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陳賡酒後說錯話,被嚇得臉色發白,周總理一聲不吭,毛主席卻樂了

2024-07-23歷史

【前言】

陳賡可是中國的開國大將,不管是新中國成立前的打仗時候,還是新中國成立以後,陳賡大將的職務都特別重要。而且在平常日子裏,陳賡將軍在社交方面也是特別厲害。

就因為陳賡大大咧咧的性格,還有那幽默的語言,軍隊裏好多人對他印象都特別好,就連脾氣爆的彭老總都很少沖他發火。

陳賡將軍的存在,使得戰士們在戰爭時期輕松了不少,不再因戰場的變幻不定而緊張。陳毅元帥還評價陳賡:他就像一塊透明的玻璃,裏裏外外都幹凈、敞亮。

不過在解放戰爭的時候,有一次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家宴中,陳賡借著酒勁不停地抱怨,把向來情緒平穩、性葛文和的毛主席給惹「發火」了,周總理在旁邊一直不停地說好話勸解,說陳賡喝多了,您別跟他一般見識。

可毛主席這「一怒之下」,陳賡當即嚇得酒都醒了,腦子飛快轉動,趕忙想著把話給說圓乎,沒想到這時主席卻笑了,把周總理和陳賡弄得一頭霧水。

正常來講主席很少會因為言語上的刺激發火的,除非是和群眾緊密相關的報告。主席這麽一笑,他倆就明白主席剛才是假裝生氣,主席解釋完,陳賡很快就懂了主席的意思。

而且這頓家宴還給後面的淮海戰役築牢了根基,就連陳賡都忍不住稱贊主席目光長遠。

陳賡究竟講了啥能讓主席「大發雷霆」?

主席在家宴上究竟做了啥決定,能讓陳賡這般佩服?

【三人家宴】

1945 年 8 月 15 號,日本投降了,全國都歡天喜地的。這時候外患沒了,蔣介石卻又不安分起來,主動跟中國共產黨鬧掰,解放戰爭就這麽開始了。

雙方都動了真格,戰場變得越發僵持不下。1947 年,國軍調集了眾多兵力,在中國共產黨中央根據地所在的陜甘寧地區周圍盤踞著。

中央集結了眾多兵力和國軍對峙,使得中央所在地內部兵力空虛,情況特別危險。就在這時,中央馬上「下了一道命令」,把陳賡調到陜北來負責護衛工作。

陳賡接到命令以後,很快就交接完手頭的事,帶著自己的軍隊朝中央趕去。到了中央的陳賡,一點都不怕國軍對中央的威脅,幾次沖突都妥妥地贏了。

因為這事兒,陳賡還受到了中央的表揚,可他卻高興不起來,覺得讓他來幹這個護衛的工作有點「小題大做」。過了一陣子,毛主席親自設了家宴,把周總理和陳賡請來「吃飯」。

等他倆都到了,桌上擺著四個家常菜肴,還有兩瓶子酒,毛主席請他們坐下,給陳賡弄了個晚到的「接風宴」,由於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這事兒,中央最近忙得沒個停歇。

【主席「動怒」】

所以在這關鍵時候,為了確保不出差錯,就調陳賡來負責保衛中央,陳賡肯定沒二話,要知道咱們黨的所有活動那都是中央下達的命令。

要是中央有個啥意外,那麻煩可就大了,陳賡心裏也明白這其中的厲害關系。不過隨著宴會的開展,三個人聊得特別嗨,借著酒勁,陳賡把心裏話都說出來了。

自己對中央的調派心裏不滿,還接著講:「不過我還是會聽從中央的決定,這會兒沒外人,我就趁機吐吐槽。」

周總理即便喝多了,可腦子還是很清楚,趕忙打圓場講:「主席,陳賡喝多了,在那亂說,您別往心裏去。」

主席聽完其實沒生氣,不過也開玩笑似的拍了下桌子,把頭扭到一邊。這一拍可不得了,一下子把陳賡大半的酒都給嚇醒了,他腦子馬上飛速轉動,想著怎麽挽回這個局面。

周總理剛要給陳賡解困,就見主席又笑著拿起筷子接著夾菜,講道:「陳賡同誌呀,咱們這吃的是家宴,一家人不說外話,你不過是講了心裏的真話,有啥可怕的。」

隨後主席話鋒一轉,講道:「剛才呀,瞧你迷迷糊糊的,怕你記不住事兒,實際上呢,中央這段日子把劉鄧大軍的事兒準備得差不多了,你也該有新任務啦。

中央做出決定,期望你帶著你的軍隊趕赴河南,跟華東野戰軍一道截斷隴海鐵路,給劉鄧大軍創造有利條件,弄出個「喘氣的機會」,別讓國軍把他們「憋壞了」。

【陳賡接受排程,奠定勝利基礎】

陳賡呀,剛聽完主席的頭一句話,就馬上把那些多余的情緒收起來了,專心聽主席的安排。當聽到主席說要把自己調離中央的時候,陳賡心裏其實挺不安的,他害怕自己這一走,國軍又派兵過來搗亂。

不過聽完主席的排程,忍不住感嘆主席想得真長遠。要是我軍能把敵軍的援助給截斷,那不但能讓劉鄧大軍穩住,不會被前後夾擊,而且還能瞅準機會把河南地區給解放了。

陳賡聽完,馬上起身敬了個軍禮。沒多久,把保衛工作交接完,就立刻動身去河南地區。陳賡躍躍欲試,和華東軍區野戰軍聯合起來。

給劉鄧大軍創造出了有利條件,還在河南建立了豫陜鄂解放區,也為 1 年後粟裕將軍發動的淮海戰役打下了基礎,就從這時起,咱們黨總算扭轉了被動形勢,由敗轉勝。

【總結】

為啥陳毅元帥會講陳賡是像一塊「透明玻璃」呢?那是因為陳賡大將不光講話幽默,還是個直性子,心裏有啥就說啥,敢於進諫。

而且毛主席既能開得起玩笑,也能真心聽取別人的批評,他那深遠的戰略眼光更是讓人打心底裏佩服。

良將逢明主,咋就沒發達?都知道陳賡在 1925 年救過老蔣一命,後來老蔣還想招攬他,可陳賡果斷拒絕了。要是把毛主席換成老蔣,陳賡這麽說了之後,咋可能還會被重用?

毛主席既能聽取他人意見,又能有自己的主張,他能將自身視角轉換為第三視角,把自己當作「局外人」,從客觀的角度去審視戰局的走向,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正因這樣,才能於清政府這般糟糕的局面裏,領著大夥一塊兒建立出一個共和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