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草原雄獅:哥薩克

2024-01-13歷史

一:雄獅初雛:哥薩克的起源


哥薩克一詞最早出現於1240年的【秘而不宣的傳說:蒙古秘史】中,其源自突厥語。書中提到了「哥薩克雙輪輕便馬車」和「哥薩克雙輪大車」,但未明確說明「哥薩克」是什麽或是誰。在俄語中,「казак」一詞最早出現於歌頌哥薩克在1380年參加柯瑞科沃戰役的壯歌之中。然而,在俄國官方編年史中,記錄「казак」一詞最早的是1444年,講述了哥薩克把喀山汗國王子穆斯塔法趕到梁贊的故事。當時,哥薩克居住在頓河附近一個由人統治的小地區,名為「切爾夫列內·亞爾」。自16世紀末期以來,隨著俄羅斯對外交往的擴大,關於哥薩克的記載在俄羅斯編年史中變得十分頻繁。依據俄國編年史,公認哥薩克起源於16世紀。但有些學者認為,哥薩克的起源遠早於16世紀,甚至具有千年的歷史。俄羅斯哥薩克史研究者阿·高爾傑耶夫認為,在15、16世紀俄國編年史的記載中,按邏輯推斷,哥薩克在15世紀前就已經存在了,他們在蒙古人入侵時就生活在羅斯地區。以其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夢想,幫助人們實作了他們的願望。

18世紀的著名俄國哥薩克歷史學家亞·裏格爾曼認為,哥薩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世紀。16世紀時,莫斯科公國開始反抗韃靼勢力,逐漸變得強大,而韃靼勢力卻不斷減弱。因此,在1549年,生活在頓河地區的韃靼哥薩克自願歸順於莫斯科大公;而烏克蘭哥薩克則投靠了波蘭。從1576年開始,他們便大量遷徙到裡海地區,並開始打劫商船。同樣,俄羅斯知名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尼·卡拉姆津也認為,在9世紀之前,哥薩克就已經居住在基輔羅斯地區。卡拉姆津所編寫的【俄羅斯國家史】第五卷第四章中提到,在失明大公瓦西裏二世時期的編年史中就已經記載了梁贊哥薩克幫助莫斯科軍隊攻打韃靼軍的事件。


16世紀時,在頓河地區,一些大小不等的哥薩克自由群體已經形成。這些自由群體隨著從俄國、波蘭等地逃到頓河地區的人的加入而不斷壯大。他們在草原、河湖和海上尋找生存所需的食物,並且最樂意做的事情是打仗和襲擊。除了捕魚、打獵外,他們主要靠搶劫和出征來獲取財物。戰利品是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來源之一。在長期的對外搶劫、出征打仗過程中,哥薩克逐漸建立起有組織的兄弟式軍事團體,即頓河兄弟盟軍。早期的哥薩克成員性別單一,只有男性才能加入,並且不能結婚成家。頓河兄弟盟軍最高首領被稱為阿塔曼,由哥薩克民主選舉產生,任期一年。該團體實行民主選舉和自治的管理方式。然而,在16世紀下半期隨著俄國在該地區建立政權機構而被改變了這種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


自古至今,頓河地區的地理位置都十分重要。15世紀開始國界之爭後,頓河地區成為波蘭、土耳其、立陶宛、莫斯科公國爭奪的目標。俄羅斯政府常常會招募各種人員來增強其軍事實力,特別是在南部邊境地區。建立一條完善的防禦路線,政府需要大量服役人員,形成一個綿延數百公裏的宏大軍事戰略防禦體系。此時,頓河地區的自由哥薩克人正好符合俄羅斯政府的需求。因此,政府開始招募哥薩克人作為邊防「城市」駐軍,以保衛鹿寨防線,並建立起防禦性強的「哥薩克村」。


