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民國女神林徽因,為何被魯迅和冰心嫌棄?看看錢鐘書怎麽說的

2024-03-02歷史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民國時期,林徽因的存在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璀璨而引人註目。她,既是詩人,又是作家,她的文字如同她的靈魂,充滿了詩意和深邃的思考。她,是大學教授,又是建築教育家,她的學識如海洋般深邃,為眾多求學者所向往。她的風華迷人,如同一朵盛開的花朵,令人驚艷。

然而,正如每一個耀眼的星辰都必然伴隨暗影,林徽因的光芒並未能避免一些爭議。在那個思想碰撞的年代,魯迅,這位筆鋒犀利的文化巨匠,卻對林徽因頗有微詞。這讓人不禁疑惑,為何如此出類拔萃的女子,會遭到如此尖銳的批評?

更令人費解的是,就連林徽因曾經的好友,散文作家冰心,也屢屢對她表示不滿。這兩位才女的恩怨糾葛,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一段佳話。那麽,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位民國女神呢?

或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回歸歷史,再現那個真實的林徽因。

在20世紀初的福建,一個官宦之家迎來了他們的新成員——林徽因。她的祖父是進士出身,曾在浙江的官場中叱咤風雲,而她的父親更是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的顯赫人物。這樣的家庭背景,無疑為林徽因鋪設了一條鋪滿鮮花的道路。然而,命運似乎總愛開玩笑,盡管她生於官宦之家,身為長女,但偏室出生的她並未享受到應有的幸福與溫暖。她的童年,如同被秋風吹過的落葉,帶著一絲落寂和淒涼。

八歲那年,林徽因隨著家人來到了繁華的上海。在這座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中,她進入了虹橋的一所學校,開始了她的求學生涯。學校裏的林徽因並不出眾,但她的心中卻藏著一顆不甘平庸的心。她渴望著知識,渴望著成長。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跟隨著父親來到了北京,進入了培華女子中學。

在這所女子中學裏,林徽因仿佛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她的智慧如同璀璨的明珠,在學習的海洋中熠熠生輝。她的成績優異,無論是文學、歷史還是數學、物理,她都能遊刃有余地掌握。她的學霸生涯,不僅僅是因為她的天賦,更是因為她的努力和堅持。

然而,上帝似乎特別偏愛這位才女。在為她開啟了一扇又一扇的門的同時,連窗戶也未曾為她關上。這樣的偏愛,讓林徽因如同璀璨的明星,無論在哪裏都能引人註目。她的美貌與才華並存,成為了學校裏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然而,對於林徽因來說,她的美並不僅僅是為了取悅男人。她深知,一個女子的美,不應該僅僅由男人來評價。她更看重的是同性的評語,因為她們更能理解她的內心世界,更能欣賞她的才華和美貌。

郭心輝,這個在豆蔻年華的女子,心中對林徽因的敬仰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她眼中,林徽因不僅僅是一位教授,更是一位美麗的女神。每當提及林徽因,郭心輝的眼神總會閃爍出別樣的光彩,仿佛見到了世間最美的風景。

全甄嬛,這位女教授的評價則更為獨特。她曾戲言,如果林徽因在男校授課,恐怕那些熱血青年們都會為之傾倒,課堂秩序也將蕩然無存。這並非誇張之辭,而是全甄嬛對林徽因魅力的真實寫照。

在民國的轉譯家中,文吉若素以眼光獨到、要求嚴格著稱。然而,當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見到了林徽因,卻立刻被這位東方美婦人的氣質所征服。盡管年已四旬,但在文吉若眼中,林徽因依舊散發著令人心馳神往的魅力。

林徽因的美貌固然令人贊嘆,但她的學識和才華更是讓人敬佩。她不僅精通多國語言,還在文學、建築、藝術等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這樣的全能讓她在文化界獨樹一幟,成為了眾多人心目中的楷模。

