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血戰昆侖關(3):國軍第五軍整裝待發,欲挫敵於南寧與昆侖關

2024-04-21歷史

書接上回,本期是昆侖關戰役系列的第3期。上一期主要講述了日軍為了破壞中國西南大後方同東南亞聯系的國際交通線,在廣西地區發起登陸,發起桂南會戰。本期將講述國軍反擊前的準備與部署,欲在南寧與昆侖關挫敵行動……

(本期全文約5500萬字,內容較長,感謝您的觀看)

昆侖關之戰,為桂南會戰中最精彩的一章,中國陸軍精銳第5軍對上日軍精銳第5師團,爆發了抗戰以來少有的激戰。一般而言,約定俗成的說法,一貫稱本次作戰為「昆侖關戰役」,但以正規嚴謹的戰略理論而言,「戰役」( campaign )系指國家為單位的行動者,以達到某種政治目的之有組織武裝沖突體系中屬於一場戰爭( war)以下的軍事野戰作為。一場戰役,是由一個以上之會戰( battle ) ,與串聯各次會戰之野戰兵團運動所構成;至於會戰.則是由若幹大小不等的戰鬥所累積而成。

本此原則,既然昆侖關之戰為抗日戰爭桂南會戰中的一個階段,自無理由稱其為「昆侖關戰役」、充其量該次軍事武裝沖突僅是會戰層級以下的一場局部戰鬥,故在本書中,我們一貫以昆侖關作戰稱呼之。這是我們在敘述昆侖關之役前,所必需要澄清者。以下,我們將為各位敘述昆侖關作戰的詳細過程,並討論本次戰鬥之各種層面的議題。

反攻南寧之計劃準備階段

1939年11月25日、日軍第5師團正式占領南寧,再於12月初分別攻占高峰隘與昆侖關,之後即停止推進,鞏固該兩前進據點,其以南寧為核心,以高峰隘、昆侖關據點為屏障而采取守勢的意圖已至為明顯。有鑒於此,桂林行營開始著手反攻南寧計劃,並向軍事委員會提出反攻南寧的方案,此時軍事委員會正在主要戰區發動冬季攻勢,同時鑒於南寧地位之重要,遂認可桂林行營反攻南寧之方案。軍事委員會先是命令桂林行營成立遷江指揮所,由白崇禧上將親自指揮,而為了加強攻擊力量,另以炮兵、工兵、裝甲兵等配屬之﹐還下令空軍以有力一部轉用於第四戰區桂南戰場。除了前述之三個中央直轄軍(第5軍、第36軍、第99軍)外,軍事委員會特將粵系部隊第66軍由江西吉安向柳州轉用,馳援桂南戰區。

在南寧的日軍部隊

桂林行營經審視全般情勢,制訂了反攻南寧之作戰計劃,其主旨為在日軍後續部隊到達之前,轉移攻勢,將敵包圍於郁江(即邕江)南北地區而殲滅之。具體規劃為:全軍區分為北路軍、東路軍、西路軍三支,而以北路軍為攻勢重點。北路軍由中央增援各軍所組成之第38集團軍(總司令徐庭瑤)為主力軍,轄陸軍第5軍、第99軍第92師,擔任昆侖關正面及側面之攻擊,另以桂林行營控制之戰略預備隊第99軍(第99師、第118師),向昆侖關東南地區前進,迂回敵之側背,支援第5軍由正面殲天昆侖關之敵,待攻下昆侖關陣地後,北路軍即協力東、西路軍三路會攻南寧。

桂南會戰期間,中國軍隊指揮官在巖洞中召開軍事會議。

東路軍主要為陸軍第26集團軍(總司令蔡廷錯),轄第46軍(第175師、新編第19師)、66軍(第159師、第160師),任郁江右岸邕欽路敵後交通之破壞及裝擾,使當面之敵轉用不易。

西路軍為第l6集團軍(總司令夏威),下轄第一縱隊(第170師、第135師)、第二縱隊(第131師、第188師) .挺進第1支隊(龍州教導總隊及地方團隊)各部。西路軍以第一縱隊任高峰隘之攻擊,將敵主力吸引於該方面,第二縱隊及挺進支隊,任邕欽路敵後交通線之破壞與襲擾,並以一部推進至邕賓路之四塘,阻止南寧敵軍之增援,以孤立昆侖關之敵。

根據該作戰計劃,桂林行營於12月16日下達作戰第一號命令。同日,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陳誠上將、奉蔣委員長命令、前往桂林,隔日會見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轉達蔣委員長指示,並留在行營襄助白主任指揮作戰。