二、自願受縛:成為俄國僱用兵的頓河哥薩克


在【俄國編年史】中,最早記載頓河哥薩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49年。當時,伊凡四世在給諾蓋王公尤蘇夫的回信中提到希望頓河哥薩克為俄國服務,並攻打凱瑞木汗國,但不要做損害沙皇利益的事情。在1570年之前,頓河哥薩克已經作為僱用兵開始為俄國而戰。例如,在1552年,他們參加了俄國奪取喀山汗國的戰爭,並受到伊凡四世的獎賞。1556年,500名頓河哥薩克在阿塔曼的帶領下奪取了阿斯特拉罕汗國,並將其並入俄國;同年,他們還參加了俄國進攻凱瑞木的戰爭。此外,頓河哥薩克還派遣兩個會講凱瑞木語的哥薩克人幫助摧毀了刻赤城。除了打仗外,頓河哥薩克還提供各種形式的幫助:1554年,他們幫助鎮壓了反對俄國的伏爾加暴動,並在海上為俄國提供有效的幫助。頓河哥薩克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英勇行為,讓俄國沙皇認識到了擁有這樣一支軍隊的好處。於是,俄國政府開始吸納頓河哥薩克為其服務,並實施了優惠政策,僱用他們為俄國服役,定期向他們發放薪金、日用品和武器。1570年,伊凡四世透過自己的使臣向頓河哥薩克送去招募書,在招募書中寫道:


以全羅斯沙皇和大公伊凡·瓦西裏耶維奇的名義向北頓涅茨阿塔曼和所有頓河哥薩克下達聖諭。為了國事(沙皇)派伊凡·彼得洛維奇·諾沃錫裏佐夫到亞速夫,途經頓河地區時請(頓河哥薩克阿塔曼)給予保護(派哥薩克人)與他一起同行。在一切國事方面,你們要無條件地聽從伊凡,為我們服務,我們為此獎賞你們。於莫斯科,7078年1月3日。(7078為俄舊歷,即公元1570年)


這段文字講述了頓河哥薩克接受俄國沙皇的命令,成為俄國的僱用軍,並逐漸失去自由。頓河地區的哥薩克分為上遊哥薩克和下遊哥薩克,為了更有效地使他們為俄國而戰,俄國政府采取措施促進頓河上遊哥薩克和下遊哥薩克聯合。在稱謂上,沙皇稱呼他們為「阿塔曼們和哥薩克們,即所有我們上遊和下遊村寨的哥薩克們」,透過派遣上遊和下遊哥薩克聯合行動或為完成某種任務共同出征,最終在17世紀20年代組成了統一的頓河軍。頓河哥薩克定期接受俄國的薪俸。而且為了保障南部邊境的安全,俄羅斯政府采取積極措施來發展和壯大頓河哥薩克隊伍。例如,在17世紀30年代,當頓河哥薩克攻打亞速夫時遭受了重大損失,俄羅斯政府也會招募俄羅斯內地自願加入哥薩克隊伍的人前往頓河地區補充頓河哥薩克軍。


在17世紀70年代之前,頓河哥薩克享有很大的自由和自治權。俄國政府透過外交衙門與頓河哥薩克阿塔曼保持外交性質的聯系,處理有關頓河哥薩克事務。頓河哥薩克透過派遣「夏季使團」和「冬季使團」到莫斯科或其他地區與俄國政府保持聯系。夏季使團由阿塔曼、大尉和幾名年輕有戰鬥經驗的哥薩克組成。他們在夏天將各種訊息送到沃羅涅日,在冬天則將訊息送到瓦盧葉夫克。使團向沙皇匯報邊疆的狀況,以及土耳其人、韃靼人俘虜的情況,並返回時帶回沙皇的命令。從1672年開始,夏季使團只由兩名哥薩克組成,而冬季使團則由阿塔曼和多名勇敢的哥薩克組成。


每年冬天,使團會請求與沙皇會見,並呈上關於頓河哥薩克戰功的呈條,同時請求沙皇賜予頓河哥薩克各種戰鬥和生活必需品。他們向沙皇表達:「為了我們能永遠地駐紮在您南部的邊疆,在頓河地區為貴國服役,不被饑餓所困死,請賜給我們戰備必需品。」頓河哥薩克使臣在莫斯科受到沙皇高規格的接待,並可以與沙皇一起進餐,向他索要賞賜。常見的賞賜有鐵、武器、火藥、紙張、鐘表、教會書籍、呢絨布匹及麵包等。這些物品會平均分發給所有哥薩克人。在分發時,頓河哥薩克會歡呼:「莫斯科的沙皇萬歲!頓河哥薩克萬歲!」


