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一人滅三國、一千殲敵八萬,被敵國奉若神明,卻被自己人黑了千年

2024-02-08歷史

提到蘇定方,我估計大家馬上就能想到【隋唐演義】裏那個暗算殺害羅藝、羅成父子,奸險歹毒的大反派。然而當我仔細查閱史料後才發現,這人不但不是反派,還是一位絕世神將。他幾乎每次出征就宣告一個國家的滅亡。第一次出國作戰,他率區區500人直接偷了可汗的老巢,俘虜了全部皇親國戚,逼得可汗只帶幾十人逃跑,不久後就被唐軍所擒,國家也隨之滅亡。在體會到了滅國的樂趣後,他一發不可收。若幹年後,他出征另一個國家,用一萬人將十萬敵軍全殲,還生擒敵國國君,將這個國家也滅掉了。後來,他與吐蕃交戰,以一千殲滅八萬,還斬殺了敵軍主將,自此被吐蕃人奉若神明。他還指揮水陸兩軍齊下,輕松滅掉了北韓半島的藩國百濟。後世的人們調侃,蘇定方只會打滅國戰。

那麽,這位滅國專業戶,到底是如何在戰場上用兵如神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位大唐猛將--蘇定方。

年少成名

蘇定方,本名蘇烈,字定方,公元592年(一說600年)出生在冀州武邑。蘇定方從小勇武彪悍,膽識過人。隋末群雄並起,年僅十幾歲的他就跟著父親率幾千鄉兵征討盜賊,每戰必勝。蘇定方特別善於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在敵人的薄弱環節施以致命一擊,以達到以小搏大、以少勝多的目標。父親死後,他獨自領軍,接連攻破了當地的盜賊首領張金、楊公卿。

正值竇建德橫掃河北,自立為王,蘇定方也就投奔了竇建德,在他麾下屢立奇功。621年,竇建德被李世民滅掉,蘇定方又轉投了竇的舊部劉黑闥,繼續與唐軍對抗。在洺水之戰中,蘇定方協助劉黑闥擊敗並俘虜了唐軍名將羅士信,名聲大噪。然而,大唐統一已是勢不可擋,不久後劉黑闥兵敗被殺,蘇定方就回歸了山野。

是金子到哪兒都會發光。李世民繼位後,發掘了這位將才,專門派人去請他出山。蘇定方大受感動,答應為唐廷效力,被封為匡道府折沖。630年,突厥犯邊,唐太宗欽點李靖為帥,蘇定方被任命為先鋒官,率軍出征。蘇定方由此踏上了他第一次的「滅國之旅」。

奇襲牙帳

在講此次戰役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唐軍的對手:突厥。突厥汗國是公元6世紀中葉在漠北地區崛起的遊牧部落聯盟國家。最鼎盛時,突厥西至鹹海,北達北海,東抵小興安嶺,疆域遼闊。583年因隋朝的分化政策而分裂成了東西兩部,從此再沒統一。此次蘇定方出擊的,正是頡利可汗統治下的東突厥。盡管是分裂後的,但東突厥的疆域也西起艾爾泰山,東達外興安嶺,實力依舊強大。但即便如此,東突厥不僅成了蘇定方滅掉的第一國,而且是一戰就被滅了。

那麽,他是怎麽做到的呢?

唐軍出陰山,直抵磧口,頡利可汗親率十萬大軍迎擊。雙方對峙之際,李靖派蘇定方夜間探路。是夜,霧氣彌漫,冷風習習,蒸散的露水打濕了將士的鎧甲。蘇定方見此天氣,心中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斬首行動。他借著夜色和大霧掩護,率領200騎兵,一路向北直朝牙帳殺來。從夢中驚醒的頡利可汗連衣服都沒穿好,帶著老婆和幾十個隨從匆匆逃離,其余將領、近臣等來不及逃脫,全被蘇定方俘獲。突厥的指揮系統就這樣被摧毀了,十萬大軍群龍無首、亂作一團。不久後,李靖率主力趕來,突厥潰敗,被斬首萬余級,俘獲男女十余萬,牲畜幾十萬頭。頡利可汗逃走後,收攏一萬殘兵想繼續負隅頑抗,但突厥各族酋長發覺大勢已去,都紛紛棄他而去、歸降唐朝。

