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吳效閔:全殲蔣介石「天下第一旅」,現實版【亮劍】中的「趙剛」

2024-01-16歷史

1931年起,日軍對華侵略,中華兒女英勇反抗,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日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肆掃蕩,死守下去必然損傷慘重,一支部隊決定突圍出去,或許還能爭取一線希望。激烈的戰鬥很快展開,機槍班戰士不幸被炮彈擊中,整個班傷亡慘重,沒有了機槍打掩護,想要沖出去談何容易!千鈞一發之際,一名瘦弱的小戰士站出來,有人認出他是在炊事班做飯的小同誌,心裏還在嘀咕他是不是聽錯了,做飯的怎麽可能會用機關槍!而他,利落的拿起機關槍,熟練地檢查過槍支之後,毅然朝敵軍掃射過去……

一介書生投筆從戎

與許多的大將戰士不一樣,這位白凈書生並不是出生在貧窮家庭,相反,家底還是比較殷實的,1921年出生在山西太谷縣,山西有名的便是晉商了,他的父親也算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一位晉商,家裏不愁吃穿,父親希望他長大以後能繼承這一份家業做個商人,一生也算安穩。

也許天意使然,從小生活安逸的他並沒有養成散漫的性格,反而誌向遠大,也許亂世註定要造就這樣一位英雄,因此,在他十幾歲的年紀放棄了繼承家業這一條路,毅然決定去實作自己的抱負,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開始了他的部隊生活。

這個心懷大誌的年輕人就是吳效閔,從小衣食無憂的他在太原一所知名學府學習,自小接受的觀念就是長大後要繼承家業,讀書是為了致富,直到上學,吳效閔在教員和同學們先進思想的影響下,參加學校圖書會,接觸到了當時那些進步思想家的書籍和宣傳新思想的報刊,革命的種子在他心底生根發芽,革命的思想在他心裏愈演愈烈。

還在學校學習期間的他就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之後還參加了學生運動的示威遊行,在1937年日軍打入山西時,他沒有隨其他同學一起躲避,而是希望把自己的滿腔熱血投入到抵禦外來侵略的戰場。

新兵入伍之時,滿是書生氣息的吳效閔,看起來白白凈凈,還戴了一副很厚的近視鏡,看著就是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沒有一點能上場打仗的氣勢,因此長官也並不看好他,看了好半天還是決定把他安排到炊事班,吳效閔雖然一心想著上前線打仗,但這樣安排了,便也接受了安排,要知道,調到炊事班可就很難再有上前線打仗的機會了,晉升也是很慢的,可是心懷大誌的人又怎麽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抱負呢?

初露頭角

吳效閔很快就和機槍班的班長熟絡了起來,吳效閔是炊事班的,他的隔壁剛好就是機槍班,每次吳效閔幹完自己的活之後就跑到機槍班去,跟著機槍連的同誌一起學習機槍操作,文化人最不怕的就是學習,不久,吳效閔也學會了操作機槍。

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慢慢積澱下來的吳效閔終於等到了這個時機,那次突圍,敵人的炮彈落在了機槍手所在的地方,全班機槍手死傷慘重,機槍也被炸毀,沒了機槍掩護的戰友很快便不抵敵軍猛烈的炮火,日軍士氣大振,很快沖了過來,連長急的大喊:「誰會打機槍!」「我會!」混亂中,一個聲音清晰而堅定,只見吳效閔利落的撿起機槍,幾下就把故障排除,面對沖過來的日軍絲毫沒有表現出害怕,端起機槍就向對面射去。這一戰過後,連長對炊事班這個身材瘦弱的兵刮目相看,直接就讓吳效閔當了班長。

之後,不過月余時間,在文水縣伏擊日軍時,身為班長的吳效閔身先士卒,帶領全班戰士沖向前方,把敵軍的部隊切成了兩段,又與敵人拼死力爭,搶奪制高點……夜色裏,看不清每個人的臉,日軍的攻勢很猛,在一連串的火光裏,卻時有反光出現,連長知道,那是吳效閔戴的眼鏡在反光。吳效閔憑借這一套漂亮的作戰方法,成功打下日軍六個火力點,勝利撤軍後,為了嘉獎這勇猛的戰士,連長立馬向上級打了報告,於是吳效閔在一個月裏連升了兩級,當上了副排長,堪稱學生兵中的典範了!

現實版「趙剛」

吳效閔是越打越敢打,參軍前八年時間,一直在基層負責政治工作,他用了八年的時間成為了太嶽軍區的模範幹部。更重要的是,擅長政治工作的吳效閔,在太嶽軍區組織的大比武比賽中,他所參加的科目全都拿到了第一的成績!

