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0年天安門掛主席新畫像,遭民眾質疑:為何眼珠偏上且只有左耳?

2023-12-26歷史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選右上方的「關註」。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適的閱讀體驗。

你親眼見過天安門上的毛主席畫像嗎?

它早已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不論時代如何變遷,毛主席永遠微笑註視著中國人民。

然而,少有人知,曾有一版毛主席畫像,因為被群眾指出只有一只耳朵、眼睛斜視他人,受到不小的爭議。

工作人員怎會出現這樣的失誤?

最終這件事又是如何處理的?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天安門毛主席畫像的故事。

毛主席像掛上天安門城墻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偉大領袖毛主席畫像掛上城樓,俯瞰著光輝照耀的中華大地。

這幅畫像,這個場面實在太過經典,以至於很多人都忘記了這並非毛主席畫像第一次掛上天安門城樓。

1948年,天安門上的蔣介石畫像剛剛更新了版本(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首次掛上,此前為袁世凱和孫中山)。

諷刺的是,他見證的是無數愛國誌士、學生工人代表在天安門前的大街上遊行,振臂高呼「反內戰、反迫害」。

好在不到一年時間,傅作義公布和平解決北平問題。

1949年1月23日,解放軍接替北平防務,蔣介石像自然也會被撤下。

取而代之的是,毛主席以及朱德、劉少奇、葉劍英、周總理、林彪、任弼時和聶榮臻八位革命領袖的畫像。

那是1949年的正月十五。

這天,不僅是喜慶的元宵節,更是慶祝北平胡平解放大會召開的日子。

20多萬北平市民齊聚天安門廣場,迎新年,慶解放。

只見。毛主席畫像赫然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中央、

兩側便是朱德、劉少奇、葉劍英等人的畫像。

這是毛主席畫像第一次掛上天安門。

而毛主席第一次登上天安門城樓,是在這年的7月7日——抗戰12周年紀念日。

當天,城樓的毛主席畫像已更新了版本,同時懸掛的還有朱德像。

這也是第二版毛主席畫像。

而這兩次毛主席畫像的主筆,都出自一人之手。

他便是創作了【開國大典】的著名油畫家董希文。

即使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20多萬群眾個個情緒高漲,大喊著「中國人民萬歲」「毛主席萬歲」。

在沸騰的口號聲中,10月1日的開國大典終於到來。

全國人民敲鑼打鼓,再沒有比這更激動人心的時刻了。

這回懸掛的毛主席畫像,也是最經典的一版。

映入大家眼簾的是,高6公尺、寬4.6公尺的巨幅之作。

畫像中的毛主席頭戴八角帽,面帶微笑,正慈祥地註視著共和國的人民。

少有人知,此版畫像最終定版就在10月1日淩晨,差一點兒就趕不上開國大典了。

當時,周恩來總理最後一遍檢查天安門裝飾工作,突然發現毛主席畫像下有「毛澤東」三個字。

而且主席的風紀扣是敞開的,既不必要,且不嚴肅。

此時,離慶典活動只有幾個小時。

一絲不茍的周總理立馬找來畫家與工作人員想辦法解決問題,務必要在畫像中呈現出毛主席最好的狀態。

由於畫像重達1.5噸,且已經固定,要取下來再掛上顯然已經來不及了。

最終,畫家周令釗決定爬上腳手架,直接改畫。

只不過,既要趕時間,又要解決問題,他唯一能想到的辦法,便是把字型塗成毛主席衣服的顏色,然後在延長的服裝上加上一個扣子。

好在最終有驚無險,毛主席畫像完滿地呈現在了全中國人民的面前。

此後,天安門的毛主席畫像又經過了數次更替,每一版本都各有特色。

但其中,第四版卻引發了群眾的爭議。

引發爭議的畫像

1950年10月1日,在建國一周年慶典的重要日子上,天安門城樓特地更新了毛主席畫像。

然而,畫像掛出來後,卻沒有收到想象中的好評。

不少群眾立馬提出意見:

毛主席畫像怎麽只有一個左耳朵?

而且他老人家的左眼珠還往上偏,這不就顯得「偏聽偏信」「目無群眾」了嘛?