走投無路的頡利不久後也被唐軍截擊俘虜。自此,東突厥滅亡。蘇定方出奇兵擊破可汗牙帳,是這場勝利最關鍵的一環。他也因此被加封為左武侯中郎將。

蘇定方立下如此奇功,日後他的軍教生涯定是蒸蒸日上、平步青雲。但奇怪的是,東突厥之戰後,蘇定方卻離奇「消失」了二十多年,任何史料都查不到這段時間關於他的記載,直到655年,他才重新出現。

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馬放南山

他為何沈寂這麽久,一貫的說法是他在東突厥之戰後「縱兵劫掠」,被朝臣彈劾,因而被雪藏。但仔細一查發現,被彈劾的不是他,而是主將李靖。【舊唐書-李靖傳】記載:「禦史大夫蕭瑀劾奏李靖破頡利牙帳,禦軍無法,突厥珍物,劫掠俱盡.....」然而,李靖受到的責罰僅僅是被太宗當面申斥,隨後就加封了左光祿大夫,食邑500戶,還賜絹兩千匹以示寬慰。畢竟,人家李靖可是跟著太宗打天下的親信,戰功赫赫,犯了錯也不能太駁面子。但責任總得有人來擔,於是,半路歸唐、在朝中毫無根基的蘇定方,可能就成了「背鍋俠」,自此被冷落。

不難想象,一個縱貫沙場的將軍,由於政治爭鬥而被迫遠離最喜愛的弓馬刀劍時,內心該有多麽委屈。駿馬離開草原被關入馬廄,宿將遠離邊關而深居府苑,恐怕是這世界上最殘忍的事了。鎧甲蒙塵色為斑,金刀入鞘血跡幹。日暮遲遲回首望,人生何處是邊關?蘇定方這一等,就是25年。

655年,已是63歲高齡的蘇定方又被重新起用了,以左衛中郎將的身份出征高句麗。這時已是高宗繼位,他想培植一批中層將領作為親信,以制衡功臣集團,而素有戰功又被排擠的蘇定方,正是拉攏的物件。苦等了25年後,蘇定方終於再次獲得了征戰沙場的機會。他沒有辜負高宗的信任,征討高句麗大獲全勝,被授右屯衛將軍、臨清縣公。

不久後,大唐的西邊又出事了。歸降大唐的西突厥將領阿史那賀魯再次叛唐,並且殺掉了西突厥原來的可汗,篡奪汗位。他上位後,就不斷騷擾大唐邊境。唐高宗忍無可忍,遂於657年派大將軍程知節為主帥,蘇定方為前軍總管,討伐賀魯。

唐軍在鷹娑川與敵軍幾番激戰,相持不下,而西突厥的援軍馬上趕來了。危急時刻,蘇定方再度實施了斬首行動。他率五百騎翻越山嶺,直搗西突厥的大本營。突厥軍大敗潰逃,唐軍一舉扭轉了戰局。然而,正當他想擴大戰果時,上司王文度怕他搶了戰功,就命他收兵回營,並且再不許他出戰。王文度還不顧蘇定方的勸阻,下令屠殺西域的百姓,搞得唐軍民心盡失。高宗大怒,革除了王文度的官職,拜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全權負責對西突厥的戰事。

看到這裏,可能有人會覺得,蘇定方雖然厲害,但打得都是小規模的特種戰,並不能說明他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實力。別急,兩個月後,他就將以一場特種戰與正規戰相結合的精妙戰法,將西突厥徹底埋葬。

生擒賀魯

兩個月後,蘇定方協同盟友回紇,再度出征西突厥。他從艾爾泰山出擊,接連擊敗了處木昆和突騎施部落。他沒有休整,率一萬前軍橫渡曳咥河,準備直撲西突厥的王庭。賀魯見狀,就集結了十萬大軍,也趕來曳咥河西岸,要與蘇定方決戰。賀魯想著,唐軍前鋒不過一萬人,而我有十萬大軍;唐軍剛剛渡河,人馬困乏,還要背水作戰,而我則是以逸待勞,怎麽看都是「優勢在我」,不可能輸。他指揮突厥最精銳的騎兵發起猛撲,想一舉將唐軍沖垮,活捉蘇定方。賀魯的自信是有道理的,背水作戰已是兵家大忌,兵力還是一比十,怎麽看這都是必敗局。

