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同為武廟十哲,韓信北伐為何能夠成功,而諸葛亮卻最終功敗垂成?

2024-07-25歷史

各位親愛的讀者,閱讀此文前,麻煩右上角點選一下「關註」,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檢視。支持作者,寫作不易,文中會有5s廣告,觀看後可免費閱讀全文。

文|妍妍

編輯|妍妍

前言

同為武廟十哲,韓信和諸葛亮都被譽為軍事天才,但他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韓信北伐,屢戰屢勝,最終助劉邦一統天下,成就漢朝基業;而諸葛亮六出祁山,盡管智計百出,卻始終未能改變蜀漢的命運,最終功敗垂成。

究竟是什麽讓兩位同樣卓越的軍事家走上了如此不同的結局?是天時地利的差異,還是人事謀略的差距?是韓信的運籌帷幄獨具慧眼,還是諸葛亮的忠誠耿耿卻力有未逮?

一、命運的抉擇:從市井草莽到軍事巫師

公元前206年,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他就是韓信,一個出身貧寒的楚國青年。

在那個群雄並起的亂世,韓信選擇了追隨劉邦,這個決定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這一選擇不僅影響了他個人的命運,更改變了整個中國歷史的走向。

韓信的早年生活並不順遂。他曾忍受 "胯下之辱" ,但這份屈辱非但沒有擊垮他,反而磨礪了他的意誌。他的軍事才能很快得到了劉邦的賞識。

劉邦慧眼識珠,不拘一格用人才,將韓信提拔為大將。韓信的崛起,猶如一顆璀璨的流星,照亮了漢軍的天空,為劉邦的霸業增添了無限可能。

與此同時,在蜀漢,另一位軍事巫師正在嶄露頭角。諸葛亮,這位被後世稱為"臥龍" 的巫師,在隆中隱居時就已展現出過人的戰略眼光。

他的【隆中對】成為了劉備立足天下的戰略藍圖。然而,與韓信不同,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時,天下大勢已定,他面臨的是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艱難局面。諸葛亮的出山,如同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為蜀漢的未來指明了方向。

兩位軍事巫師的際遇,恰如兩條平行線,雖然都是從微末中崛起,卻因時代的不同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韓信如驚濤駭浪中的弄潮兒,乘風破浪;諸葛亮則如中流砥柱,在亂世中為蜀漢尋找一線生機。他們的命運選擇,不僅體現了個人的智慧,更折射出了時代的烙印。

二、運籌帷幄:兩代軍神的戰略布局

韓信的【漢中對】可謂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他洞察到項羽的薄弱之處,提出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絕妙戰略。

這個計策不僅體現了韓信高超的軍事才能,更展現了他對局勢的精準把握。韓信的戰略思想,猶如一把鋒利的寶劍,直指項羽統治的要害,為漢軍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韓信深知,要打敗項羽,必須先控制關中。他對劉邦說: "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這句話不僅顯示了韓信的自信,更體現了他對形勢的準確判斷。

韓信的戰略眼光,如同高山之巔的瞭望者,洞悉全域,把握先機。他的每一步棋,都在為最終的勝利鋪平道路。

相比之下,諸葛亮的【隆中對】更像是一份生存指南。他提出"跨有荊、益,保其巖阻" 的戰略,意在為蜀漢打造一個穩固的根據地。

諸葛亮深知,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蜀漢必須先確保自身安全,才能圖謀更大的發展。這種戰略思想,如同在驚濤駭浪中尋找一塊立足之地,體現了諸葛亮的遠見卓識和務實精神。

兩位軍事家的戰略布局,折射出他們所處時代的不同特點。韓信面對的是群雄割據的局面,機會與挑戰並存;而諸葛亮則需要在三國鼎立的格局中尋找突破口,難度可想而知。

韓信的戰略如同大江大河,氣勢恢宏;諸葛亮的謀劃則如涓涓細流,綿長持久。兩種不同的戰略思想,都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千軍萬馬:兩代軍神的兵力對比

公元前206年,韓信率領15萬精銳之師北上關中。這支軍隊是劉邦的精華,戰鬥力強悍。相比之下,關中三王章邯、司馬欣、董翳所率領的軍隊不過5萬人,且多為新招募的士兵,戰鬥力有限。

韓信的大軍,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劍,鋒芒畢露,讓敵人聞風喪膽。這種懸殊的兵力對比,為韓信的北伐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韓信軍隊的優勢不僅在於數量,更在於品質。這支軍隊經歷了多次征戰,士氣高昂,對韓信更是信服有加。

韓信曾豪言"韓信帶兵,多多益善",正是源於對自己和軍隊的絕對自信。韓信與軍隊之間的這種默契,猶如琴瑟和鳴,使得這支軍隊成為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反觀諸葛亮的北伐大軍,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公元228年,諸葛亮首次北伐時,手中只有10萬左右的兵力,且大多是夷陵之戰後新招募的士兵,戰鬥經驗不足。

