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昔日秦皇車同軌 今日中國推動泛亞鐵路計劃

2024-01-31歷史

最近讀秦漢史,講到秦始皇,他的文治武功,除了滅六國統一天下,一手搭建了中國此後兩千多年來的統治基礎與框架之外,繞不開的還有「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單說車同軌,車同軌就是廢除當時六國車輛的規制,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要求車輛在制造時就要有統一的規制。

我最初以為車同軌和當時一些體現權威的制度一樣,是為了體現皇權存在感的。

但後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這個要求在當時來說無異於一項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運輸革命」。

戰國時期,多為土路。

道路在車輪反復碾壓之後會形成與車輪寬度相同的兩條硬地車道,就是車轍。

馬車在行駛過程中,如能讓車輪一直沿著車轍行走就會相對平穩,能夠顯著減少牛馬的消耗和車輛磨損。

反之,那不但走得很慢,而且車也容易壞。

車轍尺寸不同,從微觀上講,會導致百姓在出行與生產經營上都會不方便。

從宏觀上說,車轍的大小和國家資源的投放能力也息息相關。

全國的車軌都統一,就意味著全國的車軋出來的車轍都是一樣的。

這也就意味著全國的車馬與資源可以隨意調動,就相當於最早的鐵軌一樣。

所以,當年秦始皇將車轍的寬度統一為六尺後,整個國家的物流運輸效率大為提升。

在統一車轍的基礎上,秦始皇還下令修築以鹹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自此,秦王朝的經濟和軍事可以最有效地運轉,真正做到「東窮燕齊,南極吳楚」。

過去的車同軌,秦馳道如此,現如今的泛亞鐵路也不外如是。

雖然推進過程比較艱難,但中老鐵路的順利建成通車,讓這個「車同軌」工程有了一絲曙光。

作為泛亞鐵路網的一部份,中老鐵路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寮國到柬埔寨的標準軌,南下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開啟東西兩線才是重點。

然後是資源買進,技術和產品輸出,區域的經濟和物流一體化。

我想看看這幾條馳道何時能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