可令賀魯驚奇的一幕出現了,唐軍的陣型看似單薄,卻如蛛網般韌性十足,一排又一排的長槍兵結成佇列,將突厥騎兵一個個挑落馬下。

原來,蘇定方早料到賀魯會率騎兵突擊,於是指揮步兵搶占高地,結成了嚴密的防禦陣型。唐軍的戰鬥隊形十分高明,通常是50人結成一個大隊。隊長站在第一排,負責觀察敵陣,指揮作戰,三名掌旗官站在第二排,以旗語傳達隊長的命令。後面第3、4、5、6、7排依次站7、8、9、10、11人,根據隊長的指令輪番持長槍、陌刀等武器向前迎擊敵人。副隊長站在最後一排,配合隊長指揮。這種步兵陣型也被稱作「戰鋒」。不同數量的大隊,還能組成對應軍陣,比如56個大隊組成中軍,76個大隊組成左右虞侯軍等等。軍陣間還可以再組合成戰陣,指揮官根據戰場形勢靈活變陣。

此次蘇定方結成的,就是以「戰鋒」為基礎的多列軍陣,士兵持長槍居高臨下捅刺仰攻的突厥騎兵,一排刺完後有序後撤,後一排再上來刺,任憑突厥騎兵連番猛攻,也無法突破分毫,白白在坡前留下了一堆堆死人死馬。

然而,唐軍畢竟兵少,靠陣型防禦還行,卻萬不能殲滅敵人。這時,蘇定方又施展了特種戰的絕學。他引一支千人的騎兵,繞到戰場側翼,等到戰鬥進行到白熱化時,突然從側面殺出,直朝賀魯的位置殺來。盡管蘇定方已是65歲高齡,可他依然自如地在敵陣中來回沖殺,神勇無比。賀魯正在全身心指揮騎兵沖陣,哪裏想到蘇定方竟會繞到側面偷襲,掉頭就跑,突厥騎兵瞬間沒了鬥誌,亂成一團。唐軍步兵乘勢從高處沖殺下來,與騎兵一道追擊突厥三十裏,斬首數萬級。賀魯帶著不足幾百殘兵,向王庭方向逃竄。

曳咥河之戰後,氣溫驟降,大雪紛飛,雪深達兩尺。眾將紛紛提議,天氣惡劣,應該讓軍士好好休整幾日,等雪停了再戰,反正賀魯已元氣大傷,不足為慮。但蘇定方堅決不同意,他對眾人說道,現在雪下得很大,大家想休息,賀魯也一定覺得我們會休整,所以他定然會疏於防備。而我們就該抓住機會,冒雪出戰,再給他最後一擊。最終,蘇定方說服了眾將,派副將蕭嗣業和回紇軍自塔城出發,自己率軍緊隨其後,向突厥王庭金牙山進發。將士們在大雪中縱馬飛馳,鎧甲與刀劍都結上了厚厚一層冰霜。每個人都在咬牙硬挺,踏平萬重積雪、沖破凜冽寒風。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唐軍繞過阿拉湖,沿阿拉套山北麓至雙河(今哈薩克阿勒坦額墨爾),並從這裏向賀魯王庭金牙山發起最後一擊。賀魯根本沒想到蘇定方會突破風雪神兵天降,唐軍進攻時,他還正在聚眾遊獵。突厥軍倉促應戰,再度被斬殺上萬,賀魯慌忙渡過碎葉水,向千泉逃竄。可蘇定方早已命蕭嗣業繞後,提前占領了千泉,賀魯惶惶如喪家之犬。

南下逃往石國。手下蘇咄城主伊涅達幹見大勢已去,就將賀魯綁了,獻於蘇定方軍前。就這樣,蘇定方生擒了西突厥可汗賀魯,滅亡了這個東起敦煌、西至裡海的龐大國家。蘇定方押著賀魯回到長安的太廟向高宗獻俘,高宗大喜過望,拜蘇定方為左驍衛大將軍,封邢國公。

功成名就的蘇定方,本該待在長安安享晚年,但邊關很快又聞金鼓之聲。659年,西域再起波瀾。剛歸降不久的西突厥阿悉結部族首領都曼在伊塞克湖附近再度反叛。叛軍南下占領了疏勒、於闐等地。67歲高齡的蘇定方再一次披掛上陣了。這一次出征,他將打出比滅西突厥更為誇張的戰役。

東征西討

高宗封蘇定方為安撫大使,再度率軍出征西域。然而一道難題卻擺在了蘇定方面前。都曼的叛軍主力在以於闐為核心的南疆地區,唐軍想要到達這裏,不僅得跋涉千裏,還必須穿越有著「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就算唐軍能活著走出大漠,也必是口渴難耐、人困馬乏,根本沒有戰鬥力了。都曼也深知這一點,他在沙漠外圍布設重兵,準備趁唐軍之危,一舉擊敗蘇定方。他端坐在位於伊塞克湖西側的大本營馬保城裏,靜候南線捷報。

