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文靜之死,揭開了李淵的真面目

2024-02-29歷史

武德二年(619年)九月六日,大唐開國功臣、宰相劉文靜及其弟劉文起,一起被李淵處死,並且沒收全部家產。

一、

劉文靜,字肇仁,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父親劉韶,是隋末唐初的政治家。

晉陽起兵時,劉文靜和裴寂是好友,還是李淵的左膀右臂。李淵稱帝後,只寵信裴寂一人。劉文靜自認為才略、功勛都在裴寂之上,地位卻在其之下,心中非常不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矛盾越演越烈。

以至於凡是裴寂贊同的,劉文靜必定要反對;凡是裴寂不喜歡的,劉文靜就要大力支持。兩人你來我往,最終成了勢同水火的政敵。

裴寂仗著李淵的信任,不斷對劉文靜進行打壓,這讓劉文靜非常惱火。

有次劉文靜與弟弟劉文起喝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兩人就罵起裴寂來;情緒到了,劉文靜拔刀砍向柱子說:「一定要斬下裴寂首級!」

原本只是酒後胡話,卻被人添油加醋成劉文靜要謀反,告到李淵那裏去了。

李淵經過一番調查後,決定判處劉文靜死刑,這才有了開頭那一幕。

二、

劉文靜臨刑時,長嘆道:「高鳥逝,良弓藏,故不虛也。」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此言不虛啊!

言外之意,李淵這是要開始屠殺開國功臣了,畢竟歷朝歷代為了皇權穩固,把開國功臣屠戮殆盡的事,並不少見。

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時,北邊有突厥聯合梁師都、劉武周不斷犯邊,南邊有洛陽王世充、蕭銑勢力,東邊有竇建德的夏國勢力,西邊還有李軌的涼國政權。

新興的大唐可謂是四面楚歌,稍有不慎就會被幾方勢力聯合吃掉。

李淵很清楚,大唐還未到天下一統,大殺功臣的地步。如果可以,他還真不願意對劉文靜下手。

據【舊唐書】記載「高祖以之屬吏,遣裴寂、蕭瑀問狀。」

如果李淵真想要屠殺功臣,那他就不會派蕭瑀去辦劉文靜的案子。

蕭瑀此人個性正直,為人剛正不阿,光明磊落,在隋煬帝、李淵、李世民三朝都得到重用。後來蕭瑀給出的調查結果是「明其非反」,明確說劉文靜沒有造反。

李淵雖然沒聽從蕭瑀的建議,最終還是處死了劉文靜,但也只是處死劉文靜跟其弟兩人,並沒有連坐其他人,這不符合屠殺功臣的作法。

顯然,劉文靜之死另有原因的,而這跟晉陽起兵時李淵的一件秘辛有很大關系。

三、

晉陽起兵時,李淵想要快速奪取長安就得先解除東突厥的後患。

當時的情況是,東突厥就在後方隨時威脅著李淵的大本營,一旦李淵帶大軍離開,突厥就會來偷襲。後方一旦失守軍心就大亂,那時別說奪取長安、問鼎天下了,能不能活著還是問題。

然而,突厥的勢力非常強大,隋煬帝都拿突厥沒辦法,更不用說起兵前的李淵了。

這種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李淵只能選擇向突厥示好,甚至還有稱臣的行為。

在【貞觀政要】中,唐太宗李世民對身邊大臣說過這樣一段話:「往者國家草創,突厥強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於頡利,朕未嘗不痛心疾首」。

「稱臣於頡利」證明了,李淵確實有對突厥稱臣的行為。

據【大唐創業起居註】記載,李淵寫信給始畢可汗,說要重建和突厥人之間的友好關系。希望能與可汗達成了協定,即如果願意贊助唐兵,始畢可汗可獲得全部為唐戰鬥的戰利品。

單看信的內容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但是從行文語氣上卻可以看出,李淵對突厥的態度。

【起居註】記載這樣一句話「仍命封題,署雲某啟」,李淵用了下對上行文的「啟」字,語氣非常的恭敬。雖然沒有具體的稱臣行為,但在名義上已經有成為突厥藩屬的意思了。

在這件事上,劉文靜是促成者也是具體執行者,對整件事的來容去脈非常清楚。

據【舊唐書】記載「文靜勸改旗幟以彰義舉,又請連突厥以益兵威,高祖並從之,因遣文靜使於始畢可汗。」

細心的會發現,李世民說的是向頡利可汗稱臣,而【舊唐書】寫的是向始畢可汗,兩者記載稱臣物件不一樣,但是稱臣之事卻是一致的。

再加上由於此事太丟面子,唐朝的史官都不敢談及此事,這就導致此事一直都存在爭議的。

不管李淵向東突厥人稱臣是真是假,雙方確實是建立了某種友好關系。

在李淵離開太原的前夕,始畢可汗贈送了1000匹戰馬,後來又給了他幾百名士卒和另外數千匹戰馬。

後來,劉文靜利用這幾百名突厥兵,在潼關設計將隋朝大將屈突通嚇得半死,讓隋朝士兵以為突厥人也參與進來,無心念戰很快就敗逃了,屈突通被俘降唐。

劉文靜深度參與李淵跟突厥的謀劃,知道的東西太多了。成了皇帝後,李淵肯定不願意讓自己的黑歷史公諸於眾的。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歷來知道帝王黑歷史的,很少有善終的。

