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澤東曾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

2024-04-25歷史

毛澤東曾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1955年授銜結果公布後,有一些將軍覺得自己被低授了,感到很不滿意。其中比較著名的,要數原華野六縱司令員、外號「王老虎」的王必成。

大家都知道粟裕帳下有「葉、王、陶」三位名將,分別是葉飛、王必成和陶勇。在大授銜中,葉飛授予了上將,而與他齊名的王必成和陶勇卻授予了中將軍銜。

都是老同事,為何厚此薄彼?為此,王必成找到老上司譚震林,想要個說法。後來譚老板還真因為此事問了羅榮桓元帥。結果羅榮桓卻說:「葉飛和王必成不一樣嘛!」

那麽葉飛和王必成怎麽就不一樣了呢?

其實葉飛在華野眾將中確實特別有特點,他不僅善打勝仗,同時也打過幾個敗仗。

3年解放戰爭,人民軍隊席卷800萬國民黨軍,真是摧枯拉朽,橫掃千軍如卷席。由於勝仗是如此之多,導致我軍打得少數敗仗是如此的紮眼。而葉飛上將,就曾打了三個著名的敗仗。

一、葉飛的三次敗仗

首先是魯南突圍戰。七月分兵之後,葉飛、陶勇帶領第一、第四縱隊出擊魯西,試圖控制津浦鐵路兗州段。然而戰鬥進行時,陳毅、粟裕帶領的內線兵團兵敗於南麻、臨朐,導致一、四縱隊孤懸於魯南。而國民黨軍趁機對葉陶兵團展開了圍攻。此戰之中,華東野戰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敗,兩大縱隊總共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人馬,總共減員2萬多人,突圍出來的指戰員也精疲力盡,無力再戰。陶勇後來回憶此敗:「真苦,比兩萬五千裏長征還苦。」

後來經過統計,魯南突圍戰的損失率,超過了幾年後的長津湖戰役。

其次是月浦戰役。上海戰役時,葉飛奉命率領28、29兩個軍強攻月浦,試圖切斷國民黨軍從海上逃跑的退路。然而由於準備欠周全,全軍過於輕敵,導致28、29兩軍遭遇了慘重的損失,2000余精銳倒在了黎明之前。不僅如此,湯恩伯還成功帶領6萬人馬,滿載金銀美鈔逃到了海上,沒能實作全殲。

最後也是最著名的,金門之戰。當時葉飛帶領第十兵團剛剛解放了福建大部,向廈門、金門地圖發動攻擊。由於輕敵以及缺乏渡海作戰經驗,第十兵團的三個團被困於寧古頭,最終全軍覆沒,9000余將士片甲不返。

這三次大簍子,使葉飛在華野眾將中顯得格外顯眼,也遭致了很多軍迷的誤解。

然而綜觀歷史,我們卻能發現,葉飛不僅不是網路軍迷口中的「庸將」,反而是粟裕最信任、最倚重的頭號戰將。每逢戰事,粟裕總是委葉飛以重任。作為一個絕世統帥,粟裕不僅善於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同時也極其會用人。他所看重的將領,基本就沒有看走眼的。如果葉飛不行,粟裕又為何會如此重用他呢?

二、粟葉不打不相識

粟裕與葉飛的淵源始於三年遊擊戰時期。當時,葉飛作為閩東獨立師的指揮官,一直在福建領導遊擊戰。由於國民黨軍勢大,各遊擊區之間很難相互聯系,出現了很多誤會。加之叛徒出賣,各遊擊隊之間猜忌重重,最終導致了同室操戈的「南陽事件」。

當時閩浙邊臨時省委書記劉英誤以為葉飛已經叛變,於是命令粟裕去閩東逮捕了他。在押解途中,粟裕一行遭到了國民黨的伏擊,葉飛趁亂逃跑。粟裕見狀,對他連開三槍,結果都沒擊中。最終,葉飛成功地保住了性命,同時還在不久之後洗刷了自己的冤屈。

粟裕與葉飛雖然經歷了一場沖突,但兩人並沒有因此結怨,反而不打不相識,成為了最好的搭檔。

後來葉飛曾和粟裕一起打獵,見識到了粟裕百發百中、神乎其神的槍法。葉飛這才明白,原來粟裕當年開的三槍,完全是手下留情啊。

自抗戰時期起,葉飛就一直跟隨在粟裕身邊打仗。大家都知道,粟裕有三大「嫡系」,分別是葉飛、王必成、陶勇。而葉飛絕對是三人中一馬當先的那個。

為何這麽說呢?

