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8年北京軍區政委朱良才申請辭職,毛主席看後批示:同意

2024-01-31歷史

引言

1958年,時任北京軍區政委,即開國上將朱良才向中央提出辭職申請。這一年,朱良才年僅58歲。在開國將領中,他是第一位主動申請離開工作崗位的。

與此同時,毛主席在看到朱良才的這封辭職信後,表示非常疑惑,特地對聶榮臻詢問:「朱良才同誌還不到60歲,為什麽要辭職。他有什麽難處嗎?」

對於這個問題,聶榮臻也有些疑惑。

在工作崗位上,朱良才一向是盡心盡力。尤其是在革命年代中,他被敵人打傷都不離開火線,建國後為什麽要辭職呢?

01 朱德第一任秘書

1900年,朱良才出生於湖南省汝城縣沙村的一戶書香世家。

他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教書先生。可就在朱良才一周歲那年,父親便撒手人寰。之後,他們一家的家境日益艱難。

9歲那年,朱良才來到私塾讀書。可由於家中根本無力供他讀書,他在私塾念了兩年書便輟學回家了,放牛拾草維持生活。

即便是輟學回家,朱良才依然酷愛學習。利用幹活的間隙時間,他想盡辦法學習讀書。

在家人的幫助下,朱良才終於如願來到縣立新辦高等小學讀書。14歲那年,他憑借著努力考入當地的高等小學讀書。

從高等小學畢業後,朱良才的絲毫不顧家人的勸阻,一個人來到衡陽,並考入衡陽誠德中學。

這所學校是當時的一所新式學校,他不僅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他還了解了許多國內外大事。

不久,軍閥之間內亂頻發,學校被迫停學,朱良才只能被迫回鄉,當了一名小學教員。1925年,朱良才參加了當地的農民運動。

1926年,北伐軍經過汝城之後,根據國共合作精神,成立了國民黨汝城縣黨部籌備處。朱良才和農會中其他委員集體加入了國民黨,積極地投身於大革命的洪流之中。

1927年9月,朱良才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根據縣委的指示,找到了朱德和陳毅。此後,他作為汝城的代表參加了湖南黨代會,積極參加了湘南起義。

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和朱德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在寧岡礱市勝利會師。

朱良才也跟隨朱德一同上了井岡山。兩軍勝利會師後,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朱良才因有文化,被留在四軍軍部,成為紅四軍軍長朱德的第一任秘書,後調到三十一團一營一連任黨代表。

同年6月,紅四軍主力從井岡山離開後,吳尚率領四個團企圖偷襲井岡山。朱良才得知這個情況後,立即號召全連戰士:「誓死保衛井岡山,絕對不讓任何一個人踏入革命土地。」

在團、營長的指揮下,朱良才在團、營長的指揮下,深入附近農村和部隊基層,發動群眾磊石塊、削竹釘,構築堅固防線。

之後,朱良才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多次反「圍剿」戰鬥。

比如毛澤東詩裏的「十萬工農下吉安」,便是103團政委朱良才率部突破的;在「活捉張輝瓚」中,也是擔任紅九師政委朱良才和和師長親自率領部隊親自活捉的。

在某個初秋的早晨,毛澤東將全軍集合在北山腳下,講了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問題。他說:

「有人嫌井岡山高,嫌井岡山大,今天東山、明天西山,爬山爬厭了,不願意再爬它,想打到城市裏去。這種思想錯了。要知道,井岡山雖然它磨破了我們的腳,爬酸了我們的腿,但是,它給我們糧食,給我們做根據地,便於我們機動.便於我們打擊敵人。

接著,毛主席說:

「同誌們不是都有了一條經驗嗎?我們每逢爬它一次,就打一次勝仗,消滅一些敵人;如果我們多爬它幾次,就會多打幾次勝仗,多消滅一些敵人。所以說,這座山是革命的山。」

毛澤東的講話,給朱良才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鼓舞和激勵了他的革命鬥誌。

當時,井岡山根據地的經濟十分困難。毛澤東、朱德等紅軍高級幹部和戰士一樣,同甘共苦,穿粗布衣,吃紅米飯。

此外,毛澤東還親自向部隊宣布了使用油燈的規定。毛澤東、朱德以身作則的高尚品德,深深地教育了朱良才。

02 朱良才善搞群眾工作

1929年底,古田會議在福建省上杭召開。會議上,正式透過了由毛澤東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

朱良才參加了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每每談起此事,朱良才的、奮之情溢於言表。他曾多次回憶道:

「古田會議勝利結束的那一天,毛澤東同誌非常高興,大會一宣布勝利閉幕,他就興奮地站了起來,滿面春風地帶領我們呼起了口號,那是因為撥正了紅軍革命方向,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我們心裏,都充滿了雲開霧散的晴朗感覺。」

1933年8月,由於屢建戰功,組織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授予朱良才二等紅星獎章。

長征開始後不久,朱良才在一次戰鬥中腰部負傷,坐著扣架隨隊突圍,後來留在紅軍總衛生部任政委。

對於張國燾的分裂行徑,朱良才非常氣憤,他深深認識到,中國革命只有有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才能戰勝任何困難取得勝利。

在四方面軍工作時,他沒有受到張匡燾蒙蔽,抵制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因而受到打擊排斥,險些丟掉性命。

1934年,湘江戰役打響。在師長陳樹湘和政委朱良才的指揮下,紅34師和敵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11月30日,朱良才腰上的舊傷發作,血流不止。簡單包紮後,他依然堅持躺在擔架上指揮戰鬥。

軍長董振堂得知情況後,立即命令朱良才去軍委總醫院進行救治。由於戰士吃緊,朱良才只能連夜離開。

戰鬥持續到12月1日,敵人切斷了湘江渡口,紅34師成為紅軍歷史上唯一被敵人整個殲滅整建制的師長。

宋任窮得知噩耗,無不扼腕嘆息:「要是朱良才在,這個師肯定還在。」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朱良才過了湘江後,來到紅軍總醫院治病。養病期間,朱良才見醫護人員根本照顧不了傷員。

於是,發牢騷和鬧情緒的傷員越來越多,他便主動幫助傷員和病員做思想工作。

長征期間的形勢瞬息萬變,戰鬥非常頻繁,根本沒時間搞教育、上課。利用戰鬥之余,朱良才談思想、講形勢。

在行軍路上,他組織戰士們講故事、說快板,在篝火召開軍事民主會、控訴會,政治思想工作搞得熱火朝天,這對於鼓舞戰士、鞏固部隊、保證部隊的戰鬥力起到重大作用。

此外,他在艱苦的戰鬥環境中,非常重視部隊的宣傳文化工作和思想政治建設,積極組織模範黨支部殺敵立功運動。

期間,他發現和宣傳「民工英雄李勇」「狼牙山五壯士」「子弟兵母親戎冠秀」等先進典型。

後來,朱良才調任31軍政治部主任。紅31軍是紅五軍的部隊,軍長為王樹聲、政委詹才芳。

他來到政治部後,發現政工人員不僅少,氣氛也有些悲觀。於是,他給大家打氣,鼓勵他們將來總會看到光明的這天。

1936年10月,紅一和紅四方面軍順利在會寧會師。紅四軍創辦了一所軍政學校,朱良才擔任校長兼政委。

不久,這所軍政學校改為教導團,朱良才擔任校長兼政委。

03 毛主席評價他:「軍中將才」

1936年年底,教導團跟隨紅四軍主力從永昌向西撤退。馬步青將倪家營子包圍。激戰中,朱良才調任紅五軍政治部副主任。

1937年1月,敵人從四面八方進攻倪家營子戰鬥,這讓彈盡糧絕的部隊再度陷入敵人的包圍當中。

3月初,朱良才和其余戰士被迫突圍。石窩子會議後,朱良才決定朝著黃河方向走尋找紅軍。

一路上沒吃沒喝,他只能一邊乞討一邊前進。他走了30多天,將近千裏行程,終於抵達甘肅省鎮原。

當他看到紅軍支援紅軍的哨兵,瞬間暈了過去。等他蘇醒後,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毛主席得知朱良才的事情,這麽評價他:「政治上合格,軍事上過硬,是軍中將才。」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朱良才被任命為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秘書長。在蘭州期間,他多方了解失散的西路軍幹部戰士的情況,使大批流散的紅軍回到了延安。

之後,他歷任晉察冀軍區第三支隊政委、第三軍分區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職。

在聶榮臻的關懷和支持下,加強根據地的文化和思想工作,朱良才於1937年主持創辦了【抗敵報】。

不久,該報成為中共晉察冀邊區黨委的機關報,後成為中共晉察冀分局機關報。1940年,該報改名為【晉察冀日報】。

1942年後,敵後抗戰非常艱苦。他在從事部隊教育工作的同時,還和學員們一同挖窯洞,帶領大家開荒種菜。

為了鼓舞廣大戰士們的鬥誌,他在【抗敵報】的基礎上新增了周刊【子弟兵】,很快成為八路軍指戰員和晉察冀邊區交流戰鬥經驗的平台。

解放戰爭時期,朱良才協助聶榮臻創辦晉察冀軍政幹部學校,擔任了該校副校長兼副政委。

1948年5月,朱良才又調到華北軍政大學,協助葉劍英辦學,擔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在這兩所學校工作期間,他始終堅持用古田會議決議精神教育幹部,把「決議」列為學員和在職幹部的必修課,使毛澤東的建軍思想、建軍原則在幹部和學員思想上紮下了根。