所以,劉文靜遲早是要死在李淵手中的。

四、

李淵雖然有殺劉文靜的心,卻沒有碰到好的時機。

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李淵還是想給劉文靜機會的,否則他就不會派蕭瑀一同審案了。

當蕭瑀、李綱等人都說劉文靜無罪時,李淵也開始動搖了。

李世民就趁機加了把火,為劉文靜求情說:「當初在晉陽,是劉文靜先定非常之策,才告訴裴寂知道;而等到後來攻克京城,兩人的地位和待遇相差懸殊,劉文靜心懷怨恨是有的,但他絕對不敢謀反。」

言外之意是,劉文靜是大唐的開國功臣,有擁立之功的,功勞比裴寂還大,反而得到的待遇卻不如裴寂。這一切都是你李淵賞罰不公導致,難道還不能讓別人發發牢騷嗎?

這話等於在說李淵賞罰不分、任人唯親,重重給了李淵兩個大耳瓜子。李世民肯定是著急了,要不然不會說出這樣的話,這話一出劉文靜是必死無疑的。

李世民之所以著急,那是因為劉文靜明面上是李淵的大臣,實際卻是李世民的心腹,又身居宰相高位。劉文靜一死,李世民在朝堂上的勢力必然受到極大的削弱。

當初晉陽起兵時,劉文靜就非常看好李世民。

據【舊唐書】文靜竊觀太宗,謂寂曰:「非常人也。大度類於漢高,神武同於魏祖,其年雖少,乃天縱矣。」寂初未然之。

劉文靜對裴寂說,李世民非常人也,天縱英才,將來必定是漢高祖、魏祖之類的人。裴寂對此卻不認同。

後來,劉文靜因與李密有姻親關系,隋煬帝將其下獄。李世民愛惜其才,就前往獄中探望。

在獄中,劉文靜為李世民謀劃了起兵反隋、奪取天下的戰略,堪稱大唐版的隆中對。

五、

劉文靜是李世民的人,李淵肯定知道的。

李世民會替劉文靜求情,這也是李淵預料到的。讓李淵想不到的是,李世民竟然連自己都給臭罵一頓。

這讓李淵怎麽忍得了!身為皇帝,被臣子當面教訓,以後還怎麽君臨天下;身為父親,被兒子當面臭罵,以後還怎麽為人父?

更重要的是,這等於告訴李淵,劉文靜對自己非常重要。

原本李淵就因李世民功勞太大,一直想要敲打一下李世民,卻苦於找不到機會。李世民倒好,主動送上門了。

此時,裴寂又補了一刀。

據【舊唐書】記載,裴寂跟李淵說:「文靜才略,實冠時人,性復粗險,忿不思難,醜言悖逆,其狀已彰。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敵,今若赦之,必貽後患。」

劉文靜才略確實是超過常人,性格又粗略輕險;如今天下未定,留下他必有後患。

言外之意是,劉文靜當初能幫李淵聯合突厥起兵反隋,進而奪取長安問鼎天下。

將來照樣可以重來一遍,只是主角可能換成李世民了,畢竟劉文靜可一直都看好李世民,而非你李淵的。

裴寂的話說到李淵心坎裏了,不管是為了敲打李世民,還是讓自己黑歷史不外泄,李淵都會處死劉文靜的。

於是,李淵力排眾議,下旨處死了劉文靜兄弟。

六、

顯然,劉文靜是冤死的,他是李家皇權爭奪的犧牲品。

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李世民為劉文靜平反昭雪,追復其官爵,以其子劉樹義襲封魯國公,還把公主嫁給他。

劉文靜之死,讓李世民看清楚了李淵的真面目。

為了鞏固皇權和太子地位,李淵會不斷剪除自己的心腹。甚至到了二選一的時候,李淵也會毫不猶豫舍棄自己的。

李世民清楚認識到,想要獲得皇位靠父親李淵是不可能了,只能靠自己。

於是,李世民就開始了一系列奪權的部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文靜之死就是玄武門之變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