陸軍第5軍登場

桂林行營下達第一號作戰命令、各部於接獲命令後,即遵令分別實施。擔任主攻任務之北路軍第38集團軍,其主力為號稱中國陸軍唯一機械化部隊之陸軍第5軍、該軍將扮演全般攻勢作戰之壓軸角色。第5軍在11月下旬日軍登陸後進行戰備,準備向桂南增援,其接奉桂林行營之命令,著於12月5日前,於賓陽地區集中完畢。第5軍之輸送計劃概分兩個部份完成、預計參加作戰的各師與軍補充第1 ,第2團、在永福下車,然後徒步行軍前往集結地點,軍其余各部則在桂林下車、再分梯次或步行或汽運往戰場運動。

該軍各師從衡山、東安、全州,用鐵道運輸至廣西永福(桂林以南柳州以北之間),向遷江、賓陽清水河和洪水河間的鄒墟、石陵墟一帶地區集結待命。第200師先以第600團在桂林下車、用汽車輸送至南寧.該團在l1月25日即已參加戰鬥、經過如前述:榮譽第1師於11月20日開始由湖南專陵運送:新22師自21日起,先後由湖南祿口(株洲以南衡山以北地區)、衡山、衡陽等處、用鐵路運輸。

中國軍隊駐守下的昆侖關,地勢險要,關樓雄偉,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

各師完成集結之後,軍長杜聿明將軍召集各師團長以上幹部,前往軍司令部召開作戰會議。當時軍司令部設於遷江譚蓬村的一個山洞內,四周樹林茂密,非常隱蔽,尤其對空之遮蔽效果奇佳。會場上有一幅五萬分之一的桂南地區軍用地圖,掛在一塊橫木上,圖上用紅藍色紙標示了敵我雙方的位置與態勢。爾後根據日方的資料指稱,中國軍隊使用的五萬分之一地圖十分精準,連日軍都舍棄其自己調變的十萬分之一地圖,而改用擄獲之中國軍用地圖。

會議開始,首由軍長杜聿明將軍介紹了當前的敵我情勢、敵方使用的兵力與作戰意圖。他指出,根據情報顯示、日軍使用於桂南之兵力為兩個半師團,分別為第5師團、第18師團一部,還有台灣旅團(第18師團為當時情報之誤,該師團現時在粵北作戰)﹔而其侵占南寧的戰略企圖概為:第一,切斷我西南交通,包含越桂公路與滇越鐵路;第二,侵占廣西、威脅我大後方、以達使用軍事手段配合政治「逼和」的戰略目的;第三,向越南、緬甸的殖民母國法國與英國進行武力展示,使屈服於日本,達成其封鎖中國西南對外交通線的目的。

杜聿明

接著杜聿明介紹了昆侖關當面形勢與日軍之態勢。依照第200師第600團在戰場上繳獲之日軍作戰部署圖顯示,目前在昆侖關正面的是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的兩個聯隊(第21、第42聯隊)、據守從南寧沿著邕賓公路之四塘、八塘、九塘至昆侖關一線。軍之任務、即是先行擊潰邕賓路昆侖關正面之敵,為爾後收復南寧開創良好有利的條件。而軍之彈頭署,將實行所謂的「關門打虎」的作戰方針,使用軍語解析,就是「戰略上迂回、戰術上包圍」的構想,以遷回支隊行遠端奔襲,切斷敵交通線,阻絕其增援,正面攻擊部隊即對孤立之敵再行戰術包圍、使其抵抗陣勢弱化崩解,從容殲滅之。「戰略上遷回」的部份,分為兩個方面:

一、新編第22師為右翼迂回支隊,由現所在位置出發、超越昆侖關,選擇小路進占五塘、六塘,切斷由南寧北上之邕賓路,破壞公路與橋梁,堵擊敵增援部隊北上;

二、第200師副師長彭璧生指揮軍補充第1 、第2團兩團,擔任軍左側遷回支隊,由現所在位置出發,經過嶺墟、甘棠、長安墟,行大遷回運動,直趨七塘、八塘地區,策應正面對昆侖關之攻擊。

軍司令部預期這兩支遷回支隊,將會截斷昆侖關之敵的後方交通線、阻止其糧彈給養之前送與增援部隊的抵達,以利正面攻擊之實施。在正面攻擊部隊方面,則有以下之配置:榮譽第1師、第200師,擔任正面主攻部隊,沿公路指向昆侖關正面。其攻擊部署系以兩師重疊,榮譽第I師在前任主攻、第200師隨後跟進、準備接替攻擊。軍配屬之炮兵第14團第1營以及軍屬裝甲兵團、騎兵團、工兵營等,協同正面主攻部隊之攻擊。

