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誌願軍繳獲3000條毛毯,師政委命令全剪碎,彭德懷決定狠狠重用他

2024-01-13歷史

都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然而真正優秀的將軍,從不拘泥於上級的指揮,而是懂得審時度勢,創造性地完成任務。而誌願軍第20軍第89師的政委王直將軍,就是這樣一位不拘一格的將軍。

王直,原名王漢青,1916年生,福建省上杭縣才溪鄉人。1929年,年僅13歲的王直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朱德見王直還沒有槍桿高,於是說:「孩子,你還是回去吧!」然而王直特別倔強,就是不肯依。在王直的一再要求下,上級終於同意了他的自薦,讓他在第10師參與宣傳工作。

王直上過學堂,寫得一手好字,畫得一幅好畫。一天,王直用掃帚沾石灰水在瑞金街頭的土墻上畫了兩幅漫畫。其中一幅畫是妻子送丈夫參加紅軍,一旁寫著「送郎上前線」;另一幅名為【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畫中代表帝國主義的洋人拿著一疊鈔票,正頤氣指使地指揮跪在面前的國民黨反動派走狗去「圍剿」紅軍。

這兩幅漫畫剛巧被毛澤東看到了,認為畫得相當不錯,於是打聽是誰畫的。師政治部主任賴玉宏把王直帶到毛澤東跟前說:「是他畫的。」

毛澤東問王直:「孩子,你是哪裏人啊?」王直回答:「上杭才溪人。」隨後他怯生生地說:「主席,這是我昨天畫的,畫得不好。」

然而毛澤東卻慈愛地摸了摸他的頭,用濃濃的湖南口音說:「好啊!你這個才溪小鬼,畫得不錯嘛!我們做宣傳工作的,就要像這樣,多註意搞一些形象化的宣傳,讓不識字的群眾也能看得懂,要多用藝術形式來進行宣傳。」

在上級的賞識和肯定下,王直進步地很快,他經歷了八年抗戰、三年南方遊擊戰爭,到把你那抗戰,再到解放戰爭時期的蘇中、萊蕪、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華東那些著名的戰役,王直可謂是無役不與。

從始至終,王直都在部隊裏從事政治工作。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王直已經是30軍第89師的政委了。

在部隊,王直一直愛兵愛民,深得戰士和人民的尊敬。在一次戰鬥中,他所在村落遭到了敵機的狂轟濫炸。他不顧個人安危,沖入火場,揪出了3個兒童和1個老大娘。為國為民,一直是王直堅定不移的工作原則。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原本駐紮於華東沿海的第九兵團接到上級命令,火線入朝參戰。為了增強第九兵團的實力,其所屬的三個軍,每個軍都多配屬一個師,使每個軍都有4個師的兵力。因此,89師被分撥到20軍麾下。

11月3日,89師從兗州出發,分乘5列火車北上。作為師政委,王直一直在車上想著如何完成赴朝任務。

在列車上,王直一直忙於政治工作,他親自動手起草了【給各團黨委和政治機關的一封信】,以師黨委的名義發出。號召全師指揮員,要牢記軍委和毛主席提出的作戰原則,各營各連要機動靈活,集中優勢兵力,一口一口地吃掉敵人,集小勝為大勝。

王直發現越往北走,天氣越寒冷,幾乎到了讓人難以忍受的地步。王直有一個習慣,每到一地就格外註重地形、氣候和風土。王直敏銳地註意到,東北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過了山海關就是寒帶了。然而他與戰士們都穿著第三野戰軍的冬季軍服。這些軍服所含的棉花並不多,頂多只能應付華東地區的冬季。而對於東北的奇寒,這些軍服一點作用也沒有。

火車到達沈陽後,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負責迎接。等戰士們一下車,賀晉年竟驚地說不出話:「你們穿這樣的衣服,是要死人的。」

