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英國史上的價格革命:重鑄貨幣與財政,16世紀物價飛漲背後的原因

2024-01-30歷史

通貨膨脹嚴重

早在亨利八世末年,英國國內的 經濟與社會問題 就已凸顯。

一方面,封 建主大規模圈占土地,造成農民的貧困 ,農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生活貧困不堪;另一方面, 物價持續上漲,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給社會穩定帶來威脅。

農民們流離失所,只能大規模湧入城市尋找出路。

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經濟秩序與穩定的社會局面,薩默塞特迅速采取措施應對, 但最終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他主政期間,英國的經濟與社會矛盾繼續加劇,甚至在1549 年出現了 大規模的農民叛亂。

在維持了一個半世紀的穩定甚至下跌的局面後,16世紀初物價開始逐步上漲,史學界通常稱之為「 價格革命 」。

據統計, 英國 1540 年的物價較 1500年增長了 50% ,尤其是16 世紀 40 年代末,物價幾乎可以與半個世紀後的90 年代相比肩。

據統計 1547 年愛德華六世剛剛登基之時的物價比 1540 年高出40%,1548年雖有所回跌,但是1549 年又呈上漲態勢,比1548 年高出11%。

16世紀50年代,英國農產品價格較 30 年代上漲了 95%,不過,即使當時最優秀的經濟學家也無法對此種現象作出合理解釋。

直到 1574 年法國重商主義者讓·博丹 (JeanBodin)提出 貨幣數量論 後,人們才弄明白物價瘋狂上漲的真正原因。

博丹認為在 商品供應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增加,物價就會上漲 ;反之物價下跌。

自 14 世紀中葉黑死病爆發以來,英國一直面臨著 物價上漲、社會購買力下降 通脹壓力

進入 16 世紀後,英國第一次較為嚴重的通脹發生在 亨利八世統治早期

1526年,國王命湯瑪斯·沃爾西著手重鑄貨幣,試圖透過 減輕貨幣的重量,增加貨幣供應量 ,借機牟利。

玫瑰戰爭後,透過將無人繼承的土地轉歸國王、剝奪罪犯的財產以及沒收修道院財產等手段,王室地產得到大量增加。

從1485 年到 1540 年,王室地產收益提升了六倍之多。

亨利八世的財政收益足支付王室與政府的日常開支,那麽,他為何還要削減貨幣含金量以謀取財富,原因就在於 他熱衷於對外戰爭

自1522 年起,英國年年派兵入侵法國,以至於耗盡了亨利七世積累起來的財富,出現國庫嚴重空虛的局面。

亨利八世末年,英國與蘇格蘭、法國再起爭端, 在蘇格蘭及法國戰場耗費了 210 萬英鎊 ,而王室地產收益遠遠不能滿足這些戰爭需求。

根據相關法律和習慣,英王對百姓的征稅需要經過議會批準,只有在 國家處於危險時,諸如受到戰爭威脅,亦或是發生其他不同尋常的危險時 ,才可以破例征稅。

顯而易見,想要得到議會的撥款不僅需要費盡周折,而且其撥款數額估計也是微乎其微,於事無補。

為了 填補財政上的巨大缺口 ,亨利八世只能轉而透過改變貨幣的重量和成色來謀取利益。

從1544 年起貨幣含金量從11.1盎司降低到9司,1545 年和1546年又分別降為6司和4盎司。

到亨利八世統治結束時,印有亨利頭像的貨幣只剩下原先貨幣 三分之一 左右的含金量。

毫無疑問,亨利獲得了巨大收益,借助於重鑄貨幣,牟利多達 36.3萬英鎊。

可是 市場中的賣家並不能無視新幣與舊幣的巨大差額 ,只能大振幅提高物價,經濟秩序隨之混亂。

由此可見,亨利八世 頻繁介入對外戰爭 才是這個時期發生嚴重通脹的罪魁禍首。

金銀貶值後,封建主獲得的地租相應減少 ,為了增加利潤,他們紛紛擡高租稅;對於租戶而言,他們無法承受租稅上漲帶來的巨大壓力,因而與封建主的矛盾進一步升級。

在城鎮, 薪資增長速度遠遠抵不過商品價格的上漲振幅 ,居民購買力下降,生活水平也隨之降低。

當然,通貨膨脹在給社會各個階層帶來危機的同時,也對薩默塞特的統治提出了挑戰。

圈地現象愈演愈烈

亨利八世早年,英國 圈占土地 的現象就較為嚴重。

湯瑪斯·爾 (ThomasMore,1478-1535)在【烏托邦】一書中描寫道:「你們的羊,曾經是那麽容易馴服,那麽容易餵飽,可是現在卻變得那麽貪婪與兇殘,甚至開始吃人」,「那些貪得無厭的圈占者,用一條條柵欄將成千上萬畝的土地圈占起來······很多農民因此流離失所,漂泊不定」。

