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賽珍珠:一生癡戀徐誌摩,晚年欲返中國終未如願,抱憾穿旗袍離世

2024-04-11歷史

在一個春風和煦的下午,一位年邁的女士在美國的家中,靜靜地端坐於窗前。她的目光穿越了千山萬水,似乎在追尋著遙遠的記憶。她的手中,輕撫著一件精致的中國絲綢旗袍,那是她珍藏多年的寶貝,每一次觸碰,都能喚醒心底深處的故事。

這位女士,就是曾經風靡一時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她的一生,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她的名字,早已在中美文化交流的史冊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就在她生命的黃昏,還有一個未了的願望——重返那片她曾深愛的土地,中國。

歲月如梭,賽珍珠的生命漸漸走向了盡頭。在她的心中,一直藏著一個深深的遺憾,那是關於徐誌摩的,一個她曾經癡戀的中國詩人。

跨越文化的情感紐帶:賽珍珠與中國

1924年,春風拂面的南京城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成為了文化與情感交匯的舞台。賽珍珠,在這個年齡步入了人生的一個新階段,她的腳步不再局限於自己的生活圈,更多地融入到了中國這片土地的文化與情感之中。南京,這座古老而充滿生機的城市,在那個春天,見證了賽珍珠與徐誌摩之間的非凡交流。

東南大學的校園裏,春意盎然,花香襲人。賽珍珠穿著她特意為這次會面挑選的絲綢旗袍,這件旗袍上繡著精致的花紋,既展現了東方女性的溫婉,也彰顯了她對中華文化的尊重和熱愛。她與徐誌摩坐在校園內的一處幽靜庭院中,周圍是盛開的櫻花和各種各樣的春花,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一切都顯得那麽和諧而美好。

兩人的談話內容豐富多彩,從各自的兒時記憶談到各自的家庭生活,再從中國古典詩詞延伸到西方的文學作品,無不體現了兩個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人在文化與思想上的交流與融合。徐誌摩,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用他的詞匯和見解,給賽珍珠帶來了新的視角和思考。而賽珍珠,憑借她深厚的文學素養和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也給徐誌摩帶來了不少啟發。

然而,這場看似平等的交流背後,卻隱藏著賽珍珠內心深處的苦澀。徐誌摩的眼神,雖偶爾與賽珍珠相交,但更多時候卻是望向遠處,似乎在尋找著某種他心中的理想與渴望。賽珍珠雖然明白徐誌摩的心不在她身上,但她仍舊抱著一種希望,希望能夠透過這次深入的交流,讓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能夠看到她內心的世界。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談話也逐漸深入到了人生哲學的領域。賽珍珠談到了她對生活的看法,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她對於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視。徐誌摩則從一個詩人的角度,談論了他對生命、愛情和自由的理解。雖然兩人在許多觀點上有著不同,但這種差異卻成為了他們交流的魅力所在,使得這場會面充滿了探索與發現的樂趣。

單相思的苦澀:賽珍珠與徐誌摩的不可能之愛

盡管她已是人妻人母,但賽珍珠對文學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渴望使她保持著一份青春的熱情。她與徐誌摩在南京的相遇,更多是在文學和思想的層面上的碰撞與交流。她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分享自己對文學的理解,對中國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生活的看法。徐誌摩,作為當時文壇的風雲人物,他的才華和個性魅力,無疑給賽珍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徐誌摩的心早已被另一位才女林徽因所占據。在徐誌摩眼中,林徽因不僅是靈魂伴侶,更是他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即便賽珍珠以其卓越的文學造詣和深厚的情感,試圖與徐誌摩建立起更深的情感聯系,徐誌摩對她的回應,始終保持在了一種禮貌而友好的層面。賽珍珠的情感,如同夜空中的一顆星星,雖然明亮,卻又遙不可及。

在那個年代,文學和藝術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橋梁。賽珍珠與徐誌摩的許多交流,都是透過文字和詩歌完成的。賽珍珠曾經試圖透過文字表達自己對徐誌摩的感情,她的文字中充滿了對徐誌摩才華的贊賞和對其人格魅力的尊重。然而,徐誌摩對於賽珍珠的回應,更多的是關於文學和藝術的討論,而非情感上的交流。這種情感上的錯位,使得賽珍珠對徐誌摩的單向情感愈加深重,而無法得到相應的回饋。

分別與回歸:賽珍珠的家庭與事業

1934年,賽珍珠在經歷了人生中一連串沈重的打擊後,做出了決定離開中國,這個她曾深深愛著的國家,回到美國。她的父母在中國的相繼去世,給她的精神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而與丈夫布克的婚姻生活,也在經歷了種種磨合與挑戰後,最終走到了盡頭。面對生活的重重困難,賽珍珠選擇了堅強,她決定結束這段婚姻,開始新的生活。