與冰心、淩書華、韓湘眉並稱為文化界「四大美人」的林徽因,她的美麗並非空有其表。她的光芒不僅僅來自於外在的容貌,更來自於內在的才華和氣質。她是一位真正的文人,一位能夠用文字照亮人們心靈的智者。

冰心曾這樣評價林徽因:「她很美麗,而且很有才氣。」這句話道出了林徽因的魅力所在。她的美麗不僅僅是外在的,更是內在的,是她那豐富的學識、敏銳的思維和獨特的見解所散發出的光芒。這樣的美麗是永恒的,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退,反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愈發璀璨。

林徽因的美麗似乎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氣質和容顏讓人難以忘懷。然而,她的才華與美貌同樣令人矚目,而這才華的背後,卻與她年輕時的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她年輕的時候,林徽因曾隨父親周遊西方列國,這段經歷不僅讓她領略了異國風情,更讓她接觸到了不同的文化和思想。這些經歷不僅開拓了她的視野,更激發了她的創作靈感,使她的才華得以充分展現。

而讓林徽因的才華真正被世人所知的,是泰高爾來到北京講學的那次經歷。泰高爾,這位印度的文化泰鬥,是彼時亞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他的英語造詣深厚,而這正是他能夠獲獎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3年,泰高爾出訪中國,而林徽因則是全程的英語轉譯。她的轉譯準確流暢,得到了泰高爾的極高贊譽。不僅如此,為了歡迎泰高爾的訪學,林徽因還與徐誌摩以及自己的父親同台演出了泰高爾的詩劇【齊特拉】。在劇中,林徽因飾演了主角齊特拉,她的表演深情而動人,讓人仿佛置身於詩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劇目全程是英語交流,沒有強大的英語能力是無法勝任的。然而,林徽因卻遊刃有余,她的英語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正是因為她在劇中的出色表現,泰高爾才對中國同行的精湛演技贊不絕口,尤其是對林徽因深厚的英語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

泰高爾甚至開玩笑說,如果林徽因在印度,那麽諾貝爾獎也許就不會輪到他了。這句話雖然帶有玩笑的成分,但也足以看出泰高爾對林徽因才華的高度認可和贊賞。

在這個世界上,事物的復雜程度總是難以言喻。對於林徽因,這位才情橫溢的女子,人們的情感態度也是如同兩極分化,有的對她崇敬有加,有的則對她嗤之以鼻。魯迅先生便是後者之一。

然而,這並非是因為林徽因做了什麽得罪他的事情,而是魯迅實在看不慣她那不斷被眾多男士所追求的情景。其實,仔細想來,這也並非完全是林徽因的錯。在那個時代,女性才情的顯露往往伴隨著男性目光的註視,林徽因只是身處其中,難免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魯迅對林徽因的不滿是眾所周知的,然而,不滿她的人並不止魯迅一人。林徽因的好友冰心,同樣對她引來的一群追求者感到不滿。說起來,冰心與林徽因還是同鄉,兩人都是福建人,而且兩人還一同被譽為文化界的四大美女。

然而,冰心對林徽因的詬病並非僅僅因為她的美貌,更是因為徐誌摩對林徽因的暗戀。冰心曾為此事專門寫信給林徽因,告誡她要註意分寸。

這不禁讓人感到納悶,按理說在這場三角戀中,林徽因也算是個受害者,可為什麽在冰心的眼中,她卻成了犯錯的一方呢?這或許是因為在那個時代,女性對待感情的態度被視為極為重要,稍有不慎便會遭到非議。

至於大作家錢鐘書與林徽因的交惡,則更是讓人啼笑皆非。他們兩人曾經是鄰居,又都喜歡養貓。然而,兩家的貓卻經常打架,而錢鐘書又是個極其護犢子的人,因此,他與林徽因之間經常發生一些雞毛蒜皮的小矛盾。這些矛盾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之間的友情。

其實,錢鐘書與林徽因的紛爭,並不僅僅是因為兩只貓兒。在更深層次上,它源於林徽因每周六下午的客廳聚會。那個時候,北京城的文人墨客都爭相湧入林徽因的客廳,那是一個知識的海洋,也是一個文化的交流場所。錢鐘書,作為一個文學大家,對這種盛況自然是心知肚明,但他對此卻抱有成見。