王直與師長余光茂一商量,決定在沈陽停靠一天,盡量先把棉衣問題給解決了。賀晉年當即下令將軍區倉庫中存放的原日軍大衣、棉鞋悉數調給89師。團以上的軍官有暖和的軍大衣,連級軍官兩人一件大衣,而基層士兵則只能分到很少的大衣。有的人只有棉帽,沒有棉鞋;有的人發了棉衣,卻沒有棉褲。

一個優秀的政治工作者,最善於在極端惡劣的狀況下找到最優解。在極寒的環境下,身體一般都會自動將熱量集中於軀幹,以保護內臟。因此四肢與頭是最容易被凍傷的位置。

於是王直當機立斷,命令拆除部份棉被的棉花,火線縫制棉帽、手套、耳套、口罩等禦寒用品。號召全師官兵發揚革命互助精神,在睡覺時共用棉被,抱團取暖。

王直心細如發,生怕有遺漏,他逐一檢查龜裂,直接問各連換裝件數。團營幹部不敢攜帶,直接負責各排的軍服發放。

照此下來,89師的幹部和戰士,人人都有了基本防寒裝備。同樣是緊急出國,有些部隊的戰士越走越冷,幹部們走得心驚肉跳。而全部換裝的89師,指戰員們個個精神抖擻、信心百倍。

王直還意識到,要抵禦寒冷,就必須保證食物的供應。沒有熱量補充,人很快就會凍死。為此,王直狠下心來,他力排眾議,將重武器都留了下來,而讓師屬炮兵團將運載裝備的騾馬用來運送糧食以及衣物,以保證全師的給養。他說:

「處分也好,撤職也好,都由我和師長擔著。」

進入長津湖地區後,王直發現當地氣溫之低已經遠遠超乎他的想象。到了夜間,長津湖的氣溫竟然降至零下40度,幾乎可以和北極比肩。由於是火線入朝,因此第九兵團的絕大多數部隊都沒有做好防寒準備。

以20軍其他的兄弟部隊為例,有的連隊一個班只有一兩床棉被。到了夜間,戰士們將這一兩床被子癱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以抵禦酷寒。

很多部隊的首長也沒有像王直一樣,預料到長津湖的殘酷氣候,沒有在保暖物資的準備上盡心盡力。20軍老兵王學東說:

「當部隊進入北韓的時候,我們都沒有冬裝,沒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我們的部隊大多是來自平均氣溫在22攝氏度的華東地區。11月初我們離開家鄉的時候,當地氣溫在15攝氏度左右。兩個星期後,我們到達北韓,當地的溫度已經降到了零下18攝氏度。許多戰士因為凍傷和感冒而跟不上隊伍。我們師在第一個星期就有700名士兵因為嚴寒掉隊。」

相比之下,美軍卻有完備的禦寒裝備,他們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個鴨絨袋,鉆進去後,把拉鏈一拉,特別抗寒。連隊裝備棉帳篷、火爐等。每班、每輛車還有專門供熱的電爐。同時,他們還配發有餅乾、罐頭、碳酸飲料、巧克力等禦寒食物,不僅餓不著,能量也有所補充。即使食物凍上了,也可以依靠身上的厚衣服捂暖再吃。而我軍為了躲避敵人的空襲,不敢生火,只能啃食凍得梆硬的馬鈴薯。

相比於其他的兄弟部隊,89師在王直的籌謀之下,情況還算好的。然而就是這樣,89師也面臨著極度的困難。進入朝北山區後,全師只有一份作戰地圖,一部電台。大雪封山後,地形復雜、人生地疏,我軍通訊技術又落後,電台一連幾天與軍部聯系不上。

王直和余光茂一合計,決定按照軍部的原計劃繼續南進,以阻止美軍向鴨綠江奔進。走到半路,碰到了42軍的偵察參謀。師領導這才知道,89師部隊距離美軍只有15公裏了。就在這時,上級的電報發了下來,要求89師立即前往南興洞一帶殲滅北進的敵軍,阻斷敵西線的援助。

