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5年老蔣叫來孫立人對他說到:你很會訓練兵,但不懂怎麽打仗

2024-04-27歷史
1955年5月28日,蔣介石在其官邸會見了孫立人。交談未幾,蔣以一種不悅的語調指出:「你訓練部隊的能力很出色,但在實戰中卻表現不佳。」

孫立人感到不服,立刻反駁,導致場面一度變得非常尷尬。經過一段短暫的沈默之後,蔣介石揮了揮手,示意孫立人可以離開了。

對於一個軍人來說,被告知「不擅長作戰」無疑是極大的羞辱。孫立人憤怒到臉色蒼白,對自己的家人說道:「他(指蔣介石)怎麽能用‘不擅長作戰’這種話來刻意羞辱我呢!」

孫立人對政治形勢的敏感度很低,直到那時他還沒完全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也沒想到,那將是蔣介石最後一次召見他。過了一周多,由蔣經國負責的情報機關宣布破獲了所謂的「兵變案」,隨後立即將矛頭對準了孫立人,緊接著一網打盡的行動展開了。

孫立人以擅長訓練部隊著稱。

1947年8月,孫立人從東北被調走,擔任了國民黨的陸軍副總司令。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蔣介石對孫立人持懷疑態度,從而剝奪了他的軍權。

但這與事實不符。孫立人在1947年4月就被提升為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僅僅四個月後他又成為了陸軍副總司令。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他完成了從軍長到保安司令部副長官再到陸軍副總司令的躍升,這在蔣介石的將領中極為罕見。

很多人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孫立人晉升為陸軍副總司令的同時,東北保安司令部被撤銷,而在上海休養的杜聿明失去了他的長官職務。有趣的是,蔣介石對這位學生並沒有任何表示。杜聿明整整閑置了一年,直到徐州「剿總」成立,他才得到了副總司令的職位。

孫立人有「善於訓練部隊」的美譽。在擔任稅警總團團長期間,他的團在各項考核中排名總團第一。即便稅警總團裝備精良、戰鬥力強大,但因不屬於中央軍,總被蔣介石視為次等。淞滬會戰後,蔣介石因稅警總團損失慘重,認為其難以為繼,指示原總團長黃傑將殘余部隊重組為一個師,並賦予中央軍的番號(即第40師)。

黃傑帶走了稅警總團的精英力量,對數千名傷員和體弱者不聞不問。這些身體康復的人無處可去。於是孫立人前往武漢,求助於宋子文,宋子文和孔祥熙商議後,為孫立人提供了一批裝備,讓他重建稅警總團。孫立人以被黃傑遺棄的稅警總團成員為骨幹,迅速重組了部隊,由於蔣介石已下令解散稅警總團,重組的部隊更名為「緝私總隊」。

經過兩年的艱苦訓練,到了1941年,緝私總隊已成為一支擁有六個團的精銳部隊,裝備先進、訓練有素,雖被視為雜牌軍,其戰鬥力卻不亞於國民黨的主力軍。

當戴笠擔任國民政府財政部緝私署長後,他派遣手下特務檢查緝私總隊,挑出許多毛病,其中一項居然是:「緝私部隊訓練得這麽好有什麽用?反正也不用去打仗。」

孫立人看著自己辛苦訓練出的部隊不僅無法保留,自己可能也將被迫離開。他更不能忍受的是,這支精銳部隊即將成為戴笠旗下軍統的看家護院「私兵」。大為不滿的孫立人,趁著去重慶的機會,正巧太平洋戰爭爆發,軍委會決定組建一支遠征軍,赴緬甸協助英軍作戰。孫立人找到軍政部長何應欽,自願帶隊出戰,何應欽正愁於拼湊部隊,自然欣然同意。

戴笠不情願地將緝私總隊中的三個團交給孫立人,編為新的第38師,派往緬甸前線。

第一次遠征緬甸失敗後,孫立人的新38師被調往印度的蘭姆珈訓練基地,開始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在訓練期間,孫立人常親臨前線,親自指導官兵,迅速提高了該師的戰術水平。

