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清明,煙雨蒙蒙,草木嫩黃,鳥雀撲棱。
一本淡綠的【李白傳】在手,遂覺得春日讀李白在美好不過。
唯美的青少插圖版【李白傳】,以詩品其人,帶你走進李白飛揚的人生。
作者「隨緣散人「用詩意純情的文字,把李白的詩與夢、才與情一一呈現在眼前。
全書長七卷,讓我們在詩文筆墨中讀懂李白意氣飛揚又落寞的一生。
十八九歲時,李白遊走各地,並在梓州從師於著名學者趙蕤。
一年後,他辭別老師在巴蜀繼續遊歷。並帶上自己的兩篇賦求見當時久負盛名的蘇頲。
希望得到名師點撥。
蘇頲贊李白將來定能與司馬相如比肩,日後只要多加磨煉。並答應他有機會定向朝廷舉薦。
但舉薦始終無果。李白又不屑於走科舉之路。
只想去遊歷、學道、結交名流樹立聲譽。
他的理想很宏大,第一個要做宰相,第二個要做帝師。
李白24歲時離開蜀地,來到江南。在金陵廣交好友,他的詩不斷被世人熟知,但仕途依舊無望。
他嘆自己懷才不遇: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下。
而立之年滯留於終南山,不得不寄情山水,訪友傾談,訴說自己的痛苦。由此留下名句: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真切地道出李白的心聲。
他終於明白,功名之事不可求,人生亦如蜀道難。
天寶元年八月,42歲的李白經武則天外孫女玉真公主引薦,唐玄宗召其入京。
李白得意地辭別友人,出發前留下萬丈豪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他期待在長安城憑借自己的才華,建立不朽功業。
才情孤傲的李白不恥與溜須拍馬之人為伍,現實與理想總是不如人意。
天寶三載暮春,李白上書請辭,離開長安。
一人一劍一馬,曠達飄逸的李白繼續縱橫天涯,尋找報國機會。
天寶十載,年過半百的李白事無所成,決定投筆從戎。
天寶十一載,他到了幽州,痛苦地看到戰事令百姓苦不堪言。
李白明知安祿山心懷叵測,卻無能為力,諫言只會再來災禍,無奈中寫下:「我縱言之何補」來安慰自己。
安史之亂還未結束,永王李璘邀請李白入幕。李白知此亂世正是報國之時。
他依然期待入朝做官,輔弼天下。夢想功成身退,最終歸去五湖。
那是他已久的風願。
但詩人的情懷終究看不透天下的紛爭,暮色沈沈,他只得長嘆: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
余光中說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可惜李白的著述,十喪其九。他飄零一世,未能成就功業。
可他的一生還是豐盛的。想要了解李白,不妨讀一讀青少版【李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