更糟糕的是,這支軍隊還要分兵多路,實際參與主攻的兵力更少。諸葛亮的軍隊,如同一把鈍刀,雖有鋒芒,卻難以一擊致命。這種劣勢,使得諸葛亮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

諸葛亮面對的是統一了北方的曹魏大軍,不僅兵力占優,更有大量久經沙場的老兵和驍勇善戰的北方騎兵。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能夠屢次與魏軍周旋,甚至在鹵城之戰中大敗司馬懿,更顯示出他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諸葛亮的指揮藝術,猶如化腐朽為神奇的點石成金之術,讓這支原本實力不足的軍隊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四、內憂外患:兩代軍神的政治環境

韓信北伐時,享有得天獨厚的政治環境。劉邦的核心團隊可謂黃金搭檔:張良負責戰略謀劃,蕭何主管後勤補給,陳平掌管情報工作,酈食其負責外交事務。

這樣的團隊讓韓信可以專心致誌地投入軍事行動,無後顧之憂。劉邦團隊的分工合作,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每個零件都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為韓信的北伐提供了強大的後盾。

更重要的是,劉邦團隊目標一致,上下同心。韓信在北伐前夕提出的 "申軍法" 建議,得到了劉邦的全力支持。

這一舉措大大提升了軍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北伐的成功奠定了基礎。韓信與劉邦團隊的這種默契,猶如庖丁解牛,遊刃有余,使得整個北伐過程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相比之下,諸葛亮的處境就艱難得多。他不僅要指揮軍隊作戰,還要兼顧內政、外交等諸多事務。蜀漢內部派系林立,荊州集團、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各懷心思,諸葛亮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來協調各方關系。

這種內部的復雜局面,如同一盤散沙,極大地削弱了蜀漢的整體實力。諸葛亮在這種環境下還能勉力支撐,實屬不易。

更令人頭疼的是,諸葛亮的老板劉禪並非明君。劉禪優柔寡斷,容易受奸佞之人蒙蔽。在第四次北伐中,眼看形勢大好,卻因為李嚴的謊報導致功虧一簣,這樣的事例不勝列舉。

劉禪的昏庸,如同諸葛亮背上的一座大山,讓他的每一步都異常艱難。這種內部的掣肘,成為了諸葛亮北伐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外部環境同樣對兩人的北伐產生了重大影響。韓信北伐時,恰逢齊人田榮起兵反楚,牽制了項羽的主力。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局面,如同上天的眷顧,為韓信的北伐掃清了道路。

而諸葛亮北伐時,雖有東吳為盟友,卻難以形成有效配合,反而給了魏國各個擊破的機會。這種不利的外部環境,如同逆風行舟,讓諸葛亮的北伐之路舉步維艱。

五、得民心者得天下:兩代軍神的民心之爭

韓信北伐的一大優勢在於得到了關中民心的支持。劉邦入關時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贏得了民心。

韓信正是利用了這一優勢,才能在關中勢如破竹,以至於"三秦可傳檄而定" 。這種民心所向,如同滾滾洪流,推動著韓信的大軍所向披靡。韓信深諳"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道理,這成為他北伐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相比之下,諸葛亮北伐時面臨的局面就復雜得多。經過數十年的戰亂,民心思定。曹魏統治下的北方百姓,對於蜀漢的"興復漢室"口號已經沒有多大感觸。

諸葛亮每前進一步都需要面對重重阻力,不僅要應對魏軍的軍事壓力,還要解決補給、民心等諸多問題。這種民心的缺失,如同逆水行舟,讓諸葛亮的北伐之路倍加艱辛。諸葛亮不得不在軍事行動之外,還要花費大量精力去爭取民心,這也增加了北伐的難度。

更重要的是,韓信北伐時,漢軍上下一心,將士用命。而諸葛亮的北伐軍中,派系林立,內部矛盾重重。魏延的"子午谷之謀"、李嚴的糧草問題,都反映出蜀漢內部的不和諧。

這種內部的分歧,如同一把雙刃劍,不僅削弱了蜀漢的實力,還給了敵人可乘之機。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能夠堅持五次北伐,並取得一定成果,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民心的向背,不僅影響了兩位軍事家的北伐行程,更深刻地影響了整個戰爭的走向。韓信能夠借助民心的力量,如虎添翼;而諸葛亮則不得不在逆境中艱難前行。

這種差異,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兩個時代的不同特點:韓信所處的時代,民心尚未固化,還有可爭取的空間;而到了諸葛亮的時代,三國鼎立已成定局,民心的爭奪變得更加困難。

結語

韓信與諸葛亮,兩位軍事天才,同樣走上了北伐之路,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

這不僅僅是個人能力的較量,更是時代、環境、團隊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成敗得失,或許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的價值,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做出了最適合的選擇。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