三:火中取栗:俄國混亂時期的哥薩克


但好景不長,17世紀初,頓河哥薩克與俄國政府的關系比較緊張。在俄國「混亂時期」頓河哥薩克不但支持偽季米泰瑞,而且組織起來反對俄國政府。1604年偽德米泰瑞率領著2000多名哥薩克、1000多名想投機發財的波蘭士兵和其他冒險家渡過了聶伯河,向俄國進發。隨著偽德米泰瑞部隊不斷的前進,他的隊伍也在不斷的擴大。南方的莫拉斯克、契爾尼戈夫、庫爾斯克、克羅梅等城市的起義農民紛紛加入,頓河的哥薩克也迅速地參加進來。1605年1月,偽德米泰瑞率領部隊向塞夫斯克推進,但是被沙皇的軍隊在塞夫斯克附的多波雷尼奇村擊敗,損失慘重。一支駐守在克羅梅城堡,並歸降了偽德米泰瑞一世的頓河哥薩克牽制住了戈東諾夫軍隊的主力,使其無力追擊偽德米泰瑞的殘部。這時候沙皇軍隊也開始動搖,因為沙皇隊伍中不少騎兵是南方服役貴族,他們對政府到南方來追捕逃亡農奴極為不滿,不少人拒絕作戰,有的幹脆倒戈到偽德米泰瑞一邊。偽德米泰瑞得到農民、哥薩克和南方貴族支持後,實力大大增強。在1605年4月,鮑利斯·戈東諾夫突然去世後,他的軍隊主力迅速倒向了偽德米泰瑞一世這一方。隨後,偽德米泰瑞趁機率領部隊迅速攻打莫斯科,並在7月21日在烏斯賓大教堂加冕為沙皇。上台後,偽德米泰瑞頒布了第一批敕令來報酬幫助他登上皇位的各種力量。其中之一是大大縮短了「典押奴制」即債務奴隸制的期限,規定當主人死亡時奴隸可以重獲自由。另一個敕令則幾乎廢除了戈東諾夫所頒布的許多關於逃亡者的敕令,並規定那些在1601-1603年饑饉年代逃離的農民不再需要返回原主。那個時期有很多農奴逃跑,並且大部份都是逃往南方,其中許多人加入了哥薩克。

1606年,偽底米泰瑞被殺後,舒伊斯基上台。然而,舒伊斯基的統治並沒有讓俄國的混亂局勢得到緩解,反而加劇了社會矛盾。農民們紛紛起義反對他的統治,其中哥薩克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場反對舒伊斯基的暴動從烏克蘭北部地區開始,並很快波及全國各地。在這場起義中,伊凡·伊薩耶維奇·波洛特尼科夫成為了領袖。波洛特尼科夫曾是莫斯科一家大貴族的奴仆,在青年時期從領主那裏逃跑到頓河草原上的哥薩克那裏。他後來被外國軍隊俘虜,並在幾經輾轉後回到了俄國。正是波洛特尼科夫青年時期所經歷的苦難造就了他具有領導農民起義的品質。荷蘭評論家伊薩克·馬薩稱贊波洛特尼科夫勇敢、果敢、英勇和無畏等個人品質。波洛特尼科夫生活中曾與哥薩克人一起,這影響了他對自由和反抗壓迫的追求。他在俄羅斯西南邊境的普季夫爾招募了一支軍隊,由於當地居民成分的特點,起義隊伍主要由農奴、哥薩克、射擊軍和工商民組成。其中哥薩克人在起義隊伍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起義初期,農民運動迅速發展,起義地區也迅速擴大。1606年7月,波洛特尼科夫的部隊開始從普季夫爾出發,經過馬利茨鄉向克羅梅移動,行程相當順利。舒伊斯基政府立即派遣軍隊去鎮壓波洛特尼科夫的起義,但當他們準備鎮壓時,起義軍已經準備進攻莫斯科了。