中美兩軍交戰後,89師第267團在柳潭裏和新興裏阻擊戰中大破美軍,繳獲了美軍3000余條軍毯。摸著這些厚實的軍毯,戰士們都開心極了,終於不用再擠一個被子了。

然而就在這時,王直卻下令,將3000多條軍毯全部剪成碎布,分發給戰士們。其他師首長聽後都急了,有人說繳獲的戰利品應該如數上交,我們自行處理是不對的。後勤部長說:「這軍毯品質那麽好,剪壞了多可惜啊!」

然而王直卻說,我軍一直在追擊敵人,最需要保護的就是手腳。在極寒之中,手腳最容易出現凍傷,一旦凍傷就會失去戰鬥力。因此保護指戰員的健康就是戰鬥力。

王直斬釘截鐵地說:「剪!毛毯全部剪掉,分給戰士們裹住手腳。毛毯再貴重,能比戰士們的性命更重要嗎?我是師政委,我現在只能對89師的戰士負責,上級追究下來,我一個人擔著」。

就這樣數萬塊軍毯碎片分給戰士們,綁在了他們的手和腳上。正是這一小舉措,拯救了89師的眾多將士。在長津湖戰役中,第九兵團傷亡4萬余人,其中因寒冷而傷亡的有21000余人,平均每師凍傷都在2000以上。唯獨只有89師,凍傷只有400多人,也沒有出現「冰雕連」。

在兄弟部隊紛紛因嚴重凍傷而失去戰鬥力時,唯獨只有89師仍保持著較為完整的建制,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擊著南逃的美軍。

到了12月10日下午,20軍第58師和60師經歷了連日苦戰,兩個師合起來能作戰的人員已經不超過200多人。這200多人在60師參謀長蔡群帆的率領下,仍在對美軍進行追擊。

此時美軍已經安全透過了水門橋,正向興南港方向疾馳。美軍滿以為我軍已經因凍傷和戰傷而喪失戰鬥,前方道路已經是暢通無阻的了。身後的誌願軍只有坐直升機才能跟上他們。

然而當美軍經過水洞裏時,89師的官兵卻從伏擊處一躍而出,手榴彈如雨點般落下,機槍、衝鋒槍也朝車隊猛烈掃射。美軍猝不及防,好幾輛車被擊毀,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

原來師首長的指示下,265團抄近道翻越了海拔1300公尺的香榆山,繞到了美軍的前面。265團警衛員往山下一看,驚喜道:「乖乖,可把敵人給攆上了。」

雖然大家的體力已經到了極限,但一聽說追上了美國鬼子,精神陡然一震。師領導緊急部署,明確了各連的作戰任務,包圍、穿插、分割、圍殲。戰術動作異常熟練自然。

趁著夜色,265團對敵人展開了四面攻擊,將美7師7團2營的中校營長打死,俘虜了少校副營長和3名尉級軍官。

就在這時,267團也趕了上來,參與了對美軍的圍獵。在混戰之中,267團機槍手洪成茂使用高射機槍,打下了一架夜航機,俘獲了飛行員。沒有夜航機的指引,被圍的美軍亂成一團,屍橫遍野。此戰中,美軍死傷200多人,俘虜80多人,擊毀和繳獲坦克、汽車40多輛,繳獲火炮3門,輕重機槍20多挺以及大量食物。

89師傷亡不大、凍傷亦少,總傷亡不過1200多人。是9兵團第一梯隊8個師中唯一保持了戰鬥力的部隊。

宋時輪聽聞89師尚有戰鬥力,於是準備以該師為主,補充其他師尚能戰鬥的人員,組成一個完整師繼續圍堵逃敵。為此,兵團副司令陶勇親自前往部隊,和戰士們一起翻山越嶺,從冰道上滑下,連續追擊。然而此時的89師也是油盡燈枯了,但阻止該師追擊的並不是寒冷,而是饑餓。

