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曹操消滅袁紹有多難?絕境翻盤,遠非一場官渡之戰那麽簡單

2024-07-21歷史

導語

曹操滅袁紹有多難?小編認為也就比登天容易一些。

官渡之戰這種逆境翻盤的戰役在後世幾乎不可復制,更何況直到官渡之戰結束後的第五年,曹操才徹底消滅袁氏政治集團。

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不在少數,像秦末的巨鹿之戰,三國時的赤壁之戰,東晉時的淝水之戰,但這些戰役的天時、地利、人和,至少弱方占據其中一個。

比如天下苦秦久矣,項羽為報亡楚之仇,以六萬兵力克二十萬秦軍,這是天時,孫吳聯軍倚仗長江天險重創曹操北方軍團,此為地利,東晉謝安為保漢家子民,大敗前秦胡人首領苻堅,此為人和。

只有官渡之戰是例外,戰前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為天下嫉恨,他所占據的兗州無險可守,為四戰之地。而且東漢末年,諸侯混戰,百姓無所歸,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權臣,為士人所不齒。

就是在天時地利人和均不占優的情況下,曹操竟然逆風翻盤,創造非常了不起的軍事奇跡。

在此後五年時間裏,曹操一步步鯨吞蠶食,將地盤、人口數倍於己的袁氏集團全部吞並。

這裏既有曹操高超巧妙的政治軍事手段,也有運氣成分加持。

戰前袁紹勢力有多強大?輿論公認的結束漢末亂世的不二人選

戰前的袁紹實力強到什麽程度呢?如果當時問有誰能承擔結束漢末亂世,統一天下的重任,回答是袁紹,估計99%的人不會反對。

袁紹出生於東漢末年的頂級名門豪族「汝南袁氏」,袁紹的高祖父袁安官拜司徒,曾祖父袁敞為司空,祖父袁湯任太尉,兩個叔父袁逢、袁隗分別為司空、太傅。

袁家四代人有五位做到三公,其門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天下士人視袁氏為楷模。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怕是想不出息都難,而袁紹又是袁家後代中能力最為出眾的,深受兩位叔父的信任。

袁紹二十歲時出任濮陽縣令,之後辭官為母守孝居家三年。

後來東漢爆發黨錮之禍,宦官集團極力迫害士大夫,年輕的袁紹再次挺身而出,幫助士人隱藏避難,再加上他平時仗義疏財,廣交豪傑,故天下士人爭相依附。

188年,袁紹受大將軍何進舉薦,出任西園八校尉中的中軍校尉,成為中央禁軍的高級將領,一年後任司隸校尉。

很多人對漢朝的官制不了解,司隸校尉是監督京師和周邊地方的監察長官。

不僅可以奏彈、審訊和逮捕包括三公在內的所有官僚和貴族,還掌握一千二百人的武裝部隊。

朝會時和尚書令、禦史中丞一起設有專席,有「三獨坐」之稱,在政權中樞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被稱之為「雄職」。

此時的袁紹年僅四十歲,不僅年富力強,而且手握重權,朝內又有太傅袁隗為倚仗,天下士人皆唯袁紹馬首是瞻。

雖然在中央一層,最高權力被外戚何進和宦官把持,但袁紹等士人集團已經掌控社會輿論和資源,袁紹要做的就是等待戚宦之爭,自己坐收漁利。

這裏要註意的是董卓進京是袁紹的主意,因為董卓原是袁隗的屬官,袁紹表面上是勤王,兵諫何太後誅殺宦官,但實際上就是想亂中取利。

190年,宦官先發制人誅殺何進,袁紹隨即帶領禁軍將宦官一網打盡,徹底結束了影響東漢朝政百年之久的戚宦之爭。

只可惜權力真空被董卓填補,後者迅速擺脫袁家控制。袁紹不得已逃往冀州,當了一個小小的渤海太守。

幾個月後,關東十余路諸侯起兵討伐董卓,袁紹被推舉為盟主,由此可見,袁紹的影響力與號召力之強大。

191年隨著董卓西遷長安,袁紹開始借機擴張地盤,在這之後的八年時間裏,袁紹奪冀州,占青州,克並州,吞幽州。

天下十三個部州,袁紹獨占其四,擁兵數十萬,手下謀臣良將無數,成功統一黃河以北,成為當時最強的諸侯勢力, 實作了「南據黃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的戰略規劃。

