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平型關戰役繳獲日軍地圖,朱老總據此推斷:差點抓住敵指揮的將軍

2024-02-04歷史

1938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戰場觀察員、美海軍陸戰隊上尉伊凡斯·卡爾遜抵達山西八路軍總部。

伊凡斯此番前來,自然也是肩負著重要使命,八路軍為表重視,時任總司令的朱老總親自出面,接待了這位美國觀察員,而且還帶著他參觀走訪了很多八路軍部隊。

聊起八路軍,伊凡斯其實有很多問題,特別是一年多前,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打掉了日軍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師團第21旅團一部以及輜重部隊一千余人,當時曾引起舉國震動。

朱老總為美國觀察員詳細介紹了一番具體的經過,還聊到了戰後八路軍繳獲了一張日軍地圖,當時朱老總無限自豪的表示:

「最重要的是,襲擊敵人背後的營俘虜了該旅的指揮部,繳獲了敵人的野戰命令和記錄,差點就抓住指揮的將軍。」

也許有人認為,平型關戰役不過是打掉了日軍一個輜重隊千余人,何言差點抓住敵指揮將軍呢?

顯然不是!

整個平型關戰役,一開始計劃的規模其實很大,這其中還涉及到八路軍與晉綏軍以及蔣介石中央軍之間的配合。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釋出命令,宣布紅軍改編為八路軍。

不等改編完成,八路軍其實已經陸續向前線進發。

8月22日、25日,第115師主力由陜西省三原縣雲陽鎮出征;9月3日和30日,第120師主力和第129師主力由陜西省富平縣莊裏鎮出征。

時任八路軍115師獨立團團長的楊成武後來回憶:

「八月三十日進抵黃河西岸的韓城芝川鎮,準備由禹門口東渡黃河。站在渡口,放眼北望,只見滔滔激流如從天外飛來,以一瀉千裏之勢向下遊湧去;滾滾怒濤似催征的戰鼓,向中華民族的兒女發出了戰鬥的號召。」

特別有意思的是,八路軍渡過黃河飛奔抗日前線的時候,沿途卻到處可見國民黨軍敗退下來的潰兵,兩相比較,二者對比鮮明。

據時任第115師第344旅第687團供給處工作的劉炳華回憶:

從原平下車後,天又下雨了。我們向北走,國民黨軍隊卻向南走。路上,我們看見國民黨大批的潰兵歪戴帽子,用步槍挑著彈藥、包裹和老百姓的雞,碰到我們就問:「你們往哪裏開呀?」「上前線去打鬼子!」「鬼子的飛機大炮厲害呀!」「我們八路軍的步槍、手榴彈更厲害!」「哈哈!你們吹牛皮。憑幾支吹火筒、大刀片能打鬼子?」「你們不信,就看老子去打吧!」

過去土地革命十年,紅軍與國民黨軍數次血戰,盡管裝備水平、人員素質上有不少差距,但不可否認的是,紅軍運用恰當的戰術,其實可以打敗裝備精良的敵人。

此次赴抗日前線,不少八路軍指戰員各個摩拳擦掌,對於同日軍交鋒有著絕對的信心。

八路軍挺進山西的同時,日軍也正兵分兩路,一步步侵入山西。

北線,日本關東軍察蒙支隊進攻雁門關;東線,日軍第五師團以一部攻占靈丘,下轄的第21旅團步炮六個大隊則是在旅團長三浦敏事的帶領下,向平型關發起進攻,企圖突破平型關關防,企圖與雁門關以北的日軍匯合。

從9月22日開始,日軍第21旅團開始向平型關、東跑池、團城口等內長城各主要陣地發動進攻,並派了飛機、大炮助戰。

當時,國民黨軍總指揮部設在平型關後方的大營鎮,總指揮為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副總司令孫楚。平型關由北向南一線布置了三個師,李仙洲的第21師、高桂滋第84師(位於團城口)、孟憲吉旅(平型關正面)、以及由靈丘退回的第73師。

從整體上來看,平型關一側還是非常安全的。

國民黨軍兵力充足,且是沿著險關要塞布防,而日軍入侵平型關的只是很小一部份兵力,因此孫楚認為,主要戰場還是在雁門關方向。

孫楚是計劃吃掉進攻平型關的日軍,當時國民黨軍在前沿布置了三個師、兩個旅,覺得吃掉這支數千人的日軍部隊不成問題。

當時,林彪率領的115師正在向平型關外敵後運動,聯絡官也才剛到平型關,這讓孫楚更覺得,此次作戰十拿九穩。

閻錫山接了孫楚的計劃,心裏也很高興,還調來了郭宗汾的預備第二軍,作為平型關正面出擊的主力。

9月23日,閻錫山電令郭宗汾:

「即時集結,於晚間速向大營東北地區前進,歸孫副總司令指揮。」

同日,閻錫山以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的命令給朱老總發去了電文,請求八路軍配合:

「我決殲滅平型關之敵,增加八團兵力明拂曉可到,希電林師夾擊敵之側背。」

所以可以看出來,整個平型關戰役,一開始就是晉綏軍制定的計劃,閻錫山作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居中指揮晉綏軍、中央軍以及八路軍。

晉綏軍大概出動8個團,約1.5萬余人,加上八路軍115師,應該指出的是,八路軍115師不是全師參加平型關戰役,其中最強的344旅688團約3000余人因被山洪阻隔未能及時參戰,教導大隊和686團一部份以及師部一個騎兵營也跟隨羅榮桓奔赴冀西,實際兵力大概在六七千人。

