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周總理唯一的「兒子」,隱藏真實身份50年,父子倆只見過一面

2024-01-13歷史

周總理只有這麽一個「兒子」,50多年來一直隱姓埋名,兩人也就見了一次面。

直到他退休之後,他的身份才被曝光。

唯一的一個「兒子」。

「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透露你和總理的關系,更不能自誇。」

這是周總理定下的規矩,王戍一直謹記在心,五十年來一直都是如此。

沒人知道,這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小老師,竟然是周總理的唯一「兒子」。

周總理的夫人鄧穎超,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因為工作太過勞累,導致不孕不育,導致周總理和他的妻子,一直到去世,都沒有子嗣。

這對熱愛周總理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遺憾,如果周總理有個孩子,一定會跟他一樣聰明伶俐,英俊瀟灑。

周總理、鄧穎超雖然膝下無子,但可能是為了彌補這一遺憾,收養了不少子女,大家都稱周總理夫婦為「周爸爸」、「鄧媽媽」。

在這些人中,周總理有三女一子,也就是王戍這個「義子」。

不像周總理的其他養女,都是烈士孤兒,王戍是周總理唯一的親戚,王戍的奶奶周桂珍是周恩來的姑姑,所以王戍相當於周總理的侄子。

王戍與周總理之間的淵源,要追溯到1939年,那時候周總理去了浙江參加抗日,順便回了一趟浙江的老家,祭拜了他的祖先。

這一次的祭祖大典,王戍和周總理第一次見面。

王戍出身書香之家,其父親王子余亦是一位胸懷大誌、為國為民的青年才俊,早年曾參加孫中山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

王戍在父親的影響下,也受到了進步思想的影響,所以他和周總理有很多共同的話題,所以兩人聊的很開心。

在此之前,王戍也只是從報紙上或者其他人的口中聽到過關於周總理的事跡,對於這個從未見過面的叔叔,他很好奇,也很期待。

但這一次面對面的對話,讓十七歲的王戍是真的被周總理的人格魅力和才華所折服,對周總理的敬佩之情也是越來越濃。

周總理對他來說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路上有什麽不明白的地方,王戍都會主動去問周總理,周總理也會不厭其煩的給他解釋,讓他增長見識。

周總理也很喜歡這個勤奮好學的侄子,只是沒想到,周總理剛剛結束了祭祖的儀式,正準備回部隊的時候,王戍卻主動跟他說,要和周總理一起參加革命,去打鬼子。

周總理看了看王戍那瘦弱的身軀和稚嫩的臉,實在是不忍心看著他在戰場上受苦受難,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便開口說道:

「為國家做貢獻,隨時都可以,不急在一時,當務之急,還是好好讀書,把知識武裝起來,將來為國效力,到時候再參加革命也不遲。」

懂事的王戍雖然明白周總理的意思,但一想到自己多年的夢想破滅,他還是忍不住有些失落和沮喪。

周總理看在眼裏,也是於心不忍,話鋒一轉,提出收王戍為義子的建議,以示安慰。

能認這麽牛逼的周總理當幹爹,王戍自然是高興壞了,瞬間就樂開了花。

王戍的父親倒是看得開,他拉著王戍給周總理鞠躬三次,還當著所有人的面喊了一聲「幹爹」。

儀式結束後,周總理興致勃勃地寫下一句話:「只要抗戰勝利,定能逢兇化吉」,鼓勵王戍之父王子余繼續愛國抗日。

從那以後,周總理對王戍的稱呼就變成了「義兒」。

之後,周總理給王戍寄來了一張軍裝照,背面是一行字:「乘風破浪,憶侄兒周恩來」。還有一封信,讓他好好學習,為了中華的崛起而努力學習。

可誰能想到,那一次紹興的第一次見面,卻是他們唯一的一次見面。紹興分別,便是最後一次分別。而且,周總理寄給周總理的那封信,還有那張照片,也是他留給這個養子的最後一封信,這是為什麽?難道周總理忘記了他這個「義子」的身份?

僅有一面之緣的父子

把周總理當成自己的偶像和榜樣的王戍,從來沒忘過周總理的教導,非常努力地學習。

但是,由於抗日形勢的危急,日本人在他和周總理分別兩年後,就攻入了浙江的紹興。

王戍一家人為了躲避戰亂,搬到了福建,為了養家糊口,家裏給他找了一份銀行的工作。

可即便如此,王戍依舊沒有放棄學習,而是按照周總理的教導,一邊學習一邊學習,最終在1945年成功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

說起來,1946年,王戍之父王子余受國民黨政府聘到紹興越王鎮任鎮長,但王子余對國民黨政府倒行逆施、貪汙腐化不滿,當即提出辭職,並於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與當地縣商會代表一起,組成紹興臨時救難委員會。

