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皖南事變前十天,主席為何嚴厲批評項英?為何稱他無辦法無決心?

2024-01-13歷史

1940年12月26日,也即皖南事變爆發前十天,毛澤東主席代中央書記處起草了一封給新四軍政委、東南局書記項英的指示電。這封電報措辭極為罕見,可以說十分嚴厲。讓我們先看一下電報的主要內容:

「你們在困難面前屢次來電請示方針,但中央還在一年以前即將方針給了你們,即向北發展,向敵後發展,你們卻始終借故不執行。最近決定全部北移,至如何北移,如何克服移動中的困難,要你們自己想辦法,有決心......如有這種決心、辦法,則雖受損失,基本骨幹仍可保存,發展前途仍是光明的;如果動搖猶豫,自己無辦法無決心,則在敵頑夾擊下,你們是很危險的。全國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有你們這樣遲疑猶豫無辦法無決心的......我們不明了你們要我們指示何項方針,究竟你們自己有沒有方針?現在又提出拖或走的問題,究竟你們自己主張的是什麽?主張拖還是主張走?似此毫無定見,毫無方向,將來你們要吃大虧的。」(【毛澤東年譜】中卷,第246頁)

對於主席親自起草的這封極為嚴厲的批評電,我們該如何解讀呢?

一是這封批評的電報主要針對的是項英。

主席的這封電報,只發給項英和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參謀長周子昆,並不包括新四軍軍長葉挺。如果是主席全面對新四軍領導人提出批評,那這封電報接收的物件肯定還應該包括葉挺。

批評電主要針對項英,緣於項英是東南局書記、新四軍政委、新四軍軍分會書記。他是新四軍的絕對當家人,有絕對的話語權與最後的決定權。

考慮到葉挺非黨員的身份,主席的這封批評電應該說一定程度上照顧了葉挺的面子。加之,在貫徹中央關於新四軍發展的大政方針上,葉挺總體上還是比較堅定正確的。而項英在這方面則表現得比較消極。所以,從黨內更應嚴格的批評角度講,主席將這封嚴厲的批評電只發給項英、袁國平、周子昆,而未發給葉挺,是有他的深層考慮的。

二是批評新四軍軍部貫徹中央決策指示不力。

關於新四軍的戰略發展方向問題,當初在中央與新四軍軍部之間,一度確曾有過不同的觀點。1939年2月,周恩來利用來皖南新四軍視察的機會,經與新四軍領導磋商後,最終形成了「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

應該說,這是一個總體上切合新四軍實際的大戰略。不過,在具體的貫徹落實過程中,新四軍政委項英做得並不好。主要表現在:無論是向東作戰,還是向北發展,他都不是太積極。他的總體想法是一旦有變,準備向南發展。這顯然與中央的大戰略相悖。

1940年5月4日,針對項英貫徹中央指示不力,中央對新四軍下發了著名的「五四」指示,強力督促項英要「獨立自主地放手擴大軍隊,堅決地建立根據地」。

在此之後,根據陳毅粟裕的建議並經中央批準,要求項英率軍部東移蘇南。項英曾一度答應,但最後還是反悔。一來二去,最終失去了與陳粟會合蘇南的戰略契機。

時間一點點過去,而項英的這種貫徹中央決策指示不力,最終招致了極大的戰略被動。

三是批評新四軍軍部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從黨務系統講,以項英為書記的東南局,作為一級的中央局,在組織開展工作方面,應該有很大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戰爭年代,在中央與下屬的幾大中央局之間,中央主要給的是大政策,需要下面的中央局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指示,創造性地推進和開展工作。反觀以項英為書記的東南局,這個作用發揮得很不理想。不但創造性談不上,甚至有些消極被動。

從軍隊系統上講,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除八路軍外,第二個重要的戰略武裝力量。既然已經明確制定了向南防禦、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大戰略,但新四軍軍部卻不積極向敵後發展,不積極與陳毅粟裕會合於蘇南,而是久居皖南,最終陷於被國民黨軍戰略包圍態勢之中,直至徹底失去戰略機會,招致來頂之災。

回過頭來看,當時新四軍分三大塊活動。一塊是項英率新四軍軍部居於皖南,一塊是陳毅粟裕率一、二支隊戰鬥在蘇南,並最終向江北大發展,一塊是副軍長兼新四軍參謀長張雲逸率江北指揮部開展敵後抗戰。最終,就皖南新四軍軍部這一塊出了大問題,爆發了皖南事變。

四是批評新四軍軍部對國民黨抱有一定幻想。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時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政策。在這一大政策下,有的領導幹部在處理與國民黨合作與鬥爭的問題上,把握得並不好。特別是在鬥爭方面不敢放手,恐怕會破壞統一戰線。我們透過公開的電報檔案資料看,項英在這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

也正是基於此點,毛澤東主席在這封批評電報中,深刻地指出:「你們不要對國民黨存任何幻想,不要靠國民黨幫助你們任何東西,把可能幫助的東西只當作意外之事」。

主席的話說得非常明確具體,非常有針對性和指導性。他知道國民黨蔣介石不會手軟,所以要求項英「把可能幫助的東西只當作意外之事」。實際上是叫項英根本不要指望對國民黨抱有幻想。

最終皖南事變的爆發印證了主席的話:還是「對國民黨抱有幻想」,並且「毫無定見,毫無方向」,最終釀成了千古奇冤......

主要參考文獻:【毛澤東年譜】【新四軍文獻】【新四軍戰史】