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5年授銜,劉伯承為何能排名十大元帥第四?四大特點無人能及

2024-02-28歷史

「神威罕及惟關將,聖手能醫說華佗」。【三國演義】中「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讓人影響深刻。

小說第75回記載,關羽在樊城受傷,右臂中了毒箭,華佗特意上門為關羽診治。他檢視關羽的傷勢,斷言箭毒入骨,需要割開皮肉將骨頭上的毒刮去,如不去之,右臂難保。

關羽笑稱自己本就視死如歸,無所畏懼,何況區區疼痛。於是命手下設下酒席,擺下棋盤,一邊吃喝下棋,一邊接受華佗的治療。

華佗用尖刀割開關羽右臂的皮肉,刮去骨頭上的毒。血水沿著手臂往下滴,混著刮骨頭的滋滋聲,叫在場的人掩面失色。但關羽依舊面色如常,淡定吃肉下棋。直到華佗把毒刮凈,縫合傷口。

「刮骨療傷」盡顯關二爺的堅毅剛強。在中國十大元帥中,有一人的經歷絲毫不遜於「刮骨療傷」,他就是劉伯承元帥,這四個特點更是無人能及。

鋼鐵意誌,無人能及

【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所述故事虛虛實實,真假難辨。但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家、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教育家——劉伯承元帥,在重慶治療眼睛的經歷卻是真真實實的,展現了一位硬漢,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將領的錚錚鐵骨。

1916年初,劉伯承親率川東軍與北洋軍閥作戰,敵人的炮火十分猛烈。位於前線的劉伯承被槍彈擊中,其中一槍打在了右邊的太陽穴,從右眼眶射出。劉伯承當場昏厥。

醒來後,他秘密前往重慶治療眼睛。由於耽誤的時間過久,他的右眼已經出現壞死,急需進行手術割去腐肉。經過多方打聽,劉伯承來到重慶臨江門,一家名為沃克的德國醫生開的診所接受治療。

沃克醫生檢查了他的傷勢,並為他安排手術。但是手術開始前,護士告訴醫生,病人拒絕接受麻醉。沃克醫生生氣極了,他嚴厲地告訴劉伯承,在醫院應該聽從醫生的話。

但劉伯承卻平靜地回答:「眼睛離腦子太近,我擔心施行麻醉會影響腦神經。而我,今後需要一個非常清醒的大腦!」

沃克醫生楞住了,答應了劉伯承的請求。他顫抖著雙手,額頭上滾滾汗珠,為劉伯承進行手術。

他覺得這是他從醫以來遇到的最艱難的一台手術。而正在進行手術的劉伯承,雙手緊緊抓著身下的床單,青筋冒起,汗如雨下,卻始終一聲不吭。

手術結束,沃克醫生松了口氣,他真怕這個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暈過去。但病人劉伯承卻面色蒼白地說:「我一直數你的刀數,72刀。」醫生驚呆了,由衷贊嘆劉伯承是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

劉伯承元帥鋼鐵般的意誌絲毫不輸關羽。這種鋼鐵般的意誌,支撐他立誌「救民於水火」,不斷為祖國奉獻。這也使得他在眾多將領中脫穎而出,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勤學善思,創辦軍校

除卻鋼鐵般的意誌,劉伯承元帥還具有勤學善思的精神,他也為中國軍事人才的培育付出了不少努力,堪稱中國的儒將。

15歲前他一直在私塾念書,總是班上最刻苦的那個。上學最早到,放學最晚走。老師布置的背誦任務,也能最快完成,甚至連註解都不放過。與學習有關的事情,他從不馬虎。

他崇尚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刻苦讀書的精神,也一直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直至進入軍校,到後來加入行伍也不曾遺棄他對學習的熱愛。

大革命失敗後,劉伯承代表黨組織前往蘇聯學習。當時他已經36歲,不再年輕。學習能力,記憶能力遠不及年輕人,更何況他還需要重新學習一門外語,俄語可是號稱比中文都難學的存在。