1606年8月,在克羅梅城一戰中,起義軍打敗了舒伊斯基的政府軍,並在耶列茨城獲得了大量武器。舒伊斯基得到訊息後,立即命令沃羅敦斯基奪回耶列茨,但再一次失敗,起義軍守住了城堡。沙皇政府想一舉撲滅起義的企圖徹底破產。波洛特尼科夫親自領導的起義軍活動於克羅梅-卡盧加一線,另一支起義部隊則沿著耶列茨-圖拉方向前進。舒伊斯基政府選擇集中主力在卡盧加來對付波洛特尼科夫。1606年9月23日,在離卡盧加幾俄裏的地方政府軍和起義軍進行了會戰,結果波洛特尼科夫又一次取得勝利。瓦西裏·舒伊斯基的部隊從卡盧加退到了莫斯科。


這次會戰之後,波洛特尼科夫的起義軍準備進攻莫斯科,並圍攻該城市。事實上,波洛特尼科夫起義隊伍的成分比較復雜,除奴仆和農民外,還有大量哥薩克人、射擊軍、貴族和其他等級的軍職人員。由於起義軍的龐雜社會成分,影響了其組織結構。雖然都在波洛特尼科夫的最高領導下,但它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許多獨立的隊伍,其中最大的有三支隊伍:一支是由松布洛夫和廖普諾夫領導的梁贊貴族組成的隊伍,一支由伊斯托馬·巴什科夫領導的由耶列茨、圖拉等地方武裝力量組成隊伍,一支由別祖布策夫領導的由哥薩克組成的隊伍。


在起義者不斷取得勝利的情況下,梁贊貴族部隊和伊斯托馬·巴什科夫等人歸附波洛特尼科夫,壯大了起義軍的實力。然而,由於各只隊伍起義的目的不同,矛盾和鬥爭成為起義陣營中的根源,導致內部尖銳分歧最終瓦解了起義隊伍。在波洛特尼科夫領導的起義軍中,別祖布策夫率領的哥薩克隊伍是堅定的擁護者和主力軍,在整個起義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606年11月,在莫斯科圍城戰最後階段,政府軍試圖分化和瓦解起義軍,並成功地誘使以松布洛夫和廖普諾夫為首的梁贊貴族隊伍投降。隨後,伊斯托夫·巴什科夫也背叛了波洛特尼科夫。在這種情況下,舒伊斯基率領的政府軍越來越強大,對起義軍建立了嚴重威脅。起義軍與政府軍進行了幾次激戰,但在12月2日的一次戰鬥中,起義軍遭受重創,札波羅結哥薩克隊伍被迫投降,數千名起義者死亡或被俘。波洛特尼科夫不得不逃往卡盧加。


1606年春,當時在捷列克過冬的哥薩克人發起了支持伊列依卡·穆羅維茨為「彼得王子」的運動。他們認為國王不願意給予他們應有的賞賜是因為貪汙犯波雅爾把錢財據為己有,沒有將應該分配給哥薩克人的賞賜交付給他們。這種言論引導下,大約300名哥薩克人宣布伊列依卡·穆羅維茨是沙皇費多爾·伊凡諾威治的兒子,成為「彼得王子」,並開始反抗波雅爾。瓦西裏·舒伊斯基政府派軍隊圍攻卡盧加城,持續四個月之久。起義軍采取主動進攻戰術試圖解除城市包圍,並救出被困在城中的波洛特尼科夫隊伍。「彼得王子」的部隊經常成為起義軍主要的進攻力量。


1607年1月底,「彼得王子」的部隊在韋涅夫城下打敗了舒伊斯基政府的將領希爾科夫,這是他們對舒伊斯基的最早行動。隨後,「彼得王子」的哥薩克隊伍分成兩部份,一部份由特廖捷夫斯基率領到達圖拉,另一部份則由瓦西裏·馬薩爾斯基率領前往卡盧加城增援被圍困的波洛特尼科夫。馬薩爾斯基率領哥薩克逼近卡盧加城,迫使舒伊斯基政府的軍隊迎擊馬薩爾斯基。雖然最終馬薩爾斯基被打敗,波洛特尼科夫面臨更加惡劣的局面,但「彼得王子」的隊伍起到了牽制舒伊斯基政府軍隊的作用,並為波洛特尼科夫緩解了一些壓力。