梁思成先生後來回憶道,那個周六的下午,是林徽因客廳最為熱鬧的時光。那時的人們還沒有雙休的概念,因此每個周六都顯得格外珍貴。在那個特殊的時刻,林徽因的客廳仿佛變成了一個文化的磁場,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文人雅士。他們在這裏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共同譜寫著那個時代的文化篇章。

而來到這所宅邸的文人雅士,大都身份不簡單......

梁思成,那位享譽海內外的建築學家,與林徽因,那位才情橫溢的作家與建築設計師,他們的家,自然成為了京城文人墨客向往之地。每當夜幕降臨,客廳的燈光便會亮起,照亮了那些心懷文學夢想的人們。

巴金,那位後來的中國文學泰鬥,他的到來總是會引起一陣小小的騷動。他的筆下世界充滿了對人性深刻的洞察與對社會的沈痛反思,讓人不得不為之動容。

而徐誌摩,那位現代詩人與散文家,他的詩歌如同清泉般流淌,讓人陶醉其中。作為新月詩社的領頭羊,他的每一首詩都仿佛是一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文學的夜空。

沈從文,那位鄉土文學的巨匠,他的筆下總是充滿了對鄉土的深情厚意。他的文字如同一條潺潺的小溪,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了鄉土的韻味。而陶孟和,那位同樣對文學有著深厚造詣的學者,他的到來總是為聚會增添了幾分學術的氣息。

當然,還有後來成為北京大學一級教授的朱光潛,他的學術造詣與人格魅力都讓人為之傾倒。他的到來,總是為這場文學盛宴增添了幾分莊重與深沈。

然而,在這場文學的盛宴中,卻總有一個名字被提及,那就是錢鐘書。他,是不是因為沒有得到一墻之隔的林徽因的邀請,而心中泛起了一絲酸意?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他也能夠參與到這場文學的盛宴中,那麽,這場盛宴一定會更加完美。

在錢鐘書的文學世界中,每一個字、每一個句都如同精致的織錦,細致入微地描繪出人性的千絲萬縷。有人傳聞,他特意創作了一部小說,名為【貓】,以此抒發對林徽因的不滿。在這部小說中,錢鐘書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對夫婦——李氏夫婦。然而,這對夫婦的形象,卻如同水中的倒影,若隱若現地對映出林徽因的影子。

在小說中,錢鐘書這樣描述李太太:「李太太花500日金新買來的眼睛,好像美術照相的電光,把她原有的美貌都煥影烘托出來了。」這樣的文字,仿佛是在用一把銳利的刀,輕輕劃過林徽因的自尊。那雙眼眸,那雙被贊譽為楚楚動人的大眼睛,在這句話中,似乎被暗示為經過後天的人工雕琢,而非天生的美麗。

而接下來的文字,更是如同箭矢般直指林徽因的心:「在一切有名的太太裏,她長相最好看,......最重要的是,她的丈夫最馴良,最不礙事。」這樣的句子,宛如直刺人心的利刃,尖銳而冷酷。

如果說前面的描述還在模糊地指向林徽因的外貌,那麽這段話則是在毫不留情地攻擊她的人品。她的丈夫被形容為「最馴良,最不礙事」,這樣的詞語,無疑是在諷刺她的婚姻生活,暗示她的丈夫在她的生活中如同一個無足輕重的存在。

然而,這些傳聞和猜測,如同霧中的風景,真實與否已無從分辨。只有那些留在文字間的痕跡,似乎在低聲訴說著那個年代的故事,那些被時光掩埋的秘密。

而林徽因,作為這個故事的主角,她的形象在錢鐘書的筆下被描繪得如此生動而復雜,讓人無法簡單地用「好」或「壞」來評價。她的美麗、她的才華、她的婚姻,都在這些文字中得到了展現,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她無盡的猜測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