那麽為何會出現大規模圈占土地的現象呢?其原因主要可以歸結如下:

首先, 封建主的貪婪

大約在 1470年,封建主就已經意識到 比起將土地劃成小塊租給農民耕種,大規模圈養羊群和其他牲畜能獲得更大利潤

到了 16世紀,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封建主的 圈地意識 愈來愈強烈。

為了謀求更大的利潤在封建主控制的大規模土地上開始發生變化,主要就是進行市場化、商業化經營可當時的英國還是一個農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 全國十分之九的人口靠土地謀生 ,其他十分之一的人也或多或少與土地保持著某種聯系。

土地與這個國家的絕對大多數人相關,一旦封建主將土地收回,很多人將會失去維繼生活的土地。

可是比起收取佃農的固定租稅, 商業化利用土地 能使封建主獲得更大報酬,因而封建主們並沒有停止圈占土地的步伐。

其次, 人口的過快增長

16 世紀40年代,英國的人口開始顯著增長,1541-1551 年,人口從277.4 萬增長到301.1萬,但人口過快增長給土地帶來了壓力。

以倫敦為例,1520-1603 年,倫敦人口從6萬激增到 20 萬。

為了 提高土地的生產效率,滿足人們對食物的需求 ,倫敦周圍的郡縣開始大規模圈占土地,當地社會矛盾也隨之激化。

最後, 呢絨貿易的快速發展

亨利八世時期多次重鑄貨幣,導致英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迅速貶值。

對於 外國購買者 而言,英國的呢絨變得更為便宜, 紛紛購買英國呢絨,這就進一步刺激了呢絨業的出口

1544-1548 年,英國貨幣貶值期間,英國呢絨業的出口率一直保持穩定;1548-1550年星現小幅增長。

而呢絨業的發達需要英國的農場生產出更多的羊毛,這就直接導致大量農業用地被圈占為牧場,農民們被迫流離失所。

在土地商業化的過程中,很多封建主將土地用以發展養羊業。

當然也有些封建主仍舊走農業的發展道路,他們透過 改進農業種植方式 來提高生產效率,將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拿到市場上出售,賺取利潤。

但是,農業技術的改進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物價上漲太快,僅靠農產品獲得的利潤並不能滿足封建主們渴求財富的欲望 ,因而很多人紛紛轉投畜牧業,尤以投資養羊業為最。

此外,人口的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們對羊肉的需求,加之呢絨業的發達,養羊業的規模迅速擴大。

就養羊業本身而言,其自身優勢也促成它的蓬勃發展, 一個很大的羊群只需要很少的人力就可管理

按照艾爾頓的說法, 一個牧羊人以及他的兒子外加一條獵狗,就可以照看整個羊群 ,當時每家每戶的養羊數量前所未有。

以東盎格魯(EastAnglian)的一個叫做湯森(Towmsend)的人為例,1544 年他家有3,000 頭羊,到1548 年時已增加至4,200 頭,而這個數量在當時也僅為中等規模。

16 世紀40年代末,諾福克郡(Norfolk)的一些家庭中,養羊數量可達10,000頭到20000 頭,比如理察·索斯維爾(Richard Southwel1)就是如此「可以發現,大量的土地都被圈作牧場用以養羊,這也就難怪湯瑪斯·莫爾會發出「羊吃人」的悲嘆了! 土地的圈占使得人們的不滿情緒逐漸增加,社會矛盾也在進一步激化。

一直以來,都鐸政府不斷采取措施來阻止這種現象。

1489 年和 1515會透過法 禁止「摧毀村莊」 ,命令重建某些村莊,並要求 將一些牧場恢復為農地 ,但這兩個法案都沒有奏效。

1517 年,紅衣主教沃爾西組織的反圈地運動皇家調查委員會報告指出:在英格蘭中部的七個郡縣中,被圈占的土地已經超過36000英畝。

盡管 1526 年政府再次頒發反對圈占地的皇家宣言,但是農村圈占土地的狀況仍舊沒有好轉,反而愈演愈烈。

直至亨利八世去世時,這個問題都沒有得到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