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東吳孫氏將領,賁、輔、河、瑜、皎、韶、桓等,與孫權是何關系?

2023-12-20歷史

漢末三國,富春孫氏艱苦打拼,輾轉奮戰,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經過 孫堅、孫策、孫權 父子三人的持續努力,孫氏終於在江東創下了穩固的東吳政權。

然而,任何領袖都不可能包攬所有事務,其麾下必有一群忠誠且能幹的臣屬。

而宗族子弟往往是領袖的首選人群,曹氏如此,孫氏也是如此。

孫賁、孫輔、孫河、孫瑜、孫皎、孫奐、孫韶,孫桓,孫峻、孫綝 等等,他們是否與孫權出自同一宗族,若是又分別屬於哪一脈?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揭曉答案。

孫靜一脈

第一代:孫靜

孫靜,字幼台,是孫堅的幼弟, 孫策、孫權的親叔叔。

堅季弟也——【三國誌】

孫堅起初起兵舉事,孫靜糾集鄉裏和宗室子弟五六百人,作為部隊班底,眾人都願意依附他。

後來孫堅戰死於荊州,長子孫策年少有為,繼承父誌,奮起攻略江東。

在擊破揚州刺史劉繇之後,孫策準備繼續向南攻打會稽的王朗,事先派人前往家鄉請叔叔孫靜來錢塘匯合,於是孫靜將家屬和部眾一並帶到孫策處。

由於王朗據險而守,孫策被阻擋在固陵,數次水戰皆告失敗。

孫靜向孫策獻計,向南走查瀆道,繞過固陵,偷襲敵人身後,並自請率所部作為前鋒。

孫策贊同此計,並配合孫靜的計策,詐稱軍中喝了不幹凈的雨水,士兵鬧肚子,準備用數百口水缸澄清飲水。到了黃昏分時,孫策又點起了許多火把,以此作為疑兵,吸引住王朗的目光。

而孫靜則趁機繞道進攻偷襲高遷屯。

得知訊息的王朗大吃一驚,急忙調遣丹陽太守周昕前來助戰。結果孫策大敗周昕,並將其斬殺,王朗只好逃走。之後孫策一路追擊,大破王郎軍,山窮水盡的王朗只好投降,會稽郡由是平定。

孫策平定會稽後,上表任命孫靜為奮武校尉,打算授他以重任。但孫靜為人眷戀祖宗故地,不願意外出做官,請求留在家鄉鎮守。孫策答應了他的要求。

△孫靜

200年,孫策遇刺身死,孫靜的長子孫暠曾想接手江東大權,但被虞翻勸退。

孫權繼掌江東後,孫靜升任昭儀中郎將,後來孫靜終老於家鄉。

清山閑談:

孫靜,字幼 台;孫策、孫權的父親孫堅,字文 台;他倆還有一個兄長叫孫羌,字聖 台。

孫氏雖然在吳郡不顯,但是這取字卻是頗有向往詩書之意。

古人兄弟排行通常為「伯仲叔季」或是「孟仲季」,具體要看三人還是四人。

那麽,根據「堅季弟也」的史料記載,孫靜應該是家中幼子,孫羌和孫堅則是兄長,但也不排除孫靜前面還有一位兄長,只是史料未載其名。

孫靜眷戀故土,不願外任,終老家鄉。

不過他的子嗣眾多,且在東吳政權中始終非常活躍,同時也造成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我們接下來就去具體了解一下。

第二代:孫暠、孫瑜、孫皎、孫奐、孫謙

1、孫暠

孫暠(hào),孫靜長子。

孫策被刺殺身亡後,初生的東吳政權一時人心思浮,暗流湧動。

東吳重臣虞翻,當時恰好任富春長,因而第一時間為孫策守喪,並引導其他官員就地哀悼,不要擅離職守,以免地方空虛。(富春是孫策的家鄉)

孫暠當時擔任定武中郎將,屯守烏程,整頓兵甲,想要找時機自立,於是率軍前往會稽。

孫策在擊敗王朗後,自領會稽太守,所以此時會稽處於群龍無首狀態,孫暠想要搶先掌控會稽,增添手中籌碼。

不過好在孫策治軍有方,加上虞翻的事先引導,會稽的守軍都謹守崗位,只等待東吳新主的命令,不給孫暠可趁之機。

與此同時,剛正敢言的虞翻警告孫暠:「東吳大權理應由主公之弟孫權接手,眼下我已布置重兵固守,而且做好了以命相搏的準備,你自己看著辦吧!」

孫暠眼見無機可趁,只好撤退。

清山閑談:

孫暠後來都沒在史料中出現,想必是被孫權雪藏了,畢竟他動過歪心思,實屬應有之義。

這事虞翻其實是立了大功的,不過虞翻這人過於剛直,口無遮攔,後來屢次惹怒孫權,最終被流放到了交州。

其實也不能全怪孫權,畢竟恩情這東西也有花完的時候,虞翻實在是「頭太硬、嘴太損」。

孫暠的野心基因可能是真的很強大,他雖然沒能翻起浪花,但是他的後代卻是出了不得了的人物。

孫暠有三子:孫綽、孫超、孫恭,其中孫綽生有 孫綝 (chēn),孫恭生有 孫峻

孫峻、孫綝是東吳後期有名的權臣,以殘暴專橫著稱。

在孫權死後,這兄弟二人掌控朝政長達七年之久,搞得東吳朝廷血雨腥風、內鬥不止。

2、孫瑜

孫瑜(177-215),字仲異,孫靜次子。

起初他以恭義校尉的身份統領士兵,他的部下大多來自長江以西,不過孫瑜能夠虛心安撫部眾,因而得到他們的愛戴。

204年(建安九年),孫權上台數年後,孫瑜兼任丹陽太守,眾人前來歸附,兵力達到一萬多人。之後,孫瑜又被加封綏遠將軍。

△孫瑜

206年,孫瑜和周瑜一起征討麻屯和保屯,取得勝利。

213年,曹操攻打濡須,孫瑜隨孫權前往抵禦。孫權想要出戰,孫瑜忙勸孫權應穩重防守,孫權不聽,軍隊果然沒能收獲戰果。事後,孫權升任孫瑜為奮威將軍,仍掌管丹陽,駐地從溧陽遷往牛渚。

當時諸將都專心從事軍務,而孫瑜卻喜好典籍,即便身在軍中,也經常抽空讀書。這一點孫瑜很像曹魏名將李典,也是打仗之余,最喜好看書學習。

215年(建安二十年),也就是曹操攻占漢中的那一年,孫瑜去世,時年39歲。

3、孫皎

孫皎,字叔朗,孫靜三子。

他起初擔任護軍校尉,領兵兩千多人。曹操曾多次進攻濡須,孫皎常趕赴前線抵禦,號稱精銳。

後來孫皎升任都護征虜將軍,代替老將程普督夏口。黃蓋和二哥孫瑜去世後,孫皎又合並了他們的部隊。

孫權將沙羨、雲杜、南新市、竟陵賜給他做封地,允許他自設官吏,可見孫權對他的信重。

孫皎為人輕財好施,喜好結交,與諸葛瑾的關系最好。同時他也知人善任,委任廬江人劉靖負責監督官吏,江夏人李允負責人事安排,廣陵人吳碩、河南人張梁負責軍教事務,一切布置得井井有條,屬下們都盡心竭力。

他還善於謀取民心,自導自演了一出抓人然後放人的戲碼,然後下令以後要討伐的目標只有曹氏,老百姓是無罪的,以後不準攻擊魏國的無辜百姓。如此一來,江淮地區有很多人慕名前來歸附他。

△孫皎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東吳準備趁關羽北伐,偷襲荊州。

孫權原本想讓孫皎和呂蒙分別為左、右部督,但呂蒙進諫:「當初攻打江陵時周瑜、程普分為左、右部督,結果程普掣肘,險些壞了大事,所以請至尊信誰,就單獨任命誰。」

孫權於是醒悟,命呂蒙為大都督,孫皎為後繼。後來東吳拿下荊州,擒獲關羽,孫皎也有許多功勞。

同年,孫皎去世,時年根據推算應在40歲左右。

4、孫奐

孫奐(195-234),字季明,孫靜四子。

顯然孫奐出生較晚,比二哥孫瑜小了18歲。

219年,三哥孫皎去世,按照兄終弟及的慣例,25歲的孫奐代領其眾,並以揚武中郎將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

孫奐任職的第一年裏。遵循孫皎生前的布置,禮待劉靖、李允、吳碩、張梁等人,繼續任用他們的長處,這是非常穩妥且聰明的做法。

孫奐為人不善言談,但很實幹,因而深受軍民稱贊。

226年(黃武五年),孫權趁魏文帝曹丕去世,發兵攻打江夏郡。孫奐作為地主,派部將鮮於丹率五千人截斷淮河水道,然後自己帶領吳碩、張梁等五千人馬作為大軍前鋒,拿下高城,招降三位敵將。