隨著「彼得王子」到達圖拉市,「彼得王子」的部隊和舒伊斯基政府組織軍隊在普切爾尼亞戰役中爆發激烈戰爭。舒伊斯基政府想要粉碎起義軍的活動中心並活捉「彼得王子」,組織軍隊向圖拉市進軍,但這次進攻被「彼得王子」的將領特廖捷夫斯基所擊敗。此時,局勢發生了變化,對波洛特尼科夫有利了。起義軍利用這種形勢,在1607年5月3日發動了新的進攻,對舒伊斯基政府軍隊進行攻擊。


普切爾尼亞戰役是為了救援被包圍的波洛特尼科夫而進行的第二次進軍卡盧加的軍事行動。特廖捷夫斯基率領增援部隊前來支援,但舒伊斯基卻派出大量政府軍進行阻攔。最終,在普切爾尼亞村附近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鬥,特廖捷夫斯基成功擊敗了舒伊斯基的政府軍。這場戰役對於卡盧加的局勢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借助特廖捷夫斯基大勝政府軍,波洛特尼科夫也率領自己全部兵力進攻城外的政府軍,最終突圍成功,並與「彼得王子」會合。


隨後,波洛特尼科夫率領自己的隊伍從卡盧加轉移到圖拉,並在那裏駐紮。舒伊斯基開始組織軍隊向圖拉進攻,在1607年5月21日他在謝爾普霍夫組成了一個圍攻圖拉的部隊,並親自督戰。波洛特尼科夫采取了主動進攻的策略,開始向政府軍發起攻勢。在1607年6月5-7日,雙方在沃斯馬河進行了一次新的會戰。這場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雙方主力部隊進行交鋒。最初形勢對於波洛特尼科夫有利,他的隊伍占據上風。但由於其中一支波洛特尼科夫的隊伍倒向舒伊斯基方面,造成起義軍混亂不堪,最終舒伊斯基的部隊擊敗了起義軍。


第二階段是舒伊斯基的軍隊圍攻哥薩克馬河,在河對岸占領了一條長形凹地,並建造起了四周的防禦工事。舒伊斯基的軍隊對哥薩克進行了包圍,並誘使他們投降。但哥薩克拒絕投降,在防禦工事中頂住了政府軍長達兩晝夜的圍攻。最終,政府軍擊潰了哥薩克抵抗,俘虜並處決了全部哥薩克。


透過沃斯馬河戰役,舒伊斯基消除了波洛特尼科夫再次進軍莫斯科的威脅,並增加了他進軍圖拉勝利的可能性。在此之後,局勢對於舒伊斯基更加有利。雙方隨後進行了沃羅尼亞河會戰,舒伊斯基最終完成了對圖拉的包圍。這次包圍長達四個月之久,波洛特尼科夫的起義軍只能進行防禦。舒伊斯基發動了多次強攻,並實施了「水淹」圖拉的進攻方案。


1607年7月,波洛特尼科夫起義面臨了新的挑戰。一個自稱為「德米泰瑞」的偽冒者出現在謝爾維斯克城,即偽德米泰瑞二世。這個偽冒者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並在波蘭地主貴族的幫助下向舒伊斯基發起了攻擊。因此,舒伊斯基必須調整他對波洛特尼科夫的應對策略,並與波洛特尼科夫進行投降談判。波洛特尼科夫也急需透過放棄圖拉來談判以拯救他自己和他的軍隊。協定的基礎條件是,如果在圖拉投降,舒伊斯基將保證起義軍及其領袖們(包括波洛特尼科夫本人和「彼得王子」)的生命和自由。雙方最終簽署了投降協定,但是顯然舒伊斯基沒有遵守協定。在起義軍投降後,政府軍逮捕了波洛特尼科夫和「彼得王子」,並將他們交給了舒伊斯基。最終,「彼得王子」被絞死,波洛特尼科夫被流放到北方,並在那裏被挖掉了眼睛,隨後被淹死。圖拉的陷落標誌著波洛特尼科夫起義的結束。在波洛特尼科夫起義期間,哥薩克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哥薩克只占起義隊伍的少數,但他們是不折不扣的主力軍。從最開始哥薩克人積極參加波洛特尼科夫的起義軍,到圍攻莫斯科時起義軍面臨梁贊貴族部隊和伊斯托夫·巴什科夫部隊叛變的情況下,別祖布策夫所率領的哥薩克隊伍仍然是波洛特尼科夫可信賴的力量,並幫助起義軍突圍到卡盧加。軍隊在多次戰鬥中擊敗了舒伊斯基政府軍,並在波洛特尼科夫突圍、卡盧加和圖拉保衛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波洛特尼科夫的起義給舒伊斯基的統治帶來了沈重打擊,動搖了其統治基礎。