而且乍一看和當初漢光武帝劉秀統一天下是一個路子,【三國誌】裏也記載袁紹虎踞四州,強盛莫敵。

尤其是是袁紹的核心區域冀州,史載:

「冀州戶口最多,田多墾辟,又有桑棗之饒,民人殷盛,兵糧優足。」

由於袁紹實力和名望太強,河北士族紛紛歸附於他,他手下有名的謀士如沮授、田豐、審配、郭圖、逢紀、辛評等人均出身世家大族。

作為袁家嫡子的袁術反而不如袁紹,以至於袁術氣的大罵:

「這些豎子不跟隨我,反而跟隨我家的奴仆嗎?」

相比之下,曹操要低調許多,他的父親曹嵩在靈帝時期花一個億買了太尉的官職,曹嵩的養父是大宦官曹騰,宦官集團自東漢末年備受士人排擠,與四世三公的士族領袖袁紹絲毫無可比性。

196年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自任為大將軍,而任袁紹為太尉。

太尉地位在大將軍之下,曹操本想借此抑制袁紹,但被袁紹識破大罵,嚇得曹操將大將軍職位讓給他。

199年,曹操與幽州牧公孫瓚私下書信,約定從南北兩邊夾擊袁紹,結果公孫瓚被袁紹打敗身死,其頭顱被袁紹送到許都,曹操「自視忽然耳」。

總之,在官渡之戰前,袁紹幾乎是按著曹操在地上摩擦,曹操除了忍就是忍,因為實力差距太大。

官渡之戰雖然關鍵,但並使袁紹傷筋動骨

200年初,決定中國北方地區歸屬的官渡之戰打響,在這場規模空前的決戰中,袁紹動員的兵力為十一萬人,對外號稱七十萬,曹操的兵力為兩萬,對外曰七萬人。

戰役之初,曹操顯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透過聲東擊西、誘敵深入,斬顏良誅文醜,連破數場戰鬥,重挫其銳氣。

不過這幾場敗仗並沒有對戰局產生太大影響,反而激起袁紹更加猛烈的攻擊。

接下來的幾個月裏,雙方進入相持階段,打的十分膠著,袁軍占據規模優勢,曹軍依靠堅固工事頑強防守,士兵戰損率達到30%,前線能打仗的兵將不足萬人。

相持一百多天後,曹操後勁明顯不足,由於糧食跟不上,士兵紛紛背叛曹軍,河南百姓苦不堪言,袁紹趁機招降豫州諸郡。

從曹操統治集團內部到豫州各郡迅速瓦解,無不遠近顧望,心懷不軌,唯有潁川郡、陽安郡仍堅持不動,曹操幾乎要崩盤。

他甚至寫信給荀彧,想要撤回許都,結果被荀彧勸回,並為其打雞血,一定要撐住等待時機,一旦撤退滿盤皆輸。

就在曹操陷入絕境時,袁紹謀臣許攸叛逃至曹操陣營,將袁軍糧草屯於烏巢的這一重要軍事情報透露給曹操。

此後曹操親率軍隊奇襲烏巢,一把火將袁軍糧食燒個精光。

曹操偷襲烏巢成為整個官渡之戰的轉折點,從此戰局形勢急轉直下。

袁紹部將高覽、張郃久攻曹營不下,烏巢戰敗的訊息傳來,二將向曹軍投降,並帶領曹軍沖擊袁軍大營。

袁軍士兵本就因火燒烏巢而人心惶惶,又遭遇張郃反水,頓時大亂。

曹操趁機掩殺,袁紹兵敗如山倒,僅率八百騎兵返回冀州,其余將士被殺被活埋者八萬余人,至此,官渡之戰以曹操的勝利告終。

不過曹操雖然贏得戰爭的勝利,但袁紹並未傷筋動骨,袁紹回冀州後很快重整軍馬。

其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分別從青、幽、並三州各帶五萬軍隊,再加上冀州舊部,再次聚集二十萬兵馬。

