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都說韓翃的【寒食】是一首諷刺詩,那唐德宗為什麽還贊賞此詩

2024-03-01歷史

唐朝詩人多如鴻毛,著名的詩人也是多如天上的星星。在這眾多的詩人裏,李白、杜甫當然是頂流,人盡皆知。而另一些人,只能算中流,甚至末流,他們沒有李杜這麽大的名氣,為普通人熟知的作品,也不過一兩首詩罷了,韓翃,就是這樣一位詩人。

韓翃,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唐代宗時,在長安閑居10年;唐德宗的時候,因為自己【寒食】一詩,被皇帝親點為中書舍人。

說起來,他的詩名在當時也算很高了,「大歷十才子」之一,還是唐傳奇裏的主人公。可是到了現在,如果不是詩詞愛好者,或者相關專業的人,知道他的寥寥無幾,可不像李杜那樣「爛大街」。他的作品,也只有【寒食】一詩為一般讀者熟知。

韓翃【寒食】一詩,唐德宗十分喜歡。可是後來人都說這首詩是一首諷刺,諷刺的正是當時的權貴,那唐德宗為什麽會喜歡呢?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全詩如上,詩的大意如下:春天的皇城到處是落英飛舞,寒食時的東風吹歪了京城的柳樹;夜幕降臨的時候,皇帝賞賜新火,正在傳遞蠟燭,那裊裊輕煙飄入權貴豪門之家。

此詩前兩句寫景,寫春天京城的美景,後兩句則狀摹夜晚傳遞蠟燭之盛況。

這首詩唐德宗十分喜歡。相傳唐德宗缺少制誥人才,中書省請德宗批示,德宗說「與韓翃」,當時有兩個韓翃,中書省又請示德宗,德宗回復說:「春城無處不飛花之韓翃」。由此可見,此詩深受德宗喜愛,在當時流傳也是很廣的。

後來,大家都說這是一首諷刺詩。

清代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裏說:氣骨高妙不待言,用「五侯」寓諷更微。

清代章燮【唐詩三百首註疏】:蘅塘退士曰:唐代宦官之盛,不減於桓靈,此詩托諷深遠。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註】: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禦柳斜」三字引線,下「漢宮傳蠟燭」便不突。「散入五侯家」,謂近幸者先得之,有托諷意。

你看,他們都說這首詩是含有諷刺之意的。

寒食節,是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而設立的。漢朝制度,寒食的時候是要禁火吃冷食。到了寒食節的晚上,皇帝賞賜給一些近臣蠟燭用以照明,一是表示寒食即將結束,二是告訴世人要向這些有功之人學習。

後人認為是諷刺詩,以為百姓無燈,而權宦卻青煙飄散,是對權貴的諷刺。

不過細想,唐德宗不就是最大的權貴代表嗎?如果真的是諷刺詩,唐德宗會看不懂?他手下大臣會看不懂?不說提拔,不被問罪就阿彌陀佛了。

你看桀驁如李白,在唐玄宗手下,也要寫【清平樂】這樣的恭維之詩。所以,無論是哪個皇帝,會容忍別人寫詩諷刺自己嗎?

很顯然這首詩在當時不是被解讀為諷刺詩的。你看說它是諷刺詩的,是從清代開始的,可能與清代的學術風氣有關,什麽詩都要求一個微言大義。

可以斷定,韓翃的【寒食】在當時,只是一首描寫寒食節盛況的詩,沒有更深的微言大義。而後人在解讀過程中,賦予了它更多的深層含義,這也可以說是一首詩生命力旺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