隨後,波蘭軍隊進入莫斯科,但他們的統治並未得到民眾的認同。國內不斷爆發平民暴動,而波蘭人的軍隊卻無力平息貧民反抗。首先,進入俄國境內的波蘭軍隊數量較少;其次,哥薩克人參與使得平民暴動更加難以應對。其中一位哥薩克領袖帶領支持他的隊伍離開了圖希諾,但仍是哥薩克隊伍首領,並保有一定武裝力量,繼續威脅著貴族和地主。當偽德米泰瑞二世去世後,哥薩克運動並未減弱。由於偽德米泰瑞二世留下一個兒子,哥薩克人推選他為王位繼承人。總之,在波蘭人推翻叔伊斯基和偽德米泰瑞二世結束內亂、穩定局勢的願望未能實作時,動蕩和內亂仍在持續中,並面臨著波蘭人的威脅。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並尋找擺脫困境的出路,俄國貴族開始組織反抗波蘭入侵者的力量,並使用利益誘惑等手段贏得哥薩克隊伍的信任,吸引他們加入反抗波蘭入侵者的隊伍。我們知道,在哥薩克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分裂,其中一部份人憑借長老、阿塔曼的身份成為哥薩克上層人物。這些哥薩克軍上層人物和俄國貴族、地主一樣,希望盡快結束內亂,保住並固定他們在戰爭中攫取的利益,即占領的世襲領地和撈取的金錢。


在1610年末到1611年初,俄國面臨內戰的威脅,整個社會都感到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存亡受到了威脅。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三世試圖吞並俄國,但希望依靠選舉弗拉基斯拉夫登上王位恢復秩序的願望沒有實作,貴族政府實際上已經倒台。波蘭軍隊占領了斯摩棱斯克,並在莫斯科進行統治。

油畫【米寧在下諾夫哥羅德感召市民】


為了反抗波蘭入侵,梁贊貴族統領普羅柯比·廖普諾夫於1611年1月組織起義。第一義勇軍由南方城市中的貴族、工商民和哥薩克組成,其中哥薩克占大部份。在組織義勇軍期間,廖普諾夫以自治政府的名義向哥薩克做出了巨大讓步,並承諾那些從窩瓦河和其他地方趕來援助莫斯科的哥薩克將得到武器彈藥和發放薪俸。廖普諾夫還允許農奴參加到民軍,並承諾參加民軍的農民、奴仆會像哥薩克一樣得到自由。這份公文大大消除了人們的顧慮和恐懼,吸引了大量的奴隸、農民和城鎮居民起來反抗侵略者,從頓河到窩瓦河再到莫斯科,沿途的縣域城市和郊區村莊都加入了戰鬥之中。


波蘭人得知俄國義勇軍集結的訊息後,開始強迫莫斯科居民去作防禦工事。但首都人不願意幫助波蘭人,率先開始了反抗侵略者的鬥爭。此後,義勇軍的先頭部隊到達了莫斯科,開始與波蘭軍隊作戰。波蘭人為了阻止義勇軍進攻,開始縱火焚燒莫斯科城內房屋。大火迫使義勇軍退到莫斯科城外,在3月中旬,義勇軍主力到達莫斯科城外並在此駐紮數月之久,逐漸掌控住局面。