王戍1949年大學畢業後,也跟著父親參加了革命,加入了解放軍的南下服務團,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他先在福建政府部門任職,後轉至福建高等工業學校任教,一幹就是數十年。

事實上,王戍自從被周總理收為義子之後,也沒少給周總理寫過信,可奇怪的是,卻從來沒有收到過他的回信。

一開始王戍以為,周總理之所以沒收到他的信,是因為革命局勢太過緊張,信件都被沒收了,可現在新中國成立了,卻一點動靜都沒有,這讓王戍不得不懷疑,周總理是不是已經把他給忘了?當初收他做義子,不過是為了安慰他而已,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但王戍雖然疑惑,但還是選擇相信周總理,在他看來,周總理絕對不是那種無情無義的人,他這麽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直到有一天,他從父親那裏得到了一個訊息。

原來,除了王戍不斷的給周總理寫信之外,周總理的表妹陳秀雲也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不過和王戍不同的是,陳秀雲寫這封信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想要慰問周總理,也不是為了向周總理討教學問。

陳秀雲幾次寫信,就是想透過周總理的關系,從周總理那裏得到一些好處,給她安排一份不錯的工作。

周總理向來是個鐵面無私的人,向來不喜歡搞特殊化,於是便回了一封信,婉拒了這件事情。

可誰曾想,陳秀雲竟然以周總理的回信為證,以她是周總理的表妹為證,強行向政府部門要了一份工作,為此,她還在辦公樓裏大吵大鬧,以周總理的名義威脅政府官員。

結果這件事傳到周總理的耳中,周總理勃然大怒,為了杜絕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周總理還當眾立下了家規。

「不管周家有什麽親戚朋友,都要自力更生,因為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為了自己的親人和朋友謀取私利,所以,我希望周家的親朋好友,無論在什麽時候,都不要把我的事情說出去。」

所以,周總理在收到義子王戍的信後,雖然很高興,但是卻不敢隨便回信,就怕陳秀雲的事情再發生一次。

而且,周總理還考慮到了義子王戍的安危,他擔心自己和王戍之間的父子關系,會被仇家抓住把柄,用王戍的命來威脅周總理。

所以,周總理既要考慮王戍的安全,又要防止王戍仗著義子的身份去謀取特權,所以才會主動隱瞞王戍義子的身份,讓王戍安安心心的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平平淡淡的度過余生。

當然,周總理也特意讓王戍的父親轉達了他的意思,讓王戍知道了周總理的意思,王戍原本因為周總理沒給他回信而郁悶的心情一掃而空,反而對周總理的剛正不阿更加佩服了,為自己有這麽一個好父親而感到驕傲。

隱姓埋名50載

從那時候起,他就一直遵守周總理的【告親戚朋友】裏的十條家規,從來不會說是看在周恩來的面子上,也不會以周總理的義子之名,為自己謀取私利,而是兢兢業業地為國家培養了無數的人才。

平日裏,王戍按照周總理的教導,「艱苦樸素」,過著簡單而低調的生活,從不鋪張浪費,所以誰也不會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老師,竟然會是周總理的義子。

當然,周總理也沒有必要為了自己的名聲,而刻意疏遠自己的朋友和朋友,「不近人情」。對於登門拜訪,周總理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

他不但包了他們的食宿,還給了他們很好的待遇,周總理還幫了他們一把,幫他們度過了難關。

舉個例子,周恩來的外甥,即大哥周恩溥之子,自幼喪父,母親王蘭芳因參加革命負傷,健康狀況不佳。

周恩來見母親和兒子孤苦無依,又為革命犧牲了,便主動提出要照顧母子二人。

本來以烈士的身份,這兩個孩子應該由國家供養,但是周恩來考慮到新中國經濟困難,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就自己出錢給他們母子倆,於是王蘭芳就成了第一個不領退休金的老幹部。

至於他的侄兒周榮慶,更是恪守周總理的規矩,從來沒有向任何人透露過他和周總理之間的關系,就連他的未婚妻,他也從來沒有說過。

後來,他的未婚妻才知道,周榮慶是周總理的親侄子,這才打消了結婚的念頭,生怕自己嫁給了周榮慶。

不過,周榮慶說,雖然他是周總理的親戚,但他一直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所以未婚妻才放下心來,嫁給了周榮慶。

那麽,王戍這個周總理大半輩子都沒露面的義子,最後怎麽就「露餡」了?

那是一九七八年,也就是周總理死後兩年,國家對周總理的檔案進行整理的時候,發現了周總理認王戍做義子的事情。

2008年,86歲高齡的王戍,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依然充滿了緬懷之情。

「義父已經離開我們三十多年了,但他的人品,他的聲音,他的笑容,都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中,時至今日,我依舊將他奉為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