新38師的表現使戴笠刮目相看。孫立人後來升任新一軍軍長,有次前往重慶公務,戴笠熱情款待,意圖拉攏。畢竟,對於新38師及新一軍的戰績,戴笠也可以拿來吹噓,畢竟這支部隊與軍統的緝私武裝有著不解之緣。

在離開東北之前,孫立人最多只指揮過一個軍。加上與杜聿明的不和,蔣介石對他的軍事能力評價並不高。然而,孫立人「善於訓練部隊」的名聲卻很響亮,蔣介石對此印象深刻。在孫立人晉升為陸軍副總司令後,蔣介石又指派他兼任陸軍訓練司令,這是蔣對他的重用。

蔣介石與孫立人的「蜜月期」

雖然孫立人獲得了訓練司令的頭銜,但實際上並沒有部隊供他訓練。作為陸軍司令部的副職,他實際上無權幹涉蔣軍的訓練工作。後來,在宋子文的推薦下,孫立人被派往台灣,負責改建和擴充套件原有軍事基地,招募和訓練新兵。

1949年1月,蔣介石暫時下台,離開南京前往溪口「遠端操控形勢」,在離開前對人事進行了大規模調整,其中一項就是讓他的親信陳誠擔任台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這時的台灣已經成為蔣介石考慮的最後退路,地位非常關鍵,掌握數萬新兵訓練的孫立人因此變得非常重要。

據蔣介石的長期侍衛長俞濟時回憶,蔣介石在上海被解放後,曾一度在舟山群島附近的軍艦上徘徊,不願前往台灣。原因是有傳言稱陳誠野心勃勃,似乎有意取代蔣介石。

陳誠長期受到各方面的攻擊,擁有眾多政敵。在過去,蔣介石絕不會相信這些傳言。但情況已變,沒有多少退路的蔣介石變得極其警覺,寧願信其有,也不願錯過任何風險。但不前往台灣顯然不是選項,這時蔣介石立即想到了孫立人。

蔣介石繞過陳誠,直接命令孫立人率部隊在基隆港口迎接他。見到孫立人時,蔣介石直接詢問:「孫司令,這萊恩全嗎?」

孫立人回答:「台灣並不歸陳誠管,誰敢多言?至於安全,只要我在,絕對沒問題!」

被譽為「小委員長」的陳誠,發現「委員長」到台灣居然沒有預先通知他,明白了蔣介石對他有所懷疑,於是急忙去見蔣介石,並進行了解釋。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蔣介石發現陳誠並沒有背叛的跡象,因此恢復了對這位親信兼「幹女婿」的信任。

這次事件讓陳誠不敢對蔣介石產生任何不滿,但他對孫立人的那句「台灣並不歸陳誠管」卻耿耿於懷,這句話深深地刺激了本就不夠寬廣的陳誠。

對於孫立人在基隆的迎接表現,蔣介石非常滿意,不久後便任命他為台灣防衛總司令。此時,孫立人、陳誠以及兼任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的蔣經國,成為了國民黨在台灣最有權力的三人。

在1950年,當顧祝同敗退到台灣之後,他遭受了許多人的彈劾。他之前擔任的陸軍總司令職位,後來由孫立人接替。到了1951年,孫立人晉升為國民黨的陸軍二級上將。

1947年3月時,孫立人還僅是新一軍的軍長。僅僅四年後,他就晉升為國民黨軍隊中的銓敘二級上將,並且還擔任了陸軍總司令和台灣防衛總司令的職位。這種快速的晉升,在蔣介石領導的黃埔軍校出身的將領中是獨一無二的。與此同時,孫立人在稅警總團服務時的上級,黃傑,此時僅為中將,並名義上是「國防部副部長」,同時被法國人限制在越南的富國島上。

孫立人雖然在台灣地位顯赫、權力巨大,但似乎與周遭的環境格格不入。逃亡台灣的國民黨軍政人員中,非蔣介石系的人物如白崇禧、薛嶽等都被邊緣化,他們也都明哲保身,保持沈默。掌握主要職位的是蔣經國系的人員和黃埔系的將領,而孫立人與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並且不喜歡蔣經國系人員的作風。由於他性格直率,經常在公共場合表達不滿,很快就觸怒了許多人。