由此可見,官渡之戰對於曹操來說是生死之戰,但對袁紹來說不過是一次戰略重大失利,袁紹重振旗鼓,依然可以聚集數倍於操的兵力。

很快,曹操與袁紹迎來第二次對決,此戰曹操聽取謀士程昱「十面埋伏」之計,誘敵深入,後以十隊截殺。

此戰曹操屬下名將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許褚、李典、樂進、張郃等幾乎傾巢出動,殺得袁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士兵傷亡殆盡,袁紹這才不得已固守城池。

經此一戰,袁紹元氣大傷,不過這也只是使曹袁回到戰略均勢,曹操依然沒有獲取絕對優勢。

首先,袁紹回冀州後,便把其二子一甥遣回各州,可見以冀州本部兵力完全可以抵禦曹軍,其次,當眾將建議曹操乘勝進攻時,曹操回答:

「冀州糧食極廣,未可急拔,現今禾稼在田,恐廢民業,姑待秋成後取之未晚。」

曹操經歷官渡之戰、十面埋伏,仍對袁氏如此忌憚,可見袁紹兵力之強盛,再加上曹軍疲憊,以小博大已是強弩之末,只能先回去收莊稼。

禍起蕭墻,袁家內訌是其敗亡的根本原因

就在袁曹集團對峙懸念未決時,袁紹的身體撐不住了,從官渡戰敗開始,袁紹吐血的病情就不斷加重,公元202年,袁紹抑郁離世。

史載:袁紹平素行德政,被百姓敬愛,他去世之時,河北百姓無不悲痛,揮灑眼淚如同失去親人一般。

曹操認為袁氏集團群龍無首,遂起兵攻打冀州,不過袁紹雖死,袁家子弟占據四州,防守堅固,雙方打得互有勝負,曹操依然沒有占到便宜。

最後還是郭嘉勸說其退兵,等待袁紹的兒子們內訌兩敗俱傷時,再坐收漁利。

實踐證明,郭嘉的眼光非常狠辣,袁紹有三個兒子,分別是袁譚、袁熙、袁尚,按照漢家嫡長子繼承制的規矩,袁譚是繼承袁紹的人選。

但是袁紹偏愛袁尚,在袁紹死後,袁尚在冀州接班,曹操退兵後,袁譚袁尚立即反目, 這場袁氏內部的繼承權鬥爭,徹底斷送了袁紹辛苦創立的霸業。

曹操南返後,袁譚率軍攻打袁尚,但青州兵力無法與冀州相提並論,所以連遭失敗。

走投無路之下,袁譚向曹操求救,承諾打敗袁尚後與曹操平分冀州。

堅固的堡壘往往從內部瓦解,袁家團結對外,曹操沒有任何辦法,但如果單拎出來一個,曹操都是絕對的碾壓。

所以說,曹操等這一天很久了,他趁袁尚攻打袁譚時,來了一招圍點打援,先是攻打其老巢鄴城,決漳水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

待袁尚回兵救援,又在半路埋伏截殺,給予袁尚迎頭痛擊,袁尚主力被殲滅,僅帶數百騎北逃幽州,投奔袁熙,曹操順利占領冀州。

而後袁譚欲趁曹操不備攻打曹軍,但如此簡單的三腳貓伎倆在曹操面前如同兒戲,曹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擊潰袁譚,並將其殺死。

到205年初,曹操徹底平定冀青二州,只剩下高幹占領的並州和袁熙的幽州。

在袁氏家族中,袁譚和袁尚是主力核心,如今二袁覆滅,另外兩州也難以立足,205年初,幽州大將焦觸、張南起兵反袁,袁尚、袁熙不得已逃奔三郡烏桓。

206年初,曹操吞並並州,高幹被其部將所殺,此後曹操一路向北大破烏桓,二袁又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

公孫康畏懼曹操勢力,遂於207年初斬殺二袁,將首級獻於曹操。

至此袁氏勢力被徹底肅清,河北四州終於全部歸於曹操,此時距離官渡之戰已過去近七年之久。

至於名震天下的汝南袁氏,除了袁紹兵敗抑郁而終,其叔父太傅袁隗等袁家數十口人在袁紹起兵討伐董卓時就被董卓斬殺於洛陽,同族弟袁術向來稱霸淮南,於199年被曹操大敗,後嘔血而死。

隨著袁尚等袁家後輩的殞命,汝南袁氏也隨著歷史的滾滾長河奔流而去,再無一絲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