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紅25軍長征後,留下一連打遊擊,隊伍擴到一個師後,師政委卻失蹤

2024-04-27歷史

1934年10月,工農紅軍正式開啟長征,當時的紅二十五軍在收到中央的命令以後,即刻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出發,向西北挺進,進行戰略轉移。

在眾多紅軍隊伍當中,紅二十五軍大概是處境最為艱苦的,當時的這支部隊遠離主力部隊,全軍統共只有2900余人,幾乎沒有重火力。

想要與主力紅軍匯合,紅二十五軍不但需要跨過三省、長達數百公裏的路程,同時還要躲避國民黨軍40個團,合計五萬余人的「圍剿」。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這支部隊,卻完成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那就是建立了唯一一個在長征時期建立的革命根據地。

紅軍轉移留下的小部隊:從連到師

紅軍長征的目的,不單單是軍事戰略上的大轉移,更是為了能夠在全國範圍內,尋求可以落腳的根據地,發展壯大。

在當時國民黨大軍的圍剿之下,建立根據地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當地群眾基礎、地形考量、附近國民黨駐軍實力強弱、乃至全軍戰略動向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稍有任何疏忽,都將白白流血,甚至給當地百姓帶來麻煩。

在長征開啟的最初一段時間裏,紅二十五軍曾經幾次試圖建立根據地,但均告失敗。

第一次,是在鄂豫之間的桐柏山區,這裏地形便利易守難攻,且遠離大城市,堪稱一處寶地。然而,這一想法最終還是被放棄了,理由是桐柏山臨近平漢鐵路,敵人調集重兵十分便利。

後來紅二十五軍又曾經想要在伏牛山區建立根據地,但令人意想不到是,這裏國民黨的統治觸手已經伸得很深了,當地眾多地主有著很強的反動傾向,其實力甚至不亞於紅軍正規軍,最終也只得無奈放棄。

直到1934年12月,紅25軍進入洛南縣時,才算確定了根據地的選址,那就是在豫陜邊界地區,建立了鄂豫陜根據地。

鄂豫陜根據地處於楊虎城將軍的統轄範圍,當時的楊虎城雖然還沒有和共產黨有過接觸,但是,此時的楊虎城一面迫於蔣介石壓力圍剿中央紅軍,一面還要防備中央軍,無暇顧及陜西南部,正因如此,紅25軍才決定,利用這個時機,建立鄂豫陜根據地。

紅二十五軍在確定根據地選址之後,很快便開始對當地國民黨軍隊、民團進行清掃。

透過運動戰的形式,紅二十五軍花了半年的時間控制了當地5座縣城,300多個村莊,站住了腳跟,穩定住了形勢。

在當地百姓的支持之下,紅25軍的人數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足足發展到近四千人的規模,並且還擁有地方部隊2000余人。

紅二十五軍在鄂豫陜根據地先後抵禦了國民黨軍兩次圍剿,然而,在1935年5月,部隊為了配合中央紅軍的北上,決定率主力部隊主動離開根據地開啟西征,與中央會師。

至於鄂豫陜根據地,最終只保留了遊擊部隊和一個連的紅軍,繼續在當地以遊擊戰的形式,繼續革命。一來掩護大部隊的撤退,二來堅守鄂豫陜根據地的革命成果。

紅二十五軍主力剛剛離開,國民黨陜西省綏靖公署便得到了訊息,集中三萬人的兵力,對鄂豫陜根據地清剿。

在國民黨大軍的圍攻之下,當時部隊損失極大,但在特委領導人鄭位三、陳先瑞、李隆貴等人的沈著指揮下,根據地還是奇跡般的保留了下來。

他們積極發動群眾、合編各地遊擊武裝統一指揮排程,憑借著靈活機動,揚長避短的方式,與國民黨軍隊展開周旋。

紅軍部隊在當地的群眾基礎是極好的,這一個連的戰士非但沒有垮台,甚至還越做越大,最終在當年10月6日,鄂豫陜根據地的武裝部隊得到合編,成立了紅74師,由陳先瑞任師長、李隆貴任政委。