大軍撤回後,孫權親自檢閱了孫奐的軍隊,見他的隊伍軍容嚴整,孫權不禁感慨:「當初還擔心你遲鈍,會帶不好兵,現在看來,軍中沒有幾人能比得上你,我沒什麽可擔心的了。」

隨即任命孫奐為揚威將軍,封沙羨侯。

孫奐喜歡讀書,命令親兵和家中子弟必須讀書學習,這一點和他的二哥孫瑜很像。

234年(嘉禾三年),孫奐去世,時年40歲。

青山閑談:

孫靜這一脈,還有一個老五孫謙,不過史書上單記了他的名字,沒有事跡,想必是早卒或是在家守業,沒有出仕。

所以老四孫奐死後,其部眾由他的兒子孫承接管,沒有繼續兄終弟及。

△孫靜一脈譜系圖

從老二孫瑜、老三孫皎、老四孫奐的事跡來看,孫權對這幾位堂兄弟都是十分看重的,就好像曹操對諸夏侯曹的倚重一樣。

可惜的是,孫靜這一脈雖然人才眾多,但沒有一個高壽的,基本都在40歲左右便去世了。

孫羌一脈

第一代:孫羌

孫羌,字聖台,是孫堅的同胞兄長, 孫策、孫權的親伯父。

不過他和妻子都早亡,留下兩個兒子孫賁和孫輔。

第二代:孫賁、孫輔

1、孫賁

孫賁(bēn),字伯陽,孫羌長子, 孫策、孫權的堂兄。

由於孫羌夫婦早亡,孫賁早早扛起家業,獨立撫育年幼的弟弟。

孫賁初時在郡中做督郵守長,後聽聞叔父孫堅在長沙起兵,孫賁便棄官跟隨孫堅征戰。

孫堅在荊州戰死後,孫賁統領孫堅部眾扶送其靈柩回鄉。

由於孫堅之前依附於袁術,所以孫賁後來也前去依附他。

袁紹任命會稽人周昂為九江太守,袁術大怒,派孫賁進攻周昂,並在陰陵擊破他。

袁術於是表孫賁領豫州刺史,轉任丹楊都尉,代理征虜將軍,討伐平定山越。

後孫賁被揚州刺史劉繇驅逐,被迫帶領部隊屯駐歷陽。

△孫策創業初期

197年(建安二年),袁術再派孫賁與吳景合擊劉繇部將樊能、張英,未能取勝。

等到孫策東渡,幫助孫賁、吳景擊破張英、樊能,之後進軍徹底擊敗劉繇,劉繇被迫逃往豫章。

孫策派孫賁和吳景回壽春報告袁術,袁術任命孫賁為九江太守,由於袁術稱帝不得人心,孫賁不就任,拋棄妻兒返回江東。

當時孫策已經平定吳郡、會稽兩郡,孫賁隨孫策征討廬江太守劉勛、江夏太守黃祖。

軍隊凱旋時,聞聽劉繇病死,於是順手又拿下了豫章。

事後孫策表孫賁為豫章太守,封都亭侯。

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破荊州,威震南方,孫賁心懷畏懼,又因為女兒嫁給了曹操之子曹彰,便想要把自己的兒子送給曹操當人質,以求自保,被東吳元勛朱治說服才作罷。

同年,朝廷使者奉詔任命孫賁為征虜將軍,孫賁在任十一年去世。

2、孫輔

孫輔,字國儀,孫羌次子。

他在繈褓中時,父母便不幸故去,由兄長孫賁撫養長大,兄弟二人的感情很深。

起初,孫輔以揚武校尉的身份輔佐孫策平定三郡。

197年,他隨孫策征討丹楊七縣,派孫輔向西駐守歷陽抵禦袁術,並招撫百姓,聚攏士卒。之後又隨孫策討伐陵陽,活捉祖郎。

199年,孫輔隨孫策向西襲擊廬江太守劉勛,孫輔在交戰中身先士卒,因功被任命為廬陵太守,孫策讓他平定安撫所屬縣城,設定官員。

△孫策擊劉勛

後來孫輔升任平南將軍,假節兼任交州刺史。

主少國疑,就連親戚也不能避免自尋出路的心思。隨著曹操的不斷強大,孫輔擔心孫權無法保住江東基業,於是趁孫權出行時,派使者暗中與曹操往來。

結果被人告發,孫權先假裝不知,給孫輔一個自己說出來的機會,但孫輔哪裏甘心主動承認,直到孫權拿出證據,才慚愧地無言以對。

此事後,孫權殺光了孫輔的近臣,削減了他的部曲,將他流放到東部幽禁。

數年後,終日郁郁的孫輔去世。

清山閑談:

觀孫賁、孫輔兄弟,不如孫靜多矣。

危亡之際,孫權最倚重的正該是這批孫氏宗親,可惜這兄弟二人總想著給自己留後路,做派跟外臣一般無二,實在是不靠譜得很。

原本孫香也是跟著孫堅征伐的,他是孫堅再從弟孫孺的兒子,因功拜為郎中,後來侍奉在袁術身邊,被任命為汝南太守。

孫策征討江東前,曾去信告知舅舅吳景、堂兄孫賁、族兄孫香。

這三人當時都在袁術手下任職,守廣陵的吳景立即棄官而走,身為將領的孫賁一時被困但終是逃脫,唯獨孫香因為相隔太遠,沒能成行,最後孫香以征南將軍的職位,在壽春病逝。

孫河一脈

第一代:孫河

孫河,字伯海,孫堅族子(現今稱從侄), 孫權的族兄。

他曾過繼給姑姑家,一度隨姑父姓俞,後來因為某種原因,又改回了孫姓。

孫河性格忠直,少言多行,年少時便作為孫堅的心腹,隨孫堅征討四方,任勞任怨。

孫堅死後,孫河又繼續跟著孫策攻略江東,因功拜威寇中郎將,領廬江太守。

204年,孫權之弟孫翊遇害,孫河前往宛陵察看情況,指責媯(guī)覽、戴員(yún)保護不周,二人做賊心虛,於是將孫河殺害。

第二代:孫韶、孫桓

1、孫韶

孫韶(188-241),字公禮,本姓俞氏。

前面說過孫河曾過繼到了俞氏,推測應該是其母族,那時叫俞河,有個侄子叫俞韶。

後來孫策很喜愛俞韶,借著孫河的關系,便賜姓俞韶為孫氏,還列入了孫氏族譜,從此便成了孫韶。

所以說,孫韶其實原本是俞氏子弟,和孫氏沒有血緣上的關系。

204年,孫河不幸被殺,17歲的孫韶接替統帥孫河的軍隊,被任命為承烈校尉。

後升任廣陵太守、偏將軍。

220年,孫權稱王,升孫韶為揚威將軍,封建德侯。

△孫韶

225年(黃武四年),魏文帝想從廣陵圖謀江東,親臨視察發現東吳軍容嚴整,天險難過,只得悻悻退兵。

孫韶見機派遣高壽率領五百敢死隊,從小路夜襲曹丕的軍隊,曹丕大驚,最後高壽奪取其副車車蓋而回。

229年,孫權稱帝,任命孫韶為鎮北將軍,防禦魏國。

後因鎮守得力,邊境穩固,得到孫權贊賞,加封孫韶兼任幽州牧,假節。

241年(赤烏四年),孫韶去世,時年54歲。

2、孫桓

孫桓(198-223),字叔武,孫河第三子。

孫河被害時,孫桓年僅7歲。

成年後,孫桓長得儀表堂堂,器懷聰朗,愛好讀書,博學強記,被孫權贊譽為「宗室顏淵」,並對他委以重任,授予武衛都尉一職。

219年,22歲的孫桓參與了由呂蒙指揮的偷襲荊州行動,孫桓隨軍在華容道伏擊關羽,大獲全勝,擒獲了關羽的余眾將近五千人以及大量的牛馬軍備。

△孫桓

222年,孫桓被拜為安東中郎將,跟隨陸遜抵抗東進的劉備。

孫桓在夷道被漢軍包圍,陸遜並不去救,認為孫桓一定能夠堅持到自己的計策施行。

果然,孫桓堅守不動,漢軍久攻不下,後面又被陸遜火計反攻,漢軍潰敗,其圍自解。

劉備沿著三峽棧道一路逃跑,孫桓乘快艇包抄,窮追不舍,逼得劉備不得不遁入山嶺中才逃過一劫。

事後劉備不禁感嘆:「之前去東吳,看到孫桓還是小兒,不想如今竟把我逼到這個地步。」

夷陵之戰後,孫桓以功拜建武將軍,封丹徒侯。

後被派去修築橫江塢,任上病逝,時年26歲。

清山閑談:

孫河這一脈的孫韶、孫桓,都頗具將才,相同的是,兩人一個驚到曹丕,一個驚到劉備,還真是敢想敢打的角色。

另外,孫河的部眾為何給了侄子孫韶,那是因為孫河的長子孫助曾任曲阿長,次子孫誼曾任海鹽長,但二人都短壽早卒,而老三孫桓還太小,老四孫俊就更小了。

結語

綜上,觀東吳孫氏諸將,有道是:

孫靜戀土守祖業,子嗣多才繼為將。

孫賁扶柩歸故裏,孫輔通敵受流放。

孫河忠勤遭暗算,孫韶鎮北若金湯。

孫桓年少鋒芒銳,孫氏宗親可安邦。

大家還知道哪些孫氏將領,歡迎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