首先,粟裕和葉飛有著一種職務上的傳承關系,葉飛一直作為粟裕的副手而存在。。抗戰時期,粟裕擔任新四軍一師的師長,而葉飛很快便由旅長提升為一師的副師長。

1944年,粟裕率領一師主力出兵蘇浙後,粟裕被任命為蘇浙軍區司令,而葉飛便繼承粟裕的位置,成為一師的師長。後來粟裕在天目山與頑軍激戰兩場,認為兵力不太夠,於是向中央發電,要求葉飛率部份部隊南下,加強蘇浙軍區的軍事力量。在中央的首肯下,葉飛辭去了一師師長的職務,帶兵前往天目山與蘇迂回和,擔任了蘇浙軍區的副司令。

粟裕雖然沒有人事任免權,但並非沒有話語權,如果粟裕不看重葉飛,不向中央推薦葉飛,葉飛也很難繼承他的位置。

其次,每當遇到關鍵性戰役,粟裕必然派葉飛擔當摧城拔寨、啃硬骨頭的角色。解放戰爭時期,葉飛擔任華野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

要知道各大野戰軍之中,第一縱隊絕對都是狠角色,例如東北野戰軍的第一縱隊便是大名鼎鼎的38軍。而華東野戰軍的第一縱隊,則是後來的第20軍。在華東解放戰爭中,20軍的戰績是令人驚訝的。在許多著名戰役中,葉飛的1縱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天花板級的表現

首先是在宿北戰役中,這一戰是粟裕的華中野戰軍以及陳毅的山東野戰軍合軍以來的第一仗,也是必須打好的一仗。

此戰之中,粟裕命令葉飛承擔了最困難、也是最艱巨的切割戴之奇第69師和胡璉第11師的任務。

戰鬥開始後,葉飛率領8、 9兩個團猛沖作為五大主力之一的11師,曾一度打到距離胡璉司令部300公尺處。在驚懼之間,11師被迫後撤。隨後葉飛帶領主力一夜之間穿插到11師和69師中間,硬是將69師挖了出來,還擋住了11師的援軍。此戰之中,葉飛的1縱立下了頭功,幫助華野全殲69師,其表現堪稱完美。

其次是在魯南戰役中,1縱和兄弟部隊一起全殲整26師、51師以及遠征軍精銳第一快速縱隊,奪取了大量火炮、坦克、戰車以及其他先進武器。用這些裝備,華野直接組建了特縱。此戰之中,一縱又是頭功。

然而1縱在宿北、魯南戰役中所顯露的光芒,相比於其在萊蕪戰役以及孟良崮戰役中的表現,那就要相形見絀很多了。

萊蕪戰役時,華野變南征為北戰,全軍隱蔽從臨沂向萊蕪方向進攻。結果在行軍途中,幾乎所有縱隊都出了差池。本來說好由五個縱隊包圍萊蕪,結果按時到達當地的僅有1縱。

因此葉飛的一縱必須獨立承擔包圍兩三倍於己的國民黨軍。而這些國民軍可不是善茬,分別是73軍和46軍。73軍是王耀武手下的主力軍,是半美械部隊;46軍則從屬於桂軍,他們不僅戰鬥力強大,而且武器裝備極好,甚至超過了號稱「鋼軍」的第七軍。