1611年7月的一份公文顯示,波蘭貴族代表弗拉基斯拉夫向哥薩克承諾「高薪酬」,並公開奉承哥薩克士兵。立陶宛貴族薩佩基試圖把哥薩克吸引到弗拉基斯拉夫一方,但是這個嘗試沒有成功。第一義勇軍中的哥薩克被很好地組織起來,他們可以以士兵的身份參與重要問題的討論,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可以對抗波蘭入侵者,並很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在同年6月,義勇軍訂立了一份盟約,規定了軍隊的編制,並推舉出三個領袖來指揮由貴族和哥薩克組成的義勇軍。這三個領袖分別是代表貴族的廖普諾夫,以及兩名原圖希諾哥薩克部隊的首領特魯別茨科伊和紮魯茨基。該盟約重點關註保障貴族的土地問題,並加入了條款以保障貴族權益,其中規定在農民戰爭中逃跑的農奴應歸還其地主。然而,這一盟約被認為是針對那些逃跑加入哥薩克的農民和農奴,因此破壞了哥薩克軍隊補充來源,並顯然與之前廖普諾夫所做出的承諾相違背。此外,哥薩克可能會相信波蘭人偽造的廖普諾夫信件內容是第一義勇軍政府要打擊哥薩克。因此,在該盟約簽署後,義勇軍內部鬥爭變得更加尖銳,貴族和哥薩克之間也經常發生沖突。1611年7月22日,貴族軍官普列謝耶夫在尼古拉修道院逮捕了28名哥薩克,並下令淹死。此後,由於傲慢與哥薩克發生口角,廖普諾夫被哥薩克殺害,義勇軍開始分裂。那些不願意與哥薩克並肩作戰的貴族部隊隨即解散,莫斯科附近只剩下特魯別茨科伊和紮魯茨基領導的哥薩克部隊繼續圍攻波蘭軍隊。廖普諾夫死後,第一義勇軍迅速分裂。


貴族和哥薩克組成的第一支義勇軍在1611年秋天就已經瓦解了。然而,俄國人對波蘭入侵的反抗並沒有因此減弱。波蘭和瑞典占領了俄羅斯的大城市斯摩棱斯克和諾夫哥羅德,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也處於困境之中。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哥薩克人沒有得到服務報酬和未來命運保障,但是俄國的貴族仍然需要他們為了對抗外國侵略者而自由地行動。哥薩克人並不急於參加戰爭,但他們也沒有離開解放首都運動,仍然堅定地站在莫斯科一方。


下諾夫哥羅德商人庫茲瑪·米寧成為了新民軍的組織者。當時米寧是下諾夫哥羅德地方自治會會長,他號召居民聯合起來反抗波蘭入侵。下諾夫哥羅德市民響應了號召,並訂立了一個「誓約」,保證聽從首領命令、出錢作為軍人薪俸並不惜犧牲自己。米寧許諾,凡加入民軍的人將得到一份超過沙皇禁衛軍薪俸的豐厚報酬,對於一般軍官也給予超過禁衛軍軍官的薪餉。這一措施使得貴族、農民、射擊兵、商人和部份哥薩克歸附到米寧的民軍方面來,他們與下諾夫哥羅德居民共同組成了第二義勇軍。根據米寧的建議,第二義勇軍指揮權交給德·米·波察爾斯基。1612年春天,第二義勇軍從下諾夫哥羅德轉移到雅羅斯拉夫爾,並不斷有隊伍前來匯合。義勇軍在此駐紮了約四個月,並成立了一個臨時縉紳政府。行政機關開始分管各部事務,義勇軍領導者米寧和波察爾斯基在組織武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當主力還駐紮在雅羅斯拉夫爾時,他們趕走了曾服務於偽德米泰瑞二世但現在不承認縉紳政府的一部份哥薩克。1612年8月,第二義勇軍主力開始進攻莫斯科。之前在莫斯科的哥薩克分裂成了兩部份,一部份由紮魯茨基率領投降到波蘭方面,另一部份則繼續駐紮在莫斯科郊外,由特魯別茨科伊領導。雖然特魯別茨科伊率領的哥薩克繼續圍困著莫斯科,但他們並沒有立即歸附到第二義勇軍隊伍中,而是仍在觀望。似乎還在等待這支義勇軍會給予他們什麽樣的利益,能否滿足他們對於物資和薪俸的要求。不久之後,特魯別茨科伊率領的哥薩克加入了第二義勇軍隊伍。第二義勇軍逐漸向莫斯科推進,波蘭則派出霍德科維奇指揮的波蘭軍隊前來援助當地的波蘭人。霍德科維奇的部隊進攻第二義勇軍,同時莫斯科城內的波蘭士兵也開始出擊,使民間武裝處於危險之中。這時,特魯別茨科伊率領一部份哥薩克騎兵毅然決然就加入了義勇軍,並憑借他們的力量打敗了波蘭士兵。隨著時間推移,哥薩克力量讓義勇軍逐漸掌握戰爭主動權,並將波蘭人圍困到莫斯科。最終由於缺乏糧草和援助而被迫投降。1612年10月26日,莫斯科得到解放。