為了支援彈頭隊對昆侖關之敵實施攻擊,軍之戰鬥支援與後勤部隊亦將全力投入。軍汽車兵團、輜重營,歸兵站指揮,擔任後方糧彈補給之前送及傷病人員後送之任務,通訊聯系以有線電、無線電為主,傳騎為輔。

會議結束後,各師幹部隨即返回進行攻擊準備之動作。新編第22師師長邱清泉召集全師團營長,指示作戰機宜,並針對之前陳誠的「留學生說」進行宣示:「本人與廖副師長(耀湘)、柴參謀長(釗)、唐參謀主任(鐵城)都是留學生,國家對我們確屬優待。這次有機會殺敵,我們決以生命去拼。我若陣亡,由廖副師長為第一代理人,柴參謀長為第二代理人、劉團長(俊生)為第三代理人。凡攻不能克守不能固而貽誤戎機者,一律軍法從事。」

為了讓攻擊實施順利、從12月12日起至15日、第5軍各部派遣了大批之便衣偵探或斥候,前往昆侖關、九塘、八塘之邕寧路段,進行偵察任務。同時,負責正面攻擊之各師,開始向昆侖關正面推進,逐漸占領馬嶺、大球嶺、官塘嶺之線。現在箭已上弦,一切準備就緒,第5軍司令部即在17日22:00時,根據行營作戰命令第一號、第5軍作戰計劃,下達軍攻擊命令【作戰命令第二十二號第5軍作戰命令】:

一、自欽縣上陸之敵為第5師團及台灣旅團,日來欽縣、防城附近,似有敵後續部隊到達。南寧附近,有敵第41聯隊。亭子墟、蒲廟附近,有少數之敵占領。高峰隘方面,約有敵二三千人,昆侖關、八塘間,約有敵一個聯隊。昆侖關似為敵前進部隊,其主陣地在八塘東西之線。六塘附近,似為敵旅團部。我桂南作戰軍,以攻擊北犯之敵、收復南寧之目的,乘敵後續部隊未到達以前,一舉轉移攻勢,將敵包圍於邕江南北地區而殲滅之。我西路軍(以第16集團軍為基幹)以一縱隊向高峰隘攻擊,以一縱隊由蘇墟向大塘、吳村墟裝擊,遮斷敵背後聯絡線。我東路軍(以第26集團軍及第66軍為基幹)分由永淳、靈山、陸屋西進,任邕欽路交通通訊之破壞、並截擊敵之後續部隊。

二、軍以收復南寧為目的,決定於18日拂曉開始攻擊,先行擊破昆侖關、八塘附近之敵,以主力由公路兩側及其西南地區向昆侖關、八塘包圍攻擊;以一部迂回八塘敵陣地之右側背,重點保持公路西側,將敵壓迫於七塘附近地區而殲滅之。攻略八塘後,除以一部向二塘追擊,主力於五塘、橫嶺、潭桂村之線整理態勢,再繼續向南寧攻擊前進。

三、右翼隊(新編第22師附山炮一連)於17日24時前推進至潭均嶺、壇登、古望之線。18日24時推進至果枝、六拉、泰安村、定蓬村之線。19日黃昏後攻克六塘、鹿鳴山之線,努力破壞敵通訊及公路橋梁,遮斷敵退路。20日拂曉,以有力部隊向七塘附近攻擊,協力榮譽第1師殲滅八塘之敵。另以有力之一部占領五塘及其西方高地古流嶺及五塘東北那峨嶺各要點,以阻止敵之增援。擊破八塘之敵後,即以步兵一團,迅速向二塘附近追擊前進,主力於五塘以東、公路以北地區集結整頓,待命向南寧繼續前進。

四、左翼隊(榮譽第1師附山炮連、坦克一連、坦克防禦炮一連、消毒排)於18日4時開始攻略東挹嶺(九塘西6公裏)、金龍山、429高地、老毛嶺、昆侖關及枯桃嶺各要點後,再作攻擊準備,於20日拂曉,向八塘之敵主陣地攻擊,進出於鹿鳴山東側安良至周村之線,重點保持於右翼方面,但應與新22師、第92師及左側支隊保持聯系。

五、左側支隊(第200師副師長彭璧生野戰補充第1團、第2團附無線電一班)於18日拂曉前占領果發嶺、祿移嶺之線,19日夜向周村以北及八塘之敵攻擊、使軍主力之攻擊進展容易,但須與左側之第92師保持聯絡。