結果葉飛硬是頂住了73軍和46軍的瘋狂進攻,最終等到了友軍的到來。最終華野僅僅以微不足道的代價,全殲李仙洲兵團7個師,共5.6萬人。此戰之中,葉飛縱隊還是頭功。

在孟良崮戰役中,葉飛1縱的功勞也是無與倫比的。在這場戰役中,葉飛的任務同樣極其兇險。他必須插入到黃百韜的25師和張靈甫的74師之間,同時必須堵住65師。要知道黃百韜的25師和出工不出力的李天霞第83師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孟良崮戰役中,25師也是少數盡全力援救74師的部隊。稍有不慎,1縱不僅不能分割25師和74師,反而可能陷入三麵包圍之中。

然而葉飛指揮若定,他以3師堵住曹莊,1師守界碑、天馬山,2師、獨立師攻擊西線。葉飛一個縱隊要擋25師、65師,還要參與圍攻74師,可謂是一肩挑三擔,不遺余力。最終葉飛的第一縱隊依然是頭功。

粟裕在各個戰役後都進行了戰鬥總結,葉飛的第一縱隊從來都是受表揚最多的。無論多麽艱苦的戰鬥,無論多麽難啃的骨頭,交給葉飛準沒錯。如果說粟裕是趙子龍,那麽葉飛的第一縱隊就是他手上上下翻飛的長槍,所向無敵、所向披靡、無堅不摧。

四、超人一等的特質

那麽葉飛為什麽那麽能打?他到底有什麽特殊的優勢呢?在筆者看來,葉飛有一個獨一無二,那就是獨一無二的統帥能力。

戰將易找,統帥難尋。縱觀葉飛的指揮生涯,我們會發現,他不僅僅只是一個縱隊司令那麽簡單。他也是粟裕「委任指揮」最多的將領之一。在那些至關重要的戰役中,葉飛不僅要統帥自己的一縱,還要統一指揮好幾個縱隊。

例如在萊蕪戰役中,粟裕便將2縱和7縱交給葉飛統一指揮。戰後粟裕對葉飛大為誇獎:「在各縱的配合上說,一縱最吃力,雖然繳獲不大,但在整個戰役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在孟良崮戰役中,粟裕命令葉飛統一指揮1縱、4縱、6縱和9縱。在葉飛的統一指揮下,各縱隊齊心協力,直取孟良崮,最終取得了全殲74師,擊斃張靈甫的輝煌戰績。

在豫東戰役中,葉飛是華野第一兵團副司令兼1縱司令。戰役發起後,一共有兩個集團,其中突擊集團由1縱、4縱、6縱和中野第11縱隊,由葉飛統一指揮。最終成功全殲了區壽年兵團。

對於粟裕來說,葉飛就像是他另一個大腦。在他分身乏術之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必然是葉飛。而葉飛也往往不負他的期待,完美地完成任務。粟裕是個才華橫溢的統帥,葉飛的統帥才能雖然不如他,但也相當優秀了。

葉飛的統帥能力是怎樣煉成的呢?葉飛沒有參與長征,而是長期在南方山林之中打遊擊,幾乎每時每刻都要面臨生與死的考驗。而這便練出了他機斷專行、隨機應變的能力。

在這種形式的戰爭中,指揮官必須有自己的判斷,而且必須是果決、準確的判斷,而做到這一點,指揮官必須對戰場有著精確的洞察能力。而這些要素,是統帥級任務必備的能力。很顯然在3年遊擊戰中,不僅練出了個野戰軍級的粟裕,同時也練出了一個超兵團級的葉飛。粟裕之所以敢將復數級的縱隊交給葉飛,就是看重他的統帥能力。

而在戰場上,葉飛確實表現出很多超人一等的判斷。舉個例子,在宿北戰役時,葉飛插入到65師和11師之間,將敵軍分割開來。然而敵人不甘心失敗,於是派敵預三旅和第60旅與山野的第八師爭奪許莊戰場的制高點。

按照野司的要求,山野第八師必須守住戰場制高點——峰山,保護第一縱隊的側翼。然而在預3旅以及作為五大主力的11師的攻擊下,第8師有些承受不了。於是跟隨8師作戰的前敵指揮首長給葉飛打電話:

「我們擋不住了,要撤下來,你們也撤吧!」

聽了首長的電話,葉飛好似晴空霹靂,第八師如果撤了,夾在中間的1縱就是四面受敵。如此開闊地、白天,一個縱隊萬余人,該怎麽撤?