收到群眾反饋的工作人員,也是冷汗涔涔。

好在這幅畫像只懸掛了10月1日一天。

因為從開國到1966年之間,毛主席畫像都是只在每年五一節和國慶日才懸掛。

這是繼開國大典後的第四版的主席像,作者是人民美術工作室的辛莽。

他也曾擔任過延安魯藝美術教員。

照理說,其不應該會犯如此明顯的錯誤才對。

其實,辛莽是為了凸顯毛主席的霸氣,才刻意挑選了這個昂首目視斜前方的角度作畫。

說起來,開國大典第三版毛主席畫像雖然受到大眾贊譽,但還是有人挑出了一些毛病。

比如,八角帽遮擋了主席「高瞻遠矚」的目光,顯得不夠霸氣。

正是借鑒了前版的不足,辛莽才會在這個地方特意改進。

而且事實上,他並沒有少畫了一只耳朵。

當你平視畫像時,是可以看見兩只耳朵的。

只是一般群眾都是從城樓下仰視,於是由於視覺效果,入眼的就只有一只耳朵。

但這也代表,這幅畫像確實存在問題。

虛心接受群眾提議後,辛莽重新繪制。

最後,他選擇了一張毛主席的免冠正面照作畫,彌補了先前的遺憾。

這一版也就是第五版,之後毛主席畫像又經歷了幾次更叠。

1952年由畫家張振仕主筆完成第六版繪制。

1963年至1967年依然由他主筆繪制第七版畫像。

第八版則是1967年至今,由王國棟與其徒弟葛小光主筆,以新華社發表的毛主席正臉標準像為摹本繪制而成。

在此期間,值得一提的是,60年代後期開始,毛主席畫像一年四季都會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

只是,每年國慶日前,會更換一幅新的。

如此一來,眾人對畫像的要求就更嚴苛了。

畢竟,為了保證畫像經歷風吹日曬不變色、變形,畫家們必須在顏料、繪畫方式上絞盡腦汁。

工作人員也得在畫像板上下功夫,不斷改進材料。

1994年之後,毛主席畫像板首次變為整板,還采用了平面玻璃纖維材料,彌補了之前容易變形翹角的缺陷,還使得畫像更加生動。

後來科技進步了,國家甚至用上了航空材料懸掛毛主席畫像。

這一切,都是為了將偉人的面貌完美地呈給世人。

歲月變遷,不變的是毛主席那雍容溫潤的面容,以及無數人的崇敬目光。

不過,有段時期,部份群眾也在擔心一件事。

那就是,毛主席畫像會不會從天安門中央撤下?

毛主席精神永流傳

「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遠保留下去?」

1980年,世界著名記者法拉奇訪華,與鄧小平一見面便開門見山丟擲一個犀利的問題。

法拉奇會有此問,並非電洞來風。

就在前不久,中央作出指示要「少宣傳個人」,隨即人民大會堂東門的毛主席畫像被取下。

各地會議室、教室也紛紛效仿摘下了主席像。

與此同時,天安門也有所動作。

這得先說說天安門廣場畫像的變化。

天安門廣場並不是只懸掛城樓中央一幅畫像,也不是只掛毛主席一人之像。

前面提過,1966年之前每逢勞動、國慶日,城樓正中會懸掛毛主席畫像。

而從1956年後,除了以上傳統外,天安門廣場東西邊兩側,還會豎立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與列寧、史達林的畫像。

值得一提的是,史達林還是唯一一位外國領導人的畫像被掛上天安門城樓(在1953年其逝世時)。

而每年國慶,我們會在紀念碑北側增設孫中山畫像,與毛主席畫像遙相對應。

從1966 年開始,毛主席畫像變為天天懸掛,不僅掛在城樓正中央,還會掛在北面與端門城樓的南北門兩面。

至於勞動、國慶日,依然沿襲之前的諸位革命導師畫像的布置。

然而到1975年,城樓北面和端門城樓南北兩面的毛主席畫像撤了下來,只保留城樓中央的毛主席畫像。

1980年,根據中央「少宣傳個人」的指示,天安門廣場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畫像也被撤下,並宣布,只在必要時才懸掛導師畫像。

一時間,大家都在擔心天安門的那幅毛主席畫像,還保不保得住?

訊息在國內發酵的同時,也傳到了國外。

各國都在猜測我們的態度,於是便有了法拉奇單刀直入的提問。

面對她的咄咄逼人,鄧小平沒有絲毫猶豫,說:「(毛主席畫像)永遠要保留下去。」

對此,他解釋了原因:「我們永遠把他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締造者來紀念。」

從此之後,天安門的毛主席畫像永久地成為群眾瞻仰的物件。

同時,它也成為凝聚人心與力量的重要標誌。

中國人民對毛主席懷有深厚的感情,即使是年輕一輩也在他的傳奇故事中成長,被偉人的精神激勵著前進。

只要中國革命精神不滅,毛主席畫像當然要永遠地保留下去。

參考資料

人民網【鄧小平:天安門上的毛澤東像要永遠保留下去】

楚文青.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畫像[J].文史博覽,2013,(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