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國軍中將率部起義,談判時見我軍幹部年輕,變臉道:我要見劉伯承

2024-07-22歷史
#深度好文計劃#1949年12月25日,國民黨中將李振率部起義,在談判時,見解放軍幹部都很年輕,臉色大變說:「你們不講信用,我要見劉伯承司令員。」
蔣介石撤離成都之前,讓心腹胡宗南召集軍中大佬,進行最後的打氣,時任第18兵團司令員的李振也在其中。
「成都決戰,我們握有大軍,有很大希望。再不濟,退守雲南緬甸邊境,第三次世界大戰馬上爆發,到時我們全面反攻!」蔣介石反復表達了以上觀點,可是李振心中並不買賬。
李振出身於粵軍,又不是黃埔系,在非蔣介石嫡系的情況下能夠幹到兵團司令員,是戰場上真刀真槍打出來的。
抗日戰爭時期,李振在韶關給予日本鬼子重創;解放戰爭時期,李振與西北的馬繼援等配合,在西府隴東戰役中讓彭德懷大軍損失了一萬五千多人,氣的彭老總直罵娘。
蔣介石畫完大餅後迅速離開,胡宗南接著繼續畫:「李將軍,校長如此器重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幹,到時我保薦你為西南軍政副長官。」
李振心中大為惱火,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別說西南軍政副長官了,就是正長官,面對殘破的爛攤子也是送命的活兒,胡宗南竟然還拿這個來籠絡人心。
李振參加過北伐戰爭,曾經與葉劍英並肩戰鬥,兩人私交甚好。葉劍英聯系到了正在香港的李振妻子,向其帶話:「再不起義就晚了」。
這句話說到了李振心坎上,他知道國民黨危在旦夕,再負隅頑抗就是從上到下當炮灰,成為蔣家王朝的陪葬品。
李振在軍中打拼多年,根基牢固,同樣是廣東人的187師師長鐘定天、參謀長何滄浪、187師副師長陳定等人都堅定地支持起義,表示:「只要司令員一聲令下,赴湯蹈火,再所不辭」。
值得一提的是,陳定在之前的戰鬥中被解放軍俘虜,很快被策反後放回,成為解放軍在第18兵團內部的眼線。
果然如葉劍英所說,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勢如破竹,長驅直入。12月21日,解放軍東路已到簡陽,北路已到綿陽。驚慌失措的胡宗南立即召集李振等人到新津開會。
胡宗南緊急部署了防務,要求各路大軍由第五兵團司令長官李文節制,再次表達了「同仇敵愾,效忠黨國」的堅定決心。
會議一結束,胡宗南就乘坐飛機,逃之夭夭。各路大軍更是人心渙散,惶惶不可終日。
之前川鄂邊區綏署副主任董宋珩及16兵團副司令官曾元已經向解放軍投誠。24日,國民黨第15兵團司令官羅廣文、第20兵團司令官陳克非率殘部在郫縣、安德起義;25日,第7兵團司令官裴昌會率部在德陽起義。
陳定聯系到了地下黨員,牽線之後帶著李振來到了解放軍32師94團團部,協商投誠事宜。32師副師長塗學忠和團長田士繁熱情迎接,可剛才還笑容滿面的李振,卻突然露出了尷尬的表情。
原來,李振是看接待他的解放軍軍官太年輕了,自己好歹是個堂堂的兵團司令員,不說完全對等也要差不多才行,怎麽能夠如此怠慢。
於是,快人快語的李振脫口而出:「協商可以,我必須見到劉伯承才行。」
塗學忠和田士繁雖然年輕,可是閱歷豐富,他們很快猜出了李振心中的小九九,立即撥通了二野指揮部的電話。
電話那邊客氣地讓李振將軍拿起話筒,表示劉伯承有重要軍務在身,自己代為傳達,只要是投誠過來的國民黨軍隊,解放軍一律一視同仁,並對高級將領安排相應的職務。
李振雖然聽不出對方是誰,可是料到肯定是個大人物,他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
「將軍,剛才李達參謀長說的很清楚了,我們對於前來投誠的,都是熱烈歡迎的,絕對沒有厚此薄彼一說。解放軍很多指揮官都很年輕,比如陳錫聯司令員,也才三十四歲。」塗學忠趁熱打鐵說道。
得知剛才通話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李達,李振非常地興奮,完全消除了顧慮。
李振與解放軍代表商量完起義的具體細節問題後,立即起身告辭,回部隊駐地,準備帶領所有手下投靠。
不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李振千算萬算,忽略了三十六軍軍長朱光墀這個擁蔣的頑固派,其提前帶走了一半的部隊。
盡管如此,李振還是帶著四萬多人,加入了解放軍的陣營,迎來了新生。
大軍開拔之前,有心腹憂心忡忡地對李振說:「這麽多年你立有大功,不過也和共產黨的軍隊打了不少仗,還殺害過他們的革命功臣劉伯堅,就不怕被報復嗎?」
「為了下面這些兄弟找個好的歸宿,即使被報復,我也無怨無悔。」李振平靜地回答道。
事實證明,共產黨人胸懷寬廣,區別於蔣介石的睚眥必報,不僅沒有報復李振,相反還給予其重用。
後來,李振放棄了去美國定居的機會,一心投入祖國的建設之中,並最終得以長壽。1988年1月10日,李振在成都病逝,終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