紅74師最初成立之時,全師共計700余人,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全師下轄兩個戰鬥營、一個手槍團,甚至還建立了專門的警衛連、通訊排、看護排。

在之後的日子裏,紅七十四師一面對敵作戰,一面積極的開展土地革命,透過「打土豪分田地」,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百姓的支持。

當時根據地裏,百姓參軍意願十分高漲,之後的兩年時間裏,紅七十四師就從最早的700人發展到了千余人的大部隊。

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之下,這支部隊不但頑強的存活了下來,還積攢了力量,延續了鄂豫陜根據地的革命火種。

會師前夕,政委神秘失蹤

為了能夠剿滅紅七十四師,國民黨曾經先後發動過數次圍剿,但是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紅七十四師儼然已經成為鄂豫陜交界處一支不可撼動的力量。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時,周恩來奔赴西安進行和談,在此期間,國民黨親日派軍隊已經聚集在靈寶一帶,隨時進軍西安發起戰爭。

為了能夠使得和談順利進行,周恩來還親自向紅七十四師師長陳先瑞、政委李隆貴寫信,請他們協同張學良部隊,一起保衛西安。

對於這一要求,紅七十四師自然當仁不讓,順利的完成了組織下達的任務,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順利結束以後,在失聯數年後,紅七十四師終於恢復了與延安的聯絡。

當時的鄂豫陜根據地是全國雖然只是支脈中的支脈,但是卻是全國少有的穩固根據地,正因如此,中央軍委對此評價極高,在1937年的二月份,作為鄂豫陜根據地主要領導人之一的李隆貴還來到了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李隆貴這次到來一是為了匯報鄂豫陜根據地的情況,第二是為了紅七十四師的北上做準備,此時的國共雙方已經展開了第二次合作,因此紅七十四師有了北上會師的條件,在這一過程中,國民黨軍隊不但不會對其騷擾,甚至還要主動為其保駕護航。

這是紅七十四師自成立以來第一次見到大部隊,當收到命令的這一刻,很多老兵在都留下了激動的眼淚,在付出無數鮮血生命後,他們多年來的努力拼搏,終於有了報酬。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最後的歸途,一場意外卻發生了。

紅七十四師北上途中,原本的安排是由師政委李隆貴帶領先遣隊和輜重車開道,師長陳先瑞帶領主力部隊尾隨其後。

然而,當部隊行至半路時,政委李隆貴所率領的先頭部隊卻突然神秘消失。

原本師長陳先瑞已經事先政委李隆貴約定好了休息地點,可是,等到陳先瑞的大部隊抵達這裏時,卻驚訝的發現,原本應當已經抵達的李隆貴一行人卻不見蹤影,連帶消失的,還有大批的物資。

看到這一幕,師長陳先瑞十分著急,立馬排出了一個排的戰士四下尋找,然而,搜尋一夜之後,人們依然沒有找到任何蹤影。

李隆貴消失之前,大部隊沒有聽見任何槍聲,路途上也沒有任何戰鬥過得痕跡,陳先瑞不敢怠慢,一面向中央通報情況,一面命令大部隊四處搜查,可是,一連尋找了幾天,仍舊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幾十號大活人就如同憑空蒸發一般。

最終,在萬般無奈之下,陳先瑞只得忍痛下令,部隊繼續前進……

李隆貴的神秘失蹤,歷史謎題

多年來,陳先瑞一直念掛著自己這位老搭檔、老戰友,但令他失望的是,從那以後,他便再未見過李隆貴,這位昔日的政委從此便徹底消失了,直至1996年陳先瑞去世,仍然沒有探知到關於李隆貴的任何下落。

