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清朝的滅亡無疑是一段令人深思的篇章。鹹豐皇帝臨終托孤的八大臣,原本被寄予厚望,意圖輔佐年幼的同治帝。
然而,這些權傾朝野的大臣們卻在權力鬥爭中被一個年輕的女子所擊敗,這個女人就是慈禧太後。
為何托孤八大臣鬥不過慈禧,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那個時期的風雲變幻和政治賽局。
鹹豐皇帝的執政與困境
1846年鹹豐皇帝即位,年僅16歲的他接過風雨飄搖的清朝江山,年少的鹹豐登基伊始,便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嚴峻局勢。
鴉片戰爭後簽訂的【南京條約】,使清朝喪失了大量主權和財富,國家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
與此同時,國內的太平天國運動如火如荼,給清政府帶來巨大的內政壓力。
鹹豐皇帝即位後,兢兢業業任人以賢,試圖透過改革挽回局面,每天早起處理朝政廢寢忘食,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努力拯救清朝。
他先後任命多個有能力的大臣,推動一系列利民的政策,以期穩定社會。然而,腐敗成風的官場和戰亂頻發的社會,導致鹹豐的努力收效甚微。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從廣東一路北上直逼北京,同時期還發生了太平天國運動,結果英法聯軍先是攻陷天津,不久便兵臨北京城下。
面對列強的步步緊逼,鹹豐皇帝不得不暫時撤離北京,帶著皇後和兒子以及一眾隨從匆匆離開皇宮,一路顛簸最終抵達承德的熱河行宮。
鹹豐皇帝在承德的日子並不好過,雖然遠離戰爭的硝煙,但國家的局勢依舊令他心力交瘁。隨著時間的推移,鹹豐的身體狀況日益惡化,宮中的太醫們日夜忙碌。
然而藥石無效,鹹豐時常在病榻上聽到來自北京的戰報,每一次訊息都讓他更加焦慮。1861年,鹹豐皇帝病情再一次加重,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決定立儲。
他將年僅六歲的太子載淳立為儲君,並召集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載垣、端華和景壽八位重臣,托付他們輔佐幼主。
托孤時顯得格外鄭重,鹹豐皇帝囑咐八位大臣要盡心盡力輔佐幼主,確保清朝的穩定。病榻前,他還鄭重地將印章交給皇後和懿貴妃,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實作權力的平衡。
當時鹹豐皇帝對懿貴妃(慈禧)的寵愛,使得他未能處理好後宮與權臣之間的關系,未曾料想這八位被他寄予厚望的大臣最終會被慈禧太後扳倒。
鹹豐去世後的權力鬥爭
1861年8月22日鹹豐皇帝駕崩,年僅六歲的載淳即位,史稱同治皇帝,皇後的地位被提升為慈安太後,懿貴妃則被尊為慈禧太後。
不過,這位年僅六歲的皇帝顯然無法獨自處理朝政大事,根據鹹豐皇帝的遺願,八大臣被任命為輔政大臣負責輔佐幼主。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況是在官場上,八位大臣在處理國家事務時,逐漸與慈禧太後發生了矛盾。
當時的慈禧太後雖然年輕,卻不甘心只做一個安於後宮的太後,深知只有掌握實權才能確保自己的地位。
慈禧開始爭取奕䜣的支持,奕䜣在朝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有了他的支持就等於事半功倍。
不久之後,慈禧與奕䜣秘密商議準備發動政變,鹹豐皇帝的遺體和靈柩從熱河返回北京,途中停留在天津,慈禧以「女眷不便隨行」為由,提前與奕䜣秘密會面。
這次停留「身體不便」只是借口,兩人密謀「如何除掉八大臣、掌握朝政」才是目的。奕䜣雖然是親王,但鹹豐在世時他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此時也正是他重新崛起的機會。
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利益,慈禧和奕䜣決定迅速行動,安排可靠的親信提前回京布置一切,慈禧的親信包括太監安德海和一些忠於她的宮廷侍衛。
這些人被安排在京城的重要地點,確保政變順利進行,與此同時慈禧還透過各種渠道收集八大臣的動向,隨時準備采取行動。
1861年10月,鹹豐皇帝的靈柩抵達北京,慈禧太後與奕䜣密謀的計劃已經準備就緒,決定在八大臣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動政變。
10月3日八大臣被召集到宮中,表面上是為了討論朝政大事,實際上是慈禧和奕䜣設下的圈套。
政變的爆發
當八大臣進入宮中時,慈禧與奕䜣的親信已經在各個要道布下重兵,隨著一聲令下八大臣被一一逮捕。
他們毫無防備並且被迅速控制,載垣、端華被賜自盡,肅順在密雲被捕後押回北京,最終在菜市口被處斬,其余五位大臣被革職查辦,徹底失去權力。
政變成功後,慈禧太後迅速鞏固自己的權力,與慈安太後共同垂簾聽政,而奕䜣則被任命為議政王。
慈禧以太後的身份掌握朝廷的大權,開始大力清洗朝中的反對勢力,扶持親信上位。
還利用各種手段加強對軍隊的控制,將軍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確保沒有人能夠威脅她的地位。
透過提拔忠於自己的將領,穩定自己的統治基礎,還註重維護與外國勢力的關系避免外部幹涉自己的統治。
總的來說,掌握權力後的慈禧展現初非凡的統治手段,不僅善於運用權謀,還懂得利用宮廷鬥爭中的各種手段,使自己的地位不斷穩固。
鹹豐皇帝臨終前的托孤,本意是希望透過八大臣的輔佐,讓年幼的同治皇帝順利繼位並穩定清朝的統治。
可惜的是,這些被寄予厚望的大臣們卻因一個致命的錯誤未能實作鹹豐的遺願,這個錯誤便是「輕敵」,低估了慈禧太後的智慧和決心。
後來,慈禧太後又透過第二場政變解除奕䜣的權力,慈安太後也在此前去世,慈禧的人生迎來頂峰,也標誌這清朝進入它的倒計時。
慈禧奪權這件事情,不僅揭示了權力鬥爭的殘酷,也讓我們看到在復雜的政治賽局中,任何的疏忽大意都可能帶來致命的後果。對於此事,你有什麽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清鹹豐帝遺詔中的政治遺願解析 - 中國知網 (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