離開中國,回到美國後,賽珍珠並沒有忘記這片她曾深愛的土地。當抗日戰爭爆發,中國人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時,賽珍珠感到自己必須做些什麽。她開始在美國各地發起募捐活動,積極參與演講,向美國公眾講述中國的苦難,呼籲更多人關註並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戰。

賽珍珠的演講深情而富有感染力,她不僅分享了自己在中國的生活經歷,還描繪了中國廣大農村的貧困情況和抗日戰爭給普通民眾帶來的苦難。她的話語直擊人心,使許多美國人開始關註遠在太平洋彼岸的這場戰爭,並激發了他們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除了演講和募捐,賽珍珠還透過筆端發力,她撰寫並行表了【日本必敗】等一系列政論文章,詳細分析了日本侵華戰爭的性質,闡述了她對戰爭勝負的預判,並強調了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支持中國抗戰的重要性。這些文章在美國引起了廣泛關註,為中國抗戰贏得了更多的國際聲援。

無法歸來的遺憾:賽珍珠的晚年

賽珍珠的晚年,被時光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憂傷。自從1949年之後,由於中美之間的政治關系變得復雜,加之個人健康和年齡的原因,她未能再次踏上中國這片她深愛的土地。盡管地理上的距離將她與中國隔離,但她的心始終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中國的每一次變遷都牽動著她的心。

在美國的家中,賽珍珠的居住環境充滿了對中國的懷念。她的書房裏,擺放著中國的書籍、字畫和各種藝術品,這些物件不僅是她收藏的寶貴財富,更是她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部份。每當她眼望這些中國的藝術品時,仿佛能夠跨越重洋,感受到中國古老文化的氣息,回憶起她在中國的日子。

即便身處異國,賽珍珠仍然保持著對中國發生的一切的高度關註。透過閱讀報紙、雜誌和與朋友的通訊,她緊跟著中國的社會變化和文化動態。每一次接收到來自中國的訊息,無論是喜是憂,都深深觸動著她。她時常透過寫信的方式,向中國的朋友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中國人民未來的美好祝願。

賽珍珠在晚年還持續透過寫作,向世界傳遞中國的聲音。她的作品中,不僅記錄了中國的社會變遷和人民生活的變化,更表達了她對中國深深的關懷和愛。她的筆下依舊是那片給予她靈感與力量的土地,以及那裏堅韌不拔、勤勞智慧的人民。

盡管歲月流逝,賽珍珠的生命走向了盡頭,但她對中國的深情未曾改變。1973年3月6日,賽珍珠在美國離世,結束了她傳奇而又多彩的一生。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依舊懷揣著對中國的深厚情感,那份未曾實作的願望,成為了她心中永遠的遺憾。

賽珍珠:一位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賽珍珠的去世,如同她生前對中國文化的深情厚誼,留下了深刻的銘印。在美國的一個寧靜墓地中,一塊簡樸的墓碑矗立,上面只刻著三個篆書漢字——賽珍珠。這三個字,是她親手書寫,每一筆一劃都蘊含著她對這個名字背後故事的珍視和對中國文化的敬愛。

她去世時,身著的是一件中國絲綢旗袍。這件旗袍,不僅是她生前最珍愛的衣物之一,也承載著她與中國之間深厚的情感紐帶。這件旗袍,正是在1924年四月天,她在南京東南大學,那次命運般的會面中穿著的。那一天,春風拂面,陽光和煦,賽珍珠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對中華文化的深深熱愛,走進了徐誌摩的視野,雖然她的心終究沒有得到徐誌摩的回應,但那一刻的美麗,卻成為了她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份。

這件旗袍,用最精致的中國絲綢制成,其上繡著細膩的花鳥圖案,每一筆每一線都展現了中國工藝師的巧奪天工。賽珍珠穿著這件旗袍的瞬間,不僅是中西文化的交融,更是一種時空跨越的連線。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選擇穿上這件旗袍,仿佛是對那段未竟情緣的緬懷,對中國這片土地深情的告白。

賽珍珠的墓地成為了人們緬懷她的地方,墓碑前常年有鮮花擺放,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尤其是中國的讀者和研究者,都會來到這裏,向這位跨越文化界限、用生命詮釋中美友好的女性表達敬意。墓碑上的那三個篆書漢字,不僅代表著她的名字,更象征著她一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奉獻。

參考資料:【賽珍珠自傳:我的幾個世界】、【賽珍珠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