六、兩翼隊及左側支隊之作戰地境如下:西路軍與右翼隊間為:青泰―八塘墟一覃麻之線。右翼隊與左翼隊間為:思隴-蒙蒙嶺-拔鑿嶺-尖峰嶺-鹿鳴山東北之線。左翼隊與左側支隊間為:廣新村-玉馬嶺–祿盤嶺–周村相連之線。左側支隊與第92師間為:鹿頸墟-三槐嶺-長崗嶺-獨逸嶺-文祠大山-安良之線、線上均屬右。

七、預備隊(第200師、騎兵團〔欠第2連)以一部在思隴東北,恭喜嶺、六七嶺之線、占領陣地、控制主力於太守墟間地區。

八、炮兵隊(炮兵第14團第1營長張可法、炮兵第14團第1營.炮兵第2旅補充營、工兵連〔欠一排])於17日在思隴司、馬嶺墟間占領陣地,準備對昆侖關東西高地射擊。占領昆侖關後,即以全部在歐家、九塘附近占領陣地、協力左翼隊.攻擊八塘敵之主陣地。

九、坦克隊(裝甲兵團、欠第3、第4營及第7連)以第2營位置於關佐村附近,策應第7連,協助左翼隊之攻擊,以一部在高田墟附近以火力壓制653高地東西之敵、援助步兵攻擊後,向維新村方向警戒。

按照第5軍所頒布之第二十二號作戰命令,可知當時中央軍對於邕賓路方面的日軍部署狀況所作之敵情判斷,系認為昆侖關為日軍之前進陣地,而主力乃位於昆侖關與八塘之間,這是基於第一線部隊所作之偵察、對該區地形之判斷,以及來自桂林行營之通報、故左翼正面攻擊之榮譽第1師系以預想中存在於八塘一帶之日軍主力為攻擊目標,而昆侖關一線據點、則以前進陣地視之,原本預期在攻擊發起之首日即應攻占,未料日軍卻將增援部隊不斷前送昆侖關,而在昆侖關一線高地據點據守,當初之前進陣地轉變為主陣地,迫使第5軍必須變換攻擊部署,始能因應之。於是乎,昆侖關遂成為中日兩軍精銳大決戰之所在。

昆侖關,為邕賓路之要沖,位於南寧東北60公裏處,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史載北宋仁宗皇祐年間,蠻王依智高竊據雲南,僭號大南國,進兵兩廣師次南寧,分兵扼守昆侖關。朝廷命狄青為師、督兵進剿,進抵昆侖關,相持數月不下,狄青於上元之夜前,以奇兵過武鳴,出歸仁(在三塘、四塘間),擊其後路,蠻兵崩潰,始於元夜渡過昆侖關,16日進克南寧。

昆侖關所處之位置,系於大明山系所延伸之叢山綿延地形中,該區聳立有無數標高300-500公尺的小山頭,其中山谷與小溪穿越其間,地形復雜。一般而言,各山系在標高400公尺以下均為茂盛之樹林所覆蓋,400公尺以上則屬沙地裸露之光禿山頭,視野展望良好。其間有南寧至賓陽公路貫穿,為惟一之交通要道,而昆侖關正控制該公路之南北交通,形成進出南寧與賓陽之門戶。

以昆侖關口為中心,其周邊有若幹具戰術重要性之高地群、構成隘塞之路,形成昆侖關險要。其北有同興北之六零高地(六零為地名)、西有羅塘、同興高地、東有界首、653高地,諸高地群中,又以羅塘.界首高地為最重要。自界首以及羅塘高地南迤之山地,均與昆侖關相連,形成昆侖關兩側之椅角,分據東西、居高臨下,對昆侖關成俯瞰之勢。

如欲控制昆侖關,必得先占穩羅塘、界首高地。但羅塘高地系連綿於老毛嶺,而界首則與653高地.600高地相接、故欲控制羅塘高地,必先占奪老毛嶺;欲得界首、當先拿下653高地;是以欲攻略昆侖關,則得先按此順序將這些要點一一攻克。而在昆侖關以南,則有枯桃嶺位於邕賓路東、441高地位於邕賓路西,分別對昆侖關與邕賓路形成左右瞰制之勢,是為對昆侖關形成包圍、控制南下九塘之邕賓路必爭之要點。以上這些據點、將是未來17日中雙方爭奪戰焦點之所在。

【未完待續……】

感謝您的觀看,下期將繼續講述昆侖山戰役的戰史內容,點關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