之前,老蔣還需要依賴孫立人訓練的新軍來保護自己的安全。但隨著中國大陸的完全解放和數十萬國民黨軍隊湧入台灣,老蔣對孫立人的態度開始發生細微的變化。孫立人畢業於美國軍校,不是黃埔軍校出身,不是江浙籍,也沒有在蔣介石擔任校長的陸軍大學等地學習,最初還是被分配到非正規部隊,顯然,他並不符合蔣介石選用人才的「標準」。

到了1953年6月,被軟禁在越南超過兩年的黃傑及其部份國民黨殘軍被陸續送往台灣。抵達台灣後,黃傑受到了蔣氏父子的熱烈歡迎,並不久後升為「陸軍二級上將」。

黃傑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與蔣經國關系非常好。蔣氏父子商議後,決定用黃傑來替代孫立人的位置。到了1954年,孫立人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被調任為名義上的上將參軍長,「陸軍總司令」和「台灣防衛總司令」的職位則由黃傑接替。

從理論上講,失去軍權的孫立人已不構成威脅,但這僅僅是打擊他的第一步。孫立人回憶,1955年5月28日,老蔣召見了他,這也是他最後一次與老蔣見面。

會談不歡而散後,老蔣還給了孫立人一個「打仗無能」的評價。孫立人回去後,對此深感不滿。這也顯示了孫立人在政治上缺乏敏感性,他沒有去探究老蔣召見他的真正目的,而是糾結於「是否真的不擅長打仗」的問題上。

一周後,老蔣計劃參加在6月6日於台南舉行的軍事演習。但在演習前夜,原本應陪同前往的老侍衛長俞濟時在家清洗槍支時意外走火,子彈擊中大腿,因而無法同行。

雖然意外走火的事情並非沒有發生過,但俞濟時的這一事件時間點非常敏感。已經掌握了一些「證據」的蔣經國,借此機會向老蔣報告了剛剛破獲的一起「兵變案」。長年累月跟隨老蔣的俞濟時,因這次難以說明的走火事件,被迫辭去了自己的職務,並提前退休。

蔣經國手下的情報人員聲稱,孫立人的舊部下郭廷亮、江雲錦等人,計劃在老蔣前往台南檢閱演習期間,發動兵變。

老蔣非常憤怒,命令蔣經國嚴查此事。很快,郭廷亮等一百多人被逮捕。經過審訊,直接將責任指向了孫立人。到了8月,孫立人正式被免去參軍長職務,一家人被趕出台北的官邸,轉移到台中一棟房子裏,開始了長期的軟禁生活。

台灣當局一直沒有對所謂的「孫立人案」作出最終的判定,導致孫立人沒有固定的收入,每月僅能領取少量的生活費。他需要負擔家庭生活,生活十分拮據。為了補貼家用,孫立人在家中種植玫瑰,讓家人拿去賣。當地人出於同情孫立人,紛紛購買,這些玫瑰花被稱為「將軍玫瑰」。

據孫立人的家人回憶,面對蔣氏父子的「不殺、不審、不問、不判、不抓、不關、不放」的政策,孫立人雖然心有不甘,但在公眾場合他選擇保持沈默。這段時間,孫立人更多是為了家人考慮,他不希望孩子們再受到牽連。晚年的孫立人,曾多次向家人提起他與老蔣1955年的最後一次見面,顯然他對老蔣的那句「你對於部隊訓練很好,但打仗不行」的評價始終無法釋懷。

1988年,在蔣經國去世不久後,孫立人結束了長達33年的軟禁生活,重新獲得了自由。但那時,他的健康狀況已經大不如前,兩年後就去世了。

2014年7月,台灣的監察機關確認郭廷亮當年是在刑訊逼供下被迫寫下的自白書,這項調查間接地為孫立人洗清了冤屈。遺憾的是,這一切已經發生了十四年後的孫立人無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