雖然取得了很多成績,但吳效閔還是一心想要去更強的部隊打一場硬仗,為此他也一直在準備著,幸運也是給有能力的人準備的,1944年,吳效閔突然接到任務,要他去另一個團裏做政治部主任,當時的吳效閔還是指導員,突然接到這樣的命令激動得不得了,主要是因為,他即將要去的那個團是一支讓日寇聽到名字都聞風喪膽的部隊,團長也是十分有名的楚大明。

還記得電視劇【亮劍】裏的趙剛嗎,一開始趙剛到獨立團的時候,身為團長的李雲龍還看不上他,覺得趙剛就是個「白面秀才」,就連讓他喝酒都不會!但趙剛很硬氣地回給李雲龍:「部隊是來打仗的,不是收酒囊飯袋的!」一句話,瞬間讓李雲龍對趙剛的看法有了一絲轉變。

而吳效閔也一樣,剛見到楚大明的時候,楚大明見來的人是一個帶著很厚的近視鏡、看起來瘦瘦小小的書生,也是看不上吳效閔,覺得他不能勝任,而吳效閔當天晚上就讓一眾人對自己的看法改變了,直接帶人抄了鬼子的一小炮樓,全殲對方一個小隊!在之後的相處中,吳效閔憑借自己的修養,贏得了身邊人的尊重,沒過多久,就讓楚大明對吳效閔的看法徹底改變了。甚至楚大明親自找上級,說沒有人比吳效閔更適合當政委了,點名要吳效閔給自己做搭檔。後來,吳效閔當上了政委,與團長楚大明默契配合,立下了許多戰功,倆人也成了「模範搭檔」。

輝煌戰績

比起吳效閔的作戰巔峰,前面所說的事可就算是毛毛雨了。吳效閔最輝煌的戰績大概就是全殲「天下第一旅」了吧。

這個「天下第一旅」,光聽名號就知道不小。這是蔣介石的嫡系胡宗南精銳部隊整編第一師第一旅,也就是蔣介石的警戒部隊。這樣說可能顯示不出來它的厲害之處,那這樣介紹一下:它的旅長,黃正誠曾經在德國留學,期間住過希特勒軍事學校,整支部隊是以德式訓練,裝備用的是美式的裝備,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因此有「蔣家禦林軍」「天下第一旅」的稱號,算得上是蔣介石王牌中的王牌部隊了!

1946年,臨汾戰役打響,團長楚大明在一次戰鬥中身負重傷,正住院療傷,吳效閔便接手了這支部隊的指揮權,負責這次戰鬥的指揮。讓一個政委指揮部隊,能不能行?不少人提出了質疑,認為政委幹的都是政治工作,指揮部隊打仗能行嗎?面對質疑的話語,吳效閔並沒有生氣,而是默默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吳效閔帶軍前往陳堰村,行至高坡時用望遠鏡觀察敵軍情況,前方塵土飛揚,正是部隊前行揚起的黃土,是黃正誠想要依托村寨來做防守,吳效閔按照先前做好的計劃,有條不紊的指揮部隊進攻包圍,首先進入村內的第一個營就活捉了二百多個俘虜!

激烈的鬥爭很快展開,我軍在吳效閔指揮下猛烈進攻,敵軍節節敗退,敵軍企圖從西南口突圍時,被三營截胡,敵軍重新退回院子裏,做著最後的掙紮。戰鬥還在繼續,淩晨四時,沖鋒聲、槍聲、爆炸聲響成一片,敵軍已無路可退!

退逃到窯洞裏的敵人用矮墻掩護自己,我方一個班的戰士在戰友們的掩護下沖了進去,一邊向裏扔著炸彈,一邊高喊:「把槍繳了,趕快投降,就留你們一條活路!」敵軍見支撐不住了,可對方的手榴彈卻還在一顆顆往這邊投來,嚇得大叫:「別打了,別打了,我們投降!」槍一把一把被扔了出來,敵人都陸陸續續舉著手出來了,隨後,幾個窯洞裏躲藏的士兵也跟了出來,一個個灰頭土臉地站在院子裏,也有一百多號人!其中一個人,雖站在最後,卻十分顯眼,上身穿的是士兵的外衣,而下身穿的卻是黃馬褲、黑皮靴,身材魁梧還戴著個眼鏡,這麽奇怪的一個人在人群中易未免也太顯眼了,在吳效閔的追問下還是松口承認自己就是黃正誠,本想著換成士兵的衣服,目標不明顯還可以借機逃出去,誰能想到剛換了個上衣就被捉了。

這下本就沒了面子,索性也不管那麽多了,黃正誠反倒把上衣脫了,理直氣壯道:「我們這不能算敗了,明明是你們趁我們沒準備好來偷襲我們,這違反了打仗規則!」此話一出,在場眾人都忍不住笑了,這哪裏還像一個高官說出來的話呀,兵不厭詐這是自古就有的道理啊!哪個人打仗的時候不都是時刻警惕著,這反倒來怪別人。

經此一戰,吳效閔俘獲了敵軍不少高官,收繳了許多軍用物資,吳效閔也名聲大噪,還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贊揚!底下的戰士也是對這位政委服氣了,十分佩服這個平日裏文文弱弱的政委。不久之後,吳效閔便升成了團長,也意味著從先前的政工幹部轉為了軍事幹部。

多年以後,吳效閔的警衛員提起吳效閔時,都說:「團長作戰十分勇敢,打起仗來什麽都不想,就想著往前沖,一點也不怕危險。要是有人找他,不必來到指揮所,直接去戰鬥最激烈的地方找,準能找到!而且每次都是哪有需要他就往哪裏沖,我們幾個警衛員攔都攔不住他!」

在吳效閔十多年的征戰生涯中,他帶領著部隊所向披靡,多少大仗、惡仗都走過來了。就連他手下的老兵都說,跟著吳效閔將軍經常能夠打勝仗,很少吃敗仗的,在每次戰鬥時他都會沖在最前方,帶領著手下的戰士一起完成每次任務。他帶出來的部隊也成為了一直強有力的主力部隊!