義勇軍接受波軍的投降


解除波蘭人對莫斯科的占領之後,俄國人急需選出一個有權威的沙皇,結束國內混亂的局面。1613年,全俄縉紳會議召開。會議之前,俄國各種勢力關於確定沙皇候選人的爭論非常激烈。當時的莫斯科各種力量錯綜復雜,但哥薩克的力量最為強大,在縉紳會議上他們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哥薩克在確定沙皇候選人和最終選出沙皇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混亂時期」結束之後,哥薩克對俄國的發展仍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四:月盈則虧:哥薩克令人忌憚的實力


自17世紀以來,每次頓河哥薩克與俄國發生爭端,他們都會遭受俄國的削弱,導致哥薩克的權力逐漸減少,而俄國政權在頓河地區則變得更加強大。1671年的拉辛起義失敗是頓河哥薩克命運的轉折點。1670年,當拉辛起義軍攻擊窩瓦河地區時,莫斯科方面斷絕了與頓河哥薩克的聯系,並停止向他們發放軍餉。莫斯科政府也逮捕了到莫斯科商量軍餉事宜的阿塔曼伊凡·阿維爾吉耶夫,並流放他到艾爾漢格爾斯克。參加拉辛起義的哥薩克遭受大規模屠殺和遷徙,大部份頓河哥薩克被迫搬到其他地區。為了滿足殖民擴張的需求,沙皇政府在被強制遷移的頓河哥薩克基礎上相繼形成了捷列克家庭哥薩克、伏爾加哥薩克涅克拉索夫哥薩克、莫茲達克哥薩克等分支。行政管理上,1708年將頓河地區並入亞速夫省管理。布拉文起義於1707-1709年失敗後,俄國政府進一步限制頓河哥薩克的自由,打破了哥薩克的生活習俗和民主選舉,將頓河軍轉變為俄國的非正規軍。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俄國政府頒布了多種法令,擴大貴族的權力。俄國施行保護地主殘酷剝削壓榨俄國民眾。為了防止發生農民起義,俄國政府加強統治和壓迫,最終爆發了普加喬夫起義。這次哥薩克領導的農民起義再次動搖了俄國封建統治。


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廢除了貴族服役的義務,領地及農奴可以世代繼承。1765年,貴族又被賜予任意懲罰農奴的權力。不甘心被奴役的窮哥薩克於1773年爆發了頓河哥薩克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起義。1773年9月,普加喬夫以彼得三世的身份領導起義。在喀山戰役中,起義軍因寡不敵眾而遭到失敗。普加喬夫被叛徒出賣,起義以失敗告終。此次起義導致俄國政府進一步加強對頓河地區的管制,在軍事和民事方面都對頓河哥薩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五、源遠流長:哥薩克對俄羅斯的影響


從沙皇的視角來看,哥薩克人是有極高的冒險精神和大無畏的勇氣,為今日俄羅斯廣闊領土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抵禦外敵入侵時,哥薩克士兵浴血奮戰、英勇無畏,在無數次戰爭中贏得了軍人榮譽和獎章。


此外,哥薩克還是俄國歷史上非常活躍的群體。他們敢於為自由和權利而鬥爭,在歷次農民起義中發揮著核心力量的作用,勇敢反抗壓迫,在農奴制時代顯得尤為珍貴。雖然有時被政府利用作為棋子參加戰爭,但哥薩克士兵總是以自己的鮮血、生命、勇氣和智慧贏得最高榮譽。不僅沙皇曾將他們封為禦林軍,蘇聯時期哥薩克軍隊更是被授予最多的錦旗和榮譽稱號。如今,由於俄羅斯民眾對英雄和榮譽的崇拜,哥薩克在當代俄羅斯復興運動中受到各界支持,並在俄羅斯國家的形成和鞏固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