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曹爽雖誌大才疏,但是10年間都在對抗士族;此戰讓曹爽計劃破產

2024-07-23歷史

三國時期曹魏的政權究竟是如何瓦解的?這個問題一直備受爭議。作為曹操之後的第二任君主,曹爽本想維系曹氏江山,卻步步陷入了與日漸強大的士族階層的對抗之中。雖然他誌向遠大,但才略有限,最終在與司馬懿的權力鬥爭中失利。那麽,曹爽究竟是如何對抗士族的?他的計劃為何會在那場關鍵戰役中破產?一切的起因又是什麽?讓我們一探究竟。

一、曹爽扶植宗室抗衡士族

曹操開國有賴於宗室和士族兩大支柱,然而到了其子曹丕時期,宗室權勢日渇,士族則逐漸壯大。面對這一不利局面,曹爽上任後便著手扶植宗室,以對抗日益強大的士族力量。

其首要大計,便是削弱司馬懿等聲望極高的元勛貴族權力。丁謐為曹爽出謀劃策,令司馬懿只受肆號上的尊崇,而實權卻被剝奪,需經曹爽批準方能做事。

緊接著,曹爽著手讓曹氏宗親們掌控軍權。他先是任命夏侯玄為中護軍,隨後又將其調任征西將軍,總攬雍涼等西線重鎮軍事大權。夏侯玄雖非出眾武將,但畢竟與曹氏淵源不淺,此舍曹爽乃有居心。

與此同時,司馬懿憑借連年征討蜀漢的軍功,在東西兩線都擁有極高聲望,部將多以其為主,令曹爽費盡心力扶植宗室在西線的力量也未能壓過其銳勢。

見局面日趨僵持,曹爽遂發動對蜀漢的駱谷之役,意在為夏侯玄贏取戰功,從而徹底奪取雍涼軍隊的控制權。然而,蜀漢明將諸葛鉦臨機決策有方,魏軍最終大敗而還。

二、駱谷之役挫傷曹爽野心

駱谷之役的失利重創了曹爽扶植宗室、壓制士族的計劃。戰敗後,曹爽不得不暫時放棄在西線擴張的企圖,轉而將目光投向京師洛陽。

此時,洛陽的京師禁軍乃是曹魏除西北雍涼軍團之外,另一支最為龐大且重要的軍事力量。曹爽決定先控制住這支軍隊,為日後重新出山東征西征奠定基礎。

於是,曹爽安插親弟曹羲掌控中領軍,即負責訓練和指揮洛陽武衛軍的重要職務。其幼弟曹訓亦被委以武衛將軍銜钂,可以說曹氏宗室在洛陽禁軍中已擁有極大影響力。

曹爽諸弟得此重用,貴寵恩遇可謂空前絕後。他們可以自由出入紫禁之地,號令武衛軍士,仿佛已取代了宦官等原本京師的實權人物。

然而,曹爽的這一做法實則是赤果果地宣示了他要在洛陽一手遮天的野心。這不僅加劇了與日益強大的士族階層的矛盾,就連原本寬和的宗室政策也被曹爽徹底拋棄。

從此,洛陽朝野陣營頓分時成了曹爽一系和司馬懿等士族大臣一系。雙方旗鼓相當,權力之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一觸即發。

三、曹爽廢舊政體試圖重建

曹爽意識到,要徹底扭轉局面,單憑宗室掌控軍權已遠遠不夠。他必須從根本上改革曹魏的政體制度,才能真正將權力集中於自己手中。

於是,曹爽著手推行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變革。首先,他取消了曹丕當年為拉攏知識分子而設立的九品中正制,重新恢復了古老的二十有五等爵位制,意在奪回門閥士族的權力。