吳效閔是個謹慎的人,用兵從不會隨便,一定事先分析,不會讓每一個戰士白白丟了性命,雖謹慎但也果斷,一旦抓住時機,那便不會錯過,因此,他不但是一個善於做思想工作的好政委,還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好指揮。他既能上得了戰場,私下裏也能與人打好關系,與同事、戰友相處得十分融洽。多年的軍隊生活,讓他從一位文弱書生蛻變成了一位戰將,並且很好地從政治方面轉向了軍事方面。

吳效閔戎馬一生,參加過淮海戰役、解放西雙版納等眾多戰役,越南韓戰場也有吳效閔將軍戰鬥的身影。在1949年,吳效閔被授予「戰鬥英雄」的稱號。

1955年授銜,吳效閔授的是大校軍銜,1964年時,晉升為少將。

唯一一次回鄉

據說,吳效閔將軍祖上還是江蘇的一名秀才,因考取了功名,在山西做了個官,家譜在戰亂中遺失,因此真假便也不得而知了。

父親是在當地票號給人家當掌櫃,還經營了一家小當鋪,因此家境也算好,在曹莊村置辦了一座宅院在當地也算氣派,父親也懂一些醫術,還經常為鄉親們免費看病,在村裏也是人人稱贊吳家。

只是如今,多年過去,關於吳效閔將軍的家世到底是怎麽樣的幾乎沒有人知道了,村中上了年紀的老人也多是全國解放後才搬來這裏,知道的也大多是兒時聽到的一些流傳,村裏將軍唯一的「發小」吳貴成也已離世,許多事都是不得而知了。

吳家的那座老宅院至今仍在,但主人卻早已換了,老宅如今已被淹沒在了周圍一座座紅色瓦房之間,被帶有當地特色的晉中民居包圍著。吳家到底家境如何,看這宅院的外觀便也能猜出一二,只院墻就有三點五米那麽高,哪是普通人家比得上的,院外散落的石刻也依然清晰,房屋的結構也是曾經清代時特有的風格,無處不在透露著這座房屋主人曾經的輝煌。

可是年代畢竟已經久遠,院落裏已經長滿了半人高的蒿草,東西兩邊的廂房也都坍塌已久,唯有正屋仍屹立在中央。據當地的相關工作人員透露,這裏早在2010年革命遺址普查時就登記在冊了,但對古物的保護需慎重,因此保護工作還比較慢,不過已經呼籲相關部門對這裏進行保護了。

當地的黨支部書記說:「吳效閔將軍早在十幾歲就參軍了,常年在外征戰,也只有在全國解放後回來過一次,因此有關他的情況村裏人也很少知道。」

兢兢業業,奉獻一生

吳效閔還有另一個特殊的稱號「革命烈士」,雖稱為「革命烈士」,但他卻不是在戰場上犧牲的,而是累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熬過了九死一生的戰場,卻把生命獻給了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上。

那是1997年,吳效閔已經坐到了副司令的高位了,雖位高,卻事事親力親為,親內建領部隊進行拉練訓練,真是能力大責任也大,這邊還沒結束,另一邊又派來緊急任務,吳效閔只能連夜趕回軍區,忽然感到胸口劇烈疼痛,心焦的妻子見狀馬上要去喊醫生,卻被吳效閔攔下了,出口便是對他人的關心:「已經大半夜了,人家都在休息還下著雨,還是不要麻煩醫生了,也許是胃病犯了,先吃些東西墊一墊,一會就會好的。」

妻子也想到之前不久才做過全身體檢,也沒發現什麽病癥,便不再堅持去找醫生。

吳效閔吃了塊餅乾,在床上蜷縮著,不知怎麽引發了心肌梗塞,頓時大汗淋漓,人就不會說話了。

醫生慌忙趕來後,又是打針又是按壓,沒有一點效果,聽到訊息的曾司令員半夜趕來,下令繼續搶救,人還年輕,不能放過一絲希望。

可是,一個小時過去了,醫生還是垂著頭出來了,滿是失望地搖搖頭。

時年56歲,又一位英才永遠離開了。

吳效閔去世的訊息傳到濟南軍區政委蕭望東那裏之後,每個人都無比悲痛,蕭望東感慨:「他還這麽年輕,我們一直都把他當壯丁,哪有需要他就去哪幫忙,他這是累死的啊!可惜!太可惜了!」

吳效閔逝世,濟南軍區授予他「革命烈士」的稱號,也是新中國唯一一位死後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的大軍區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