關於李隆貴的失蹤,也成為了一個歷史謎題。

李隆貴的失蹤,是一件十分離奇的事情,關於其原因,至今仍然沒有定論。

李隆貴本身是一位老革命,幾乎沒有任何叛變的可能。

李隆貴自1927年便參加了黃麻起義,之後便一直在留在紅四方面軍工作,直到1931年才編入紅二十五軍。在這裏擔任班長,由於能力出眾,李隆貴後來逐漸升任,成為了紅二十五軍幹部班子中的一員,在此期間始終忠心耿耿,對黨和國家的事業保持絕對忠誠。

紅25軍離開鄂豫陜根據地時期,由於叛徒的出賣,鄂豫陜根據地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是各自為戰,管理混亂的。就算是李隆貴真的想要叛逃,他也大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投奔國民黨。

然而,他卻始終沒有這麽做,在最為危險的時刻,他堅守在了一線,可以說,沒有他的挺身而出,就不會有事後的鄂豫陜根據地。

眼下,李隆貴剛剛去延安接受了學習教育,正有著大好的前途,在這一時間段脫離隊伍,從任何角度上來看,都並不是一個「劃算」的選擇。

其次,李隆貴也並沒有太多的機會,當時紅七十四師雖然分為兩部,但是兩部的相隔距離並不遠,最多也就只有幾裏,況且李隆貴的先頭部隊還帶著數車輜重,行進速度較慢,就算想要攜物資溜號,也不切實際,逃不出後續部隊的追逐。

從這兩個方面來看,李隆貴幾乎不可能發生叛逃,其隨行人員也不太可能發生嘩變反叛。

既然內因排出,那麽李隆貴是遭遇什麽意外了嗎?

這個問題也並不好說,首先,當時的共產黨和國民黨剛剛簽訂和平談判,雙方的軍隊正處於最為友好的狀態,不大可能直接開戰。

其次,就算開戰,李隆貴也是老兵了,帶人撐上一段時間,或者派人回去搬救兵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國民黨想要不動聲色的吃下這支部隊是不可能的,而且在1937年這一階段,也從來沒有說國民黨趁著停戰的機會逮捕共產黨將領的先例。

國民黨軍隊尚且如此,至於當地的匪患,那可能性就更小了,試問哪支匪患敢當著上千正規軍的面造次?土匪劫道的說法,亦不可信。

唯一能解釋李隆貴一部神秘消失的原因,大概便是李隆貴所在的紅軍部隊,遭遇了一場針對性極強,且預謀已久的埋伏。

李隆貴本身是鄂豫陜根據地的核心領導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他是當地國民黨特務的眼中釘,再加上其促進了西安事變,亦可以說是日本人的眼中釘。日本軍隊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是沒有進入過陜西的,可特務就不一定了,西安事變期間,就曾經有特務潛伏至中共代表團對面,想要伺機進行破壞。

李隆貴所在的部隊具有一個十分顯著的特征,他是在當時整個陜南地區,唯一一支共產黨名下,且包含高級軍官的小部隊。

陜南地區是國民黨統治的腹地,如果在這裏,一位共產黨高級軍官神秘失蹤,勢必會造成國共雙方關系的破裂,這也就說明,日本特務和國民黨親日派特務,都有著極大的作案動機。

如果對方事先做足準備,以誤導誘騙等手段加以輔助,未嘗不能做到將這支部隊徹底吃下並掩蓋行蹤。

雖然以上操作難度大,但是,這也是目前為止最為可能的猜想,只不過由於年代久遠,且當時,鄂豫陜根據地由於規模較小,黨史記錄少,基本不可能復查,李隆貴的失蹤,最終還是永遠成為了謎。

李隆貴的失蹤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多年以後,新中國成立。他的革命好友徐海東成為開國大將,搭檔陳先瑞成為開國中將。

按照其戰友的晉升軌跡來看,李隆貴這時也應當是一位將軍,然可惜的是,這一切永遠不會發生了。

但必須要確定的是,截止今天,依然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李隆貴存在叛逃行為,他的失蹤沒有給黨和軍隊造成嚴重損失,從1927年至1937年,李隆貴十年中為國家所做出的貢獻,仍舊值得我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