由於敵情嚴重,後勤線因美軍的轟炸而中斷。89師的一些部隊甚至斷糧了一個星期,政委王直也整整有2天沒吃上飯。42軍部隊聞得此訊息後,立即支援了幾袋大米。王直二話不說,將大米送到了前線,自己和師長卻一口也沒吃

但是89師有上萬人馬,這幾袋摻了谷子的大米又頂什麽用呢?89師206團6連副指導員周如斌說:

「搞到了大米,就用煮牛草的大鍋煮米飯……還不到煮熟的時候,連裏衛生員跑來找我,提醒我給連裏大家講一講,註意不要吃撐了,吃太多能撐死。正說著,就有人來報告,說出事了。有人撐著了。」

周如斌趕過去一看,看見鍋竈邊躺著一個炊事員,是個廣東兵,飯還沒煮好就先揭鍋吃了,由於吃得太多,躺在地上翻白眼,兩腿亂蹬亂抓,嘴裏鼻孔裏往外冒飯粒——活活撐死了。

有了這個教訓,周如斌在分飯時,讓大家排隊領取,他親自掌勺,一人先盛給半勺吃。分了三次,吃光了一大鍋飯。即使分到了飯,六連最終也因饑餓而減員至60人,更何況其他沒分到米飯的部隊。

89師雖然占據了有利地形,但是陸戰一師史密斯師長指揮殘余部隊,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瘋狂還擊。誌願軍部隊開始準備硬頂,但是由於太過饑餓,實在頂不住。陶勇無奈,只好采用小分隊襲擊和大部隊突擊相結合的戰術。89師各部隊在交通要道上布雷,一度拖住了美軍的前進速度。我軍趁機從側後方襲擊敵軍,殲敵百余人、俘虜300多人。

但是最終,呈強弩之末的89師已無力阻止敵軍,陸戰一師這才狼狽地逃到了興南港。在艦炮的掩護下,陸戰一師帶著傷員和難民上了船。陶勇指示各部隊不要貿然沖擊,陸戰一師這才逃過一劫。

戰後,彭德懷親自主持了長津湖戰役的作戰總結。相比於其他兄弟部隊,89師傷亡小、凍傷小,戰果也較大。因此整支部隊都得到了彭德懷的表揚。彭德懷了解到89師之所以凍傷如此之少,全賴王直政委的未雨綢繆之後,當即決定,要對王直狠狠地重用。

長津湖戰役後,第九兵團返回國內休整,89師被取消編制,士兵補充入其他部隊。而王直也得到了晉升,成為了第26軍的政治部主任,成了9兵團唯一被提拔師級幹部。這也體現了彭德懷在戰爭實踐中考核選拔幹部的用人準則,能者上、不能者下。

回國後,王直歷任三十一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福州公安軍政委,福建省軍區副政委,陸軍二十八軍政委,福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等職。

1955年,王直被授予少將軍銜。授銜儀式結束後,有戰友問王直:「獲得開國少將軍銜,是不是有些激動呢?」

然而王直卻流下了眼淚:「我不激動,一將功成萬骨枯!共和國是千千萬萬個人民英雄流血犧牲換來的,他們犧牲了,榮譽卻歸在我們名下,我們有什麽理由去激動呢?」

王直,就是這樣一個愛兵如子的將軍。他明明已經做得更好了,但卻依然為犧牲的將士傷心落淚。誰又能說「慈不掌兵」呢?

王直的戰鬥事跡最終被戰地記者所記錄,後來放進了電影【英雄兒女】中,影片中智勇雙全的王文清政委,便是以王直為原型的。後來,王直看了電影,謙虛道:

「從經歷來看,我們兩人確實是相似的,但我不是王主任的唯一原型,而應當是誌願軍高級政工幹部的整體形象。」

2014年4月7日7點31分,老紅軍、開國少將王直走完了他光輝的革命歷程,享年98歲。他的豐功偉績將永遠留在人民心中,就像是【英雄兒女】主題曲所唱得那樣:「烽煙滾滾唱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