然而,都曼做夢也想不到,蘇定方根本沒想在南線交戰。他挑選了步兵一萬、騎兵三千,不顧已年近七旬的身軀,親內建隊翻越海拔3000公尺的多朗山口,一日一夜急行軍三百裏,出奇兵直奔都曼的老巢馬保城殺來。這一招「圍魏救趙」給都曼打懵了,叛軍倉皇應戰,被唐軍打得大敗,只得退縮排城內。唐軍旋即將城池團團包圍。

蘇定方沒給都曼喘息的機會,下令軍士就地伐木取材,制造攻城用的攻城車、雲梯、木驢、巢車、車弩和拋車等重型裝備。這些都是有巨大壓迫感的武器,有的甚至跟城墻一樣高。像車弩、拋車這些遠端打擊武器,能做到「所中城壘無不摧損,樓櫓亦顛墜......」。都曼看見這些裝備,嚇傻了,趕緊開城投降,乖乖當了俘虜。

蘇定方得勝班師,途徑烏海時(今孟達天池),恰逢吐蕃的藩屬王達延莽布支正在率軍襲擾唐朝的隴右諸地。蘇定方一看,這送上門來的戰功,必須得收下,於是引兵與達延莽布支交戰。達延手下有吐蕃精銳八萬,渾身重甲覆蓋,尋常刀劍根本砍不動。而蘇定方只帶了一千輕騎兵,實力之懸殊前所未有。交戰地點又是在高原,吐蕃軍最適應的環境,蘇定方似乎沒有一點勝算。

蘇定方觀察吐蕃軍陣,發現吐蕃軍中除了青壯年外,還有不少兒童、老人。原來,吐蕃實行的是兵民合一的體制,一個部族無論男女老少,都要參與作戰。這樣固然能鞏固團結,但也有一個致命缺點:一旦遇襲就極容易失去秩序。蘇定方大喜過望:這不正是特種作戰的好時機嗎?他率輕騎兵迅猛突擊,直接朝達延莽布支殺來。達延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手起刀落、斬於馬下。吐蕃軍頓時崩盤,被斬殺和相互踐踏、傾軋而死者不計其數,八萬人損失殆盡。烏海大戰,一千滅八萬,蘇定方創造了戰史的神話。

這件事還有一個後續。據西藏史料【西藏王臣記】記載,667年吐蕃宰相祿東贊率軍十萬進攻唐朝邊境,卻被一萬唐軍全殲,祿東贊本人也因傷重而亡。唐軍隨後發起反攻,一路攻到了布達拉宮,並將其付之一炬。而這一時間在唐蕃邊境駐守的唐軍將領,正是75歲高齡的蘇定方,因而推測這一戰也是他打的。我在查閱了多方資料後,發現蘇定方667年確實是在唐蕃邊境駐守,但沒有任何唐朝史料記載了這場戰役,其真實性存疑。不過也有人講,這是因為蘇定方在朝廷得罪了人,史官故意抹殺了他的戰績。目前史學界並沒有一個定論,因而這場戰役我們就不再細說。

蘇定方連克都曼、吐蕃後一年,又率水陸兩軍攻滅了北韓半島的藩國百濟,生擒百濟國君,完成了滅國之旅的「三殺」。在人生的最後幾年,他被調往唐蕃邊境,繼續為大唐戍守邊關。667年,戎馬一生的他在軍中病逝,終年76歲。他死後,唐高宗痛哭不止,追謚他為「莊」。

彪炳千古

蘇定方的一生對外作戰八次,無一敗績,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由於出身原因,他一生都避不開排擠與冷落,這導致他的絕大多數戰績都是在年過六旬以後才立下的。自古將軍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然而蘇定方就是頂著滿頭華發,拖著換作旁人早已乞骸骨返鄉的老邁身軀,從西到東,橫跨了整個中國。西擊突厥,攻伐吐蕃,西域高原是他腳下征服的沃野;東滅百濟、遠征高麗,大海驚濤是他老驥千裏的嘶鳴。老去的只是皮囊,而胸膛的熱血永遠滾燙。終老邊關、馬革裹屍,他為大唐燃盡了最後一絲生息。縱然是形象被抹黑,縱然是功績被史官埋沒,但仍然有人會記得,那個翻蔥嶺、踏高原、滅突厥、降百濟,縱行千裏,天下無敵的銀發將軍,那個用一生詮釋軍人榮光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