1949年12月,中央作出【關於一九五零年軍區參加生產建設的指示】。

北京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朱良才,意識到這項指示對於部隊工作具有重大意義,建議提高軍區部隊戰鬥力,嚴格落實上級指示。

在他的建議下,北京召開了生產委員會擴大會議,並產生了極大影響。

聶榮臻看到相關報道,誇贊朱良才:「有些同誌對於黨的指示雷打不動,充耳不聞,朱良才卻能‘聞風而動’,非常有政治頭腦。」

1955年4月,朱良才擔任北京軍區政治委員。9月,中央授予他上將軍銜。同時,他還被授予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八一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朱良才擔任北京軍區政委後,為軍隊的正規化和現代化、維護黨對軍隊的局隊領導、發揚人民軍隊光榮傳統、推廣新經驗,取得了讓人矚目的成績。

04 主動提出辭職,毛主席不解

1958年,朱良才和中央呈遞了辭職申請。對此,不僅毛主席感到不解,聶榮臻也非常疑惑。

於是,毛主席便派聶榮臻了解相關情況。聶榮臻和朱良才在土地革命時期便是老相識。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都在華北軍區、晉察冀軍區工作。

對於聶榮臻的親自到訪,朱良才非常意外。聶榮臻見到朱良才後,詢問了他的身體狀況,然後再進入正題。

無奈之下,他才吐露實情。原來,由於各種疾病纏身,他的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久治不愈。由於是他的手臂曾經在戰鬥中受傷,沒能及時治療,以至於落下殘疾。

有時,朱良才工作幾個小時,渾身難受,思維上也不如從前那麽清晰。

他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無法像從前那樣工作,沒辦法擔任北京軍區政委如此重任,才和中央寫了這封辭職信。

朱良才和聶榮臻解釋:「我是正職,因為病情不能工作,影響軍區工作,你說能怎麽辦呢?所以我還是響應中央號召,讓年富力強的同誌幹吧。」

聶榮臻得知原因後,自然是心痛不已。他也清楚這位老戰友曾經受傷的事情,但認為朱良才可以不辭職,先把病治好再說。

國家舍不得他這名幹部,等他把病治好後,還可以繼續為黨工作。但朱良才並不這麽認為,堅定地搖頭。

就在上世紀50年代,毛主席建議幹部們要以身作則,給年輕人多一些機會。

朱良才牢記毛主席的教導,一直將這些話記在心裏。他人為自己既然不能勝任此職,更得做個表率,把機會留給這些年輕人。

在這之前,朱良才曾和組織口頭上表示自己有退位讓賢的想法。不少他的老部下和戰友得知訊息後,都勸他打消想法。

甚至還有人找到朱良才夫人李開芬,希望他能幫忙勸朱良才打消念頭。

一天晚上,朱良才對同為紅軍的妻子李開芬說:「開芬啊,我們可都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給的!為什麽不能主動讓位,不能退讓!」

建國以後,朱良才在自己崗位上兢兢業業,從來不提自己的功勞,也很樂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經驗。經過慎重考慮後,中央還是批準了他的請求。

朱良才的要求得到組織批準後,和賴傳珠上將做了職務交接。他們兩個人在土地革命時期便相識,還作為基層黨代表一同作為基層黨代表參加了古田會議。

在政治局會議上,毛主席點名誇獎朱良才覺悟高,周恩來誇他思想開明,鄧小平誇他顧全大局。

就這樣,朱良才成為建國之後第一位主動離開工作崗位的開國將領。

朱良才和賴傳珠辦完移交手續後,開始養病。養病之余,他非常重視毛澤東著作和馬列著作和黨的檔。學習之余,他還撰寫了許多回憶文章。

他回憶起在井岡山生活和戰鬥的情形,撰寫了【這座山,他革命!】【朱德的扁擔】等閃爍著革命光輝的文章。

朱良才的這些文章,將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結合,影響了好幾代人。

1988年2月22日,朱良才將軍因病去世。噩耗傳出,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各大軍區、國務院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陳雲、楊尚昆、李先念等人為他送了花圈。

此外,新華社還發了一篇通稿並贊揚道:「朱良才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軍隊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人,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