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結局:7人脫黨,4人犧牲,只有2人堅持到建國

2024-05-10歷史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誌路106號(後至浙江嘉興)召開。此次會議的召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開天辟地的重大事件,而也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才從此煥然一新。

不過,由於當時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黨員人數不多,組織機構也不健全,所以此次會議僅有13位代表參加,他們是:來自上海的李達、李漢俊,來自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來自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來自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來自廣州的陳公博,來自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以及旅日代表周佛海、陳獨秀代表包惠僧。

然而,長期而艱苦的革命鬥爭,致使這13位代表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改變,最後只有2人堅持到新中國成立,並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那麽,其他11位代表的結局如何呢?

七人脫黨

在這十三位代表中,有七人先後脫黨,他們分別是:陳公博、周佛海、李達、張國燾、劉仁靜、包惠僧和李漢俊。

陳公博: 「一大」代表中最先脫黨的,在會議召開後僅幾個月的時間,陳公博就對共產主義學說產生了懷疑和困惑,於是此後不久,他竟然公然宣布:不再履行黨的任務。

然而,陳公博脫黨後,並沒有堅守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上,而是公然投靠汪偽政府,犯下了諸多不可饒恕之罪行,是僅次於汪精衛的第二大漢奸。

抗戰勝利後,陳公博倉皇出逃日本,不久後被押解回國,1946年6月3日被執行槍決,自此結束了其罪惡滔天的一生。

周佛海: 與陳公博一樣,作為「一大」旅日代表的周佛海,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漢奸」。

周佛海早年曾東渡日本求學,在此期間開始信仰共產主義,並成為當時唯一從國外趕回來的「一大」代表。然而,回國後不久,周佛海便與國民黨右派勾結,後於1924年9月正式宣布脫黨。

周佛海一脫黨,便立即走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對立面,成為蔣介石反共道路上的馬前卒。抗戰爆發後,周佛海更是一躍成為了汪偽集團的主要領導者之一,從此淪為了世人詬病的「賣國巨奸」。

抗戰勝利後,周佛海為了重新得到蔣介石的重用,便主動提出將他擔任市長的上海交給「中央」。對此,蔣介石自然求之不得,於是當即便封他當行動總隊司令。

然而,人民群眾對於周佛海這個大漢奸早已是恨之入骨,蔣介石最後也不得不迫於壓力,將周佛海關押起來,後於1948年2月28日病死獄中。

李達: 其早年也是一位狂熱的馬克思主義追隨者,「一大」上還被選為中央局宣傳主任,同年冬,他還應毛主席之邀回湘合辦湖南自修大學,並出任校長一職。

然而,由於其與陳獨秀和張國燾的矛盾,不久後,李達便宣布脫黨。但他「脫黨不叛黨」,即便是後來大革命失敗,他也依然堅守馬列主義,繼續為中國革命奮鬥不息。1949年12月,李達又重新入黨,為新中國的建設與發展發光發熱。

張國燾: 在「脫黨」的這七人中,張國燾在中國共產黨的地位無疑是最高的,尤其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其更是先後做到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副主席、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等職。

然而,在長征途中,他卻悍然對抗中央路線,非法成立了所謂的「第二中央」,最後竟然還不知悔改,趁祭拜黃帝陵之機只身逃離邊區,投靠了國民黨,而後被開除黨籍。1949年,張國燾逃往香港,之後又移居加拿大,1979年12月3日客死他鄉。

劉仁靜: 與張國燾一樣,被開除黨籍的還有劉仁靜,他是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發起人之一,「一大」後曾與鄧中夏創辦並主編【先驅】,1923年出任上海團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局委員長。那時候的劉仁靜,可謂年輕有為,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1926年的莫斯科之行,卻讓他成為了「托派」的追隨者之一,回國後還組織托派「十月社」,1929年11月被開除黨籍。

在這之後,劉仁靜還曾一度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但在建國後,他還是得以在北師大教書,之後又被安排到人民出版社任編輯、任國務院參事等,1987年8月5日因車禍去世。

包惠僧: 在「一大」召開前,包惠僧曾在武漢參加共產主義小組,並在武昌組織成立了共產黨臨時支部,並擔任支部書記。次年七月,他受陳獨秀同誌的委派,前往上海出席「一大」,並負責向陳獨秀匯報會議情況。那時候的他也是朝氣蓬勃、前途無量。

然而,大革命失敗後,包惠僧卻產生了悲觀情緒,加上張國燾的處處責難,致使他決定退黨。

1931年,包惠僧被蔣介石任命為陸海空軍司令部參謀,抗戰勝利前夕攜家人前往澳門,建國後從澳門回京,歷任內務部參事、國務院參事等職,1979年7月2日去世,終年85歲。

李漢俊: 跟周佛海一樣,李漢俊早年也曾留學日本,並在此期間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回國後還與陳獨秀共同發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上海共產主義小組,董必武甚至還曾將其稱之為自己的「馬克思主義老師」。

然而,在「二大」後,他與張國燾和陳獨秀發生了矛盾,漸漸脫離了黨的活動,但其信仰卻沒有遺失,依舊在從事革命工作。1927年12月7日,李漢俊被敵人抓捕後槍決,年僅37歲。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脫黨」的這七人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脫黨後成了民族的敗類,如陳公博、周佛海;第二類,被開除出黨,如張國燾、劉仁靜;第三類,脫黨後信仰不改,如李達、李漢俊。包惠僧則在這三類之外,但其經歷又跟張國燾有些相似。

四人犧牲

十三位代表中,壯烈犧牲的共有四位,他們分別是:王盡美、何叔衡、鄧恩銘和陳潭秋。

王盡美: 山東黨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後來曾擔任過山東省委書記。「二大」後,他根據中央的指示,不惜以帶病之身先後奔波於濟南、北京、上海等地,積極發展黨組織,後於1925年8月19日病逝,年僅27歲。

何叔衡: 十三名代表中最年長的一位,當時他已經40多歲了,「一大」結束後,他與毛主席一起回到了湖南,積極發展黨組織,歷任臨時中央政府工農檢察人民委員、內務人民委員部代部長、臨時最高法庭主席等職。

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與瞿秋白、鄧子恢等一批中央領導人從江西轉移福建途中,與敵人在長汀地區發生了激戰。戰鬥中,何叔衡不幸跌落懸崖,後被敵人發現,壯烈犧牲。

鄧恩銘: 曾就讀於濟南省立第一中學,「一大」時與王盡美同為濟南代表,會議結束後返回山東發展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歷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山東省執行委員會書記等職。1928年底,鄧恩銘在濟南開展革命活動時,由於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後於1931年4月5日英勇就義,年僅30歲。

陳潭秋: 在「一大」時,陳潭秋是武漢湖北共產主義小組的負責人,同時也是有名的學生領袖。紅軍長征期間,他還曾留任中央蘇區中央分局委員,領導開展遊擊戰爭。

1935年8月,陳潭秋受組織委派前往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後留駐共產國際工作。1939年,陳潭秋回國後,奉命擔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及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

1943年9月27日,陳潭秋、毛澤民等同誌,被新疆軍閥盛世才殘忍殺害。

中共「一大」的這十三位代表中,最後只有毛主席和董必武堅持到建國,並同時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

1976年9月9日,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走完了他83年的奮鬥人生。1975年4月2日,把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董老,也走完了他精彩而傳奇的一生,享年89歲。#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