎了美軍的這一企圖。

1953年7月,進過嚴密籌劃,我軍又發動主要是打擊南韓軍隊的金城戰役。作為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此戰中我軍共殲滅敵軍5.3萬,收復160平方公裏北韓領土。

領教了誌願軍的實力之後,1953年7月27日美軍終於再次回到板門店,在北韓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將近3年的韓戰以中朝勝利而宣告結束。

而鄧華上將在此期間展現出來的冷靜、沈著的指揮風格與指揮能力是有目共睹,歷史應該記住他,人民也應該記住他。他的功勞彪炳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