但這對劉伯承來說不足為懼。他從字母的拼寫,單詞的發音開始,一點點積累。在俄學習期間,依舊成績優異,兩年時間內,已經基本掌握俄語,並能將俄國的軍事理論著作轉譯成中文,供大家學習交流。

即使在革命戰爭期間,劉伯承也不曾放棄學習。在三次反掃蕩戰鬥中,劉伯承除了指揮作戰,還擔負著【合約戰術】一書譯稿的校訂工作。

據【人民日報】報道:「劉伯承將軍在戎馬倥傯之中完成【合約戰術】一書下半部之校譯,計十萬字。此為一百天來劉將軍殲滅蔣軍十一個旅之外又一重大貢獻。」

劉伯承還提出「治軍必先治校」的觀點。他早年便擔任紅軍學校的校長兼政委,長征途中也不落下教育。到達陜北後,一邊指揮作戰,一邊兼任紅軍大學的副校長。

戰爭之余,他還親自任教,以真實的戰爭場景為例,親傳親授。解放後他更是為軍校的發展嘔心瀝血,從老師的任用,教材、科目的選定,親力親為,為中國軍事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當代孫武,用兵如神

能擔任校長的劉伯承,除了學識,在實踐作戰方面也十分卓絕。劉伯承有不少流傳的外號,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軍神」和「當代孫武」。

孫武被尊稱為「兵聖」,又被譽為「東方兵學的鼻祖」。給予劉伯承「當代孫武」的稱號,應是對他極高的贊譽了。

劉伯承作戰,講究知己知彼。他判斷敵情十分準確,擅長利用敵人的弱點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在抗日戰爭中,劉伯承利用敵人輕敵的特點,派出一個營夜襲陽明堡機場,炸毀敵機十多架。

他審時度勢,善於利用一切地形伏擊敵人。在神頭嶺一戰中,利用地形巧設伏兵,運用毛主席提出的圍城打援的戰術,殲滅日軍上千人,在抗戰初期便取得輝煌的戰績。他還善於出奇制勝,反其道而行。在山西七亙村邊疆兩次設伏阻擊敵軍,讓敵軍防不勝防。

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遊擊戰既能對敵人進行精準打擊,又能將我軍傷亡盡可能減小。劉伯承在這種戰術的使用上,可謂是爐火純青。他認為遊擊戰便是尋找動機殲滅敵人,即掩蓋自己的短處,發現敵人的弱點,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在解放戰爭中,劉伯承的作戰指揮才能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邯鄲一戰,殲滅國民黨兩個軍團,成為了毛主席重慶談判的有力支持。

隨後他率軍向東進發,一路走,一路橫掃,最終殲滅敵軍七萬余人,拿下了五戰五捷的好成績。以至於連蔣介石都說「論戰術之奇,劉伯承數中國軍界一絕」。

堅持真理,追隨正義

劉伯承早年便立誌救民於水火。早年加入川軍第五師,1914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

1923在養病期間結識共產主義者吳玉章等人,使他對共產主義產生向往,後來隨好友一同考察當前的國家現狀和革命形勢,堅定了他的共產主義信仰。1926年,他正式加入共產黨,此後便矢誌不渝。

劉伯承有自己的信念。他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加入共產黨,是因為黨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為了老百姓能自己當家做主。這便是他參軍的追求,是他一直奮鬥的理想。

在紅軍長征期間,劉伯承面對張國燾的花言巧語和威逼利誘的拉攏,始終堅定信念,不為所動,堅持中央北上的正確路線。

他明白,真正的共產黨,真正的共產主義是不會拉幫結派的,他們只相信真理,與正義為伴。

鋼鐵般的意誌、勤學善思的精神、用兵入神的軍事才能和相信黨和國家,堅信真理的信念,是劉伯承成為十大元帥之一,並位列第四的不可忽視的特點。

革命前輩所留下的紅色精神,也將激勵新一代的共產黨人,守住本心,堅定信念,為黨和國家奉獻青春,為人民的幸福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