然而首長卻說:「八師已經撤了,你們撤不撤我不管。」說著就掛了電話。

說實在的,當時華中野戰軍和山野剛剛合軍,兩軍還欠磨合,有極重的地方主義傾向。因此才出現這種「死道友,不死不貧道」的情況。

如今1縱陷入了絕境,該怎麽辦?正是在這種絕境之中,才最考驗葉飛的眼光和統帥能力。葉飛認為:「白天不能撤,撤就是送死,敵人一夾擊,全軍完蛋。」因此葉飛決定變撤退為進攻,向11師發動主動進攻。

在1縱破釜沈舟般的攻勢下,強大的整編11師被打得潰不成軍。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行動,很快讓1縱轉危為安。隨後葉飛又馬不停蹄地帶著兩個旅,將試圖逃竄的69旅全部兜住,最終全殲於田野。

由此可見,葉飛的統帥才能確實超人一等。即使在人才濟濟的華野之中,至少也能排前三,絲毫不遜於陳士榘、王建安、許世友等人。

這樣一來,葉飛確實和王必成、陶勇拉開了差距。華野改編為三野後,葉飛榮膺正兵團級幹部,而王必成和陶勇則是副兵團級。因此55年授銜,並無什麽問題。

五、非大勝即大敗

葉飛也確實打過好幾個敗仗。作為將領,葉飛並非沒有缺點。有時,他也會犯準備不足、輕敵的毛病,甚至有些冒失。但正所謂多做就多錯,葉飛打得這些敗仗,完全是因為他打仗多,打硬仗多,負擔的危險任務多。世上沒有人能百戰百勝,就算是韓信也打過敗仗。因此無論是直接領導他的粟裕,還是全軍統帥毛澤東,都對葉飛信任如初。

金門戰役失敗後,全軍震動。葉飛親自起草電報,報告陳毅並報中央軍委,請求處分。軍內亦有人對此議論紛紛。其後葉飛再次發報給毛澤東,要求給予處分。然而毛澤東卻說:

「金門失利,不是處分的問題,而是要接受教訓的問題。」

就這樣,葉飛被高高擡起,又高高放下,並沒有受到處分。毛澤東清楚地明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果因為一場敗績就拿一名上將是問,豈不是便宜了對岸的蔣介石?因此毛澤東仍然對葉飛重用如初。

1953年7月15日,國民黨海陸空並舉,出兵數萬直撲福建東山島。葉飛聞訊,立即進駐福州司令部進行反擊。他見東山兵力不足,於是命令31軍(欠一個師)會同28軍的一個師前往東山支援。

有運輸工具缺乏,軍隊運不上去。葉飛當機立斷,立即命令從福州到泉州、漳州的所有客貨車輛全部停運,立即換下貨物換上軍隊。在援軍的幫助下,東山守軍發動了反擊,殲滅萬余國民黨軍。

葉飛後來回憶,東山戰鬥第三天中午,毛澤東到總參辦公室和葉飛通話:「兵力夠不夠?需不需要增援?」而葉飛卻胸有成竹地說:「夠了,我還有一個軍的機動部隊沒用呢?」毛澤東欣然道:「很好」。

1958年,中央決定炮打金門,毛澤東仍然點將葉飛指揮。要知道那個時候,葉飛擔任的是福建省委書記,而新任福州軍區司令員,有旋風將軍之稱的韓先楚已經到任了。

因此葉飛是我軍之中不可多得的具有統帥能力的名將。1955年,年僅41歲的葉飛被授予上將軍銜。而粟裕另外兩名愛將——陶勇和王必成,則為中將。唐太宗曾認為唐初有三大名將——李績、李道宗和薛萬徹。其中對猛將薛萬徹的評價是「非大勝即大敗」。其實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我認為將這個評價對於葉飛,也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