為了打好首次對日作戰,八路軍115師全體指戰員都花了不少心思。

9月23日,林彪、聶榮臻召集全師開會,商定了初步計劃,9月24日,林彪親率連以上幹部偵查平型關附近地形,發現老爺廟至蔡家峪之間的喬溝是一個天然的伏擊地形,因此決定在此設伏,伏擊後撤的日軍。

晉綏軍方面給林彪送去出擊平型關戰役的計劃時,還特意提到了一點:

「擬定71師附新編第2師及獨立8旅配合115師出擊平型關東側。」

三浦敏事率部進攻平型關,如晉綏軍出動,三浦敏事受挫後必然會後撤,屆時掉入115師的伏擊圈,當時林彪還考慮到一點,即日軍增援的問題,為此特意提早調出楊成武的獨立團騎兵營,要求楊成武切斷從淶源至靈邱和從廣靈至靈邱的公路運輸線,阻擊淶源、廣靈兩個方向的日軍援兵,將平型關之敵完全孤立起來。

林彪當時以罕見的口吻命令楊成武:

「不能讓一個鬼子漏過來。」

應該說這確實是萬無一失的戰略。

如果說晉綏軍能夠按照一開始的計劃出動,的確有可能吃掉三浦敏事的21旅團6個步炮大隊數千人。

當然,這裏說是有可能,主要是因為在抗戰初期,日軍本身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按照後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給出的數據,敵我雙方兵力應達到三比一以上才能打個平手。

9月22日,日軍向平型關發起進攻,連續三天,晉綏軍頑強的守住了陣地,客觀為郭宗汾軍出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9月24日,郭宗汾部抵達了預定位置。下午,孫楚下達最後命令,總攻於9月25日淩晨4時開始,當天晚上,林彪率領115師進入預定陣地。

可沒想到的是,這過程中出現了變故。

進攻的日軍不是一路,而是兩路。

日軍第21聯隊兩個大隊9月21日從渾源出動,神不知鬼不覺的急行軍了幾天,來到了平型關下。

守城的高桂滋部早就已經打的精疲力盡,之前守團城口,84師就抵抗的很艱難,高桂滋為此向指揮部求援,郭宗汾還派了個團去。

可當時大家都圍繞平型關戰役做準備,郭宗汾部自己也有出擊任務,加上國民黨軍內部向來是勾心鬥角,因此高桂滋的求援沒換來多少援兵。

9月25日淩晨,日軍三浦敏事率部猛攻團城口,21聯隊兩個大隊側翼偷襲,高桂滋部傷亡慘重,結束了團城口,平型關防線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更糟糕的是,高桂滋撤離團城口時,事先沒通知在大營鎮的總指揮部。

三浦敏事占領團城口後,給板垣征四郎發了封電報, 板垣征四郎立即回復,派一個步兵大隊到前線,配合三浦敏事的部隊占領大營鎮。

也因為三浦敏事在電文中還提到了一點,就是9月平型關天氣突變,降了小雪,氣候寒冷,板垣征四郎派了一支後勤運輸部隊,給三浦送去了衣服、糧食以及彈藥補給。

與此同時,在前線的八路軍、晉綏軍,正準備按照原計劃,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日軍。

郭宗汾按照原定計劃出動,沒想到遭到團城口方向的打擊,郭宗汾一開始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他沒接到訊息高桂滋失守的訊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問才知道,日軍從團城口已經撕開了口子,各處陣地相繼失守,郭宗汾部沒辦法,只好就地轉入防禦。

在平型關東側埋伏的八路軍也很納悶,因為已經到點了,晉綏軍怎麽還不出動。可晉綏軍當時已經是自顧不暇了。

9月25日上午7時,日軍輜重部隊從靈丘方向開了過來,他們是給三浦敏事送補給來的。

至此,平型關戰役已經徹底走了樣。

本來,一開始計劃的平型關戰役,是以晉綏軍為主角,中央軍包括八路軍只是配合,可隨著平型關被突破,晉綏軍自保尚且自顧不暇,根本沒有余力發動反攻,這麽一來,沒有接到任何通知的八路軍就只能孤獨的在平型關外禦敵,就連原定配合八路軍打伏擊的71師附新編第2師及獨立8旅也沒有投入戰鬥。

可整個平型關戰役,八路軍打得很頑強,即便是在晉綏軍事先未出動的前提下,八路軍仍然打出了彩。

楊成武的獨立團,不僅擋住了從淶源開出來的日軍第九旅團,還僅憑借1700余人的隊伍發動反攻,追殲50余裏,收復了淶源。

有意思的是,一直打到最後,楊成武手裏還有五個連的預備隊沒用上。

平型關伏擊中,115師主力不僅吃掉了日軍輜重部隊,還吃掉了增援的第21旅團第三大隊一部份,並攻入日軍設在東泡池的指揮部,日本指揮官三浦敏事不得不率部倉皇逃竄。

八路軍在日軍指揮部繳獲一張軍事地圖,根據辨認,這張圖上標註了日軍整個華北作戰計劃以及標識目的,應該只有日軍高級指揮部才能夠擁有。

可見三浦敏事逃的實在太匆忙,就連從墻上取下地圖的時間都來不及。

整個平型關戰役,八路軍115師整個將兵力用到了極致,反攻東泡池時,八路軍只投入了不到兩個團約4000人,而三浦敏事六個步炮大隊,怎樣算人數也該在3000—4000人之間,按照抗戰初期日軍一個大隊的火力堪比我軍一個師來看,這場戰鬥打得著實有些不可思議。

如果不是因為八路軍重火力武器太少,相信林彪很願意去接著再打團城口,這樣一來,三浦敏事全軍一個也跑不了,如果晉綏軍能夠整合實力再戰,收復團城口,鞏固平型關一線,整個山西的抗戰局勢未必會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