其次,曹爽下令改變了宗室王國的設定,將原本以縣為單位的小國改制為以郡為單位的大國。這一舍近求遠之策旨在加強宗室的權力基礎,遏制其與朝廷對立的可能。

再次,曹爽頒布詔書,禁止地方太守擅自征發賭役和徭役,整肅吏治,減輕人民負擔,意圖贏得人心向背。

最為關鍵的是,曹爽旨在剝奪丞相的權力,將其僅作為一名輔佐和傳達詔命的官員,而真正的決策權則由當朝君主全權掌控。

曹爽這些變革措施雖看似合理,但卻極具冒進和偏頗之嫌。他只顧鞏固自身權力,而未能全面思考制衡大臣、維護朝綱的辦法,導致政體搖擺不定。加之他猜忌多疑、昏庸無道,與諸多宗親大臣反目成鬥,更是徹底破壞了原本的政治生態。

面對這些離經叛道的行徑,朝野震驚之余更多是嘩然。司馬懿等舊臣自是極力反對,就連宗室中人亦多持保守態度,不贊成如此大刀闊斧改革。然而,誰都奈何不了曹爽的專橫跋扈。

四、臨危不懼曹爽另有新謀

曹爽的一系列變革舉措無疑徹底引燃了他與司馬懿等舊臣之間的矛盾。雙方在朝野上的對峙已到了火漆重迪的地步。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意外的變故再度降臨。曹爽得知,西北邊境雍涼大軍竟然背叛投奔了蜀漢,而精銳之師馬邈、馬超的馬氏兄弟正率領大軍東征,意圖直撲洛陽。

這無疑是一記沈重的打擊,曹爽被迫放棄更進一步的變革計劃,專心應對眼前的軍事危機。然而,危機之中他並未暴露出絲毫慌亂,反而頭腦冷靜,展現出獨特的政治智慧。

面對馬邈軍隊的進逼,曹爽沒有直接和他們交戰,而是采取迂回策略,封鎖了他們的退路,切斷了他們的糧草供給線。隨後又暗中拉攏馬邈麾下的諸多舊部,煽動他們歸降曹魏。這些手段行之有效,馬邈軍心漸散,最終馬超兄弟倆被迫棄軍東逃。

戰事一暫且落下了帷幕,曹爽卻並未就此止步。他立即著手重新組建先前遭到削弱的雍涼大軍,並親自下詔征調各路精銳部隊,整頓軍馬,力圖以強大的軍事實力捍衛自身權威。

可以說,曹爽即便處在內憂外患的危機之中,也未曾放棄自己的宏圖偉略。他有勇有謀,運籌帷幄之中,謀定而後動,確保曹氏江山在危難關頭不致遭到亡國滅種的命運。

五、高平陵一役曹爽覆巢之下

曹爽經過數年的努力,終於在京師洛陽建立了權力壟斷,擺脫了司馬懿等舊臣的掣肘。而在西北軍事實力也得到了極大的補充和整頓。但就在這時,一場決定性的較量卻不期而至。

公元239年,曹爽遣大將卞壕率軍出征,意圖徹底肅清西北邊陲。然而,進軍至高平陵時,竟遭到了司馬懿親自統帥的官軍狙擊。雙方戰事一觸即發。

高平陵之戰,可謂是曹爽與司馬懿權力鬥爭的最後一役。曹爽雖然擁有人多勢眾的優勢,但他年富力強、驍勇善戰的主力部隊卻被司馬懿的謀士程昱施計消弭。程昱不惜放火燒營,陰招陰計叠出,遂令曹爽麾下無一戰士主動出戰。

就在雙方難分伯仲之際,馬邈這位昔日的變節將領攜蜀漢增援大軍趕至,對曹爽軍隊狠狠補了一擊。馬邈不畏生死,親自沖鋒陷陣,大軍氣勢如虹,終令曹爽元氣大傷。

戰局遂逆轉,曹爽麾下各路精銳陸續崩潰。見大勢已去,他也不得不下令撤軍。在退軍的過程中,更是慘遭馬邈的狙擊追殺,傷亡慘重。最終,一度呼風喚雨的曹爽,竟不敵司馬懿的老謀深算,殘兵敗將東歸,從此銳氣盡失。

高平陵一役,堪稱曹爽的垮台之戰。這位當年雄心勃勃、意欲改天換地的新主,就此葬送了他想要扭轉乾坤的最後一線希望。從此,他的權威和地位在朝野之間也就無可挽回地跌入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